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露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5個節(jié)氣,秋季第3個節(jié)氣,在每年的公歷9月7日至9日。時至白露,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加上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光照強度減弱,故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天氣漸漸轉涼,此時,天氣逐漸轉涼,清晨的露水增多,在草葉上凝結成一層白色的水滴,故名“白露”。有農諺“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之說。白露后,晝夜溫差逐漸拉大,早晚均已有絲絲的涼意。實際上,真正的秋天,我國各地是從白露節(jié)氣陸續(xù)開始的,日平均溫度在十度至二十二度期間為春季和秋季,這時,中國各地晝夜溫差可達八至十六度,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溫差較大的節(jié)氣。</p><p class="ql-block">白露三候:一候鴻雁來。鴻為大,雁為小,是不同的兩種鳥類,鴻雁二月北飛,八月南飛。二候玄鳥歸,玄烏指燕子,燕子是春分而來,秋分而去,它們是北方的鳥,南飛帶來生機,白露后北飛為歸,紅花半落燕歸去。三候群烏美羞。羞同饈,是美食之意。養(yǎng)羞是指諸烏感知到肅殺之氣,紛紛儲食以備冬,如藏珍羞。</p><p class="ql-block">白露時節(jié),正是中國各地大忙時節(jié),俗稱“三秋”,即秋收、秋種、秋管,各種農活紛沓而至。</p><p class="ql-block">傳統(tǒng)習俗</p><p class="ql-block">收清露:我國民間各地多有“收清露”習俗。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有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鞍俨蓊^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鞍倩ㄉ下?,令人好顏色”。因此,民間收清露便成為白露時節(jié)最特別的一種儀式,久而久之而成為風俗。人們會在天亮前,用盤子或其他容器收集植物葉片上的露水。據(jù)說用來擦眼睛可以明目,用來煮茶可以潤肺止咳。</p><p class="ql-block">飲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jié)釆摘的茶葉,民間素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jīng)過夏季的酷熱,白落前后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jīng)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它多了一些過火的味道,給人的感覺是剛剛正好。輕輕呷上一口,唇齒之間滿是甘醇之味,深受老茶客的喜愛,人們更認為喝白露茶可以防秋燥,生津止渴等。</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吃紅薯</p><p class="ql-block">紅薯富含蛋白質、淀粉、胺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含糖量達百分之十五至二十。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糖尿病,減肥等功效,中醫(yī)視紅薯為良藥,有“長壽食品”之譽。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說,“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民間傳說白露吃紅薯可使飯后不會發(fā)胃酸等,故古時人們有在白露節(jié)氣吃紅薯為習俗。</p><p class="ql-block">啜米酒:江南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jié)氣一到,家家戶戶釀酒,招待客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梁等五谷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p><p class="ql-block">吃龍眼:福建沿海有個傳統(tǒng)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有傳說,在白露這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其實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yǎng)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左右的龍眼個大味美口感好。</p><p class="ql-block">秋社: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先民祭祀土地神的“社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按照民間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舉行,大約在立秋后四十天左右,一般都在白露、秋分前后,是一種歡慶豐收、祭祀神靈的喜慶活動。</p><p class="ql-block">關于白露農諺:</p><p class="ql-block">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去署蘿卜,白露菜,白露種蔥,寒露種蒜。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草上露水凝,天氣一定晴。草上露水大,當日準不下。白露下雨,路干即雨;白露無雨,百日無霜。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p><p class="ql-block">這些諺語是我們中華民族先人智慧的結晶,體現(xiàn)了農業(yè)生產(chǎn)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須嚴格遵守自然節(jié)律的實踐經(jīng)驗。</p><p class="ql-block">白露養(yǎng)生</p><p class="ql-block">白露時節(jié),早晚溫差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穿衣適度。白露養(yǎng)生重在預防“”秋燥”,因為燥邪傷人。要適當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春捂秋凍”是一條經(jīng)典的養(yǎng)生保健要訣,不過,秋凍并非人人?宜。體質較弱的老人,心腦血管疾病患青,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病患者和關節(jié)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p><p class="ql-block">飲食方面,很多人在調養(yǎng)身體時一味地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yǎng)品的進補,而忽略了季節(jié)性的易發(fā)病。如有因過敏引發(fā)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平時在飲食調養(yǎng)方面應少吃或不吃魚蝦海鮮和肥膩的食物,如帶魚、蝦類、韭菜花、辣椒等,宜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花生、玉米、胡蘿卜等。多吃些生津養(yǎng)肺的食物和水果,如梨子、甘蔗、柿子、菠蘿、銀耳、燕窩、蜂蜜、豆芽、白菜、鴨蛋等。</p><p class="ql-block">民間有“一梨潤三秋”的說法。中醫(yī)認為,秋季主肺,燥邪當令,滋陰潤燥、養(yǎng)肺生津是秋季養(yǎng)生的重點?而梨味甘,性寒,具有潤肺養(yǎng)心、消痰、降火、解毒等功效。下面是兩個秋梨食療方:</p><p class="ql-block">1.川貝蒸梨:雪梨一個,川貝2克、百合4克、冰糖適量。在雪梨五分之一處橫切一刀做成一個蓋子,將梨核去除,果肉挖岀備用,四周留半指左右果肉包裹,雪梨中放入川貝、百合、冰糖以及挖岀的果肉,蒸鍋內加水,將雪梨放入小碗申,在雪梨中加入一半熱水,蓋上梨的蓋子,大火燒開,中小火一小時后關火,燜5分鐘后食用。功用:潤肺止咳,美容養(yǎng)顏。</p><p class="ql-block">2.秋梨膏:梨3個、紅棗100克,百合50克,老姜30克。羅漢果一個,冰糖適量。將梨洗凈后去皮打成泥狀,老姜、紅棗、百合、羅漢果切碎。將上述食材放入鍋中攪拌均勻,大火煮開轉小火煮半小時,用紗布濾過梨汁,加入冰糖小火熬4小時,變濃稠拉絲狀即可食用。功效:潤肺止咳、生津利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