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精品人妻黄色片欧美|亚洲精品线路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久热|日本黄色网址视频|亚洲欧美国产激情|成人在线综合欧美国产一区在线|黄色三级片网址国产一级黄|一级黄片不卡在线观看|伊人亚综玖玖亚洲色图怡红院|日本精品资源日本有码一级片

【世遺收藏】我在西安,看看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下)

牧云枕流

千年古都常來長安!西安標志建筑:大雁塔、鐘、鼓樓。前六輯陸續(xù)介紹了中國41項世界文化遺產,上一輯(第7輯)介紹了8項自然遺產,本輯介紹15項世界自然遺產中余下的7項,分別是貴州梵凈山、湖南武陵源、九寨溝、黃龍、三清山、中國丹霞、中國南方喀斯特,本輯以郵票圖片為主 截至目前為止(2025年8月9日),中國共計60項世界遺產,其中自然遺產15項,文化遺產41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這60項世界遺產就是60項世界唯一世界第一 中國世界遺產在各省分布的數量,我將以新中國發(fā)行的相關郵票為主,結合這些年我個人游覽部分項目所拍攝的照片,多數沒去過的就只能在網上精選“盜圖”啦…… 世界遺產標志。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和文化景觀。“自然遺產”代表地球演化歷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xiàn)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地域。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標志。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公約),自然遺產包括以下內容:<br>▲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為瀕危動植物生存區(qū)。<br>▲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br>▲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分的自然區(qū)域。<br>▲標準:<br>(1)構成代表地球現(xiàn)代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br>(2)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br>(3)獨特、稀少或絕妙的自然現(xiàn)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br>(4)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br> 梵凈山位于貴州銅仁境內,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 這里是我國南方最早從海洋抬升為陸地的地方之一。 至今,山頂上仍保留著14億年前原始洪荒的地質奇觀。 梵凈山還是全球同緯度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qū)域,被譽為“生物資源基因庫”。 這里繁衍著野生動植物7100多種,是黔金絲猴唯一的棲息地。 2018年梵凈山被列為我國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 梵凈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梵凈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凈山佛教開創(chuàng)于唐,鼎興在明。明萬歷所立《敇賜碑》將梵凈佛山譽為“立天地而不毀,冠古今而獨隆”的“天下眾名岳之宗”。 原始洪荒是梵凈山的景觀特征,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其標志性景點有:紅云金頂、月鏡山、萬米睡佛、蘑菇石、萬卷經書、九龍池、鳳凰山等 2005-19-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4-1金頂 2005-19-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4-3闊葉林 2005-19-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4-4黑灣河 2005-19-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 2005-19-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大版張 梵凈山正式載于史冊,始于漢代?!稘h書·地理志》稱梵凈山為“三山谷”;北魏《水經注》沿稱“三山谷”。唐代《元和郡縣志》改稱“辰山”。宋代《太平寰宇記》稱“思邛山”,佛教于此時傳入梵凈山。明初,梵凈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數名并稱:“九龍山”“飯甑山”“梵凈山”“大佛山”。清代,梵凈山稱“月鏡山”“卓山”。 梵凈山佛教開創(chuàng)于唐,鼎興在明。明萬歷所立《敇賜碑》將梵凈佛山譽為“立天地而不毀,冠古今而獨隆”的“天下眾名岳之宗”。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集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景區(qū)等榮耀于一體,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qū)、天子山自然保護區(qū)和楊家界自然保護區(qū)組成。 武陵源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聞名于世,五千座石峰千姿百態(tài),聳立在溝壑深幽之中;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峽谷之間。 無論是在黃石寨攬勝、金鞭溪探幽,還是在神堂灣歷險、十里畫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觀云、砂刀溝賞景,都令人有美不勝收的陶醉,發(fā)出如詩如畫的贊嘆。 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洞奧”為主要風景特色。景區(qū)內有石峰3103座,形態(tài)萬千,如刀削斧劈,有長達2000米以上的溝谷32條,總長85公里,有大小溪流800多條,清澈明靜,纖塵不染。有中國最典型的巨大溶洞,現(xiàn)已探明大溶洞、落水洞40個,最著名的黃龍洞為整個東南亞地區(qū)巖溶景觀的縮影。 1994-12-武陵源<div>億萬年前,武陵源是一片汪洋大海,大自然不停地搬運、雕琢,變幻出今日武陵源砂巖峰林峽谷的地貌。這里遍地奇花異草,蒼松翠柏、蔽日遮天;奇峰異石,突兀聳立;溪繞云谷,絕壁生煙。武陵源的自然價值和濃郁的原始野性,將人們征服。武陵源以“五絕”: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聞名于世<br><div><br></div></div> 1994-12-武陵源4-1南天門<div>武陵源水繞山轉,據稱僅張家界就有“秀水八百”,眾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條十余公里長的溪流,從張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兩岸峽谷對峙,山水倒映溪間,別具風味</div> 1994-12-武陵源4-2神堂灣<div>武陵源的溶洞數量多、規(guī)模大,極富特色,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索溪峪的“黃龍洞”。黃龍洞全長7.5公里,洞內分為四層,景觀奇異,是武陵源最為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div> 1994-12-武陵源4-3天下第一橋<div>武陵源獨特的石英砂巖峰林在均屬國內外罕見,在36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中,目前所知有山峰3000多座,這些突兀的巖壁峰石,連綿萬頃,層巒疊嶂。每當雨過天晴或陰雨連綿天氣,山谷中生出的云霧繚繞在層巒疊嶂之間,云海時濃時淡,石峰若隱若現(xiàn),景象變幻萬千</div> 1994-12-武陵源4-4御筆峰<div>武陵源的春、夏、秋、冬,陰、晴、朝、暮,氣候萬千。云霧是武陵源最多見的氣象奇觀,有云霧、云海、云濤、云瀑和云彩五種形態(tài)。雨后初霽,先是膘朧大霧,繼而化為白云,縹緲沉浮,群峰在無邊無際的云海中時隱時現(xiàn),如蓬萊仙島,玉宇瓊樓,置身其間,飄飄欲仙,有時云海漲過峰頂,然后以鋪天蓋地之勢,飛滾直瀉,化為云瀑,蔚為壯觀<br><div><br></div></div> 1994-12-武陵源-小型張-十里畫廊<div>這里的風景沒有經過任何的人工雕鑿,到處是石柱石峰、斷崖絕壁、古樹名木、云氣煙霧、流泉飛瀑、珍禽異獸。實在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呀。置身其間,猶如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藝術山水長廊</div> 黃龍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面積700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 其與九寨溝相距100千米,海拔1700-5588米。 黃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于世,再加上灘流、古寺、民俗稱為“七絕”。 景區(qū)由黃龍溝、丹云峽、牟尼溝、雪寶鼎、雪山梁、紅星巖,西溝等景區(qū)組成。 主要景觀集中于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沉積。 2009-18-黃龍-小型張-五彩池,黃龍溝背倚終年積雪的岷山主峰雪寶鼎,面臨碧澄的涪江源流。溝谷頂端的玉翠峰麓,高山雪水和涌出地表的巖溶水交融流淌。隨著流速緩急、地勢起伏、枯枝亂石的阻隔,水中富含的碳酸鈣開始凝聚,發(fā)育國固體的鈣華埂,使流水潴留成層疊相連的大片彩池群,繪出了黃龍奇觀的第一幅天然圖畫。碳酸鈣沉積過程中,又與各種有機物、無機物結成不同質的鈣華體,還有光線照射的種種變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澤不一,人們便稱它為“五彩池”。 2009-18-黃龍3-1迎賓池 2009-18-黃龍3-2飛瀑流輝<div>五彩池盛不下那么多畫中秀色,于是水飛浪翻一路流淌,在長達2.5公里的脊狀坡地 上,形成了氣勢磅礴的又一奇觀--金沙鋪地。原來,在山水漫流處,沿坡布滿一層層乳黃色鱗狀鈣華體。陽光下伴著湍急的水波,整個溝谷金光閃閃,看上去恰似一條巨大的黃龍從雪山上飛騰而下,“龍腰龍背”上的鱗狀隆起,則好象它的片片“龍甲”。這便是黃龍溝得名的緣由。明代(公元1368~1644年)在此修建了黃龍寺,用以奉祀黃龍。黃龍溝以它“奇、絕、秀、幽”的自然景觀而蜚聲中外</div> 2009-18-黃龍3-3牟尼溝二道海 2009-18-黃龍-小版張<div>號稱“人間瑤池”<br><br>  主景區(qū)黃龍溝,似中國人心目中“龍”的形象,因而歷來被喻為“人間瑤池”、“中華象征”。在當地更為各族鄉(xiāng)民所尊祟,藏民稱之為“東日·瑟爾峻”,意為東方的海螺山(指雪寶山)、金色的海子(指黃龍溝),并沿襲著一年一度盛況煊赫、波及西北各省區(qū)各族民眾參加的轉山廟會。寒冷以五顏六色的池水,光芒萬丈的雪山,十步九曲的峽谷,神秘的大森林“四絕”稱著于世。其雄、峻、奇、野的風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之譽。</div> 九寨溝是中國四川省的一個著名自然景區(qū),以其色彩艷麗的高山湖泊和壯觀的鈣華瀑布而聞名。199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九寨溝總面積約620平方公里,擁有豐富的原始森林和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的棲息地。 1998-6-九寨溝-小型張-長海<div>九寨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奇峰卓絕,林深茂密,有“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藍冰、藏情”六絕之美,有“童話世界”美譽,又因水景紛呈有“九寨歸來不看水”之說</div> 1998-6-九寨溝4-1芳草海 1998-6-九寨溝4-2五花海 1998-6-九寨溝4-3樹正瀑布 1998-6-九寨溝4-4諾日朗瀑布,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海拔2365米,瀑布寬270米,高24.5米,是中國大型鈣化瀑布之一。諾日朗瀑布在藏語里面的意思是雄偉壯觀的瀑布。瀑布呈多級下跌,寬達140米的水簾直瀉百尺山崖,形成森林瀑布。秋季時,瀑布的三百米飛流在云霧襯托下,化成了一幕波瀾壯闊的畫面。1986年版電視劇《西游記》的片尾就是在這里拍攝的。<br><br>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其獨特的花崗巖峰林地貌和道教文化而聞名。該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國家5A級景區(qū),擁有如巨蟒出山和東方女神峰等著名景觀。三清山以其奇峰、怪石、云海和古松著稱,是道教名山之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和朝圣 1995-24-三清山,三清山又名少華山、丫山,位于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德興市交界處。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其中玉京峰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懷玉山脈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頭。三清山是道教名山 1995-24-三清山4-1三清福地 1995-24-三清山4-2司春女神 1995-24-三清山4-3觀音賞曲 1995-24-三清山4-4巨蟒出山<div>世界遺產大會認為:三清山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qū)域內展示了獨特花崗巖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巖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xiàn)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推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質學家一致認為是“西太平洋邊緣最美麗的花崗巖”</div> 世界遺產大會認為:三清山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qū)域內展示了獨特花崗巖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巖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xiàn)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推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質學家一致認為是“西太平洋邊緣最美麗的花崗巖” 2010年,“中國丹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貴州赤水、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六地聯(lián)合捆綁申報的“中國丹霞”因為絕妙的自然美學價值和突出的科學價值,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中的一員。 “丹霞”作為一個地學名詞也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地貌名稱之一。 “丹霞”字面含義是指“紅色的霞光”或“玫瑰色的云彩”,丹霞山因其“色如渥丹,燦若明霞”而得名。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中國丹霞是中國境內由陸相紅色砂礫巖在內生力量(包括隆起)和外來力量(包括風化和侵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貌景觀的總稱。這一遺產包括中國西南部亞熱帶地區(qū)的 6 處遺址。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壯觀的紅色懸崖以及一系列侵蝕地貌,包括雄偉的天然巖柱、巖塔、溝壑、峽谷和瀑布等。這里跌宕起伏的地貌,對保護包括約400 種稀有或受威脅物種在內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許多動植物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丹霞最早由中國學者馮景蘭和朱翙聲于1928年發(fā)現(xiàn)于粵北仁化縣丹霞山而得名。 2004-8-丹霞山<div> 游丹霞記(清)袁枚<br><br>  甲辰春暮,余至東粵[1],聞仁化有丹霞之勝,遂泊五馬峰下[2],別買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橫皴,無直理,一層至千萬層,箍圍不斷。疑嶺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紋耶?尤奇者,左窗相見,別矣,右窗又來;前艙相見,別矣,后艙又來。山追客耶,客戀山耶?舛午惝恍[3],不可思議。<br>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見絕壁無蹊徑,惟山脅裂一縫如斜鋸開。人側身入,良久得路。攀鐵索升,別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級,天然高下,絕下滑履;無級處則鑿崖石而為之,細數得三百級。到闌天門最隘,僅容一客,上橫鐵板為啟閉,一夫持矛,鳥飛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闊,鑿崖作溝,引水僧廚,甚巧。有僧塔在懸崖下,崖張高冪吞覆之[4]。其前群嶺環(huán)拱,如萬國侯伯執(zhí)玉帛來朝[5],間有豪牛丑犀[6],犁靬幻人[7],鴟張蠻舞者[8]。<br>  余宿靜觀樓。山千仞銜窗而立,壓人魂魄,夢亦覺重。山腹陷進數丈,珠泉滴空,枕席間琮琤不斷[9]。池多文魚在泳游[10]。余置筆硯坐片時,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br>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舊書愈覺味得。立高處望自家來蹤,從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縱橫無窮,約百里而遙。倘用鄭康成虛空鳥道之說[11],拉直線行,則五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頓挫作態(tài),文章非曲不為功也。第俯視太陡,不能無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br>  僧問丹霞較羅浮何如[12],余曰:羅浮散漫,得一佳處不償勞,丹霞以遒警勝矣[13]。又問:“無古碑何也?”曰:雁宕開自南宋,故無唐人題名;黃山開自前明,故無宋人題名;丹霞為國初所開,故并明碑無有。大抵禹跡至今四千馀年[14],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15],如黃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證也。然即此以觀,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經義更無津涯[16]。若因前賢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闌禁后人[17],不許再參一說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br></div> 僧帽峰<div>注釋:<br>  [1]東粵:即廣東。[2]五馬峰:在今廣東省韶關市。[3]舛午:違背、抵觸。惝恍:模糊不清。這里是無法弄清楚的意思。[4]“崖張”句:謂山崖突出,像張開高高的帷幕覆蓋遮蔽了僧塔。[5]玉帛:瑞玉與縑帛。古時天子會諸侯,諸侯例獻玉帛為禮品。[6]豪牛丑犀:形容山嶺奇形怪狀。[7]犁靬:古代國家名?!稘h書西域傳》說,大宛等國獻大鳥卵及犁靬國表演幻術的人。這里形容山形千變萬化。[8]鴟張:像鴟鳥般張開雙翼。鴟,鷹的一種。[9]琮琤:玉石碰擊聲。此形容聲音清脆悅耳。[10]文魚:一種有斑紋的魚。又,鯉魚,金魚均又稱文魚。[11]鄭康成:漢鄭玄,字康成,高密人。著名經學家,遍注五經。虛空鳥道:即空間直線距離。[12]羅?。簽閺V東名山,橫亙增城,博羅等縣。風景秀麗,是道教第七洞天。[13]遒警:此指緊湊。[14]禹跡:大禹治水時,曾遍行九州,因稱禹所到處為禹跡。此句意為自大禹遍行天下以來已有四千馀年。[15]屯蒙:《易》二卦名,都是晦暗蒙昧之意。這里指尚處于原始未開發(fā)階段。[16]津涯:水的邊岸。此指盡頭,邊際。[17]矜矜然:自負。闌禁:阻隔、限止。<br></div> 翔龍湖<div> 乾隆四十九年暮春,袁枚到廣東去看望任肇慶知府的弟弟袁樹,專程去游覽了仁化的丹霞山,寫了這篇游記。<br>  文章從去丹霞山路上寫起,描述水道縈回在群山之中的迷離景況,為寫丹霞山的奇險作為鋪墊。正式寫月霞時,使用細筆,漸漸寫入,先通過正面描述,又通過夢“亦覺重”加以深化,最后又津津有味地寫從原路下山時的心情,眼、耳及思想多方面的反射與全方位介紹的湊合,使丹霞山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br>  袁枚的文章喜歡以議論作結,這篇文章末尾由游山的心得推廣到讀書上,指出名山大川被發(fā)現(xiàn)有早有晚,埋沒的一定很多;知識無窮盡,未被探索理解的也很多,因此不能局限于前人之見,為其所囿,要勇于開拓。這點,在今天仍然很有意義。由此,我們想到,任何事物在不同情況下,對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啟迪作用;就游覽山水來說,就應該像袁枚一樣,善于品味大自然的啟示,從游中發(fā)現(xiàn)理與趣。<br>  丹霞即丹霞山,在今廣東省仁化縣。<br></div> 茶壺峰 錦江 <br><br>中國南方喀斯特是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包含云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等地區(qū)。該遺產于2007年和2014年分別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面積達97125公頃,緩沖區(qū)面積176228公頃。它是中國第一個以“系列提名”方式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產,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和地質價值,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中國南方喀斯特一期由中國云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共同組成。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評選為世界自然遺產并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廣西桂林、貴州施秉、重慶金佛山和廣西環(huán)江組成“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項目于2014年6月23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中通過審議入選世界自然遺產,作為對“中國南方喀斯特”的拓展。 1981-普21-祖國風光(雕刻版)17-11石林<div>喀斯特,即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沖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xiàn)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div> 2004-24-祖國邊陲風光12-7桂南喀斯特地貌 2022-6-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7-1石林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7-2荔波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7-3武隆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7-4桂林喀斯特2022-6-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7-5施秉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7-5施秉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7-6金佛山喀斯特2022-6-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7-7環(huán)江喀斯特 2022-6-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7-7環(huán)江喀斯特 T64-石林 T64-石林5-1石林 霧 T64-石林5-2石林 秋 T64-石林5-3石林 湖 T64-石林5-4石林 霞 T64-石林5-5石林 星 1981-普21-祖國風光(雕刻版)17-16桂林山水 T53-桂林山水 T53-桂林山水8-1珠洞劍石 T53-桂林山水8-2三山遠眺 T53-桂林山水8-3九馬畫山 T53-桂林山水8-4古榕白鷺 T53-桂林山水8-5西山夕照 T53-桂林山水8-6漓江月夜 T53-桂林山水8-7瀑水古渡 T53-桂林山水8-8陽朔景道<div>中國南方喀斯特景點多、面積大、區(qū)域廣,不僅向世人呈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學價值,也見證了地球演化過程,此次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遺成功,有助于全世界加深了解中國獨有的自然資源稟賦,強化公眾對自然資源特別是對特殊遺產資源的保護意識</div> 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復合遺產三大類。中國入列世界文化遺產的41項本人已分六輯介紹完畢! 15項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南方喀斯特、黃龍、九寨溝、澄江化石地、新疆天山、三清山、梵凈山、中國丹霞、湖北神農架、青??煽晌骼?、巴丹吉林沙漠、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也在這兩輯給大家介紹完畢,最后一輯將介紹4項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泰山、黃山、峨眉山、武夷山)……敬請關注!不論怎樣,還是要給看到這里的美友點個大大的贊!精彩繼續(xù),咱們下輯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