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精品人妻黄色片欧美|亚洲精品线路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久热|日本黄色网址视频|亚洲欧美国产激情|成人在线综合欧美国产一区在线|黄色三级片网址国产一级黄|一级黄片不卡在线观看|伊人亚综玖玖亚洲色图怡红院|日本精品资源日本有码一级片

二訪定州料敵塔

寧肅

前篇《定州貢院+晏陽初舊居》一文中提過,攬勝樓是當(dāng)年定州除料敵塔之外的最高建筑。“離著不遠,去看看吧!”其實,去年正定訪古返京途中曾順道參觀此塔,但匆匆忙忙,不睱其詳,這次重訪,定要看個痛快。不是有童謠嘛,“滄州的獅子、定州的塔,趙州的石橋、正定菩薩”。這可是“河北四寶”喲,還都妥妥的“國一”呢。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 料敵塔(北向)</h3> “定州的塔”,無疑指“料敵塔”,也就是開元寺塔。據(jù)史料可知,唐玄宗禮佛,曾于開元二十六年(738年)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定州開元寺在列,當(dāng)為敕建。但也有“開元寺前身為北魏時期的七帝寺”一說,隋改正解寺,唐才改開元寺。但不管始建何時,后來“寺院逐漸衰敗,唯塔獨存”不爭。<br>  《定州志》載,“塔在州治南開元寺中,僧會能創(chuàng)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此塔蓋筑之以望契丹者,故又名‘料敵塔’?!贝怂ㄓ诠?001年,當(dāng)時正值遼宋爭端,而定州恰處前沿。不過,這塔開建后的第四年,即遼統(tǒng)和二十三年、北宋景德二年的公元1005年,長年交戰(zhàn)的遼宋兩國簽定了“澶淵之盟”,約定以白溝河為界各守邊疆,且“不得創(chuàng)筑城隍”。但實際上,“守臣皆秘修邊備”,“時有據(jù)馬溝、望夷塔之諺。”剛開工四年的開元寺塔也未下馬,而又繼續(xù)施工50年,打著“為收藏會能高僧從天竺取回的佛經(jīng)、舍利子”的名號,此塔越建越高,終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正式建成,高十一級(一說十三級),確地說84.2米(一說83.7米)。于是,“若在晴朗天氣登料敵塔,可望15公里范圍,南面沙河,北面唐河盡收眼底,而3公里范圍內(nèi)的景物清晰可辨?!惫拧傲稀蓖ā安t”,為瞭敵情,以御遼金,故名“料敵塔”。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 料敵塔模型(1:18)</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 開元寺塔老照片,源于網(wǎng)絡(luò)</h3> 盡管遼宋盟約簽定,但誰敢輕易放棄警惕呢?這座和平時期營造的“望夷塔”,是項長期持久的戰(zhàn)備工程。據(jù)說,期間先后有26任知州主政,但都接力著料敵塔的工程推進。為此,“砍盡嘉山(今曲陽縣)木,修成定州塔”,可見工程之浩大、繁重,甚至是殘酷。<br>  塔在寺內(nèi),自然會稱“開元寺塔”,但其望夷料敵之預(yù)警功用顯而易見。當(dāng)然,不論此塔是否真有天竺舍利,其宗教價值不可否認。這就好理解兩種功用帶來的兩個名稱,其實此塔還叫“大塔”,據(jù)說當(dāng)年定州城內(nèi)起碼多達五塔,也就有大有小吧。<br>  已然獨塔的料敵塔現(xiàn)為開元寺塔景區(qū)的核心建筑,20多層樓高的塔身即使處于景區(qū)中軸末端,也能最先抓牢游客的眼球。您必定會凝視片刻便急步上前,仰望并近距離拜謁這“中國最高古塔”的偉岸。塔前石碑上,那靈動、瀟灑的“中華第一塔”五個大字,由中國古建筑學(xué)家、國家文物局原古建筑專家組組長的羅哲文老先生手書。有如此重量的專家認定,也不妨有人不服。本人日前前往內(nèi)蒙古寧城觀摩大明塔,在其博物館的展板上發(fā)現(xiàn),山西汾陽文峰塔經(jīng)過重修,由原高79米已達現(xiàn)高84.9米;陜西涇陽崇文塔由原高82.4米升至87米。原來,加高塔剎是個提升總高的有效途徑。于是,叫了這么多年的“中華第一塔”在身高上已然落至“老三”,真令人哭笑不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 “中華第一塔”石刻</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 中國最高的四座古塔</h3> 稱“中華第一塔”,不單純因為身高,更在于其凝結(jié)的建筑技術(shù)、佛教文化和書畫藝術(shù)。此塔為八角形樓閣式建筑,由基座、塔身和塔剎等三部分組成。<br>  眼前的基座呈八角形,由三層組成,三個八角形逐層相套。相關(guān)資料顯示,“塔基外圍周長128米”,而史料有“圍六十四步”之說?;钌蠈佑邪咨罄硎礄诙鴩?,南、北、東、西四向設(shè)石階踏步。其南踏步東側(cè)矗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定縣開元寺塔”的文保碑,單看碑的成色就夠喜人。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 俯瞰開元寺塔,源于網(wǎng)絡(luò)</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圖7 塔座石雕,2024-10-28</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8 “定縣開元寺塔”文保碑,2024-10-28</h3> 塔基之上,承托磚制塔身。塔身為八角形、十一層、樓閣式。但舊志有“高十三級”之說。有專家分析,“或許是把塔頂和首層平座與腰檐之間部分也當(dāng)成了兩級”,但老夫不明就里。不過,由于塔身高度大、面數(shù)多檐數(shù)也多,又仿木樓閣建造,故顯得雄偉而大氣、豐滿且秀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9 開元寺塔(南向)</h3> 就單層樓閣而言,底層塔身最高。以上各層逐步向內(nèi)收分,高度也隨之減小,保持了各部比例勻稱與結(jié)構(gòu)穩(wěn)定。塔身下九層,東、西、南、北四正面各設(shè)券門,拱券稍作內(nèi)陷,券臉單券單伏,看得出原有白灰抹面、紅漆粉墻。其中,下三層券門的券頂上飾有略顯桃形的火焰紋,象征佛門的“佛光普照,香火繚繞”。塔身這九層,樓閣的門楣上還有兩枚方形磚制門簪,頂面雕花卉,辨不得花名。抱框外緣另有雕花磚組合,圖案繁復(fù),似與門簪上的花卉同類。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0 塔身券門,2024-10-28</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1 券門門簪,2024-10-28</h3> 門上有頂,妥妥的磚制垂花小門樓。脊壁明露磚砌,兩端綠色琉璃鴟吻。脊壁下出檐,勾頭瓦面為花卉。磚砌額枋,還有彩繪的痕跡。下有四朵磚仿木斗栱承托。在此發(fā)現(xiàn),“斗栱的昂可是實木喲”。實木的還有垂柱及垂花,以及脊壁、栱間、下枋也有木頭穿插??磥?,說是磚塔,但并非百分百,也有少量出于各種用途的木料搭配。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2 券門鴟吻,2024-10-28</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3 券門斗栱,2024-10-28</h3> 再看四個隅面,各辟方形仿木欞窗,實為假窗,也謂“盲窗”。各層欞窗圖案不同,為大方磚雕琢而成。但九層往上,盲窗皆失,八面均辟券門,可謂“門開八面風(fēng)”,這才是真正、徹底的“料敵”塔呢。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4 塔身盲窗</h3> 另外,從下往上按比例逐層收縮的同時,靠每層外部上緣都以磚層層疊澀挑出短檐,側(cè)面形成內(nèi)凹如梟的曲線,也有振翼欲飛之感;每層平面托出一平臺,唯底層出腰檐和平座。為保證疊澀出檐,此塔使用了不同規(guī)格的磚料,“最大磚長七十厘米,寬二十四厘米,厚十厘米”。為增強磚塊之間的拉力,還加了許多松柏木料穿插。各層檐角也有挑檐木相輔,外端有鐵環(huán),掛置風(fēng)鐸,因為個大,也叫“大鈴”。最頂層的短檐往上,有八脊八坡攢尖,據(jù)說東南坡上有“南天門”橫額,無緣得見。資料所說的脊角前端黃琉璃的人像確看到了,看似站姿,雙手拉索的力士,但黑黢黢的,看來漫漶嚴(yán)重。還能看到的,是八條垂脊圍攏的蓮花瓣,資料說是磚雕,那磚可夠大的。蓮花拱起的便是塔剎的剎座,乃鐵制的忍冬紋覆缽,往上像是青銅的寶葫蘆以及剎桿,青刺藍天。能近距離親眼目睹那脊角力士和鐵制剎座,是在參觀景區(qū)的“寶塔遺珍館”,此為后話。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5 塔頂塔剎</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6 維修前的剎座</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7 剎座上的忍冬紋</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8 脊角壯士</h3> 不得不說,這“中華第一塔”并非浪得虛名,僅外觀絕對是雄偉壯觀又挺拔秀麗。明宣德年間,時任定州知州的袁瑄曾作《料敵塔》詩,“郡城南面梵王宮,突兀浮屠倚半空??芩疅o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頂安珠樹迎朝旭,檐奏金鈴聽晚風(fēng)。每上穹隆絕頂處,故疑身到碧虛中?!?lt;br>  可是,清光緒十年(1884年),塔身的東北部突然坍塌,據(jù)說當(dāng)時“震耳欲聾,煙塵彌漫,驚擾全城”。坍塌后的料敵塔“內(nèi)部塔柱露出,塔身直面風(fēng)雨侵襲”若干年,1966年的邢臺大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該塔再遭重創(chuàng),“致使塔南、西自中軸線位置從頂?shù)降组_裂,整個塔體分為三大片,傾覆似只在須臾之間。”據(jù)專家分析,此塔1-9層的塔門分別開在4條線上,導(dǎo)致應(yīng)力嚴(yán)重集中,全塔塌掉1/4,恰沿應(yīng)力集中的連線。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19 部分坍塌后的塔身</h3> 參觀“寶塔遺珍館”時,有幸看到了塔身坍塌下來的琉璃鴟吻與彩繪平棊碎片。好在歷經(jīng)十幾年的整體加工維修,主體工程于2002年全部完工,料敵塔才得以康復(fù)、重?zé)ㄉ鷻C。據(jù)說維修時,“在80余米高的塔剎里發(fā)現(xiàn)了一盒用金屬密封的《金剛經(jīng)》,專家認為這是清朝雍正元年維修古塔時放進去的,同時被發(fā)現(xiàn)的還有3尊銅佛和1把銅鏡,其中銅鏡上有明代弘治年間的字樣?!崩戏蚋P(guān)心舍利,不是“開元寺僧會能,嘗往天竺取經(jīng),得舍利子。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詔建塔”嗎?“舍利去哪了?”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0 館藏鴟吻殘件</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1 館藏平棊碎片</h3> 該進塔內(nèi)觀摩了,上次來太過倉促,未及登塔,此行有足夠時間。進塔前,先小憩片刻,咱也當(dāng)回網(wǎng)紅,蓋章打卡,再吃根網(wǎng)紅雪糕,爽爽噠。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2 蓋章打卡</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3 網(wǎng)紅雪糕</h3> 登塔從北門,進門時發(fā)現(xiàn)門楣上竟有“定州開元塔”石匾,陰刻篆體,相當(dāng)秀氣??此曝覟榕f物,但磚枋子新的。進這塔可難,先要一百大元,再爬那巨高而陡的臺階,真要手腳并用呢?!拔业奶靸?,一條梯道,由好幾個筒拱組成。這十一層的樓,若要數(shù)券,可夠數(shù)的。”“這事兒,要交給盤古!”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4 北門門額</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5 上樓梯道</h3> <p class="ql-block">  最先上來的第一層,其實是塔身第一層樓閣之半。其上穹頂,有如攢尖,據(jù)說靠8條磚骨承載逐層挑出的磚塊。地面有高半米的八角石居中,外罩玻璃。其立面光暗,雕花不清,但八角石中心近尺之徑的圓孔分明,孔內(nèi)及石面有些零錢散幣。這讓老夫想起上次來所看的塔下西南側(cè)那塊展板上關(guān)于“定州船城與鰲魚的傳說”,“莫非這塔真鎮(zhèn)著條鰲魚嗎?”網(wǎng)上也有視頻講“聽老人說,塔中間有一個井,井里有一條鰲魚,鰲魚翻眼會地震、吐泡會發(fā)洪水……現(xiàn)在鰲魚被鐵勾子釣著呢。”</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6 塔內(nèi)中心佛龕基座</h3> 這夠嚇人,不可久留。正待抽身,發(fā)現(xiàn)靠墻有“定州開元寺塔中心佛龕”介紹牌。原來,此為塔內(nèi)中心佛龕,原有彩繪泥塑立姿佛像,但已被毀,遂疑此石為大佛基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7 “定州開元寺塔中心佛龕”介紹牌</h3> 再上一層,就見到了“塔包塔”與塔心柱、八角回廊的結(jié)構(gòu)。沒錯,塔身外立面與八角回廊之間如塔之“外皮”,八角回廊包裹的則是塔之實心柱。這就是“塔內(nèi)藏塔”的奇特結(jié)構(gòu),既保證了塔的穩(wěn)定性,還使得塔內(nèi)空間得到充分利用。塔內(nèi)各層都有幾截筒拱接續(xù)的梯道,拾級而上可達塔頂。規(guī)定游客只能到七層,但看有網(wǎng)紅直播七層以上甚至十一層的情況。看來,“當(dāng)網(wǎng)紅,就是能!”據(jù)說,這一至七層是“斗拱平棊疊澀頂”,而八至十一層為拱券頂,可惜俺無權(quán)參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8 斗拱平棊疊澀頂</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29 轉(zhuǎn)角斗栱平棊</h3> 拱券咱熟悉,但平棊是個甚東東?看廊道里的展板知,“平棊也叫‘平棋’、‘承塵’,俗稱‘天花’?!钡颂旎ń^非俗物,一乃磚制,特制大規(guī)格方磚,30×30×5厘米;二由斗栱承托,也是磚栱,相當(dāng)密集;三有彩繪,一千多年前的,可觀可辨。據(jù)展板介紹可知,此塔置有北宋時期精美的彩繪磚雕平棊78方,平棊與平棊之間以支條磚相隔。這些平棊紋樣豐富,疏密有致、靈動淡雅、雕工精細。從形制上看,有方形紋樣、轉(zhuǎn)角紋樣;從圖案來看,有龍形、鳳形、龜背紋、纏枝花紋等。著名建筑史學(xué)家梁思成贊譽,“定縣料敵塔內(nèi)天花制作甚精,為宋式天花之佳例?!?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0 平棊介紹</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1 方形平棊</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2 轉(zhuǎn)角平棊</h3> 本來,這些磚制平棊主要集中在一至三層,據(jù)說80%的原磚留存,雕花以蓮花、寶相花為主;四層及以上為磚木混合平棊,主體為磚網(wǎng)格。展板上說,“六、七層保有彩繪無雕刻平棊共17方,為后世維修時依原宋代平棊在素磚上繪制而成”,當(dāng)時沒有注意,但后來在“寶塔遺珍館”里看到了。筆者觀察發(fā)現(xiàn),除原磚平棊外,另有雕刻但無彩繪的磚制平棊及無雕刻無彩繪的同規(guī)格素面平棊。如此也好,原裝與新補一清二楚,不至于高仿冒充。為保證塔身結(jié)構(gòu)穩(wěn)固,還在塔身八個角之間以粗大的木筋相連,形成“木骨磚棊”,乃“國內(nèi)孤例”??傊?,在高層建筑上大量使用磚制平棊的宋代磚作絕技,在定州料敵塔上得以充分體現(xiàn)。蒙曼老師將平棊稱為“定州塔三絕”之第一絕,可見喜愛。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3 彩繪脫色的磚制平棊</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4 有雕刻無彩繪的磚制平棊殘件</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5 有雕刻無彩繪的補缺平棊</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6 無雕刻無彩繪的素面平棊</h3> 那第二絕呢?“碑刻!”塔內(nèi)各層回廊壁上,有宋、元、明、清歷代碑刻,據(jù)說原有四十五塊,但現(xiàn)存三十四塊。石碑多為橫置,高多40-60厘米,寬多60-80厘米;碑石本為白色,但現(xiàn)多黑灰,有的碑面上有些白斑,疑為重點內(nèi)容,由后人手指撫摸而成。為方便游客學(xué)習(xí),有的配有拓片,有的則配玻璃鏡框保護,疑為重點碑刻。還有的碑刻被盜,碑槽直面;有的移入博物館,后續(xù)進館參觀。碑上文字多記載當(dāng)時捐修寺院及寶塔的施舍人功德,包括姓名、職務(wù)及縣、鄉(xiāng)、村名等信息;也有部分高官名人的題詠或題記,兼具史料與藝術(shù)價值;大多楷書,宋元時期的有不少魏碑,明清的則有一定的行楷或者行書,均為陰刻。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7 碑面上的白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8 原碑移走</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39 原碑被盜</h3> 由于多是千年碑刻,已有漫漶或污損,全面辨認困難。另因個人功底及時間所限,只稍仔細欣賞了幾塊石碑。其中“鎮(zhèn)定高陽關(guān)三路都署王顯、王超等題名”石刻上發(fā)現(xiàn)了“高陽關(guān)”,再回老家時當(dāng)繞道去找找舊址。據(jù)一旁的介紹牌可知,王顯曾官拜樞密使,咸平年間曾以相身份出任河北前線最高統(tǒng)帥;王超也為北宋著名將領(lǐng),曾擁兵十萬、駐守定州。另一題名人吳元扆則是駙馬,也曾任定州知州,都是些位高權(quán)重之人。大明真定府定州開元寺修補建新一碑上,功德主有善人與室人,而明成化年間梁芳等題名碑上均為女名,注“某某妻某氏”,可見宋時與明代的夫人稱謂已發(fā)生變化。檀下村眾人題名石刻則是唐縣、望都的捐資者,可見當(dāng)時修塔建寺功德主不限單純的定州一地,周邊地區(qū)也有大量民眾參與。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0 鎮(zhèn)定高陽關(guān)三路都部署王顯、王超等題名”石刻</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1 陘邑縣趙家莊眾人題名石刻</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2 定州信利坊道長等修大悲菩薩記事石刻</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3 檀下村眾人題名石刻</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4 過定州同夏將軍登開元塔用韻二首石刻</h3> 第三絕就是彩繪了,前面說的平棊與斗栱上原有彩繪,可惜時間過久,顏色散淡,有些黑灰了。墻壁上也有,有資料說“在第二層的夾層內(nèi),發(fā)現(xiàn)了色彩如新的北宋時期的彩畫和壁畫。”我看到的,第二層不假,但是在南向窗洞兩壁上,有的還體現(xiàn)著“瀝粉貼金”工藝,相當(dāng)高級。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5 二樓窗洞壁畫</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6 二樓窗洞壁畫“瀝粉貼金”</h3> 佛龕佛像上更有,每層的回廊周遭設(shè)一至六個數(shù)量不等的佛龕,龕內(nèi)彩繪壁畫甚至是泥塑佛像。這些泥土上的彩繪作品已經(jīng)千年之久,線條及色彩還如此清晰,只是帶著太多的刀痕與筆跡。有些畫面,簡直慘不忍睹。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7 佛龕里的佛像</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8 佛像手勢</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49 嚴(yán)重刻劃的壁畫</h3> 這些“到此一游”式印記,多是某些當(dāng)代人的粗刻濫劃,標(biāo)榜自己的大名甚至籍貫、單位,當(dāng)時是真不怕丟人,現(xiàn)在是真遭人罵。還有不同朝代的文人筆墨留存,比如窗洞內(nèi)、梯道里、券頂下。他們未用尖利器具,而一律毛筆蘸墨,但大部分相對隨意,卻也有一定的書法或史料價值,有的加了玻璃鏡框。尤其是祖籍河北欒城的四川眉山人蘇軾,這位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取得極高成就的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曾任定州路安撫使兼馬步軍都總管。塔內(nèi)有“蘇軾與張舜民”的專題展板,可知均曾定州任職的兩位文豪互為摯友,并都在料敵塔上留有墨寶?!暗谌龑由纤さ捞幈A粢惶庮}記,‘絕頂西南面塔身有東坡題字,正北門扇上有浮休題字。宣和三年閏月二十二日。祥符王求得之、襄陽×璋國寶’,來者不可不到絕頂也?!北救讼肷辖^頂,但人家不讓。既然無緣得見,只能憑展板看個故事了。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0 墻壁涂鴉</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1 券頂涂鴉</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2 鏡內(nèi)涂鴉</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3 蘇軾與張舜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4 七層窗外</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5 八層封閉</h3> 從塔里出來,再逛逛院內(nèi)。塔的東南與西南兩側(cè),展出“中國古塔簡介”,嵩山嵩岳寺塔、歷城四門塔、西安大雁塔、大理三塔、北京妙應(yīng)寺白塔、杭州六和塔、開封開寶寺塔、蘇州云巖寺塔、應(yīng)縣佛宮寺釋迦塔等各有特色;雷神修塔、魯班獻策、塔中佛祖顯靈以及歪脖子樹的故事等傳說,個個神乎其神;定州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展覽,與貢院里的展板基本相同,不知是否一版兩用;傳承歷史文脈專題展板介紹了開元寺塔保護修繕工作,以及“寶塔三絕”情況?,F(xiàn)在,各文旅點都在搞幾寶幾絕,這能抓人眼球,但“北宋壁畫”這一絕的展板上怎么是兩幅石刻碑文呢?建議景區(qū),早點置換相應(yīng)圖片吧。不過,在此看到了蘇東坡為老友寫的“浮休”二字,這算撿的小收獲。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6 中國古塔簡介展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7 開元寺塔老照片展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8 歷史傳說展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59 定州歷史文化名人展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0 寶塔三絕展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1 寶塔修繕工作展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2 院內(nèi)展出柱礎(chǔ)</h3> 寶塔南側(cè)約四十來米,是宋代開元寺大殿遺址,現(xiàn)展出《中國各地絕美建筑圖鑒》上幾十個著名古建筑的大幅精美圖片,之首便是此院里的料敵塔。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3 央視新聞聯(lián)播鏡頭</h3> 南側(cè)還有金代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乾隆御碑和無名獸石雕殘件,也值得一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4 金代經(jīng)幢</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5 乾隆御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6 石雕殘件</h3> 東側(cè)另有座“寶塔遺珍館”,展陳料敵塔的相關(guān)資料、零散原件及塔內(nèi)藏品,不可疏漏。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7 寶塔遺珍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8 寶塔修繕前后相片</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69 館藏銅鎏金佛坐像</h3> 西側(cè)展出的是日軍侵華的鐵證,“建立東亞新秩序紀(jì)念塔”。塔為全石,據(jù)資料知塔座為方形須彌座,高97.5厘米;塔身圓柱形,直徑53-56厘米,高329厘米;塔剎呈子彈頭狀,高62.5厘米。塔身豎刻“建立東亞新秩序紀(jì)念塔”,由“陸軍少將小野三郎書”,“民國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建之”,也就是公元1939年。老夫想,北宋未雨綢繆,用55年才修成個料敵塔,也不知在遼宋戰(zhàn)爭中派上了什么用場,在882年后的國軍抗擊日軍侵略華北的戰(zhàn)場上呢?只能說,“可悲!”堂堂的料敵塔旁邊豎這么個東西,簡直就是恥辱。現(xiàn)在,這個東洋人的紀(jì)念塔斷成三截,躺在料敵塔的腳下,也好警醒料敵塔的子孫后代們,“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70 “建立東亞新秩序紀(jì)念塔”簡介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71 建立東亞新秩序紀(jì)念碑碑座</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圖72 建立東亞新秩序紀(jì)念碑碑身及碑頭</h3> <p class="ql-block">注:下篇請看《刀槍街上的文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關(guān)鏈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yizhoumo.com/5fyzm7um" target="_blank">定州貢院+晏陽初舊居</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yizhoumo.com/5fslsavv" target="_blank">走進定州</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