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1年的秋天,全國農村金融工作會議的精神傳到了萬榮縣,榮河支行和萬泉支行率先在薛店、青谷和烏蘇村開展試點,發(fā)動18歲以上的農民自愿入股,每股金額為3至5萬元(舊幣)。那時候,農民們對信用合作社還很陌生,但大家還是積極響應,一股股小小的資金匯聚成了農村金融的涓涓細流。年底,薛店、青谷和烏蘇三社率先建成,為全縣信用合作社的建設拉開了序幕。</p> <p class="ql-block">1952年初,薛店、青谷、烏蘇信用合作社相繼成立。這一年,全縣共建立了21個信用合作社,覆蓋了62個自然村,吸納社員1.5萬人,股金總額達到了7.6億多元。信用合作社的建立,不僅為農民提供了金融服務,也讓他們第一次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如何用這些資金改善生活,發(fā)展生產。</p> <p class="ql-block">到了1953年,信用合作社的建設全面鋪開,全縣信用社數(shù)量增至41個,股金總額突破15億元。農村金融網絡逐步成型,信用合作社成了農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時候,信用社的工作人員常常走村串戶,了解農民的需求,幫助他們解決資金難題。信用社不僅提供貸款,還組織農民學習金融知識,讓大家明白“信用”二字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1954年,全縣信用社總數(shù)達到了64個,配備社干180余人,入股人數(shù)達88493人,股金總額攀升至46.6億元。農村信用合作事業(yè)進入了快速發(fā)展階段。信用社的辦公條件雖然簡陋,但大家干勁十足。社干們白天跑村,晚上記賬,忙得不亦樂乎。農民們也逐漸習慣了有事找信用社,信用社成了他們最信賴的“金融管家”。</p> <p class="ql-block">1957年,隨著農村金融體制的調整,全縣64個信用社合并為22個,漢薛、孫吉、城關、閻景等較大的區(qū)域信用社被確立為中心社。這次調整雖然讓一些小社合并了,但信用社的整體實力卻得到了提升。中心社的設立,使得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管理也更加高效。農民們發(fā)現(xiàn),雖然信用社的數(shù)量減少了,但服務質量反而提高了。</p> <p class="ql-block">1958年,信用合作社與人民銀行營業(yè)所合并為公社銀行,信用合作體系發(fā)生了結構性變化。然而,這種體制并沒有持續(xù)太久,次年就被撤銷,按公社范圍重新設立了信用合作部。這一時期的調整雖然有些混亂,但信用社的工作人員始終堅守崗位,確保農民的金融服務不中斷。大家都知道,信用社是農民的“金融橋梁”,不能有絲毫懈怠。</p> <p class="ql-block">1961年秋,信用合作社體制再度恢復,全縣設立了15個信用社,配備社干97人。農村金融體系在曲折中逐步穩(wěn)定。信用社的工作人員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崗位,繼續(xù)為農民提供服務。雖然經歷了幾次調整,但大家對信用社的感情始終沒有變。信用社不僅是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更是農民的“貼心人”。</p> <p class="ql-block">1979年,隨著縣農業(yè)銀行與人民銀行的分建,信用合作社正式劃歸農業(yè)銀行管理,開啟了新的發(fā)展階段。信用社的管理模式更加規(guī)范,服務也更加專業(yè)。農民們發(fā)現(xiàn),信用社的工作人員變得更加專業(yè),貸款流程也更加透明。信用社成了農民心中最可靠的金融機構。</p> <p class="ql-block">1982年,信用合作社與農業(yè)銀行營業(yè)所實行所社聯(lián)營,1984年5月該體制取消,全縣信用社數(shù)量穩(wěn)定在17個,設有分社4個,正式職工126人,合同職工69人,站干341人,組織架構日趨完善。信用社的工作人員越來越多,服務范圍也越來越廣。信用社不僅提供貸款,還組織農民學習金融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資金。</p> <p class="ql-block">1996年,信用合作社正式脫離農業(yè)銀行,由人民銀行農金科托管,并成立萬榮縣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合社,全面管理全縣17個鄉(xiāng)鎮(zhèn)信用社、分社、儲蓄所及信用代辦站,形成統(tǒng)一管理體系。信用社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學,服務也更加規(guī)范。農民們對信用社的信任度越來越高,信用社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至1990年,全縣信用社體系保持穩(wěn)定,設有17個信用社、4個分社,正式職工增至252人,站干達452人,并設立10個儲蓄所,金融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信用社的辦公條件也得到了改善,從最初的簡陋辦公室,變成了現(xiàn)代化的營業(yè)網點。農民們走進信用社,感受到的是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務。</p> <p class="ql-block">2000年,隨著地區(q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推進,信用合作體系進入了新的管理階段;2005年,運城市聯(lián)社成立,承擔管理職責;2018年,萬榮農村商業(yè)銀行正式掛牌運營,標志著信用合作體系向現(xiàn)代化銀行轉型邁出了關鍵一步。信用社的工作人員也從最初的社干變成了專業(yè)的銀行員工,服務更加專業(yè),管理更加規(guī)范。</p>
<p class="ql-block">2024年,萬榮農村商業(yè)銀行在山西農商銀行運城管理中心的領導下,持續(xù)深化服務創(chuàng)新,提升金融支持能力,為縣域農村經濟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書寫新時代農村金融的新篇章。信用社的工作人員繼續(xù)堅守在一線,為農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務。信用社的故事還在繼續(xù),未來的路也更加寬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