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聽說,人的一生總有一次流浪要獻給大西北的,去尋找絢爛與荒涼并存的視覺沖擊,去體驗狂野與浪漫相融的經(jīng)歷。2025初秋終于成行。橫跨甘肅、青海兩省,3500公里(8天環(huán)線),不僅有雅丹、戈壁、綠洲、雪山、鹽湖等豐富的地形地貌,還有一望無際的沙漠,才明白三毛的熱愛。連綿起伏的遼闊大地看似荒蕪,卻承載著更加寬厚的世界,孤獨又壯麗!大西北真的名不虛傳。</p> <p class="ql-block">傍晚下了飛機,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的時尚大氣驚艷到了我,以為到了迪拜機場。</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酒店隔壁餐廳吃了一碗牛肉拉面?,F(xiàn)做的面條,香氣四溢,面條滑入唇齒,筋道中帶柔韌,每一條麥香纖維飽吸湯汁,爆出鮮咸與甘美,這才是正宗的蘭州拉面吧。</p> <p class="ql-block">還有這個價格是不是讓你很驚訝!</p> <p class="ql-block">你知道嗎?蘭州牛肉面其實有"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講究——清湯、白蘿卜、紅辣椒、綠蒜苗、黃面條,就像這座城市一樣,簡單又豐富。</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去張掖的路上,一路領(lǐng)略河西走廊的風光,感受千年歷史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左邊窗外,遠處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一直伴著我們同行。</p> <p class="ql-block">右邊窗外則是綿延的?漢長城遺址。漢武帝時期為鞏固河西走廊、保障絲綢之路安全,下令修建東起永登、西至玉門關(guān)的長城防御體系?。該工程以砂石、蘆葦夯筑而成??,F(xiàn)存遺址多分布于酒泉、張掖等地,部分已被沙漠掩埋?。</p> <p class="ql-block">在“長城驛”服務區(qū)附近還能看到殘缺的汗長城。</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500公里的路程,走進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的張掖丹霞地質(zhì)公園。雖然天氣不是很好,但連綿的山巒仍像是被誰鋪了層彩色地毯,赤紅、橙黃、絳紫、嫩綠……順著山勢起伏,最絕的是那些顏色的過渡,沒有生硬的界限,赤到濃處自然轉(zhuǎn)成鵝黃,紫到盡頭悄悄暈成緋紅,活脫脫一幅被頑童打翻后又隨手抹了幾下的調(diào)色盤。</p> <p class="ql-block">若論震撼,七彩丹霞絕對是張掖遞給世界的名片。別信什么“照片濾鏡過”,那一定是你沒遇上對的時間。</p> <p class="ql-block">站在觀景臺上,眼前展現(xiàn)出一片連綿起伏、層巒疊嶂的彩色丘陵,宛如一幅絢爛的天然畫卷,鋪展在天地之間,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站在七彩丹霞前,我想象著那山間的每一塊巖石、每一寸土地,都曾經(jīng)歷過怎樣的風雨洗禮和歲月的沉淀。這些色彩斑斕的山峰和那些蜿蜒曲折的小徑,都在默默地訴說著大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這里沒有草木的喧嘩,只有沉默的色彩在碰撞、交融。偶爾一只鷹隼盤旋而過,投下的影子倏忽掠過巖壁,像一枚游走的音符,為這場無聲的宏大交響添上最后的休止符。</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看著熱氣球,<span style="font-size:18px;">火焰噴涌的瞬間,掙脫地心引力,緩緩升入這片大地調(diào)色盤的中心,</span>成了漂浮在七彩丹霞之上的彩色句點。</p> <p class="ql-block">聽導游介紹這里的人們,對七彩丹霞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視其為神山,每逢佳節(jié),都會前來祈福。在他們的心中,七彩丹霞是造物主的饋贈,給予了他們生活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從張掖出發(fā),經(jīng)過三個半小時車程抵達嘉峪關(guān)市。</p> <p class="ql-block">嘉峪關(guān)景區(qū)門口有一棵140年的楊樹。?這株需兩人合抱的古楊虬枝盤曲如龍蛇,據(jù)傳為左宗棠1875年西征新疆時親植?。當時為治理風沙掩路之患,左宗棠號召湘軍沿途廣植楊柳,形成"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guān)"的壯舉?。此樹不僅成為道路標識,更寄托著"湖湘子弟滿天山"的戍邊情懷,當?shù)厝藶榧o念左宗棠將其命名為"左公楊"?。</p> <p class="ql-block">進了景區(qū)就看到了九眼泉湖,作為祁連山冰雪融水的匯聚點,九眼泉通過地表徑流和河谷潛流形成,湖名中的“九”并非實指泉眼數(shù)量,而是象征眾多(古以九為極數(shù))?。</p> <p class="ql-block">嘉峪關(guān)關(guān)城作為明代萬里長城西端的軍事要塞,其城樓建筑群以嚴謹?shù)姆烙季趾突趾甑臍鈩葜Q。</p> <p class="ql-block">明代修建嘉峪關(guān)時,工匠易開占精確計算需用磚數(shù)為999,999塊。完工后僅剩一磚,被置于西甕城門樓后檐臺,并稱其為‘神仙所放的定城磚’,威懾監(jiān)工不敢追究,此磚至今保留在原處。</p> <p class="ql-block">?嘉峪關(guān)樓(關(guān)城主樓)?,位于關(guān)城中心位置,是三層重檐式建筑,為關(guān)城制高點。樓內(nèi)現(xiàn)存明代鐵炮等防御武器,登樓可俯瞰整個關(guān)城及懸壁長城?。</p> <p class="ql-block">登上“天下第一雄關(guān)”嘉峪關(guān)的城樓,遠眺長城似游龍浮動于浩瀚戈壁灘,白雪覆蓋的祁連山脈在天邊綿延。</p> <p class="ql-block">在嘉峪關(guān)還有擊石燕鳴的傳說。相傳守關(guān)將士以石擊墻會聽到燕鳴聲,源自一對筑城燕子因城門關(guān)閉無法歸巢而悲鳴撞墻的故事,后人以此寄托對忠勇將士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林則徐與左宗棠的腳步走出嘉峪關(guān)城樓,在茫茫戈壁灘上回望雄關(guān),西北的雄渾氣息撲面而來……再厚重的歷史,總會有一種讀懂它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去敦煌的路上途經(jīng)瓜州,游覽“瓜州荒漠藝術(shù)基地”。綿延20公里的戈壁雕塑群,泛舟沙漠湖泊,每一幀風景都在訴說著絲路的傳奇。</p> <p class="ql-block">在廣袤無垠的荒漠中沉睡的巨嬰,你知道他的含義嗎?遠遠望去,已淚目……</p> <p class="ql-block">雕塑是由清華大學雕塑系主任董樹斌教授創(chuàng)作的。這座雕塑的靈感來源于2015年9月敘利亞戰(zhàn)爭期間,一個男孩在逃難途中溺水的照片,照片中男孩的姿態(tài)觸動了藝術(shù)家,成為了雕塑的創(chuàng)作原型?。寓意深刻,它象征著對戰(zhàn)爭的反思和對世界和平的呼吁!</p> <p class="ql-block">沉睡沙海的“大地之子”——人類與土地的“永恒臍帶”。走近這座高達15米的紅砂巖雕塑,會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酣睡嬰兒圓潤的臉龐透著安詳,微張的小嘴似乎在均勻呼吸,蜷曲的身體線條與遠處起伏的沙丘奇妙地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在《大地之子》的不遠處的沙漠中看見了海市蜃樓。這里說的“海市蜃樓”并不是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xiàn)象,而是一個真實的海市蜃樓,看得見摸得著,越靠近看得越清楚,因為這是一座真真實實存在的建筑,它的名字叫做《無界》。因為在大漠之中遠遠看去大家以為是海市蜃樓,所以才給它起了這樣一個別名。在這片廣闊浩瀚的沙漠里,純白色的建筑做背景非常夢幻。遠遠的看著《無界》的建筑在太陽中的光影,彷佛看到了過去的古國邊疆的瞭望塔,想到可能有將士們過去曾戍守在這里,不知道在千年前是否也是看著這一輪相同的落日。</p><p class="ql-block">它也是由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雕塑系主任、雕塑家董書兵教授設(shè)計制作的。它以絲路文明為創(chuàng)作背景,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樣式,以現(xiàn)代建筑材料為載體,用視覺語言向世界傳達千年絲路精神與文明的延續(xù)。在我的理解中 《無界》的名字應該包含著現(xiàn)代與古代的文明沒有界限的含義。</p> <p class="ql-block">蒼茫的戈壁一望無際,藍天白云,祁連山脈依舊與我們同行,大巴飛馳在高速公路上,大美敦煌就是我們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順便一提瓜州這個地方非常有趣,這里因盛產(chǎn)各種各樣的瓜而得名。導游介紹這里離新疆哈密只有3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免費品嘗了哈密瓜、西瓜,好吃又便宜,據(jù)說這里的哈密瓜是最好吃、最甜的哈密瓜(無從考究啊),只是做了一次吃最甜瓜的吃瓜群眾。</p> <p class="ql-block">時隔九年,再次來到人類藝術(shù)殿堂莫高窟。</p> <p class="ql-block">這次看了96、130、148、138四個石窟,每一次參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走進洞窟,光影交織的剎那,那些壁畫上的飛天衣袂、佛陀低眉,仿佛又鮮活起來。與初見時走馬觀花不同,這次我刻意放慢腳步,在講解員的停頓處凝視細節(jié)。最難忘的是第148窟里的涅槃臥佛。第一次來,我只為它的15米長度驚嘆;而今臥佛微闔的雙目竟讓我動容。或許是讀到史書才知:這尊涅槃像背后的工匠們,曾在荒漠中耗盡一生打磨一片佛衣的褶皺。他們的虔誠與孤獨,此刻與我隔著時空相望……</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的奇跡不僅是492個洞窟的規(guī)模,更是人類對美的執(zhí)著。那些無名畫師在油燈下勾勒的線條,歷經(jīng)戰(zhàn)火與盜劫,最終以殘缺的姿態(tài)教會我們:真正的永恒,從來不是完整的完美,而是破碎中依然閃耀的精神光芒。</p> <p class="ql-block">從石窟洞出來在景區(qū)內(nèi)的敦煌研究院美術(shù)館看了“敦和萬象——敦煌石窟樂舞專題展”。</p> <p class="ql-block">展覽共展出70余幅經(jīng)典樂舞圖像,復原40余件唐代至五代時期的壁畫樂器(如拍板、橫笛、五弦琵琶等)生動再現(xiàn)了敦煌壁畫中的樂舞場景。</p> <p class="ql-block">敦煌壁畫描繪了人類對理想天國與極樂凈士的無限懂憬。它既是供養(yǎng)禮贊佛法的一種方式,也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精神。伎樂諸天躍然壁上,翩翩而來,且聯(lián)且舞,或演奏各色樂器,或舞動方寸之間,真正展現(xiàn)了 “樂從天上來,音從畫中出”。</p> <p class="ql-block">展覽分“凈土梵音”“塵間和樂”兩大主題,分別表現(xiàn)佛教天界樂舞與世俗樂舞的和諧交融。</p> <p class="ql-block">敦煌壁畫中有很多世俗樂舞圖景,它們既是千年前人間百態(tài)的真實再現(xiàn),也是古代社會民情民風、傳統(tǒng)習俗、社會關(guān)系等方面演變發(fā)展的生動寫照。如婚嫁之日載歌載舞以會八方賓客;酒肆宴飲醉至酣處即興而舞;眷倡樹下彈琴共譜人倫之歡;達官顯貴浩蕩出行鼓樂齊鳴:民間雜耍百戲等生活小景。這些俗世樂舞不僅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了多彩的市井風情和人間煙火,還深刻地傳達出普通民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p> <p class="ql-block">在莫高窟景區(qū)內(nèi)還有一個“敦煌研究院可移動文物藏品展示館”,內(nèi)容很豐富。</p> <p class="ql-block">館藏文物涵蓋考古出土的文獻、絲織品、器物及歷史照片,其中一級文物達24件,反映了敦煌石窟可移動文物的完整性與研究價值。</p> <p class="ql-block">?“雪域·天界·佛土——藏傳銅雕佛像展”?:展示藏傳佛教藝術(shù)珍品?。</p> <p class="ql-block">“千年營造——敦煌建筑之美”展覽:在陳列中心一樓展廳,聚焦敦煌石窟的建筑藝術(shù)與營造工藝。</p> <p class="ql-block">?“沙漠瑰寶——敦煌石窟經(jīng)典洞窟復制展”里1:1復刻莫高窟代表性洞窟(如西魏第285窟、盛唐第45窟等),包含壁畫、彩塑及中心塔柱等?。</p> <p class="ql-block">在敦煌享受特色餐——大漠雄關(guān)宴,看看這名稱,甘肅的美食也融合了絲路風情與西北的豪邁。</p> <p class="ql-block">“歌聲是風捎來的信,舞步是大地寫下的詩”。<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黃土與雪山交織里生活的人民也是能歌善舞的。臺上的演員正在為我們表演舞蹈“反彈琵琶”。</span></p> <p class="ql-block">傍晚再次走進鳴沙山月牙泉國家地質(zhì)公園。</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綠蔭處開滿了格?;ā?lt;/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內(nèi)駱駝群浩浩蕩蕩,比九年前不知增長了多少倍。</p> <p class="ql-block">今天不是節(jié)假日,但正逢七夕,晚上這里要舉行“七夕演唱會”,游客真不少。</p> <p class="ql-block">這還是荒涼的大西北嗎?告訴王維:現(xiàn)在西出陽關(guān)全是人。</p> <p class="ql-block">沒有騎過駱駝的小伙伴們頂著烈日騎上駱駝,行走在沙漠里,想象著千年前商隊以同樣的方式穿越沙海,駝鈴聲中仿佛能觸摸到東西方文明交匯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還是原來的模樣,在沙漠圍繞中永不枯竭,真是難以置信。月牙泉在古時稱為沙井,唐朝時稱為藥泉,清代開始稱為“月牙泉”。這里曾經(jīng)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為無數(shù)的旅人提供了生存的水源。</p> <p class="ql-block">駝隊剪碎夕陽,銅鈴聲聲,領(lǐng)頭的駱駝踩著千年商路的殘影,每一粒被掀起的黃沙都裹著絲路上的月光……</p> <p class="ql-block">甘肅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