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世人都希望長壽,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很大一部分老人在鋪天蓋地的廣告和資本的蠱惑下,花大把的錢買補品、吃補藥,進而走進了養(yǎng)生的誤區(q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廣西《玉林晚報》曾搞過一個“萬歲活動”(訪問調(diào)查100名100歲以上的老人,即一萬歲)。國家級一些生物學家、營養(yǎng)學家、醫(yī)學家也參加了調(diào)查。時間半年之久,調(diào)查長壽規(guī)律,可最后沒有結(jié)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因為被調(diào)查者有愛動的、有不愛動的,有一輩子不干活的,有一輩子干重體力勞動的;有愛喝酒、愛抽煙的,有從來不喝酒不抽煙的;有愛吃肉的,有一輩子不吃肉光吃素的;有一輩子愛罵人,脾氣很壞的;有一輩子不吭聲,只做善事的;有家里災難不斷的,有家里一輩子和諧順利的;有一輩子沒結(jié)婚的,也有生了七、八個孩子的;有吃的特別咸的,也有吃的特別淡的……各種情況都有。 他們沒有什么共性的長壽規(guī)律。只是平均女性比男性活的長一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結(jié)論:大道無道,順其自然。人的生死靠不了養(yǎng)生,一個人有多長的壽命,不是養(yǎng)生可以解決的?,F(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高談闊論的養(yǎng)生大師都沒活過60歲,人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走,都是有定數(shù)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牧區(qū)老百姓每人每年600斤肉都不夠吃(他們基本不吃一粒糧食),有的漢人一年連10斤肉都吃不到,他們活的歲數(shù)差別不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關(guān)于吃補品問題:應該說沒有什么食物有特補效果。比如現(xiàn)在宣傳的枸杞子,在寧夏,看到那里的小孩秋天成口袋滿把枸杞子當飯吃,也就是說那里的孩子和大人吃枸杞子,比現(xiàn)在那些希望大補的人吃的多得多,也沒見寧夏人多活多少年、健康好多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又如現(xiàn)在說吃核桃益腦、聰明,河北、河南、山西、貴州,核桃多了去了!山西人一冬天凈敲核桃吃了。這些地方的人比其他地方的人聰明一些嗎?進清華、北大的學生多了嗎?沒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又比如說冬蟲夏草,去過貴州黔西的人知道,那里的蟲草賣的很便宜,街上有好多“蟲草燜雞店”。賣蟲草的把那些斷了碎了蟲草,都燉雞、燉肉自己吃。我們也沒見過買賣蟲草的哪個身體好一些,壽命長一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書畫大師齊白石活了九十三歲,他說:“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倍潭桃痪湓捑涂煽闯?,他把一切是是非非看的很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書畫大師董壽平也活了九十三歲,他平時性格溫和,有大儒的風度。文革時他成了批判對象,因為年事已高,破例讓他坐在椅子上接受批判。雖然批判的火力很猛,但他竟能在椅子上睡著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啟功先生是著名書畫家,仿他字的人不在少數(shù)。有人拿作品請他鑒定真?zhèn)?,他從不說哪幅是仿品。,還幽默地說:“寫得好的都是別人的,寫得不好的都是我的?!辈患辈粣?、從容應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一個書畫店里,一個模仿啟功先生字的人正賣作品,恰巧遇到啟功先生,非常尷尬。先生卻說“你要是生活困難還可以賣,但千萬別寫反動標語?!被磉_還帶著幽默,也活到了93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馬寅初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他的“新人口論”收到猛烈的批判,并失去了北大校長的職位。當他兒子把這消息告訴他時,他只“喔”了一聲,沒有發(fā)表任何言論。他視得失如云卷云舒,簡簡單單一個“喔”字,顯示了他博大而寧靜的胸懷,正因如次,他活了一百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北大教授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精通世界多種語言是深受人們尊敬的國學大師。他的內(nèi)涵不僅體現(xiàn)在學問上,更體現(xiàn)在為人處世上,他的書籍中不乏禮讓謙讓、與人為善的內(nèi)容。正是因為老先生的胸懷寬廣,所以他老人家活到了98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現(xiàn)在網(wǎng)上關(guān)于長壽的各種建議、方法、指南數(shù)不勝數(shù),其實歸結(jié)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心胸寬闊、性格豁達。</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