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美麗人生》是一部自傳性的隨筆集,我希望用自己的文字和照片,以抽象加具象,細數(shù)沿途的風景,記下普通人的一生。寫書是與自己溝通,回顧曾經(jīng),品味情感,重溫自己心路;寫書也是與他人溝通,可佐談資,插科打諢,取悅世人朋友。</h5> <h1>2035年的一天,老張站在AI 病房窗前。抬起手,他看見腕環(huán)上的淡藍小字:“血管斑塊清除 99.7%,心臟功能恢復健康?!崩先丝菔莸氖謸徇^胸口,那里曾因心絞痛日夜緊繃,此刻卻無比舒展。<br>隔壁病房,老周把最后一支胰島素扔進垃圾桶,趙阿婆看著血壓測量結果驚嘆不已,袁教授把曾寫滿錯別字的日歷撕到“今天”,確診肺癌晚期的老陳也發(fā)出響亮的笑聲。走廊傳來AI醫(yī)生溫柔的聲音:“恭喜各位,基于器官活力與細胞端粒檢測,您的生理機能已匹配 38-42 歲健康成年人水平?!?lt;/h1> <h1>今天的老人們期待著:十年后,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將如青年般通暢,癌癥患者能告別痛苦的治療,糖尿病患者擺脫了胰島素,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又記起兒孫生日......更重要的是,生活時空的重構:看病的時間可用于琴棋書畫;輪椅收起后到健身房擼鐵,從病床爬起就出門遠行;認知遲鈍不再阻礙重游書海。<br>然而,即使時光倒流、衰老可逆,幸福卻未如期而至。劍橋大學數(shù)據(jù)揭示:當健康風險趨零時,68%的長壽者反而陷入“存在焦慮”;深圳實驗也表明:植入芯片后,老人的抑郁率下降了62%,但自主決策能力卻衰退了54%。<br>心理學家哈格爾說過,當死亡與疾病不再構成威脅,許多人便會在“永恒的當下”迷失方向。老人們開始困惑,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是神經(jīng)元的悸動,還是代碼編織的虛幻?</h1> <h1>幸福是主觀的,科技迭代會不斷改變其內(nèi)涵。農(nóng)耕時代的幸福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工業(yè)時代的幸福是“財源滾滾”。信息時代的幸福是“在線上被點擊點贊”。對帶病生存的老人來說,今天的幸福就是健康開心的活著。<br>這場醫(yī)療革命將深刻改變?nèi)祟惖男腋S^,每個人都有三個問題要思考:1、經(jīng)過基因編輯后,我還是祖輩定義的我嗎? 2、當生物意義上的死亡被延遲后,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3、突然多出幾十年的時光,該怎么活?<br>我們遇到人類歷史上最復雜的問題:當生命進程轉(zhuǎn)化為可控制的物理過程時,什么是幸福?這不是醫(yī)學問題,而是哲學之問,沒人知道準確答案。</h1> <h1>感悟:<br>60歲—80歲的老人很幸運,站在了過去與未來的交界點。我們既被標記衰老,又可能是生命被延長的首批體驗者?!捌纥c”很近了,為了幸福,每個老人應做好三件事:首先,要關愛自己,確保奔赴十年之約。其次,要積極參與,成為變革的“合伙人”。最后,將那些病痛的經(jīng)歷珍藏起來,并告訴子孫后代“為什么要敬畏生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