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qū)洞庭北路,地處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之上,緊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歷代屢加重修,現(xiàn)存建筑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時的形制與格局;因北宋滕宗諒重修岳陽樓,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使得岳陽樓著稱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世稱“天下第一樓”。</p><p class="ql-block"> 岳陽樓主樓為長方形體,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頂覆琉璃黃瓦,構型莊重大方。岳陽樓內(nèi)一樓懸掛《岳陽樓記》雕屏及詩文、對聯(lián)、雕刻等;二樓正中懸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書法家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三樓懸有毛澤東手書的杜甫《登岳陽樓》詩詞雕屏,檐柱上掛“長庚李白書”對聯(lián)“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構的古建筑,獨特的盔頂結構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設計技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