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精品人妻黄色片欧美|亚洲精品线路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久热|日本黄色网址视频|亚洲欧美国产激情|成人在线综合欧美国产一区在线|黄色三级片网址国产一级黄|一级黄片不卡在线观看|伊人亚综玖玖亚洲色图怡红院|日本精品资源日本有码一级片

湘見歡

曾彩

<p class="ql-block">自讀了沈從文的《邊城》,一直對那個至今保留著苗族淳樸風情的古鎮(zhèn)心馳神往。我渴望踏上那方土地,坐坐拉拉渡,跨過河去重慶洪安古鎮(zhèn)逛逛,在“一腳踏三省”的界碑前打卡,并在此住上一晚,尋夢<span style="font-size:18px;">沈從文筆下的那份淳樸與詩意。</span></p><p class="ql-block">以前參團去過張家界、芙蓉鎮(zhèn)、鳳凰古城等著名景點,這次湘西行將避開這幾個熱點,去不曾去過的地方。因為不想跟著旅游團蜻蜓點水式到處打卡,8月21日早上8點,一個人拉著行李箱坐高鐵出發(fā)。第一次一個人獨自出門遠游,沒有經(jīng)驗不是很會做攻略,更不會在網(wǎng)上訂酒店、民宿,去到哪玩到哪吃到哪住到哪,用網(wǎng)絡(luò)新詞形容就是“盲游”,心里沒底所以不敢約伴。</p> <p class="ql-block">Day1 邊城(茶峒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在吉首東站下了高鐵,本來打算坐公交車先去中黃村,聽說那里是一個比較原始的苗寨,然后傍晚去乾州古城住一晚賞夜景。一出高鐵站看到有人舉著木牌大聲吆喝:“去邊城,走高速,50元。”我問是大巴車還是中巴,他說是九座的商務(wù)車。一想50元商務(wù)車直達邊城,坐著舒服且價格合理,可以第二天再去中黃村和乾州古城,先調(diào)換一下路線。</p><p class="ql-block">司機問我訂了酒店或民宿沒有,在哪里下車。我說還沒訂,去到再找民宿。他說他認識一家民宿老板,就在景區(qū)里面,看看還有沒有房。一個多小時后到了茶峒,景區(qū)不收門票。進入景區(qū)司機在湘緣民宿放下我。這是一家夫妻店,夫妻倆都是苗族本地人。放下行李還不到5點,我想出去轉(zhuǎn)轉(zhuǎn),老板娘說先給我介紹一下茶峒有什么景點,該怎么走。只見她拿起雞毛撣子的尾部,用撣子另一頭光滑的抓柄指著墻上的地圖很有條理地給我介紹起來。她是個40多歲的中年婦女,個子1米55左右,微胖,<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貌普通得像鄰家大嫂,看著文化不高卻很專業(yè),</span>聽了她的介紹也就明白了茶峒的路線。</p> <p class="ql-block">沿街的民居古樸雅致,充滿苗族風情。</p> <p class="ql-block">網(wǎng)上說邊城的物價很便宜,一元能買4個油粑粑。見到路邊的店鋪有賣這個,問了一下,網(wǎng)上真的沒騙人。</p><p class="ql-block">我問店家為什么賣這么便宜?店家說是自己種的糧食做出來的,良心食品良心價。真是充滿溫情的古鎮(zhèn)。餡料有辣有不辣,廣東人當然選不辣的。里面是切成丁的酸蘿卜,說不上好吃。</p> <p class="ql-block">穿過隧道走下石階可以坐拉拉渡過河到重慶洪安古鎮(zhèn),沿著河岸再走一段路也可以到三省界碑打卡。</p> <p class="ql-block">堤壩公路下面是一條沿河而建的徒步棧道,垂柳依依,與對面的洪安古鎮(zhèn)呼應(yīng),滿眼是青山綠水,非常愜意。</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一雞鳴三省碑在別處,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這是新建的打卡界碑,因為這里是湖南、貴州、重慶三河三省交界處,景點集中,所以建在這里方便游客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身在湖南茶峒,河對面是重慶,左邊屬貴州,在這里打卡發(fā)個朋友圈都會定位三個省,<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以有“一水隔川黔,雞鳴三省聞”的奇妙體驗。這里不僅地理位置獨特,且風光旖旎,民風淳樸,還保留很多苗族傳統(tǒng)習俗和服飾,商業(yè)氣息不濃,是我一直心馳神往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拉拉渡-一摘自沈從文《邊城》</p><p class="ql-block">渡頭為公家所有,故過渡人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管渡船的必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了口糧,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p><p class="ql-block">管船人卻情不過,也為了心安起見,便把這些錢托人到荼峒去買茶葉和草煙,將茶峒出產(chǎn)的上等草煙,一扎一扎掛在自己腰帶邊,過渡的誰需要這東西必慷慨拳贈。</p> <p class="ql-block">拉拉渡是翠翠和爺爺?shù)闹\生工具,也是邊城的靈魂所在。排隊體驗的人很多,掃碼2元。麻繩兩頭各拴在兩河對岸,竹筒的一頭削個7字形的凹口掛在繩索上,船的兩頭各有一個苗族大叔,他們就這樣用竹筒凹口吃住繩索一寸一寸地屹拉過去,幾分鐘就到對岸了。</p><p class="ql-block">《邊城》里描寫翠翠的爺爺一個半天下來,都彎著個腰在船上拉來拉去,歇息時手也酸了,腰也酸了。大叔用竹筒搖拉比翠翠的爺爺用雙手拉輕松多了,且是兩個人干一個人的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這里到處是以翠翠為招牌的商家,翠翠奶茶、翠翠家火鍋店、翠翠服飾店、翠翠民宿……什么都跟翠翠有關(guān)。</p> <p class="ql-block">一條老街貫穿整個洪安古鎮(zhèn),那種古韻干凈整潔,純粹到心坎里。</p> <p class="ql-block">三不管島 </p><p class="ql-block"> 這里曾是土匪和山賊的避難所,湖南、貴州、四川三省官員都不管,當?shù)鼐用耵[了矛盾得不到解決就會約定在島上進行決斗。</p> <p class="ql-block">站在三不管島遙望對岸的茶峒古鎮(zhèn),我在尋找翠翠和爺爺住在茶峒城外小溪邊白塔下的茅草屋大概在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洪安古鎮(zhèn)很快逛完了,坐渡船回到茶峒,根據(jù)客棧老板娘的介紹往東找碾房、翠翠居和白塔這幾個邊城標志性景點。</p> <p class="ql-block">大石碾</p><p class="ql-block">邊城里的碾房不是二佬家的,而是中寨王團總家的。 王團總看上了儺送二佬,想把女兒嫁給他,并以當?shù)厝硕剂w慕的碾房作陪嫁。但二佬喜歡翠翠,不要碾房,寧愿做個擺渡人。</p> <p class="ql-block">《邊城》里利用水力推動大石碾的水車</p> <p class="ql-block">白塔 </p><p class="ql-block">這里一切都還是書中的樣子:在一個叫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條小溪,溪邊有一座白塔,塔下有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p> <p class="ql-block">白塔下的房子是翠翠和爺爺?shù)募?lt;/p><p class="ql-block">踏入邊城,就仿佛走進了沈從文筆下的文字世界:古老的碾房靜靜佇立,那厚重的石碾似在無聲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承載著過往的煙火氣。順著石頭階梯而上,泥磚墻上的“邊城”二字古樸蒼勁,仿佛能牽出翠翠那純凈又帶著憂愁的心事。再看那白塔,在綠樹掩映間亭亭玉立,宛如一位沉默的守護者,見證著邊城的日升月落、悲歡離合,將悠悠的時光都溫柔地攏在懷中。</p><p class="ql-block">路上幾乎沒有游人,在這不被打擾的情景里,一個人靜靜地感受那段純真而美好的愛情,同時也不禁憶起青蔥歲月里那些曾經(jīng)的純真的人和事。</p> <p class="ql-block">Day2 第一站 十八洞村</p><p class="ql-block">曾看過電影《十八洞村》,便被那里的美景深深吸引。第二天,我便拉著行李箱,先乘公交到花垣,再轉(zhuǎn)車前往十八洞村。</p><p class="ql-block">12元兩趟車坐了兩個多小時。在花垣到十八洞村的車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過道里塞滿了背簍,來時背簍里裝滿的是換生計的辣椒,回時裝滿的是家里的日常所需。也不知道他們是否認識,大家互相交談,當然我聽不懂他們的鄉(xiāng)音,車里有點嘈雜。我坐在車后的座位,看到一個將近八旬的老奶奶背著背簍擠到我旁邊,我忙給她讓座,剛好對面后排有人下車,我往后挪了一排座位坐下。老奶奶想吃早餐,我跟她說在車上用筷子吃東西危險。她聽不懂,和她同座的大姐用本地話給她翻譯,她善意地對我笑笑,對我說了幾句聽不懂的話,大概是感謝之類的。她又擰開一瓶冰鎮(zhèn)礦泉水喝,我又說早上喝冰水刺激腸胃對身體不好。她對我回了一通話,大姐把她的話翻譯給我,她說一早背辣椒出來趕集賣完回去,又累又渴,她一直喝冷水的,喝冰鎮(zhèn)的沒事。這時大姐的電話響了,她用苗語跟家人通話,嘰里呱啦,那苗語聽起來好像在用俄語跟普京交流似的。</p><p class="ql-block">旁邊的大哥問我是廣東的還是廣西的。我說廣東的。他說聽口音猜到我是兩廣的,他以前在東莞帶了幾年,又在廣東其他地方呆了十幾年,現(xiàn)在年紀大了落葉歸根,他發(fā)現(xiàn)廣東人素質(zhì)比較高,人家坐車都很安靜沒人大聲說話,而他們這里的人坐車太吵了,素質(zhì)太低了。</p><p class="ql-block">我說那不同,在廣東坐車的都互不認識聊不起來,而這車上的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大家互相聊農(nóng)事聊收成聊日常,充滿了人間煙火氣,很好啊。</p><p class="ql-block">他想了想,若有所思地輕輕點了點頭說那也是。</p> <p class="ql-block">我和大娘在十八洞村路口下車,她告訴我往前走幾百米到了景區(qū)門口還要坐中巴車去,不然走路要1個小時。她今年78歲,家就在路口不遠的飛蟲寨,主要收入來源是和老伴在家種點辣椒背到縣城花垣售賣,辣椒每斤賣1.3元,一背簍辣椒50斤左右,但雙程車費要花12元,所以收入不高。</p><p class="ql-block">跟她聊起現(xiàn)在很多苗胞都不穿苗服了,我問她身上的苗服多少錢一套。她說四五百元。這個價錢偏貴了,我又問為什么要這么貴?怎么這么貴還舍得買來穿?她說苗服貴在手工繡花,她們這一代人對苗服有一種不舍的情結(jié),年輕時<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自己繡,年紀大了眼力不好只能買來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后來幾天的旅途中問過其他苗胞,他們也說要這個價,有些質(zhì)量好的一套苗服要上千元?,F(xiàn)代漢服時尚又便宜,難怪很多苗胞的穿著都漢化了。</span></p> <p class="ql-block">在十八洞村景區(qū)終點站下車,走進一個小型室內(nèi)農(nóng)貿(mào)集市,只有十多個攤位,售賣布鞋、背簍、煙熏臘肉臘腸、粑粑、魚干、菜干等農(nóng)產(chǎn)品。</p><p class="ql-block">一出省最頭疼的是吃飯,我吃了辣的很快就上火喉嚨發(fā)炎甚至發(fā)燒。這時到飯點了,看到老婆婆賣艾粑粑,有咸有甜,問老婆婆臘肉餡的有沒有放辣椒。旁邊的大姐幫我翻譯說沒有。我想嘗嘗臘肉餡的艾糍什么味道,2.5元買了一個。外皮沒放糖也沒放鹽,有一股灰水糍的味道,很有嚼勁,再咬深一口,臘肉是辣的。我說臘肉有放辣椒腌制嗎?怎么辣的?大姐幫老婆婆翻譯:老婆婆九十歲了,艾糍是孫媳婦做給她賣的,幫補家用,炒臘肉時放了點辣椒,很少的不辣的。我只吃了糍粑皮扔了肉餡。</p><p class="ql-block">我問老婆婆身上穿的苗服買了多少錢。她說買了四百多元,穿了幾年了。</p><p class="ql-block">從交談得知他們都是本地的村民,所售物品都是自產(chǎn)的,集市是村公社蓋的,攤位不用租金,給村民賺點生活費。老婆婆給我免費寄存行李箱,要在三點前收攤來取。這樣就可以輕松游玩了。</p> <p class="ql-block">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苗寨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中國脫貧攻堅戰(zhàn)第一站從這里打響,一批批城市干部與有志青年奔赴鄉(xiāng)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駐村駐鎮(zhèn)熱潮,他們依據(jù)政策精準發(fā)力助農(nóng)脫貧,這份扎根基層的理想追求,與當年知青上山下鄉(xiāng)的熱忱初心頗有相似之處。</p> <p class="ql-block">這里每家每戶都掛有習近平主席當年視察十八洞村時與村民親切座談的合照。十八洞村不僅以青山秀水聞名,更是以脫貧典范吸引了眾多游人或政府官員前來參觀學習、取經(jīng)。</p> <p class="ql-block">苗族視鼓為“通神之物”,認為鼓聲能連接祖先與神靈,是祭祀、祭祖儀式中必不可少的樂器,象征對祖先的敬畏與崇拜。</p> <p class="ql-block">十八洞村因村里有十八個溶洞而得名,遺憾的是出來才從游客口中得知,更遺憾的是由于攝影技術(shù)有限,平面照很難抓拍十八洞村的美麗風光。</p> <p class="ql-block">Day2第二站 乾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趕在老婆婆收攤前取回寄存的行李箱,三點多離開十八洞村。出來后在公路邊等車去乾州古城,旁邊有個西瓜攤,幾個人正聊著天。我上前詢問,他們說這里沒有直達公交,打車又貴,建議我在路邊攔順風車。</p><p class="ql-block"> 等了一個多小時,終于攔到一輛去鄉(xiāng)村賣水果回程的小貨車。司機告訴我,乾州古城不收門票,景區(qū)里的民宿價格較高,建議我在景區(qū)外找住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想趕著太陽下山前欣賞一下古城在白天和晚上的不同景致,找到賓館快速放下行李箱下去吃飯。在省外美食都是辣的,無論多么美味都與我無緣,胡亂找了家自助餐,專挑不辣的青菜南瓜豆角,可是青菜還是辣的,因為他們炒過辣椒的鍋沒洗干凈,暈。</p> <p class="ql-block">盛裝苗服出租店,包化妝租3小時80元,也可以買套餐包拍照贈彩照和底片。</p><p class="ql-block">苗服分盛裝和便裝。盛裝配以很多銀飾,主要用于參加婚慶、節(jié)日等重要活動或隆重場合,一套真正的苗族銀飾過萬元的。便裝則是為了方便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勞動。便裝素凈簡潔又不失民族特色,如十八洞村的大娘和老婆婆穿的都是便裝。</p> <p class="ql-block">太陽西沉華燈初上,正在古街里悠閑游逛著,遠遠傳來悠揚悅耳的古琴聲,順著琴聲走去眼前景物畫風突變,豁然轉(zhuǎn)到一處荷花池,只見小橋流水,柳枝隨風飄揚,池上霧氣蒸騰,仙氣飄飄,儼然來到天上瑤池,又像來到三月的煙雨江南。順著琴聲往樓上看去,見一妙齡女子身著一襲白色古漢服,臉蒙面紗,一半長發(fā)挽成發(fā)髻插上步搖,一半長發(fā)垂落披肩,站在五樓的陽臺撫琴,一曲《高山流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莫非是在此仙境之中,正尋覓著能懂此曲的知音?</span>好一幅美人撫琴圖!</p> <p class="ql-block">街邊游船為攬客而設(shè)的免費戲劇情景場,現(xiàn)場音效強勁,真如電影般震撼,演員只須對口型表演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華燈璀璨,古城的夜生活熱鬧開場。</p><p class="ql-block"> 主街上人聲鼎沸:廣場舞熱烈奔放,游船碼頭傳來免費表演的歌聲招攬游客,更多人則在悠閑地閑逛。最吸引人的還是各式店鋪:麻辣串、火鍋店香氣四溢,奶茶店、茶葉鋪、苗家特產(chǎn)店、苗服出租店、飾品店和手工藝品店琳瑯滿目,家家生意興隆。</p> <p class="ql-block">拐進寧靜的小巷,常會偶遇酒吧門口自彈自唱的民謠樂隊。他們不刻意煽情,也不主動攬客,只為自得其樂。游人可隨意駐足欣賞,也可在門口的小桌旁坐下,點杯飲料享受這份從容,或進店小坐,一切隨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Day3 矮寨奇觀</p><p class="ql-block">矮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下轄的一個鎮(zhèn)。</p><p class="ql-block">矮寨旅游區(qū)內(nèi)山勢跌宕,絕壁挺拔,峰林聳立,溪河縱橫,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構(gòu)造出了六大奇觀:奇路、奇橋、奇寨、奇谷、奇瀑、奇俗。</p> <p class="ql-block">矮寨奇觀旅游景區(qū)分為三大景區(qū),分別為德夯峽谷景區(qū)、吉斗苗寨景區(qū)和矮寨大橋景區(qū),三大景區(qū)緊挨相連,每個景區(qū)各有一個游客中心,可以買聯(lián)票也可以分景區(qū)購買,可以選擇性游玩。</p><p class="ql-block"> 前天去茶峒時車子駛經(jīng)矮寨大橋,已領(lǐng)略過它的壯觀,至于懸崖玻璃棧道和高空蹦極沒興趣,選擇放棄矮寨大橋景區(qū),只買苗寨峽谷風光的票。</p> <p class="ql-block">德夯峽谷景區(qū)由德夯苗寨和兩大峽谷組成,分別是九龍溪峽谷和玉泉溪峽谷。往右穿過德夯苗寨到站點坐18元的雙程電瓶車,再步行幾百米到九龍溪峽谷觀賞流沙瀑布和銀鏈瀑布。</p> <p class="ql-block">流沙瀑布是中國落差較大的瀑布。溪水從絕壁之上騰空而下,較大的落差使得流水到下面就散落成流沙狀,遠遠看去,仿佛流沙垂落,故而被稱為流沙瀑布。豐水期時,滾滾流水從懸崖上傾瀉入深潭,氣勢磅礴,雄奇壯觀;枯水期,流水飄飄揚揚灑落懸崖,也如同流沙一般輕盈。</p> <p class="ql-block">兩條溪水分流而下,如一條戴在脖子上的銀項鏈而得名銀鏈瀑布。</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流沙瀑布原路返回德夯苗寨,往左沿著苗寨外圍到站點坐12元的雙程電瓶車,下車后一路沿著階梯爬山觀賞玉泉溪峽谷瀑布群。</p> <p class="ql-block">玉帶瀑布</p><p class="ql-block">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瀑布群莫非是仙女們來到凡間被這里的美景耽誤了歸期,匆忙間將隨身佩戴的絲帶遺落在人間而化成的?</p> <p class="ql-block">雄鷹巖</p> <p class="ql-block">椎?;ㄖ?lt;/p><p class="ql-block">“椎牛”苗語為“吃?!敝?,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動,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在舉行椎牛祭時,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栓牛木柱的</span>中間涂刻不同顏色和紋路而叫花柱。這座山峰筆直獨立,因與椎牛祭中的花柱頗為相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天問臺</p><p class="ql-block">兩千多年前,屈原被流放到湖南,期間寫下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偉大的作品,天問臺的命名就是這么來的。天問就是問天的意思,這里也是苗胞祈福、祭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德夯大峽谷,<span style="font-size:18px;">斷崖峭壁、飛瀑流瀉,諸多地理奇觀令人驚嘆</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們歷經(jīng)大自然千錘百煉與風雨剝蝕,在萬年滄桑巨變中,被雕琢成如今這般鬼斧神工的模樣。</span></p> <p class="ql-block">吉斗苗寨</p><p class="ql-block">從玉泉溪峽谷走到盡頭,沿著階梯一路攀登,累得夠嗆,原以為到了山巔最美的風景就是將峽谷風光盡收眼底,體驗一覽眾山小的壯觀而已,沒想到云端之上的苗寨美景才是此行的驚喜。</p> <p class="ql-block">吉斗苗寨坐落于懸崖峭壁之上,因崖峰狀如一只乘風而起的雄鷹而得名“吉斗”。“吉斗”苗語為騎在雄鷹背上的苗寨。</p> <p class="ql-block">吉斗苗寨沒有民宿,只有幾家當?shù)孛绨_的小餐館。游客不多,生意不忙,他們也只是把旅游業(yè)當作副業(yè)。種幾畝地,在稻田里放養(yǎng)稻花魚,種些苞谷喂養(yǎng)牲畜,到了冬天再熏些臘肉備著——這些質(zhì)樸而悠閑的日常,才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p><p class="ql-block"> 苗寨坐落在層層梯田之上,被金黃的稻浪環(huán)抱。沿著蜿蜒曲折卻干凈整潔的石板路緩緩走去,一個念頭油然而生:真想在這里旅居養(yǎng)老。</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一戶人家聽到有游人跟苗胞聊天,我也走進去。這家苗胞沒做游客生意,只是苗寨里普通的居民,但她們很熱情,問我們要不要喝水,還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允許我們拍攝她家室內(nèi)擺設(shè)。左邊是火塘,冬天一家人圍著火塘烤火,同時也可以順便熏制臘肉;中間是客廳;右邊是飯廳;飯廳后面有門通向廚房。左右兩邊的火塘和飯廳用木板隔開一分為二,做成兩間臥室。</p> <p class="ql-block">苗族廚房</p><p class="ql-block">除了在飯廳有一個門,在外面還開了一個門,以前這樣設(shè)計是為了方便挑水、抱柴進出,不用經(jīng)過客廳和飯廳,有了這道門屋內(nèi)采光也好。</p> <p class="ql-block">主人是位五十出頭的婦女,暑假期間帶著幾個孩子留守家中,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了。</p><p class="ql-block"> 我好奇地問她,房子外墻這么黑,是熏臘肉熏的嗎?她笑著解釋,每兩三年就要刷一次桐油,年代久了才變成這樣。刷紅漆好看但不耐用,刷桐油的房子能住幾百年。</p><p class="ql-block"> 她說,以前經(jīng)濟條件不好,一年只能熏幾斤臘肉,掛在火塘上,烤火時順便就熏了?,F(xiàn)在條件好了,每家都要熏幾十上百斤,開餐館的甚至要熏幾頭豬,現(xiàn)在很多人家都有專門熏臘肉的偏房。</p><p class="ql-block"> 我又問熏一次臘肉要多久,用什么柴。她告訴我,要整整十天,期間不能斷火,晚上睡前和半夜起夜都得添柴。熏制時才去砍桐樹或柚子樹的側(cè)枝,靠生柴產(chǎn)生的煙火來熏,干柴只會有明火,達不到效果。</p><p class="ql-block"> 一個五歲的小女孩不時跑來叫她“外奶奶”,一會兒要水,一會兒要玩具。我問這稱呼是指奶奶還是外婆,她說是親戚的孩子,是外婆。</p><p class="ql-block"> 我注意到她們用普通話交流,便問為什么不用苗語。她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會說普通話,所以在家也不說。</p><p class="ql-block"> 我告訴她,孩子看電視、在學校自然會說普通話,不必擔心。但如果家里也不說苗語,語言就會斷代,苗族文化也會失傳。</p><p class="ql-block"> 小女孩眨巴著明亮的眼睛看著我。臨走時,我特意叮囑她要跟家人學苗語、說苗語。她乖巧地回答:“知道了,阿姨。阿姨再見!”</p> <p class="ql-block">逛完吉斗苗寨,苗胞說從這里可以到矮寨大橋景區(qū),我不想去就原路返回德夯苗寨。</p> <p class="ql-block">下山返回德夯苗寨時已近傍晚。這里的民宿餐館不少,看了幾家,最終選了我身后的“風雨橋客棧”落腳。</p><p class="ql-block"> 老板夫婦是本地苗胞,客棧由自家宅院擴建改裝而成,他們白天在景區(qū)打工,晚上接單補貼家用。院子寬敞,擺著幾張桌椅,他們兼做餐飲,有人訂餐才開火。</p><p class="ql-block"> 我的行李寄存在售票處,老板娘怕我臨時變卦,說她的小電驢放在售票處,熱情地提議和我一起出去,用她的小電驢載我回來。走了一天很累,本想找家發(fā)廊洗頭,卻發(fā)現(xiàn)景區(qū)里沒有。老板娘告訴我,她們通常自己在家剪發(fā)。苗族女子婚后多盤發(fā),未婚女孩則用紅繩扎發(fā)。已婚婦女性格豪爽,玩笑可以開,但對未婚女孩要格外注意分寸。</p><p class="ql-block"> 從自助寄存柜取行李花了23元,按每小時3元算,我在吉斗苗寨和兩個峽谷玩了近8小時,德夯苗寨只是匆匆路過。今晚正好可以飯后好好逛逛。</p><p class="ql-block"> 想到苗寨餐館多是辣味,我便用在邊城買的山藥切粉,征得老板娘同意向她借了廚房做湯粉。寨里小賣部都沒有雞蛋賣,我從她家冰柜里拿了三片煙熏臘肉加進去。八肥二瘦的臘肉,我只挑了瘦的吃,不辣,但湯水也沖淡了臘肉的原味,沒什么特別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一條清澈的溪水穿寨而過,一座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風雨橋連接兩岸。風雨橋是苗族與侗族等民族的建筑精華,采用榫卯木架結(jié)構(gòu),無需一根釘子,體現(xiàn)了工匠的高超技藝 。它不僅是交通要道,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如苗族信仰中,橋是連接陰陽兩界、溝通神靈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德夯苗胞世代依賴這條溪水生活。如今雖已通了自來水,但為圖方便,仍有村民在此洗衣洗菜、殺雞宰鴨。</p> <p class="ql-block">飯后散步,晚風輕柔拂面。苗寨坐落在狹窄的峽谷底部,一條溪流穿寨而過,房屋依地勢隨心所欲而建,看似雜亂無章卻錯落有致,石階蜿蜒,曲徑相通,信步其間,屋舍之間迂回路轉(zhuǎn)。用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詩句來概括德夯苗寨的布局非常精辟到位。</p> <p class="ql-block">Day4 矮寨鎮(zhèn)趕集</p><p class="ql-block">昨晚問老板娘苗寨附近有什么景點值得去的。她說離這里10公里左右有一個中黃村,也是苗寨,那里還沒開發(fā),風土人情原汁原味,還有一個景點叫家庭觀景臺,也是參觀苗寨的。到景區(qū)坐公交車在新寨站下車,往后走幾公里就到中黃村,過馬路上斜坡一直走幾公里就是家庭觀景臺,兩個景點路程差不多。</p><p class="ql-block">老板夫妻倆對我不設(shè)防,廚房對我開放。早餐又做山藥切粉湯,這次沒拿她家的臘肉,到餐廳買了四只雞蛋,敲了兩只做雞蛋湯粉。</p><p class="ql-block">吃過早餐后想去中黃村走走,剛巧一位趕集的大叔順路把我?guī)У铰房?,說再走2公里就到。</p><p class="ql-block"> 走了幾百米心里沒底,又問了位迎面開摩托車來的大叔,他卻說有10公里,家庭觀景臺也有五六公里??紤]到下午3點半要坐高鐵去韶山,我立刻放棄了這個念頭。</p><p class="ql-block"> 幸運的是,這位大叔正要回景區(qū),便順路把我?guī)Я嘶厝ァ?lt;/p><p class="ql-block"> 回到景區(qū)還早,昨天苗寨也逛完了,就想去鎮(zhèn)上買點紅棗、黨參、北芪來煲湯補充能量。</p><p class="ql-block"> 這里不是市區(qū),打車不方便,我攔了輛順路的私家車去鎮(zhèn)上趕集。集市不大,就在公路一旁的空地上搭了些攤位,賣些肉菜、小吃、農(nóng)具和衣服,但沒有賣清補涼的攤檔。</p><p class="ql-block">回到民宿做午飯。目之所及沒看到大米,又不敢細翻人家的廚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從集市買了一把紅豆角回來,早上還有兩只雞蛋放著,午餐就炒豆角煎雞蛋對付一下</span>。午睡后收拾好東西,拉著行李箱趕到景區(qū)時剛好一輛公交車開走。怕等下一班車耽誤時間,我開始攔私家車,但一連六七輛都沒停。</p><p class="ql-block">終于,中午時分有輛車停下,車上有三人,司機問清我要去吉首高鐵站后,說可以送我。后座的其中一個同伴半開玩笑說“上車100元哦”,我嘀咕了一句“有點貴哦”,他也嘀咕了一句:那就50元吧。</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們聊旅行、聊工作、聊家庭,車廂里笑聲不斷,非常投緣。他們直接把我送到了高鐵站。下車時我要掃碼付錢,他們卻說什么都不要。</p> <p class="ql-block">既然來趕集總要來點不辣的美食嘗嘗當?shù)靥厣〕?。在一個小吃攤前停下,問他們這餅叫什么,是什么做的。他們只會說簡單的普通話,要深入交流有點困難,只聽懂了“甜的,不辣的,糯米、豆沙餡”這些詞匯。粘上熟黃豆粉嘗了一個,有點不易察覺的甜味,小糖人都能吃的那種,不好吃也不難吃,在饑餓時能充饑的那種。</p> <p class="ql-block">矮寨鎮(zhèn)峽谷幽深,樹木繁茂,溪流縱橫,這里的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是小魚和小螃蟹還有蚱蜢的溫床,隨處看到大人帶著孩子在小溪里體驗捉魚摸螃蟹的樂趣,景區(qū)和集市上涌現(xiàn)出許多小攤,炸小螃蟹、炸小魚、炸蚱蜢,還有一種叫不上名的蟲子,都成了熱銷的美味,5元一串,深受游客喜愛。</p><p class="ql-block">我也來一串炸小魚,老板問我要不要蘸醬料,一聽那些醬料全都是辣的,便謝絕了。嘗了一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入口淡而無味才知道小</span>魚未經(jīng)用鹽腌制,不禁想起魯濱遜在荒島烤的魚沒放鹽卻有鹽的味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這串炸魚,真是連他的都比不上。</span></p> <p class="ql-block">Day5 偉人故里韶山?jīng)_</p><p class="ql-block">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踏上這片孕育了偉人的土地——韶山?jīng)_。</p> <p class="ql-block">韶山游客集散中心</p><p class="ql-block">在韶山下了高鐵,我站在出站口準備打車,卻完全分不清方向,連目的地該輸哪兒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這時,我看到一位六十多歲的大叔正停下電動車撿瓶子,便上前詢問去毛澤東故居該去哪找民宿。他說自己是本地人,家就在景區(qū)附近,可以帶我去找。</p><p class="ql-block">我心里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坐上了他的電動車。 他帶我到他家門口停下。那是一棟氣派的兩層小樓,生活條件看起來很不錯,我心里不禁疑惑:日子過得這么好,他為什么還要去撿瓶子呢?</p><p class="ql-block">隨后,他的妻子帶我去了一墻之隔的別墅民宿。飯后聊天時,民宿老板又介紹大叔的兒子給我,說明天可以包車,一天80元。我這才明白,他們是在互相照應(yīng)生意。</p><p class="ql-block">我心想,幾公里的景點需要包車嗎?或許直接步行500米到游客集散中心,坐20元的往返巴士會更合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傍晚在韶潤村的柏油路散步</p><p class="ql-block">我住的是村民由四層氣派的別墅改建的民宿,這家民宿兼做客房與餐飲,餐飲只供應(yīng)午、晚餐。我點了一份毛家豆腐煲,特意囑咐不要辣。廚房問能否放豆瓣醬,我擔心即使是不辣的也會帶有辣味,便回復:“只放油鹽即可。”我心想,如此出名的毛家豆腐會是什么味道?上菜后一嘗,豬肉太咸豆腐沒鹽。罷了,能充饑就行。</p><p class="ql-block">飯后在民宿附近散步,路牌上寫著“韶潤村”。這里家家戶戶都是兩三層的小洋樓,整體規(guī)劃整齊有序,每條巷道都是嶄新厚實的柏油路,讓人仿佛置身市區(qū)。記得在來時的路上,我坐在大叔的電動車上一路前行,沿途也未見一間低矮的磚瓦房,只見一棟棟小洋樓掩映在綠樹間——這,不正是現(xiàn)實版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嗎?</p><p class="ql-block">這時已是晚上七點多,暮色沉沉,奇怪的是,亮燈的人家卻寥寥無幾。我在村里轉(zhuǎn)了一圈,四周幾乎都是黑燈瞎火的。不信?我?guī)阕咦撸?lt;/p><p class="ql-block">有的村民在屋旁的小菜地里忙活,屋里漆黑,本以為沒人,卻隱隱傳來清脆的洗碗聲。</p><p class="ql-block">有的把手機架在自家門前的小轎車上,正跟著視頻跳健身操,屋里依舊沒開燈。</p><p class="ql-block">有的在屋旁的雞圈喂雞,屋里同樣黑著……</p><p class="ql-block">我還看到,有村民一邊散步,一邊提著個裝米的蛇皮袋,順手撿起路邊的礦泉水瓶。</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來到這里,你會對這個村子的人有什么想法?</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同志的銅像屹立于廣場中央,高大且巍峨,身著中山裝,手執(zhí)文稿,目光堅定地凝視遠方。站在這里,歷史的厚重感和使命感涌上心頭。</p> <p class="ql-block">走進毛氏宗祠,木柱黛瓦間古韻悠長,族訓昭昭,盡顯家風傳承。</p> <p class="ql-block">簡樸的農(nóng)家小院前游客絡(luò)繹不絕,他們來自天南海北,懷著同樣的崇敬之情,去追尋偉人足跡,汲取這片紅色土地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故居正前方的荷塘</p> <p class="ql-block">當?shù)赜姓f法認為,故居的格局“背有靠,前有照,左右山環(huán)抱”,是一處風水寶地。</p> <p class="ql-block">荷塘一角</p> <p class="ql-block">故居右側(cè)的南岸塘</p><p class="ql-block">毛澤東故居坐南朝北,屋前有兩口并連的水塘,分別是荷花塘和南岸塘,二者相互映襯,被稱為毛家東西兩個山脈的龍眼 。荷塘位于故居正前方,南岸塘在其右側(cè),由一條3米寬的塘基石路隔開來。</p> <p class="ql-block">故居背后的小水塘</p> <p class="ql-block">毛家曬谷場</p> <p class="ql-block">南岸書院</p><p class="ql-block">南岸房屋建于清代,前外墻為青磚,其余為泥磚。這里是毛澤東少年時讀私塾的地方,是全國青少年勵志教育的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遺物館</p> <p class="ql-block">組裝簡陋的印鈔機</p> <p class="ql-block">送子出征朝鮮抗戰(zhàn)</p><p class="ql-block">明知前路艱險,但您還是把最珍貴的兒子送上戰(zhàn)場,心中裝的是整個國家的安寧。這份舍小家為大家的勇氣,令人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凝視那幅展現(xiàn)1959年6月毛澤東最后一次歸鄉(xiāng)情景的油畫,時光仿若回溯。畫面里,鄉(xiāng)親們滿臉熱忱,那質(zhì)樸純粹的目光充滿了對偉人的熱愛與崇敬,穿透畫布,直擊人心 ,讓如今的我們也能深深感受到那份跨越時空的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遺物展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出差旅途裝書的木箱</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穿了20年打了73處補丁的睡衣</p> <p class="ql-block">仿照毛澤東在中南海的臥室的擺設(shè)</p><p class="ql-block">簡樸的臥室、打補丁的睡衣、粗糙的木箱、凹痕的暖水壺……展廳里的有些遺物甚至比普通百姓家里的生活用品還簡樸,這就是一代偉人崇高風范的真實寫照,他用一生的清貧,撐起了一個民族的強大。</p><p class="ql-block">從遺物展廳出來,我終于明白了韶潤村的村民在當今物質(zhì)富裕的年代為何生活還這么簡樸,正是毛主席這種偉大的人格力量,成為了家鄉(xiāng)人民乃至我們所有人代代相傳、堅守艱苦樸素作風的精神源泉。</p> <p class="ql-block">故居一側(cè)的韶山學校</p><p class="ql-block">歲月流轉(zhuǎn),韶山學校的初中部已遷至新址,原校區(qū)經(jīng)過整合,一部分繼續(xù)作為小學使用,另一部分則改建為紅色研學基地。這里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讓后輩們在實地體驗中感悟革命先輩的家國情懷,銘記并傳承那段厚重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氣派的別墅民宿</p><p class="ql-block">民宿不做早餐,早上征得老板同意借他的大廚房做了雞蛋山藥切粉。出門前跟老板講好回來吃午飯(要求炒一個不辣的青菜),飯后午睡,加收50元。元氣滿滿的一天開始啦。迎著朝陽坐上游客中心的往返巴士,九點前抵達偉人故里,沉浸在厚重的歷史氛圍中,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圖書館還沒來得及去,已經(jīng)累得不想動了。聽說毛主席曾住過的滴水洞風光秀麗,本想去走走,但離故居還有幾公里,考慮到還要趕下午三點半的高鐵回家,最終,我選擇回到民宿,用一頓簡單的午餐和片刻的小憩,為這次充實又略帶遺憾的旅程畫上句號。</p> <p class="ql-block">此番湘西之行,目之所及皆為畫,心之所感盡是暖,唯以“湘見歡”三字盡釋此行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