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邛海,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古稱邛池,屬更新世早期斷陷湖,形成于約180萬年前。</p> <p class="ql-block">邛海海拔約1510米,三面環(huán)山,東有東山、爾烏山,南有大箐梁子,西有瀘山,其形狀如蝸牛,南北長11.5公里,東西寬5.5公里,周長35公里,水域面積達3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處34米;水面標高為1507.14—1509.28米;水位變幅小,集水面積約27平方公里,儲水量高達3.2億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在水系上,屬長江干流金沙江支流雅礱江支流安寧河,湖水排泄入安寧河。是西昌市區(qū)工農(nóng)業(yè)及城鎮(zhèn)生活用水水源。也是重要的旅游資源。</p> <p class="ql-block">邛海,屬更新世早期斷陷湖,形成于距今約180萬年前,因“邛都夷”在沿岸繁衍生息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邛海以西為素稱“川南勝景”的瀘山,雅礱江支流安寧河相隔;東接與昭覺縣之間的界山;南為螺髻山北坡低山;北至西昌市區(qū)所在的東、西河谷地;形似蝸牛出殼。</p> <p class="ql-block">邛海南北最長11.5公里,西北寬1.5公里,西南寬5.3公里,平均寬2.7公里,東西最寬5.5公里。岸線長35公里。</p> <p class="ql-block">邛海是高原半封閉大淡水湖,終年無冰凍。水源補給以地表徑流為主,湖周沖積扇層間地下水為主、喀斯特裂隙水次之。</p> <p class="ql-block">邛海周邊數(shù)條山溪及河的支流如鳥爪狀注入其中,尤以官壩河、鵝掌河為大,匯流面積3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2億立方米。降水直接補給。</p> <p class="ql-block">常年水面海拔高1507.14米,水位變幅小,變幅0.41-1.69米。最大水深34米,最大水深18.32米),平均水深14米,一般蓄水量為3.2億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邛海為一斷陷湖,屬史前地質(zhì)構(gòu)造運動斷陷形成。湖泊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北面與西昌市區(qū)相連。湖岸東西陡峭、南北平緩,特別是北部與城區(qū)之間,有一約50公平方公里的廣闊平原,構(gòu)成湖盆糧食、蔬菜及其它經(jīng)濟作物的主產(chǎn)區(qū)。</p> <p class="ql-block">邛海不僅景色秀美,湖畔還有邛海公園、觀鳥島濕地公園、邛海賓館、新沙灘漁村、蓮池、月亮灣、陽光度假村、蘿莎玫瑰園、天下第一缸、青龍寺、老海亭遺址、核桃村觀賞園和省體委水上運動學(xué)校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這次邛海游,游覽了邛海公園、銀鱗沙灘、大石村古村、靈鷹寺和金鱗沙灘。</p> <p class="ql-block">銀鱗沙灘位于邛海西岸,與東岸的金鱗沙灘隔湖相望。其沙源來自廣西北海銀灘,初春時銀白色軟沙在陽光下泛著銀光,具有獨特的觀賞性。 ?</p> <p class="ql-block">沙灘旁設(shè)有綠植區(qū)、長椅和遮陰樹,可席地而坐吹海風(fēng)、賞風(fēng)景。 ?沙灘面積較小,適合短時休閑游玩;周邊無住宿及餐飲配套,需自行攜帶補給。 ?</p> <p class="ql-block">大石板古村曾是四川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現(xiàn)場會參觀點位之一,是涼山州、西昌市重點打造的鄉(xiāng)村振興示范區(qū),古村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道光年間,距今有近600年歷史,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鎮(zhèn)和驛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石板古村位于邛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面向邛海,背靠螺髻山,三面環(huán)山,風(fēng)景秀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tài)資源和特色鮮明的茶馬古道文化。</p> <p class="ql-block">2020年村級建制調(diào)整,將原海南鄉(xiāng)鐘樓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為大石板社區(qū)。大石板,以茶為道,茶馬互市;以攤為鋪,多樣經(jīng)營;逢雙趕集,半日經(jīng)營。</p> <p class="ql-block">大石板村鄉(xiāng)村振興一期項目以保留古村文化和村落原貌為核心,通過修舊如舊、修新如舊等建筑手法,就地取材、雕琢,古村落不僅在“扮靚”中提升了“顏值”,更改變了村民們“靠山吃山、靠海吃?!钡膫鹘y(tǒng)生活。</p> <p class="ql-block">大石板村是茶馬古道上的第一個重要驛站,保留了500年歷史的靈鷹寺、五省會館等古跡,以及古井、古碑等歷史遺存,承載著豐富的茶馬文化。2020年村級建制調(diào)整后,原鐘樓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為大石板社區(qū),面積達38.27平方公里。 ?</p> <p class="ql-block">作為鄉(xiāng)村振興示范區(qū),大石板村通過“修舊如舊”理念保護古建筑,發(fā)展民宿、餐飲、旅拍等業(yè)態(tài),目前已擁有232家民宿、85家餐廳及65家旅拍門店。</p> <p class="ql-block">2024年接待游客191.4萬人次,旅游收入達9.06億元。村內(nèi)設(shè)有觀景平臺、音樂噴泉等設(shè)施,兼具自然風(fēng)光與民族風(fēng)情。 ?</p> <p class="ql-block">大石板村內(nèi)古樹參天、綠蔭環(huán)繞,洋溢著自然的靈氣和詩意的風(fēng)華。乘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東風(fēng),大石板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成為更多人向往的詩與遠方。</p> <p class="ql-block">靈鷹寺為邛海邊大石板村內(nèi)的一座寺院,占地僅有6畝,屬明清代建筑風(fēng)格。1995年靈鷹寺被定為西昌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靈鷹寺相傳始建于明代,據(jù)《靈鷹寺功德碑序》記載已有500余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靈鷹寺其所在地原為沼澤,因神鷹鳴叫的傳說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靈鷹寺歷經(jīng)年久失修和特殊時期的破壞后,1991年通過國家撥款和民眾集資修復(fù),1995年正式成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靈鷹寺坐南朝北,三進布局,正面是一副古色古香的木刻楹聯(lián)“存心不愧渾如燭,本念無私即是香”。里邊設(shè)有“無極殿”“地藏殿”“大佛殿”“觀音殿”“關(guān)帝殿”“韋陀殿”“祖師殿”等殿堂?!盁o極殿”對面是可容近千人的戲臺院壩,戲臺保存完好,除了演戲、放電影外,供有以老虎為坐騎的“武財神”趙公明銅象。</p> <p class="ql-block">靈鷹寺的建筑風(fēng)格,保持了清代風(fēng)格,以佛教黃色為主,彩繪以皇宮和璽式(以各種龍的圖像為主)彩畫和民間傳統(tǒng)彩繪融為一體,具有濃厚的佛教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寺內(nèi)保留有“又逢一境”、“清地皓月”等明代牌匾,韋陀殿、地藏殿保留有嘉慶年間的對聯(lián),同時保留有明代的十殿閻羅圖,明代的二十四諸天神像(反映掌管天神,保護黎民的神像),十八羅漢、封神演義、二十四孝圖等(體現(xiàn)佛教倡導(dǎo)的以孝為本的傳統(tǒng)民族精神)維妙維肖。</p> <p class="ql-block">新修繕完成的財神殿,精致絕倫。正廳中168個龍頭朝著一枚耀眼生輝的龍珠。旁邊有“官上加官”、富貴牡丹等圖案鮮艷異常。財神的背后,還有一幅神鷹圖,將靈鷹寺的傳說描繪得淋漓盡致。此外,還有觀音殿、鐘樓、大雄寶殿、三清殿等。</p> <p class="ql-block">金鱗沙灘地處邛海東岸,是邛海瀘山風(fēng)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沙灘由約60厘米厚的白色細沙鋪成,陽光下閃爍如金色鱗片,搭配椰樹、檳榔等熱帶植物,營造出“小三亞”般的海濱風(fēng)光。??</p> <p class="ql-block">金鱗沙灘有遮陽傘、躺椅、衛(wèi)生間及淋浴間,適合親子游玩和拍照打卡。??還可參與沙灘排球、泡沫機歡樂池等互動項目,傍晚是觀賞邛海日落的絕佳地點。??全年免費開放,建議下午前往以避開強紫外線并欣賞日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