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霧,為草原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br><br> 早餐后從額爾古納出來,行駛了一個多小時,草原依舊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帳縵里若隱若現?;蛟S是天氣原因,烏云與濃霧糾纏一起,遲遲不見太陽升起。<div><br></div><div> 不過,等到陽光突破云層的時候,草原似裝了濾鏡,變得清晰生動。</div> 玲兒叮當,幾名青年騎著馬從公路上穿過。矯健的馬匹,柔軟的腰肢,女孩騎馬的姿態(tài)真美。<br><br> 兩只獵犬追逐著兩匹撒野的烈馬,將它趕入馬群。 我的左手邊呈現出一個陣勢威嚴排列整齊的蒙古大營,部落的旗幟獵獵飄揚。從闊大的中軍大帳,到層層緊密守護圍繞的小帳,我仿佛看到穩(wěn)坐中間的可汗。 忽然想到我是青年郭靖,在此遇到可愛的華箏姑娘,我會舍得離開嗎?自由無拘的生活狀態(tài),卻又不乏群體力量的安全感,不正是我渴望的?<div><br></div><div> 說是游牧民族,帳篷扎下來,就是一座攻不破的城堡。之前見過旅游景點無數仿制的帳房,但像這樣攻防兼?zhèn)涞拇鬆I還是第一次。</div> 前行不遠,便是一片跨國濕地保護區(qū)。河流與草原交織,水草豐茂,鳥兒翩飛。<br><br> 沿331國道邊境線行走,一路經過兩處跨三國的城市:一處是吉林的琿春,跨中俄朝三國邊境;一處是內蒙的滿洲里,跨中俄蒙三國。<div><br></div><div> 邊境的鐵絲網緊挨著公路,翻過去,我就站在了異國的土地上。</div> 滿洲里的大街上,隨處可見掛著俄羅斯車牌的貨車。這里承擔了大部分的中俄邊貿生意,那些你熟知的巧克力伏特加奶粉紅腸等,都可以買到最新鮮的。 套娃廣場是每個來滿洲里的游客必打卡的地方。在這里,你可以切身感受俄羅斯文化,從建筑到舞蹈,到各種套娃的產品及制作,仿佛置身在俄羅斯的街頭。<div><br></div><div> 我遇見一位手工制作套娃的女孩,竟然也是如假包換的俄羅斯美女??上惶形?,只露出一個友善的笑容。</div> 俄羅斯文化曾在我國風靡一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青年,喜歡文學的,可以隨口說出托爾斯泰普希金等大批前蘇作家的名字和他們的作品。喜歡藝術的多少拉著手風琴,唱《紅莓花兒開》《喀秋莎》,還有跳天鵝湖舞蹈。興趣特別的可能了解他們刺激到窒息的輪盤賭。而本世紀的青年,可能只知道他們的套娃和前述食品。 在套娃廣場慢慢逛慢慢體會,可以重新勾起那個純真年代的回憶。我那時雖然很小,但我的老師們個個是能歌善舞的好手,《三套車》的歌聲亦是十分醒酒。<br><br> 套娃建筑實際是兩座酒店。遠遠看去,就像套著花布頭巾的可愛女孩。 對于“滿洲”這個名詞,或許我們并不陌生。日本侵占東三省時,曾扶持建立了偽滿洲帝國。兩者之間并非沒有關聯。<div><br></div><div> 那時滿洲里屬綏芬省,與吉林同是興安盟,可謂一脈相承。解放后才劃歸內蒙地區(qū)。這便是我們心心戀戀的呼倫貝爾大草原。<br><br> 滿洲里雖然飽受外族凌辱,鐵木真的鐵蹄亦曾踏過中原,但如今,這里依舊祥和美麗,仿佛草原上那層彌漫的濃霧,來了又散,不曾留下半分痕跡。</div> 圖 文: 邂 逅<div>記于 2025.9.17 秋風送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