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羲陵晚照</p><p class="ql-block"> 圖/文 劉彥俊</p><p class="ql-block">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后稷故里的稷山縣宛如一顆鑲嵌在歲月長河里的明珠,沉淀著無數(shù)動人傳說。而縣城東北十五里處的東莊村北,那片承載著歷史厚重與神秘色彩的土地,流傳著“羲陵晚照”的奇妙故事,猶如一首悠揚(yáng)的古曲,訴說著往昔的歲月與傳奇。</p><p class="ql-block"> 堯舜時期,天下初定,人們的生活漸漸從蒙昧走向有序。然而,當(dāng)時的歷法極為混亂,四季更迭、農(nóng)時安排毫無規(guī)律,百姓們的農(nóng)耕生活受到極大影響。為了讓民眾能依據(jù)天時進(jìn)行勞作,堯舜帝廣納賢才,尋求能制定精準(zhǔn)歷法之人。就在這時,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大臣脫穎而出。他們智慧超群,對天文星象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入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四人領(lǐng)命后,不畏艱難,踏上了探索天文奧秘的征程。他們跋涉山川,夜觀星象,記錄著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研究著四季變化的規(guī)律。羲仲前往東方,在旸谷觀測日出,確定春分時節(jié);羲叔奔赴南方,在交趾觀察日影,測定夏至?xí)r刻;和仲西行至昧谷,負(fù)責(zé)觀測日落,定下秋分;和叔則北上幽都,觀察極星,確定冬至。經(jīng)過無數(shù)個日夜的艱苦努力,他們終于創(chuàng)制出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歷法,讓百姓們能夠依時而作,過上了更加安穩(wěn)有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他們的功績被百姓銘記,他們的智慧與奉獻(xiàn)精神成為了人們心中的明燈。然而,歲月無情,四位大臣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百姓們懷著悲痛與敬仰之情,將他們安葬在東莊。為了紀(jì)念他們的偉大功績,人們在陵墓前修建了羲和廟,四時供奉,香火不斷。</p><p class="ql-block"> 時光悠悠流轉(zhuǎn),不知過了多少歲月。元代時有一天,東莊的百姓決定對羲和廟進(jìn)行修繕與擴(kuò)建,期望能讓這座承載著先輩功績與榮耀的廟宇更加宏偉壯觀。全村男女老少齊心協(xié)力,工匠們精心雕琢每一塊磚石,彩繪師細(xì)致描繪每一處壁畫。整個工程緊張而有序地進(jìn)行著,大家都盼望著竣工的那一天,好讓羲和神的恩澤繼續(xù)庇佑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終于,竣工之日來臨了。然而,就在最后的收尾階段,太陽卻悄然西斜,眼看著即將落山。還有一些關(guān)鍵的裝飾和收尾工作沒有完成,工匠們心急如焚,百姓們也憂心忡忡。大家都知道,一旦天黑,在那個沒有現(xiàn)代照明工具的時代,施工將變得異常艱難,甚至可能導(dǎo)致工程延期。</p><p class="ql-block"> 就在眾人陷入絕望之時,奇跡發(fā)生了?;蛟S是羲和神感受到了百姓們的虔誠與執(zhí)著,或許是他們在天之靈不忍心看到人們的努力功虧一簣,原本即將落山的太陽,竟然停住了腳步,將溫暖的余暉繼續(xù)灑在這片土地上。光芒依舊明亮而柔和,仿佛時間被定格,又似專門為了這場未竟的工程多饋贈了一個時辰。</p><p class="ql-block"> 工匠們歡呼雀躍,抓緊這寶貴的時光,迅速完成了剩余的工作。百姓們紛紛跪地叩拜,感恩羲和神的庇佑。當(dāng)最后一處裝飾完成,廟宇煥然一新,太陽才緩緩落下。而從那以后,這里便出現(xiàn)了一個神奇的現(xiàn)象:每當(dāng)日落西山,別處都已被黑暗籠罩,唯有東莊的羲陵一帶通明如晝,仿佛羲和神的光芒永遠(yuǎn)照耀著這片土地,遲黑一個時辰,后人將這一奇景譽(yù)為“羲陵晚照”。</p><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年間,一位名叫李景椿的稷山縣知縣來到此地任職。李景椿,飽讀詩書,心懷對先賢的崇敬與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他聽聞“羲陵晚照”的奇景后,心中滿是好奇與向往。在一個晴朗的傍晚,他特意前往東莊村北,探尋這神秘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當(dāng)他來到羲陵時,夕陽已經(jīng)漸漸西沉,天邊被染成了橙紅色。他靜靜地站在陵前,等待著那神奇一刻的到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周邊的天色越來越暗,而羲陵卻依舊沐浴在一片溫暖的余暉之中。四座大陵墓在晚照下顯得莊嚴(yán)肅穆,陵前的羲和廟仿佛被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 李景椿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心中涌起無限感慨。他想到了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大臣為創(chuàng)制歷法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他們的智慧與奉獻(xiàn)精神穿越了時空,依舊在這片土地上閃耀著光芒。而這“羲陵晚照”的奇景,就像是歷史給予后人的一份珍貴饋贈,讓人們永遠(yuǎn)銘記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p><p class="ql-block"> 回到縣衙后,李景椿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揮筆寫下了《羲陵晚照》這首詩:“歷元妙蘊(yùn)訂羲和,御日精靈永不磨;剩有一抷黃土在,夕陽落照瑞煙拖?!边@首詩,不僅描繪了“羲陵晚照”的美麗景色,更表達(dá)了他對先賢的敬仰和對那段歷史的追思。</p><p class="ql-block"> 此后,“羲陵晚照”成為了稷山縣的一大勝景,吸引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旅人香客前來觀賞。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會被這獨特的景色和古老的傳說所打動。在這片土地上,“羲陵晚照”不僅僅是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它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與奉獻(xiàn),見證著歷史的變遷,也激勵著后人不斷前行,去追尋那些在歲月長河中閃耀的光芒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