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精品人妻黄色片欧美|亚洲精品线路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久热|日本黄色网址视频|亚洲欧美国产激情|成人在线综合欧美国产一区在线|黄色三级片网址国产一级黄|一级黄片不卡在线观看|伊人亚综玖玖亚洲色图怡红院|日本精品资源日本有码一级片

兒時的味道

寧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七月十五是給先祖上墳的日子,也是老家吃小人的時候。那卷著姜黃加著椒葉芝麻鹽,用帶小人形的拓模拓出個小人,再上蒸籠蒸熟就成了一道美味的主食,再配上可口的菜,簡直美的不要不要的。但這樣的日子只有每年的今天才可以吃到,畢竟吃秦檜這樣大奸臣,不用天天吃,紀念意義有一天就行。隨后問了老公,他家是萬榮的,但他不記得吃什么,看來吃面人只是新絳的風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來到洪洞后,才知道每年的這天,他們吃石頭餅,這也是道不錯的美食,有甜口的也有咸口的,用炒熱的石頭烙發(fā)面小餅,吃起來有的酥脆、有的綿軟,再有加上芝麻的,口感好到爆棚。這道美食不僅洪洞有,山西的其它地方都會有,也算是山西的一種特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但我還是喜歡吃面人,那可是小時候的記憶,獨一無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但今天我在洪洞的家,只能與面人無緣了。其實面人也可以做的,只是沒有相同的模具,便失去吃面人的意義。</span></p> <font color="#39b54a">新絳老家過節(jié)的儀式感挺強的。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時,除了買的月餅外,還有用圓模具拓的面月餅,雖然做法和面人一樣,味道也不相上下,但各節(jié)吃上是各味。<br>  二月二時搬棗山攤煎饃,用棗卷成的棗饃定是臘月時為過年蒸的花饃,供奉在財神爺的神像前的一個供品;而煎饃是用面粉兌水加各種佐料,舀一勺放鍋里攤出來的,就像現在的卷餅,可以卷上各種菜式,夾一起吃的面食。<br>  清明時吃作蓮花卷,跟平時吃的花卷味道一樣,只是當天必須做成蓮花的樣子,不記得怎么做蓮花狀,只記得用根竹筷子壓一下就成了一層一層的蓮花,里面一定是加了姜黃油的,在以前少油的年代,吃上一口就是味覺享受。<br>  端午節(jié)吃粽子,也是全國的習俗,但我家的習俗格外不同。那天的早飯,一定是一個棗粽子,兩個油汪汪的油煎荷包蛋,吃上這口保證一天都美滋滋的;這個習俗,一直保持到現在。</font><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除了這些,正月里也有固定的菜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初一的餃子,而餃子定是睜眼就能吃上的,里面包的錢,才是最關心的,每到這時候,媽媽都會多包幾個錢放里面,因為吃不到錢,我可是當場就會哇哇大哭的,全然不管初一不能哭的習俗;而每到這時,媽媽總是哄著我,把錢塞餃子里再讓我吃一回,而我總是邊吃餃子邊笑著抹眼淚。中午則是盤子碗的,雖然不是傳統(tǒng)的九六八,但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美味。盤子呢,一般指涼菜盤,我家的傳統(tǒng)菜式是牛肉、豬頭肉、牛肚、豆腐干、石花菜、水煮花生米、蝦片等,能叫上名字的都是我喜歡吃的,所以牢記在心,叫不上名字的就是隨意搭配的,可以涼拌個西紅柿、拍個黃瓜,在那個年代,這些菜都是大棚里的返季節(jié)菜,都是老媽辛苦種出來的;還有那上豆腐干,也是老媽一塊一塊切好、壓好,再用火烤后再腌煮出來的。一般都弄九個涼菜盤。所謂的碗,便是我們當地的扣碗,帶魚、排骨、酥肉、牛肉丸子、山藥丸子等年前就炸好的東西,放在扣碗上用大鍋蒸,上桌時澆上一勺骨頭湯,就各是各味了。小時候很是神奇那勺湯,澆到哪個碗里,哪個碗就變成想要的那個味,后來才知道,加的那個配料也很重要。就如牛肉丸子湯,在上桌前必定加了牛油辣椒,才讓丸子湯有了獨特的味道;還有就是,有的湯加香菜、有的加菠菜、有的只加蔥花,就會有了神奇的味道,雖然知道加什么,可卻不知道為什么,而如今怎么做也做不出小時候的味道,因為媽媽不在了,再也找不回媽媽的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初二的面,而面一定是新絳特色的哨子面,也是早飯必吃的,中午則要吃火鍋,而火鍋是新絳特產的銅火鍋,燒著木炭,滋滋冒著熱氣和香氣,便是孩子最開心的時候。而我偏愛吃自家的火鍋,除了酥肉、五花肉片、排骨、帶魚、海帶、粉條、白豆腐、油炸豆腐、丸子外,在鍋底的白菜上會加上一層海米,澆上早早熬好的骨頭湯,燉煮好就可以上桌。每次的火鍋都是早早裝好的,到了開飯點,只要燒上木炭,熬煮個二十來分鐘就可以啦。小時候最好懶的我,卻最喜歡去用扇子扇火鍋,只因可以早早地聞個飽。懶惰如我,貪嘴如我,但為了那張嘴,我會舍棄那份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初三和初四早上,可以喝多寶粥,加上花生、棗、米和各種豆子,再配上攢盤子,在那個年代已是享受。雖是攢盤子,但牛肉、牛肚、豬頭肉、皮凍、石花、豆腐干、水煮花生米卻一樣不能少,就著熱饅頭吃,那是個狼吞虎咽呀!而中飯可以多樣花,幾個盤子加上加個幾個炒菜,總能讓人吃個肚圓。但逢有親戚來時,便有火鍋上場,被火鍋熱氣一蒸,就多了些熱絡的話題,家長里短才可以暢開懷地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初五早上是接財神的日子,一定要吃元寶形的餛飩,里面也會包幾個錢,只是比初一會少幾個,就看誰的運勢好,誰為家里賺大錢;而每回我總能吃到,便總也納悶,為什么我是花錢的主,卻總能吃到錢?只是有了錢的加持,一年的好運是少不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而這五天的晚飯也是最愛的,一碗湯是必備的,其它一般都不用準備,最多餓了的再多啃口饃。湯的種類也是不重樣的,今天是醪糟湯,明天就是甜紅薯湯,那后天就是魷魚湯,還有雞絲湯、三鮮湯,總能喝個肚圓。而每次邊喝湯邊上級打撲克吃恭,一家人吵吵的熱火朝天的,便是過年的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正月十五的早上也是餃子,吃完這頓飯,年就算過了,我們該上學,大吃大喝的日子就過去了,再想吃喝只能靠親戚和鄰居家有事請客大擺宴席時才可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家鄉(xiāng)宴席時,早飯一般是哨子面、中午的席面是“九六八”,九個涼菜、六個扣碗、八道主菜,共計二十三道菜,而且多以肉菜為主,而每次一桌八人總是吃不完的,就會把剩菜拿回家,第二天熱熱再吃,帶菜回家就成了風俗,并沒有誰笑話誰的意思。一般都喜歡自家人坐一起,那樣也不用分盤,吃不了的全都打包帶走,便養(yǎng)成極好的習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  除了這些節(jié)日外,平常的飯食也會有儀式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  槐花飄香時可以吃到槐花苦累;西瓜熟的時候,家里會曬西瓜醬;西紅柿便宜時,家里會做西紅柿醬;紅薯下來時,會撈粉條做粉面;韭花下來時會腌韭菜花,每次推著石磨,聽著蔬菜咔嚓咔嚓被碾壓過的聲音,聞著空氣中散發(fā)的韭花香味,便是種享受;冬天會洗芥菜腌咸菜窩酸菜。媽媽不在了,這樣的菜碼只有想的份,卻沒吃的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  其實家里的菜,原比想象的要多。比如,吃炒涼粉時,就會想吃餅子,每到夏天,肉價便宜七八毛一斤時,家里天天可以吃到小籠包,還有一進臘月門,家里就會天天喝羊湯,這些都是母親的功勞,據說當時的羊雜水一副也就塊八毛的,老媽把它們洗洗涮涮,便是一碗羊湯;每次媽媽總在說,這樣吃上一個月也算打個底,到了過年時就不會餓狠狠地吃了。走親戚拜年時,總是拜完年就走,惦記著家里的那頓飯。</span></p> <font color="#ed2308">說起吃來總是沒完沒了的,想起吃來就會想起小時候,總感覺現在的生活雖然好了,但卻沒有小時候吃的好,沒有小時候幸福。<br>  想想肚子就咕咕叫了,該思摩一下吃點什么?<br></font><div><font color="#ed2308"> 2025年9月6日寫于洪洞</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