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海棠花溪公園是建立在元大都遺址之上。元大都作為元朝的首都,其營建始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由劉秉忠、趙秉溫等遵循《周禮·冬官考工記》的“匠人營國”規(guī)制規(guī)劃,歷時9年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 </p><p class="ql-block"> 城墻全部采用夯土筑成(故俗稱“土城”),周長約28.6公里,平面呈長方形,四隅建角樓,各門外加筑甕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的都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將軍徐達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城市未受大規(guī)模破壞。但明筑北京城時,為便于防守,將北城墻南移約5里,原元大都北部城墻(土城)因此廢棄,成為遺址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建國后元大都遺址的歷史價值逐漸被認識,1957年:元大都城墻遺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古跡保護單位,開啟了官方保護進程。</p><p class="ql-block"> 1988年:經(jīng)北京市政府正式批準,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成立,萬里委員長為其題寫園名,標志著遺址從“文物保護單位”轉(zhuǎn)變?yōu)椤俺鞘泄珗@”,開始承擔休閑與歷史教育功能。</p> <p class="ql-block"> 2003年開始,為配合2008年北京奧運會景觀建設(shè),北京市有關(guān)部門對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進行整體改造,創(chuàng)下四項“北京之最”和一項“全國第一”。</p><p class="ql-block"> 最大的城市帶狀公園,全長9公里,貫穿海淀、朝陽兩區(qū)。最大的室外組雕“大都鼎盛”組雕,展現(xiàn)元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成就。最大的人工濕地“龍澤魚躍”景區(qū),面積約1.7萬平方米。最先完成北京市應(yīng)急避難場所試點建設(shè)。全國第一個懸掛“應(yīng)急避難場所”標志牌的公園。</p> <p class="ql-block"> 改造后的公園不僅保留了元代城墻遺跡(現(xiàn)存西段和北段約12公里),還通過雕塑、浮雕、濕地景觀等形式,將歷史與現(xiàn)代融合,成為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標和市民休閑場所。</p> <p class="ql-block"> 元大都遺址公園的歷史,是元代都城從“繁華都城”到“廢棄遺址”,再到“現(xiàn)代城市公園”的演變過程。它不僅承載了元代都城的建筑智慧(如夯土城墻、“永定柱”加固技術(shù)),也見證了北京作為“千年古都”的歷史延續(xù)性。如今的公園,既是研究元代城市營造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北京市民緬懷歷史、享受自然的公共空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