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拍攝/制作 清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字 清香及網(wǎng)絡(luò)</span></p> <p class="ql-block">寫在前面的話</p><p class="ql-block"> 炎炎八月,朋友圈里常刷到“夏天真的走了嗎?”。我們這確實熱得要命,白天日均氣溫36o以上。但我每天下午四點左右還是照常出門去曬曬太陽。俗話說“心靜自然涼”。我品味著這個“靜”字,還品味著jing 精、景、凈、境、鏡!借此學(xué)到了一些經(jīng)典名言。于是就把自己這陣子拍的一些景中“精品”來表達(dá)我膚淺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因此,《其靜若鏡》成了我的《八月集》的第一個主題。接下來的主題是繼續(xù)分享七月份去江西網(wǎng)紅打卡地二三。每處又分享了兩三張照片,其中有那么一張也想表達(dá)“其靜若鏡”。</p> <p class="ql-block">《莊子·天下》言: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yīng)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p><p class="ql-block">《舊唐書·魏徵傳》:唐太宗李世民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lt;/p><p class="ql-block"> 我拍照記錄的理由:靜與動是相對狀態(tài)。我看到他們的那一剎那,我被震撼到了。有意境,更像一面鏡子照到了我,震撼到了我,提醒了我。</p> <p class="ql-block">“其靜若鏡”,修道人的心境永遠(yuǎn)是寧靜的。像明鏡一樣,所以物來則應(yīng),物去不留,心中沒有念,什么煩惱痛苦、喜怒哀樂,心中都不留,這是修道。</p><p class="ql-block">——南懷瑾先生《列子臆說》</p> <p class="ql-block">DeepSeek: "其靜若鏡"指事物靜止時像鏡子一樣平靜、清澈,能夠清晰地映照出周圍的事物。鏡子具有反射和映照的功能,能夠真實地反映出現(xiàn)實的面貌,因此這里用鏡子來比喻事物的靜態(tài)特性,強調(diào)其清晰性和真實性。</p> <p class="ql-block">北宋理學(xué)家程顥所言:“靜后見萬物皆有春意”。</p><p class="ql-block">靜中自得妙處,自有天地。</p> <p class="ql-block">主題二十七:江西上饒至景德鎮(zhèn)的路邊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 這vivo 手機還真方便練眼練手。我很開心拍到了久違的場景——一些農(nóng)民在水田插秧。</p> <p class="ql-block">主題二十八:江西網(wǎng)紅打卡地二三</p> <p class="ql-block">篁嶺景區(qū)是一座具有獨特風(fēng)格的近600年歷史徽派古村落。背倚石耳山,周邊千棵古樹環(huán)抱,萬畝梯田簇?fù)?,篁嶺村“地?zé)o三尺平”的獨特地貌造就了其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村落布局。景區(qū)內(nèi)梯田疊翠鋪綠,村莊聚氣巢云,民居圍繞水口呈扇形梯狀錯落排布,被稱為“梯云人家”。篁嶺還是“曬秋”文化起源地,曬秋景觀隨著四季更迭而變換,每個季節(jié)都有不同的色彩和風(fēng)情。(摘自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 景德鎮(zhèn)陶陽里是位于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城市中心地帶的歷史文化旅游區(qū),以保護(hù)完好的明清窯作群、千年里弄和陶瓷工業(yè)遺產(chǎn)為核心,現(xiàn)已成為融合文化、旅游與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綜合街區(qū)。</p><p class="ql-block"> 陶陽里自宋代以來因瓷業(yè)興盛形成聚落,其“碼頭一民窯一老街一里弄一御窯”的空間肌理被譽為世界建筑史上的獨特案例。作為景德鎮(zhèn)老城區(qū)的核心部分,這里完整保留了108條千年里弄、400多年明清窯作群及70余年陶瓷工業(yè)遺產(chǎn),承載著瓷都最厚重的歷史密碼。</p><p class="ql-block">(摘自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七樓“泥火匠心,瓷塑萬象”展出的是百年陶瓷雕塑。</p> <p class="ql-block">這尊“無語菩薩”的真名是“沉思羅漢”,出自中國瓷器美術(shù)大師曾龍升的經(jīng)典之作——《釉下加彩十八羅漢塑像》。這件作品采用了釉下加彩技法,色彩鮮艷、細(xì)膩逼真,不僅展示了高超的陶瓷技藝,更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它看似“無語”,卻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智慧。(摘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 瓷宮是位于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新平村的一處高地上的一幢全身鑲嵌了數(shù)萬件各色瓷片、瓷瓶、瓷盤的建筑。瓷宮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文化與藝術(shù)的殿堂,游客可在此欣賞到獨特的瓷片裝飾,體驗傳統(tǒng)文化與佛教藝術(shù)的交融,享受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娛樂之旅。</p><p class="ql-block"> 圖片中的雕像是余二妹 (1930年—2024年6月6日),女,江西景德鎮(zhèn)人,陶瓷藝人、景德鎮(zhèn)瓷宮建造者。自幼成長于瓷器世家,從事陶瓷行業(yè)逾七十載,曾創(chuàng)辦黃壇瓷廠并收藏陶瓷作品六萬余件。2021年10月消息,余二妹老人50塊的衣服舍不得穿,卻5年花2000萬,造了一座鮮為人知的千年瓷宮。</p> <p class="ql-block"> 那些天,我們“走馬觀花”地還去了很多地方。如上饒的信陽書院、瑤里,南昌的八一起義紀(jì)念館、藝術(shù)博物館、萬壽宮、繩金塔等。</p><p class="ql-block"> 說實話,每到一處人山人海,鬧騰得靜不下心來好好賞景、觀物、嘗食。</p> <p class="ql-block">后記:</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九月二號了!小芊芊上學(xué)的第二天了!我的生活從此會靜下來很多很多,可以把日子安排得井井有條,多些時間讀書學(xué)習(xí),多些時間出游定格更多的美景,讓“每日一圖”更有意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