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本篇編號:202505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們此次在廣西南寧旅行逗留的時間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元月17~20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篇首的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個清晨都是新的篇章,讓我們在陽光下繼續(xù)書寫努力的故事。也許昨天有疲憊,也許明天會有未知,但今天是屬于你的時刻,用它來證明自己的力量。沒有什么能阻擋一個堅持努力的人,只要繼續(xù)前行,所有的希望都會向你靠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幾點說明</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1.本篇配曲《春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配圖為我們在廣西南寧市內(nèi)參訪三座博物館時的隨拍,共有100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3.文字主要談及我對南寧市的總體印象,并介紹了我們在南寧市參訪各個博物館的情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本篇圖文較多,內(nèi)容豐富,閱讀需一定時間,敬請各位留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打卡廣西南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廣西南寧,我已經(jīng)記不得到訪多少次了。上世紀(jì)90年代以及本世紀(jì)初,我們寒假經(jīng)常會到廣西北海去度假,如果不乘坐飛機的話,通常是從廣西南寧或廣東湛江中轉(zhuǎn)長途汽車。對南寧,我印象并不深刻,城區(qū)內(nèi)沒有什么著名的名勝古跡景點景區(qū),只記得冬日的南寧氣候溫潤,街道綠意盎然,到處都是賣水果的和賣涼茶的,上世紀(jì)90年代本世紀(jì)初的南寧街市還比較破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日,我們離開憑祥市抵達了廣西南寧市。在南寧的第一天,我們放慢了節(jié)奏,調(diào)整休息了一下沒有什么參訪項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寧,一座被時間精心雕琢的城市,每一次探訪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次,我?guī)е綄さ男模ど线@片熱土,感受這座廣西首府獨有的魅力。從晨曦到夜幕,從老街到新城,南寧的每一個角落都在訴說著它的故事。 此行南寧,我們見到的是一個全新的南寧,一個充滿活力的南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寧,這座位于中國南疆的綠城,常常以它溫潤的氣候、繁茂的植被和豐富的民族文化吸引著我們的目光。這里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常綠,被譽為“中國綠城”。南寧以其城市綠化而聞名,市區(qū)內(nèi)綠樹成蔭,公園眾多。南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良好,空氣質(zhì)量優(yōu)良,水質(zhì)清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寧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壯族、漢族、瑤族等多民族在這里和諧共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踏入南寧,原以為只是簡單體驗壯族的風(fēng)情,卻不料這里的民族文化底蘊如此深厚。從青秀山腳下的民族博物館,到市區(qū)的廣西民族村,每一處都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與藝術(shù)的大門。壯族的歌圩、銅鼓、織錦,以及各少數(shù)民族的節(jié)日慶典,讓人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諧共生,其豐富程度遠超想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寧,這座擁有七大城區(qū)的魅力之都,每一個角落都散發(fā)著獨特的光芒。在這里,我感受到了城市的繁華與寧靜,歷史的厚重與未來的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邕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穿城而過的邕江是南寧的母親河。南寧,這座因邕江而生的城市,見證了千百年來邕城人在江畔的繁衍生息。邕江,它發(fā)源于寧明縣境內(nèi)的貓兒山,流經(jīng)南寧、柳州等地,最終匯入西江,全長126公里。邕江的河道蜿蜒曲折,兩岸風(fēng)光秀麗,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承載著深厚的人文景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在廣西,邕江的地位是乎并不高,它沒有漓江的知名度,也比不上柳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邕江,這條流淌了千年的河流,不僅見證了南寧的繁榮與變遷,更承載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在《舊唐書·地理志》的記載中,南寧曾是百越民族的聚居地,而“溫水”——古時的邕江,便是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著江邊的步道散步,欣賞兩岸的景色,感受江風(fēng)的清爽,是非常愜意的體驗。晚上的邕江更是美不勝收,五彩斑斕的燈光秀映照在江面上,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寧電動車真是多呀。在南方城市,由于氣候原因,更多的人會選擇使用電動車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摩托車。然而,在南寧,電動車的數(shù)量看上去比別的城市還要多。在市區(qū)道路上,無論是上下班高峰還是晚上閑逛,總能看到足夠多電動車的身影。聽當(dāng)?shù)厝苏f,這與當(dāng)?shù)氐慕煌ㄕ哂嘘P(guān)系。南寧作為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政府從環(huán)保出發(fā)鼓勵使用電動車,推出政策降低電動車上牌照及相關(guān)續(xù)租費用。使用電動車也更便捷,更靈活,對市民和旅客來說,更是一種地道的出行體驗。</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穿梭在南寧市內(nèi)的博物館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0px;">廣西,這片多民族交織的古老土地,不僅以其秀美的山水景致著稱,更擁有眾多博物館,它們共同織就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歷史與文化畫卷。廣西的博物館體系完備,新的博物館的加入為當(dāng)?shù)氐奈幕蜌v史研究提供了新鮮的活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體系完備,橫跨歷史、文化、自然等多個學(xué)科領(lǐng)域,不僅承載著學(xué)術(shù)研究的重任,更是公眾教育的重要基地。至2025年,廣西全區(qū)新增15家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并有5家晉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南寧市,我們穿行在南寧市的各個博物館,是一場充滿驚喜的文化之旅。廣西,這片我們或許不常與文物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土地,其實蘊藏著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這次博物館之旅,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廣西歷史的悠久,土司制度的智慧,以及合浦海路的輝煌。這些博物館不僅彰顯了廣西深厚的歷史底蘊,也為其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參訪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本我們以為廣西地處西部偏遠之地,不會有太精彩的文物,可是,廣西博物館卻驚艷了我們,我們在博物館內(nèi)流連忘返,參訪了足足6個小時。探索廣西的歷史與文化,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是一處理想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該博物館成立于1934年,這座省級博物館不僅歷史悠久,還藏有近10萬件珍貴文物,還是國家一級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廣西博物館十大鎮(zhèn)館之寶,讓我們領(lǐng)略廣西的獨特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 楔形雙肩大石鏟:新石器時代的代表,隆安大龍?zhí)哆z址出土,展現(xiàn)了廣西新石器文化的精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 蟠虺紋銅鼎:春秋時期的楚式禮器,恭城金堆橋春秋墓出土,渾厚凝重,紋飾細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 獸面紋提梁銅卣(P7):商代的青銅器,武鳴勉嶺出土,卣身及蓋四面有棱背,提梁置于正背面脊上,蓋內(nèi)有銘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 漆繪提梁銅筒(P6):西漢時期的工藝品,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出土,器身漆繪,上下共四段,每段均自成一個完整的畫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 翔鷺紋銅鼓(P5):西漢時期的南方古代民族特有的綜合藝術(shù)精品,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 羽紋銅鳳燈(P3):西漢時期的精品銅器,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出土,原為雌雄一對,現(xiàn)有一只在北京民族文化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 扶桑樹形銅燈:西漢時期的銅燈,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出土,銅燈上有金烏,且九枝在下,一枝在上,正與《山海經(jīng)》所記相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 西漢大銅馬(P2):西漢時期的青銅馬,貴港市風(fēng)流嶺31號墓出土,是目前嶺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體型最大、年代最早的青銅馬,被譽為“嶺南第一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 鏨花鎏金銀摩竭:北宋時期的金屬制摩竭形象器具,南丹縣拉要屯虎形山出土,裝飾精美,制作工藝精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人俑座陶燈:東漢時期的陶燈,貴港市中學(xué)高中14號墓出土,俑座陶燈的胡人特征鮮明,見證了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銅鼓是廣西特有的文化瑰寶,被譽為“壯族文化的象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精美的銅鼓,它們不僅是古代壯族人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重要資料。在展廳中,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這些精美的銅鼓,了解它們在古代社會中的用途和象征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壯族、侗族、苗族、瑤族等多個少數(shù)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各民族的文化在長期的交流中相互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廣西文化。作為廣西的主體民族,壯族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展覽通過壯族的歷史沿革、民族習(xí)俗、傳統(tǒng)藝術(shù)等多個方面,全面展示了壯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這里,觀眾可以欣賞到壯族的傳統(tǒng)樂器、精美的壯錦織物以及壯族歌舞的影像資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展廳中,各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手工藝品、宗教儀式物品等琳瑯滿目。通過這些展品,觀眾可以感受到各民族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濃郁的地方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參觀廣西民族文物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參觀了廣西博物館內(nèi),我們繼續(xù)在博物館外參觀。在?廣西博物館大樓后面,是一塊24000平方米的民族文物苑,建于1988年,苑內(nèi)有銅鼓巨雕、鎮(zhèn)邊大炮,建有壯族“干欄”、瑤家竹樓、苗家吊腳樓、侗族鼓樓、侗鄉(xiāng)風(fēng)雨橋、毛南族民居等,還建有榨油、碾米、造紙等民間手工作坊。步入其中,濃郁的廣西風(fēng)情撲面而來,壯鄉(xiāng)苗寨可游可食,文旅活動有聲有色,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侗族風(fēng)雨橋是這里的亮點之一。這座風(fēng)雨橋又稱廊橋或花橋,是侗族地區(qū)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橋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fēng)雨。其結(jié)構(gòu)主要由橋墩和橋身組成,墩底用松木鋪墊,用油灰粘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鋪數(shù)層排巨杉圓木,再鋪木板作橋面,橋面上蓋起瓦頂長廊。橋身是四柱抬樓式建筑,橋頂建造數(shù)高出橋身的瓦頂數(shù)層飛檐翅起角樓亭,美麗壯觀。有寶塔形和宮殿形的橋亭,透逆交錯,氣勢雄渾。長廊和樓亭的瓦檐頭均有雕刻繪畫,人物、山水、花、獸類色澤鮮艷,栩栩如生,是侗鄉(xiāng)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中國木建筑中的藝術(shù)珍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參訪廣西民族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繼續(xù)在廣西南寧參訪博物館,我們今天采訪了兩座博物館,第一個是南寧博物館,第二個是廣西民族博物館,兩座博物館都十分精彩,各有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寧作為壯族的發(fā)源地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壯族風(fēng)情和獨特的人文氣息。廣西民族博物館這里是了解廣西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最佳去處。我在博物館里看到了各種精美的壯族服飾、器物和藝術(shù)品,對壯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廣西民族博物館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為主要工作任務(wù),同時兼顧對廣西周邊省份各民族以及東南亞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資料收藏和宣傳展示。其館藏豐富,涵蓋了廣西各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文物和生活用品,為游客呈現(xiàn)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館的六大類別藏品中,銅鼓尤為搶眼。廣西民族博物館是世界上收藏銅鼓數(shù)量最多、類型最全的博物館之一。站在一排排歷史可追溯至秦漢、繪有奇異鳥獸人形圖案的銅鼓前,我們在模擬銅鼓上敲出遠古回音,感受到心在共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各種文物講述著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歷史根脈和文化傳承,從紅水河畔祭螞拐,到大瑤山中祖娘節(jié),至今仍存的獨特民族風(fēng)俗受到矚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壯族的專題展,講述了嶺南最早開拓者的傳奇故事。到此參訪,我才知道,咱中國55個少數(shù)民族中,人數(shù)最多的是壯族。而且,壯族原名稱“僮族”,解放后經(jīng)周恩來總理提議,改為“茁壯成長”的壯字,稱為壯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參訪南寧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還參訪了南寧博物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寧博物館作為南寧市的重要文化地標(biāo),不僅展示了豐富的地方歷史,還匯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果你對歷史和文化感興趣,南寧博物館無疑是一個值得一探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個展示文物的場所,更是了解南寧歷史和文化的窗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寧博物館展廳面積12000平方米,共設(shè)有五個常設(shè)展,分為:“邕容華桂—古代南寧陳列”、“邕城百年—近現(xiàn)代南寧陳列”兩個基本陳列;“1929南寧兵變展”、“大地飛歌—南寧民歌藝術(shù)展”、“紅土情韻—盧權(quán)智紅陶藝術(shù)展”三個專題展。五大展館除了展示了南寧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還尤為重視參觀者的參與和體驗。陳展除了常規(guī)展示方式外,在內(nèi)容與空間融合、文物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結(jié)合、展教合一、展演一體等方面有獨創(chuàng)性的突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寧博物館建筑設(shè)計造型優(yōu)美,獨具地方特色,外形猶若一串輕盈的樹葉,高貴華麗的鳳凰翅膀,銅鼓紋飾上那飛翔的羽人,揚帆遠航的船隊,外立面采用了鏤空鋁板等現(xiàn)代材料,并賦予壯錦等民族圖案裝飾,現(xiàn)代性、地域性與民族性相統(tǒng)一,寓意奮發(fā)、向上、包容和團結(jié)的現(xiàn)代南寧。在大廳中,展示了著名設(shè)計師創(chuàng)意設(shè)計的邕字藝術(shù)裝置,既體現(xiàn)了眾水環(huán)城的“邕”字本義,又由“邕”與“雍”通假,引申出“熙融和睦”的文化內(nèi)涵,兼具藝術(shù)性和功能性,為國內(nèi)博物館首創(chuàng)。</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本篇配曲《春蟬》,配圖主要為我們在廣西南寧參訪三座博物館時的拍片,配文主要是我的南寧印象及相關(guān)博物館的介紹性內(nèi)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大家喜歡,謝謝關(guān)注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謝謝關(guān)注分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