<p class="ql-block">走進(jìn)“石榴花開·新時代—新疆喀什地區(qū)攝影作品展”的前廳,紅色背景上的前言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對遠(yuǎn)方的向往。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像是一封來自祖國西部的家書,字里行間寫滿了山河的壯闊與人民的深情。在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和各級文聯(lián)的支持下,一百多幅作品靜靜陳列,每一張都像一扇窗,推開便能看到喀什的風(fēng)、雪、人、情。我站在這里,仿佛聽見了昆侖山下的駝鈴,看見了帕米爾高原上飄揚(yáng)的經(jīng)幡。</p> <p class="ql-block">雪山腳下,陰云低垂,湖水如鏡,映著山的倒影。一個人影佇立在湖邊,背影沉默,卻像在與天地對話。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些風(fēng)景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聽風(fēng)掠過雪線的呼嘯,聽湖面冰層下暗流的低語??κ驳纳?,從不喧嘩,卻總能在人心深處激起回響。</p> <p class="ql-block">高原的生活從不輕松。有人在雪地中跋涉,肩上扛著沉重的行囊,牦牛低頭前行,蹄印深深淺淺地刻在雪上。他們的臉被風(fēng)霜染得通紅,眼神卻堅定如鐵。這哪里是行走?分明是與自然的對峙,也是與命運(yùn)的共舞??烧沁@樣的畫面,讓我感受到一種原始而真實的生命力——不是被呵護(hù)的溫柔,而是迎著風(fēng)雪也要走下去的倔強(qiáng)。</p> <p class="ql-block">夕陽落在雪峰上,整座山仿佛被點(diǎn)燃,金紅的光暈緩緩流淌,枯枝在風(fēng)中輕顫,像在低吟一首古老的歌謠。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天地間只剩下光與影的私語。我忽然想起小時候聽老人講的傳說:太陽落山時,山神會點(diǎn)亮他的燈。如今親眼所見,才知那不是神話,而是自然贈予人間的詩意。</p> <p class="ql-block">雪山之下,荒漠蜿蜒,一條河流如銀帶般穿行其間,部分河段已結(jié)冰,在陽光下泛著冷冽的光。這水,是生命的脈搏,是荒原上最溫柔的堅持。它不喧囂,卻從未停歇,從冰川出發(fā),流向綠洲,流向人家,流向孩子們奔跑的田埂。仿佛看見,一滴水如何穿越千山萬壑,最終匯成生活的河。</p> <p class="ql-block">春天來時,花海如潮。粉紅的花瓣鋪滿山坡,一直蔓延到雪山腳下。藍(lán)天白云下,那片花海像大地的心跳,熱烈而純凈。幾棵樹孤零零地立在花叢中,枝葉稀疏,卻毫不突兀——它們像是守望者,年年見證這場盛大的蘇醒。仿佛觸到了喀什春天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三個人站在雪地里,鏡頭對準(zhǔn)遠(yuǎn)方的雪山。他們不說一句話,卻有一種默契在風(fēng)中流動。他們不是在“拍照”,而是在“收藏”——收藏這一刻的光,這片山的魂,這份靜謐到近乎神圣的美。忽然覺得,我們都是時間的拾荒者,撿拾著大地上最動人的碎片。</p> <p class="ql-block">幾頭牦牛緩緩走在雪原上,黑毛與白雪形成鮮明對比,像一幅水墨畫里走出的生靈。它們步伐沉穩(wěn),仿佛走了一輩子的路。遠(yuǎn)處雪山巍峨,藍(lán)天如洗,白云悠悠。這畫面沒有一絲喧囂,原來最動人的風(fēng)景,往往是那些默默前行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夜幕初降,明月升起,雪山依舊泛著夕陽的余暉,金黃與銀白交織,像夢里的景象??丛鹿庖稽c(diǎn)點(diǎn)爬上山脊。那一刻,我忽然懂了為什么喀什人總說“山是坐著的神”。它不說話,卻守護(hù)著一切;它不動,卻讓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山巔之上,一只雄鷹雕塑展翅欲飛,夕陽為它鍍上金邊,幾只飛鳥掠過天際,仿佛在呼應(yīng)那靜止的飛翔。心想:這不正是喀什的模樣嗎?既有鷹的志向,也有山的沉穩(wěn);既仰望星空,也扎根大地。</p><p class="ql-block">這些照片,不只是影像,更是一段段活著的記憶??κ膊恢皇堑貓D上的一個名字,而是風(fēng)里的歌、雪中的路、花下的笑、月光里的沉默。它用山河作筆,以生活為墨,寫下一首關(guān)于新時代的長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