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今天是此次西澳自駕游的最后一天。今天的行程是去羅特尼斯島(Rottnest Island)。 羅特尼斯島毗鄰珀斯,是當?shù)厝讼順返暮萌ヌ?,在白沙海灘邊游泳、到沉船殘骸點浮潛、休憩或垂釣都是不錯的選擇。當?shù)厝肆晳T稱它為羅特(Rotto),這里是個無車區(qū),更增添了幾分閑適的情趣。 去羅特有幾個碼頭可去。城里的伊麗莎白碼頭比較近。不過我們打算是去完羅特后,再去福瑞曼特爾小鎮(zhèn)看看,所以就決定去弗瑞曼特爾坐船。 去羅特的船次每天有幾趟,如果想當天返回,就只能趕早去。我們6:50趕到碼頭,停車(每天10澳元)后上船。8點多點來到了羅特尼斯島。 天主教的圣三一教堂,位于羅特尼斯島定居點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教堂于1975年開放。 羅特尼斯島是西澳一個著名旅游勝地,位于西澳大利亞州西南部,距離弗里曼特爾以西19公里。 原住民華杜克尼昂加爾人稱羅特尼斯島為“Wadjemup”,意為“靈魂的彼岸”。 島嶼呈狹長型,長約11公里,最寬處4.5公里,陸地面積為1859公頃,還有約3800公頃的海洋保護區(qū)。 來到羅特尼斯島,使您得以躋身于世界上最大的短尾矮袋鼠種群之列。這些小型有袋動物是羅特尼斯島的標志性動物,它們模樣可愛,性情溫順,給人們帶來了孩子般的快樂。它們是許多人訪問該島的唯一原因。它們是兒童讀物中的主角、節(jié)日紀念品上的標志性標志。 我們的第一站選擇Parker Point,在那里,意外地遇到了前來討吃的短尾矮袋鼠。它是世界最小的袋鼠之一,像一只老鼠。體高不到60厘米。短尾矮袋鼠是一種膽小的動物,看起來像大老鼠一樣(說是這種袋鼠膽子很小,其實它們一點都不怕人。它們看見游客過來,就從樹林里跑出來,一直跑到我們跟前,摸它也不怕,萌死了)。它們大多生活在羅特尼斯島上,被譽為“世界上最開心的萌物”。僅一種,無亞種分化。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17世紀荷蘭人登陸時,誤將島上的短尾矮袋鼠認成大老鼠,稱其為“Rotte nest”(荷蘭語“鼠窩”之意),后演變成“Rottnest”。 作為珀斯人的“后花園”,從珀斯前往羅特尼斯島有多種方式??蓮牟煌牡胤匠俗奢?,從巴拉克街碼頭出發(fā)約90分鐘,從弗里曼特爾郊區(qū)出發(fā)約30分鐘,從希拉里船港出發(fā)約45分鐘;也可乘坐觀光直升機和水上飛機前往。 島上禁止小轎車通行,游客可以租自行車(有電動的)游覽,這是最好的方式,也可乘坐巴士、班車或徒步游覽。 羅特尼斯島擁有63個海灘和20個海灣,沙灘潔白,海水清澈湛藍,如貝森(The Basin)、喬迪灣(Geordie Bay)等靠近湯姆森海灣(Thomson Bay)的海灣很受歡迎,西區(qū)的海灣則更具原始粗獷的魅力。 9月至11月(春季)是觀鯨的好時機,能看到座頭鯨遷徙,還可能看到海豹、海豚等。(我們這次是夏天,沒看到遷徙的座頭鯨,只看到海獅、海豚等。) 島四周的水下有20種珊瑚、135種熱帶魚類等豐富的海洋生物。派克角(Parker Poin)和小鮭魚灣(Little Salmon Bay)有浮潛點。 島上的水上活動項目眾多,包括潛水、浮潛、沖浪、劃皮劃艇等,還可體驗玻璃底部的皮劃艇,透過玻璃觀賞水下的珊瑚和海洋生物。 羅特尼斯島說大不大:狹長的小島從這頭到那頭才11公里;說小又不?。嚎績蓷l腿肯定不行。 上島之后有三種選擇:走路,這只能在近處玩玩:租借自行車,太陽有點毒,太辛苦;買張票,坐島上的環(huán)島巴士。 我們選的是巴士。全程共有19站,你可以在任何一站下車,然后乘坐下一趟巴士繼續(xù)行程。不過巴士基本上每半小時一趟,你不可能站站下(時間不允許),只能選幾站下。 沒有汽車的打擾,少了濃濃的汽油味和現(xiàn)代化味兒,小島顯得分外寧靜,因此深受當?shù)厝说南矏邸? 弗拉明角的亨利埃塔巖石區(qū)。 整個小島漫長的海岸線上有大大小小十多個海灣。我們從帕克角(Parker Point)沿著海岸,步行經(jīng)過小鮭魚灣(Little Salmon Bay),來到鮭魚灣(Salmon Bay)的鮭魚角(Salmon Point)。 這里的小海灣沙灘實在太漂亮了。海灣里水波蕩漾,借著風勢,氣勢洶洶涌來的海浪都被擋在礁石外。 鮭魚灣以清澈的藍綠色海水和潔白的沙灘而聞名,是島上最佳的浮潛地點之一。鮭魚灣擁有專屬的浮潛步道,海底設有 plaques(信息牌),可以在浮潛時了解海洋生物和水下生態(tài)系統(tǒng),沿著步道可以游覽 700 米長的西澳大利亞最佳珊瑚礁區(qū)域,適合全家一起享受陽光和探索水下天堂。此外,鮭魚灣的海浪也吸引了不少沖浪愛好者。 鮭魚角的海水極其清澈,呈現(xiàn)出迷人的藍綠色,與旅游宣傳冊上的景色一樣美麗。從鮭魚角開始,帕克角海洋保護區(qū)沿著海岸延伸,提供了絕佳的潛水和浮潛機會。 位于羅特尼斯島最西端的魚鉤灣(Fish Hook Bay),因其形狀酷似魚鉤而得名,海灣寬 120 米,深 170 米,海岸線長 430 米,沒有沙灘。這里的海水呈現(xiàn)出多種藍色調(diào),風景優(yōu)美,且相對原始崎嶇,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小灣寧靜如湖,幾艘小船停泊在灣內(nèi),有的在垂釣,有的在游泳。 這一帶的海水潔凈到兩三米深的海水里,光線也非常好。顯然,這里是浮潛、游泳的好地方。于是,更衣下水,浮潛賞魚。 這里的浮潛景色和夏威夷、珀斯北邊的浮潛景色不一樣。 不僅珊瑚礁不一樣,魚種也不同。 這里看到的好多都是一尺多長的大魚,肥肥胖胖的,一看就有止不住的食欲。 在小鮭魚灣浮潛上來,時間過去了近兩個小時。我們乘坐環(huán)島巴士繼續(xù)前行。這次是去第11站,離碼頭最遠的東南角的景點——西點(West Point)。 在西點的休息站,我們吃了自己帶來的午飯。這里除了游客,沒有一戶居民,甚至沒有一個工作人員。據(jù)說這里也是澳大利亞最西邊的陸地,天涯海角啊。 海水一望無際,由近到遠,因深淺不一,珊瑚礁的多少,呈現(xiàn)出不同的藍色,有的是天藍色,有的是深藍色,有的則藍得發(fā)黑。 偶遇幾位老外(在她們眼里,我們才是“老外”)。 海上那一條長長的礁石叫“大教堂巖石”(Cathedral Rocks)。 這一片海域是海獅、海豹的天堂。 岸上有一個觀景臺。觀景臺下面的海水里,我們看到不少海豹正在戲耍(對海洋生物知識貧乏,加上有一些距離,弄不清這些是海獅還是海豹或其它什么玩意兒。Anyway,不是海獅就是海豹,反正是海洋動物)。 大教堂巖石觀景臺下面的正在戲耍的海獅們。 有的海獅則袒胸露腹、舉著四肢,平躺在海面上,好一幅自由自在享受舒適的畫面。 個個都是仰泳高手啊。 從西點上車,看看時間,決定最后去看看喬迪灣(Geordie Bay)。 公路從海灣邊上過,另一側(cè)是一個湖。 在這里逗留了半小時后,上車回到碼頭,等著2:10的輪渡。 羅特尼斯島碼頭風光。 2:10登船,離開了美麗的小島。一小時后,抵達弗瑞曼特爾。 在弗瑞曼特爾下船,再次游逛這個著名的小鎮(zhèn)。 旅游本地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南方大道的咖啡道,找家露天咖啡座坐下感受當?shù)氐男℃?zhèn)風情,并欣賞街頭藝人的表演。 弗瑞曼特爾被稱為“世界上保存最佳的十九世紀港口城市”,這里保存著很多高雅的殖民建筑和古色古香的小巷。 弗里曼特爾港務局大樓。 港務局大樓旁聳立的奧康納雕像,作者得羅·波切利。查爾斯·耶爾弗頓·奧康納(1843年1月11日-1902年3月10日),是一位愛爾蘭工程師,以其在西澳大利亞的工作而聞名,尤其是弗里曼特爾港的建設,以及金礦供水計劃。 維多利亞碼頭上的海洋博物館。 博物館旁,瓊·沃爾什-史密斯和查爾斯·史密斯創(chuàng)作的這座真人大小的青銅雕塑是兒童移民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為了紀念近3000名英國和馬耳他無人陪伴的兒童,他們在50年的時間里被運出家園,勇敢地前往西澳大利亞迎接未知的未來。 舊邁爾大樓。 弗里曼特爾國王廣場的愛德華茲雕像??哲姕蕦⑿菀痢ひ恋峦郀枴鄣氯A茲爵士(1914年8月1日-1982年8月5日)是皇家空軍高級軍官、西澳大利亞州第23任州長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十字勛章獲得者。他是二戰(zhàn)中獲得最高勛章的澳大利亞軍人。 1993年在弗里曼特爾國王廣場揭幕的波爾切利青銅雕像,作者是珀斯藝術家格雷格·詹姆斯。 彼得羅·賈科莫·波爾切利(1872年1月30日-1943年6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意大利的雕塑家,負責西澳的許多雕像,包括探險家紀念碑,以及上面提到的奧康納的雕像。 圣約翰圣公會教堂,也稱為圣約翰福音傳教士教堂,是弗里曼特爾歷史悠久的英國圣公會教區(qū)教堂。 現(xiàn)址附近的第一座喬治亞風格教堂于1843年開放,然后于1882年被附近這座更大的哥特式建筑所取代。 漫步在小鎮(zhèn)街道上,恍若走進了前個世紀。 沿著步行街,兩旁坐著悠閑的人,耳邊傳來街頭藝人的吉他聲。 弗瑞曼特爾的市場街。 建于1903年的前塔蘭泰拉夜總會大樓,也稱為德國領事館和北德意志勞埃德大廈,是一座歷史建筑,位于弗里曼特爾西區(qū)遺產(chǎn)區(qū)的穆阿特街。該建筑采用石頭和聯(lián)邦羅馬式建筑,尤其是在弗里曼特爾,自由古典風格的灰泥裝飾占主導地位。它有一個狹窄的臨街面和陡峭的斜山墻,一座城堡塔進一步突出了山墻的高度,塔樓頂部有瓷磚金字塔形屋頂和尖頂。立面分為三個開間,底層和上層窗戶上方有半圓形拱門。前立面以粗切的巖石面石灰?guī)r和其他石材細節(jié)為主。地面使用了青石中央柱子和底座,自由石支架支撐著上方的弦線。拱形圖案用于裝飾山墻。 威廉森故居(Wilhelmsen House),建于1902年。該建筑采用聯(lián)邦自由古典風格,包含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元素,天際線為一座21米高的塔樓、山墻、炮塔和裝飾煙囪。建筑的總體布局為U形,U形的開口端背對懸崖街。建成時,該建筑的建筑面積為2,787平米。 菲利莫爾錢伯斯大廈,位于懸崖街的拐角處,建于1899年。該建筑作為弗里曼特爾舊港口城市商業(yè)建筑的典范,具有歷史意義,其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黃金繁榮時期。 弗瑞曼特爾街上的百年建筑,滿滿的前個世紀末和上個世紀初的濃郁特色。 托尼·瓊斯在弗瑞曼特爾維多利亞碼頭上描繪移民和野狗的雕塑。野狗仿佛在歡迎浪跡天涯的游子回來。雕塑似乎預示著我們即將返家。<div>第二天,25日,我們結(jié)束了自駕游,告別了西澳,飛往布里斯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