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謹以此文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制作:孫建軍</p><p class="ql-block">作者:欒建國</p> 以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的原作,獻給當下具有更寬廣意義的歷史時刻。 愿與親人們分享這份跨越十年之作的感懷!此時此刻,格外懷念抗戰(zhàn)老兵的敬愛父輩,衷心祝愿我們的祖國: 繁榮富強,歲月靜好!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是每一個抗日戰(zhàn)爭的將士,都能在有生之年,迎來這八十周年勝利的慶典,在這光榮的時刻,讓我們共同懷念并永遠銘記——千百萬為了國家的生存和民族危亡而浴血奮戰(zhàn)、英勇獻身的先烈,是這幾代偉大的中國人,給我們后一代留下了反侵略戰(zhàn)爭全面勝利這筆巨大的政治遺產(chǎn)和寶貴的精神財富。</p><p class="ql-block"> 當我還是小學(xué)生時,曾聽到收音機播出過這么一個悲壯的故事:一個班的八路軍和一隊日本侵略兵在山谷中遭遇,以槍彈和刺刀為武器,展開了一場血肉的廝殺,最后僅剩下我軍一個戰(zhàn)士和日本兵一個曹長,雙方都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在作人生中最后的搏擊。我們的戰(zhàn)士看準破綻,朝著敵人一個突刺,帶血的刺刀扎入了敵人的胸膛,出于垂死前的掙扎,日本兵在躲閃不及的情況下,同時也將刺刀扎入了我們戰(zhàn)士的胸膛,剎那間,雙方的刺刀幾乎同時進入了對方的身體,只不過由于我軍戰(zhàn)士的個子矮了些,老式武器的槍刺比日軍的“三八大蓋”短了些,因此未能致敵于死命,博擊的雙方在刺刀前形成了短暫的停頓。迎著對手已進入胸膛的刺刀,我們的戰(zhàn)士采用了世界上最為壯烈的決斗方式,將自己的胸膛向前“一挺”,讓敵人的刺刀穿透了自己的胸膛,同時,用盡最后的力量,使自己的刺刀更深地扎入了對手的胸膛……</p><p class="ql-block"> 敵人倒下了,而我們的戰(zhàn)士屹立著……。山鷹在狹谷間盤旋,青松翠柏在高山之巔挺立,身材矮小和武器短長并未成為這場生死博擊勝利的決定因素?!耙煌鶡o前,不怕犧牲,生當作人杰,死亦泣鬼神”,這才是我們?nèi)嗣褴婈犇酥林腥A民族的本質(zhì)和寶貴精神。</p><p class="ql-block"> 記得,在迎接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慶典上,曾為軍人的我,格外關(guān)注著入港赴澳部隊的進駐儀式,祖國新一代軍人的颯爽英姿,展示著國威和軍威,世界為之矚目,舉國振奮。</p><p class="ql-block"> 雖然這只是一個儀式和象征,但他代表著國家的力量,體現(xiàn)著民族的尊嚴,更蘊含著中國千百年反抗侵略“不愿作奴隸人們”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有人曾為之賦詩:“香港、澳門的回歸,一洗國家和民族百年的恥辱”, 對此我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認識: 回歸雖然是祖國強大的象征和斗爭勝利的結(jié)果,但決不意味和標志著國家與民族恥辱的洗刷。作為一個國家與民族,恥辱也是其歷史的一部分,是刻在人民心靈不可磨滅也永遠不應(yīng)該忘記的傷痕……</p><p class="ql-block"> “落后了就要挨打,衰弱就要遭受欺凌”。這是過去的千年留給我們國家與民族最深刻的教訓(xùn)和最有意義的歷史警示。</p><p class="ql-block"> 中國曾有名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知恥者后勇”。不忘歷史, 歷經(jīng)恥辱能振興,身處逆境卻奮發(fā),這才是有生命力和遠大未來的國家與民族所為。</p><p class="ql-block"> 面對當前的國際舞臺,掌握著現(xiàn)代科技的國際霸權(quán)主義者的侵略和掠奪,甚至比老牌殖民主義者的手段更兇悍、表現(xiàn)更赤裸、空間更立體。</p><p class="ql-block"> 當年的日本軍國主義和現(xiàn)今的右傾勢力并沒有徹底認罪,甚至對二戰(zhàn)的勝利成果進行著厚顏無恥地否定和明目張膽地挑釁。</p><p class="ql-block"> 在回顧歷史和紀念勝利的時刻,我們的心態(tài)需要更冷靜,意志應(yīng)當更堅定。中華民族百年被侵略、遭奴役的歷史,我們要在心底永遠銘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陳列館和書本影視里 ;抗戰(zhàn)勝利反擊侵略的光輝歷史,我們要不斷地升華,以新的勝利來捍衛(wèi),用國家與民族的進步來延續(xù)。</p><p class="ql-block"> 面對著當前日益緊迫與激烈的大國競爭,我們不僅需要愛國的情懷、報國的志向和無畏的身軀,尤其需要鑄建國家的統(tǒng)一與團結(jié)、民族精神的復(fù)興與再生、先進文化的傳承與引領(lǐng)、科學(xué)制度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宏偉目標,不斷書寫以新勝利為標志的中國和世界現(xiàn)代史,永遠驕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者“光榮在黨”五十三年、當兵入伍十七載。本文摘其“老兵永遠心向黨”組詩,抒發(fā)著新時期退役解放軍戰(zhàn)士的家國情懷和理想胸襟!</p> <p class="ql-block">制作和寫作者,為同部隊好戰(zhàn)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