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圣母院位于美麗的塞納河西堤島上,是一座哥特式教堂,始建于1163年,歷時180年建成,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qū)的主教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和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跡??上г?019年經(jīng)歷了一次大火,目前還在修建中。這里我雖然是第一次來,但是電影巴黎圣母院對我的影響很大,在我很小的年紀(jì)多少明白了美與愛,丑與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晨按照小紅書上的推薦,在巴黎圣母院、塞納河旁有一個咖啡館,在這里可以品著咖啡吃著早餐,看著河邊的景色,享受一個愜意的清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里是巴黎市政廳和巴黎古監(jiān)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街邊的軍人在巡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圣母院也是要提前預(yù)約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頂部的圣母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尊懷抱自己頭像的主教吸引了我。這是圣德尼雕像,圣德尼是巴黎首位主教,公元3世紀(jì)殉道時被斬首,傳說他懷抱自己的頭顱走到現(xiàn)今的圣德尼廣場,因此成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常見題材。這是AI告訴我的[偷笑][偷笑][偷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個人覺得巴黎圣母院古樸中透著輕奢,很喜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德尼的哀悼基督》雕塑展現(xiàn)了圣母瑪利亞懷抱死去的基督的場景,傳達(dá)出悲痛哀傷的情感。雕塑周圍的哥特式建筑元素,如彩色玻璃窗、拱形結(jié)構(gòu)等,增添了神圣莊嚴(yán)的氛圍,彩色玻璃窗通過宗教故事的圖案,在光線照射下呈現(xiàn)絢麗色彩,增強(qiáng)了教堂內(nèi)部的宗教感染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圣母院回廊上著名的木刻,木刻講的是圣經(jīng)故事《天庫》, 共有九幅,雕琢細(xì)膩,生動展現(xiàn)了圣經(jīng)中的故事,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包含“耶穌降世”、“最后的晚餐”等經(jīng)典圣經(jīng)情節(jié) 。這些木雕以木刻的形式呈現(xiàn)圣經(jīng)故事,是巴黎圣母院的鎮(zhèn)堂寶物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圣母院現(xiàn)在還在維修,所以鐘樓還不能上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巴黎圣母院旁有一個網(wǎng)紅打卡點,一個小小的圖書館。我看到一些國外的團(tuán)隊也在這里拍照留念,聽他們的導(dǎo)游介紹:該書店由美國人西爾維亞·畢奇于1919年創(chuàng)立,20世紀(jì)20年代成為海明威、喬伊斯、龐德等眾多著名作家和藝術(shù)家的聚集地。1941年因德軍占領(lǐng)巴黎而被迫關(guān)閉,1951年重新開張,1964年為紀(jì)念威廉·莎士比亞誕辰400周年并向西爾維亞·畢奇致敬,正式更名為“莎士比亞書店”。旁邊的“可頌”面包店也不錯??,又去買了嘗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凡爾賽宮,世界五大宮殿之一(中國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和巴黎盧浮宮一起,在法國并稱為著名的大宮殿。在凡爾賽宮參觀主要以建筑、壁畫、歷史和眾多的世界名畫家為主。如果在每件展品前都駐足聽講解,恐怕需要幾天時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凡爾賽宮的富麗堂皇確實令我驚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624年,路易十三在此修建狩獵小屋,1661年路易十四開始大規(guī)模擴(kuò)建,將其打造為政治中心,1682年起成為法國宮廷與政府駐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凡爾賽宮遭到洗劫。1833年,路易·菲利普下令修復(fù)凡爾賽宮,將其改建為法國歷史博物館。1979年,凡爾賽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體建筑風(fēng)格為古典主義,內(nèi)部裝潢以巴洛克風(fēng)格為主,少數(shù)廳堂為洛可可風(fēng)格。宮殿主體長707米,有700多個房間,中間是主殿,兩翼是宮室和政府辦公處等。其園林面積達(dá)100萬平方米,呈幾何圖形,有大運河、噴泉、雕塑等,是法國式園林的經(jīng)典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凡爾賽宮被譽為“歐洲宮廷文化的巔峰代表”,是法國封建統(tǒng)治歷史時期一座華麗的紀(jì)念碑,對17至18世紀(jì)的歐洲宮殿建筑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俄國彼得大帝夏宮、奧地利美泉宮等都借鑒了其設(shè)計理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主教堂外觀,金壁輝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進(jìn)入凡爾賽宮的展覽宣傳海報,展覽名稱為“LE GéNIE ET LA MAJESTé ”(天才與威嚴(yán) ),主題是“LOUIS XIV PAR LE BERNIN”(貝尼尼筆下的路易十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雕塑作品《阿波羅與寧芙仙女們》,展現(xiàn)了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的場景。阿波羅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光明、預(yù)言、音樂和醫(yī)藥之神,為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雕塑中寧芙仙女們侍奉著阿波羅,有的手持器皿,有的在為他打理衣物等。該雕塑屬于巴洛克藝術(shù)風(fēng)格,強(qiáng)調(diào)動感、戲劇性和豐富的細(xì)節(jié),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之間的互動和情節(jié)氛圍,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高超的雕塑技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易十四是法國波旁王朝著名君主,在位長達(dá)72年,使法國成為當(dāng)時歐洲最強(qiáng)大的國家之一,他的統(tǒng)治時期被稱為“太陽王時代” 。貝尼尼是意大利巴洛克時期杰出的雕塑家、建筑師、畫家,在藝術(shù)史上地位極高。此次展覽應(yīng)該是聚焦貝尼尼對路易十四形象的塑造及相關(guān)藝術(shù)作品。(圖中的解說應(yīng)該是前面雕塑的說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富麗堂皇的主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喜歡這種陽光灑在小天使身上的感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描繪凡爾賽宮的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易十四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易十六,他也是法國最后一位君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易十四畫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凡爾賽宮里路易十四的畫像非常多,這幅畫中出現(xiàn)了大提琴、小提琴等樂器,還有書籍、地球儀、水果等物品,這些元素既展示了當(dāng)時法國宮廷高雅的藝術(shù)氛圍和豐富的文化生活,也象征著路易十四統(tǒng)治時期法國在文化、藝術(shù)、科學(xué)等領(lǐng)域的蓬勃發(fā)展 ,以及法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路易十四在位期間,大力支持藝術(shù)與文化事業(yè),使法國成為歐洲文化藝術(shù)的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易十四和皇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皇后宮,另我驚訝的是這張皇后的臥床,歷屆皇后共在這張床上生了19個孩子??,白天皇后基本上就在這座宮中活動,包括接待貴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國王的寢宮,介紹說這張豪華的臥榻國王們基本上沒有用過,我想可能都在皇后宮里度過了,要不怎么能生那么多孩子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凡爾賽宮鏡廳是凡爾賽宮內(nèi)最具象征意義的房間之一,被視為法國路易十四國王王宮中的一件“鎮(zhèn)宮之寶”。鏡廳建于1678年至1684年,由建筑師朱爾斯·阿杜安-芒薩爾設(shè)計,畫家夏爾·勒布倫負(fù)責(zé)裝飾。它全長73米,寬10.5米,高12.3米,是連接國王與王后寢宮的中央走廊。鏡廳一側(cè)是17扇朝花園而開的巨大拱形窗門,另一側(cè)墻壁上鑲有17面巨大的鏡子,由357塊鏡片組成,與拱形窗門一一對稱,可反射窗外景色,營造出空間無限延伸的視覺效果。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國在鏡廳宣布成立;1919年6月28日,《凡爾賽條約》也在此簽署,結(jié)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使其成為重要歷史事件的見證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這是中國宮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凡爾賽為背景的王室成員的威嚴(yá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豪華漂亮的衣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赫拉克勒斯的升天》壁畫,赫拉克勒斯廳中,一幅由弗朗索瓦·勒穆瓦納于1736年精心繪制的壁畫《赫拉克勒斯的升天》令人嘆為觀止。這幅作品被譽為歐洲最大規(guī)模的天花板畫之一,展現(xiàn)了希臘神話中英雄赫拉克勒斯被尊為眾神之列的輝煌時刻。勒穆瓦納歷時四年,匠心獨運地描繪出畫中的動感與力量,充分體現(xiàn)了巴洛克晚期對宏大敘事藝術(shù)的極致追求。這幅壁畫不僅為凡爾賽宮增添了璀璨的藝術(shù)瑰寶,也成為了法國皇家藝術(shù)的瑰麗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凡爾賽小鎮(zhèn)我們吃了冰激凌和法式快餐,返回民宿我們選擇坐城鐵,這里的城鐵2元并且與地鐵相連。城鐵應(yīng)該是新的,很舒適也很快,是不錯的選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法國的最后一餐,也是網(wǎng)紅餐廳,比較正宗的法餐味道不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離開法國我們租了車,前往荷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xù)關(guān)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