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40223</b></p><p class="ql-block"> 今晨起了個早。在鎮(zhèn)內(nèi)小餐館用了早餐:油條、燒賣、發(fā)糕和茶葉蛋。</p><p class="ql-block"> 聽民宿老板說,今天鎮(zhèn)上有集市。尋訪到地頭,果見攤位不少,多為當(dāng)?shù)赝廉a(chǎn),如水果、藥材、菜苗等,還有一籠小白兔呢。</p> <p class="ql-block"> 逛完集市,又尋尋覓覓到了大山深處,那還有一處“四圓拱一方”的奇觀,也有人戲稱為“四菜一湯”,這就是田螺坑的土樓群。我們翻山越嶺十幾公里,在一高處山頭俯瞰,綠林梯田之間,四座圓樓把一方樓團團圍住,這5座土樓工整奇妙,仿佛是天外來物。坊間曾流傳:當(dāng)年美國衛(wèi)星發(fā)現(xiàn)此物,疑是中國軍方的導(dǎo)彈發(fā)射井。</p> <p class="ql-block"> 告別深山土樓,又奔城市古城。向東行車85公里,到了漳州古城。此城自古即是閩南重鎮(zhèn),自唐以降,皆為州、郡、府之治所。漳州的先民真是充滿智慧,選擇了一處背山面水的風(fēng)水寶地來構(gòu)筑他們的生息繁衍之所,這就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襟兩河枕三臺”。九龍江的西溪和北溪如同兩條玉帶環(huán)繞著古城,在東南西三面形成了天然的護城河,溪流匯聚的九龍江是福建的第二大河,過漳州后浩浩東流注入臺灣海峽。古城的西北面則有紫芝山,高聳的日華、萬松和禪月三座山峰便是“三臺”,成了古城堅實的靠背和枕頭。山水相擁的漳州古城,既得守固之險,又具通達之利,上溯閩北腹地,東出廈門滄海。多少年來,漳州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成了閩西南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尤以發(fā)達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見長,史稱“百工鱗集”。</p> <p class="ql-block"> 我們路過漳州,順道“打個秋風(fēng)”,來了一趟浮光掠影的半日游。古城規(guī)模不大,現(xiàn)存的范圍還不到一平方公里,建筑也多為古今雜錯,但格局脈理皆承古制,干街支巷井然有序,完整地保留著唐宋以來“襟兩河枕三臺”的自然風(fēng)貌和“以河為城、以橋為門”的筑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p> <p class="ql-block"> 進入古城,我們信馬由韁、隨心而逛。最先到的是文廟,文廟在古城的中心,是漳州歷史文化的地標(biāo)。兩座牌坊橫額格外震撼人心:道冠古今 德配天地。沒想到地處東南的漳州還有這么大的一座孔廟,規(guī)模雖不及曲阜孔廟之宏闊,但布局規(guī)制如出一轍,儀門、戟門、丹墀、月臺、大成殿一線貫穿,據(jù)稱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據(jù)清乾隆《漳州府志》載,文廟始建于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歷史上,朱熹、鄭成功、黃道周都曾到此廟祭祀孔子。孔廟的工作人員指著院中的一棵大樹告訴我:“朱熹在漳州當(dāng)知府,每旬二日必來文廟,講學(xué)時他就常坐在那株老榕樹下。還有,南宋的時候,孔子后裔為躲避兵禍來到漳州,子子孫孫在廟里住了四五百年呢?!彼€說,漳州出過17個狀元、2485個舉人,文廟里的碑林刻著所有名字。</p> <p class="ql-block"> 古城是個文化積淀深厚之城,也是個開放包容之城。我們走到芳華北路和新華西路的拐角處,忽然見到一座天主教堂矗立在面前,其羅馬建筑風(fēng)格和通體的白色,與周邊的建筑形成鮮明的視覺反差。漳州作為東南沿海的重要城市,也是西方宗教在中國東南傳播的重要站點。早在明清時期,西方宗教就進入了漳州,除了天主教、基督教外,還有伊斯蘭教,甚至傳說還有摩尼教(就是金庸小說中屢屢出現(xiàn)的“明教”),有人認(rèn)為漳州的太陽廟就曾經(jīng)是摩尼教的寺廟。</p> <p class="ql-block"> 漳州與臺灣隔海相望,一條“臺灣路”讓古城帶上了濃濃的臺灣印記。日本侵占臺灣時,許多臺灣人流落到漳州,他們見到布袋戲、歌仔戲,觸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便把此地叫作“臺灣路”。如今的臺灣路,已經(jīng)成為漳州有名的美食街,據(jù)說一對臺灣夫妻在這兒開設(shè)創(chuàng)意冰棒店,日銷千根。當(dāng)我們漫步在臺灣街時,沿街的煙火小吃令我們垂涎欲滴,大腸包小腸、珍珠奶茶、四果湯、蚵仔煎,還有臺式餐館和咖啡館,妥妥的臺灣風(fēng)。妻子走進一個枕頭餅小店,店里洋溢著略帶甜味的芝麻花生香,案板上疊著層層酥皮。老板是位和善的花甲老人,他見我們好奇,話匣子便打開了:“我爺爺那輩就在這兒做餅,面要揉三遍,餡得加冬瓜糖……”說話也不耽誤活計,他左手托皮,右手舀餡料,片刻間就做好了生坯,就像一個小巧玲瓏的枕頭。他神情專注,手指靈活地捏著餅皮,多么像在撫摸家中的傳世瓷器??!</p> <p class="ql-block"> 古城不僅有臺灣路,還有香港路。香港路上最吸引眼球的是兩座古老的石牌坊:一座叫“尚書探花坊”,一座叫“三世宰貳坊”,漳州人習(xí)慣稱其為“文牌坊”。</p> <p class="ql-block"> 有文必有武,古城里還有兩座武牌坊,它們雄踞在新華東路上。這是兩座“武牌坊”,一座是“勇壯簡易坊”,還有一座叫“閩越雄聲坊”。</p><p class="ql-block"> 文牌坊始建于明朝,旌表的是科場登第的文士;武牌坊建于清朝,頌揚沙場建功的武將。四座牌坊文武兼?zhèn)?,互為呼?yīng),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漳州古代的名人不少,古城中就建有“四賢館”,紀(jì)念朱熹、陳淳、王陽明、黃道周四位儒學(xué)宗師。</p><p class="ql-block"> 近現(xiàn)代的漳州也才彥不絕,軍政要人、文藝體育名家如璀璨星辰。在古城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座中山公園,紅花綠樹、芳草如茵的中山公園,在寸土寸金的古城中真如世外桃源。這里原來是漳州衙署舊址,公園最初的建造者是陳炯明。1918年5月,陳炯明率粵軍攻占漳州,建立“ 閩南護法區(qū) ”,他以漳州為中心,推行“ 聯(lián)省自治 ”政治主張,將漳州作為地方自治試驗田 。被稱為“臺灣文化第一人”的著名史學(xué)家和詩人連橫就出生在漳州,他是國民黨前主席連戰(zhàn)的祖父。中國女排前主教練陳忠和也是漳州人,漳州是中國第一個排球訓(xùn)練基地,先后承接了52次女排轉(zhuǎn)訓(xùn)集訓(xùn)任務(wù),被女排隊員親切稱為“娘家”。</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綸恩堂博物館中,你會發(fā)現(xiàn),菲律賓前總統(tǒng)阿基諾夫人、民國將軍許崇智、名作家許地山、魯迅夫人許廣平,還有曾任我們江蘇省委書記、后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彭沖,他們的祖籍或是出生地,都是漳州。</p> <p class="ql-block"> 漳州人為之自豪的還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他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作家林語堂。這位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提名者,因與魯迅的一些糾葛,在大陸備受爭議,長期不受待見。其實這位具有中西視野的作家,以他獨特的幽默風(fēng)格,創(chuàng)作了《京華煙云》《啼笑皆非》等以宏大敘事展現(xiàn)中國社會變遷的作品,備受當(dāng)時讀者的歡迎;同時他還卓有成效地對外介紹宣傳中國文化,他用英文撰寫的《吾國吾民》《生活藝術(shù)》等著作,在西方引發(fā)了廣泛的關(guān)注,成為了解東方生活哲學(xué)的重要文本。林語堂的父親,曾是漳州基督教堂的牧師,這位用英文向世界介紹“孔孟倫理”的文學(xué)大師,或許正是在這里耳濡目染,完成了東西方文化的最初對話。漳州人民沒有忘記他,在他的家鄉(xiāng)天寶鎮(zhèn)虎形山香蕉林中,建成了中國大陸首座林語堂紀(jì)念館。沿著九龍江向西北行約10公里就能到達,車程只需一刻鐘??上耶?dāng)時沒做好功課,拜謁紀(jì)念館成了此行的遺珠之憾。</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小小的古城中,似乎有一種特殊的愉悅,初見又如老友,熱鬧而不狎昵。漳州市薌城區(qū)政府網(wǎng)站介紹說“唐宋古城、明清街區(qū)、民國風(fēng)貌、閩南韻味、僑臺同輝”,誠不余欺也!是生活在此的一萬七千多位居民,用他們特有的自信從容與和善敦厚,將唐宋風(fēng)骨、明清遺韻、近代的開放包容與當(dāng)代閩南的土著煙火揉成了一片樂土。離開時,我望著車窗外漸漸遠去的風(fēng)景,忽然明白了真正古城的妙處——不需要游客匆匆打卡的虔誠,那些嵌在古建筑里的歷史,藏在茶飯香氣里的溫情,城中過著慢生活的百姓,本就是留給有心人的禮物。就像城外的九龍江,雖已不復(fù)當(dāng)年漕運的繁盛,卻已把古往今來豐富而獨特的風(fēng)韻,釀成了一杯溫潤甘香的老酒,等待愿意駐足的人來慢慢品味。</p><p class="ql-block"> 今天計劃中的目的地是莆田的湄洲島,由于擔(dān)心這熱門之地住宿緊俏,已于昨日訂好了旅店。漳州作為途經(jīng)之地,僅安排了半天時間,浮光掠影,很不盡興。待日后再來漳州住上幾天吧。</p> <p class="ql-block"> 從漳州行車200多公里,下午四點半抵達莆田湄洲灣北岸的文甲碼頭。馬路上大車小車你擁我擠,停車場的出入處全被堵得嚴(yán)嚴(yán)實實。任憑擁堵混亂,有關(guān)部門就是視而不見,沒有任何的管理疏導(dǎo)。碼頭登船也是一團糟,出港入港也不分道,下船上船人流交雜。</p> <p class="ql-block">湄洲島與陸地相距甚近,一葦可渡。島上不僅峰巒奇秀、林木蔥蘢,而且海灣如月、沙灘細潔。山水異稟之外,更具獨特人文名勝。這里是海神媽祖出生地,是天下媽祖神廟的祖庭。在渡輪駛向海島途中,即可見山嶺疊翠間,棕樓紅宇參差迤邐、疊山層上,宛如天宮仙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入島后,星星賓館的吳老板駕車來接我們?nèi)胱?。沿街與山腰皆為村民自建宅子,一幢幢布局規(guī)整,造型端莊,裝修氣派。吳老板說,島中的民宅基本都改建裝潢為民宿,每到旺季,一日之內(nèi)有數(shù)萬之眾登島,那是一房難求啊。不僅民宿發(fā)展火紅,島內(nèi)交通也多元經(jīng)營,既有公共汽車定線運行,也有電動觀光車小隊載客,還有電瓶車個人租賃,極大方便了游人之需。</p> <p class="ql-block"> 時已傍晚,我們在就近的“天妃故里”公園走了一遭。大門樓、高石塔、石甬木棧等建造得都不錯,里面的媽祖博物館更是詳盡介紹了天妃林默娘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早點睡覺,養(yǎng)足精神,明天好好游玩湄洲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