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土耳其愛琴海沿岸的塞爾丘克小鎮(zhèn)邊,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正以殘垣斷壁訴說著千年往事。以弗所——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在此激烈碰撞,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文明遺產(chǎn)之一。</p><p class="ql-block"> 這片遺址上,舉世聞名的阿爾忒彌斯神廟,作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以遠超希臘雅典衛(wèi)城帕特農(nóng)神廟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成為一個時代的信仰與榮耀。</p><p class="ql-block"> 以弗所,這座3000年前由古希臘人建造的古城,成為當時的商業(yè)中心,而后該城先后被波斯帝國,古羅馬帝國統(tǒng)治,鼎盛時期人口超25萬,多元文明在此深度交融,被譽為“亞洲第一個最大的大都會”。而阿爾忒彌斯神廟的殘柱,恰似一座文明的豐碑,提醒著后人:真正的永恒,不僅僅是建筑的年代久遠,更在于不同文明在碰撞中迸發(fā)出的智慧光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希臘阿爾忒彌斯神廟復原圖</p> <p class="ql-block"> 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由古希臘人始建于公元前550年,后歷時百余年擴建完成,神廟占地6300平方米,以126根高20米的大理石柱環(huán)繞,屋頂鑲嵌黃金,整座建筑富麗堂皇,精美絕倫。然而,命運并未眷顧這座奇跡,公元5世紀,基督教禁絕異教,終至神廟淪為廢墟,如今,僅存一根殘柱孤立,成為后人追憶盛景的最直接憑據(jù)。</p> <p class="ql-block"> 古羅馬時期建造的塞爾蘇斯圖書館是古城的靈魂地標,正面由上下層各四對愛奧尼柱支撐,底層的壁龕曾安放著四尊諸神雕像,分別代表智慧、勇氣、知識和美德。想象一下,近2000年前可容納1.2萬余卷草莎紙或羊皮紙卷軸的圖書館,此等規(guī)模,舉世罕見。</p> <p class="ql-block"> 長達1.5公里的大理石街道是貫穿古城的“古羅馬印記”,石板上的凹痕見證著“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 偶遇染胡須的“老克勒”。</p> <p class="ql-block"> 為紀念古羅馬皇帝而建造的哈德良神廟,其精美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據(jù)當?shù)貙в谓榻B,此石刻暗含廣告:“腳印”指向風月場所,用“圓形”的錢幣即可得到芳“心”;腳小于此腳印即是未成年人,不得入內(nèi)。</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公共廁所——古羅馬時期文明的細節(jié)。</p> <p class="ql-block"> 可容納2.5萬人的劇場依山而建,扇形的觀眾席由大理石臺階層層疊起,直達山坡頂端,舞臺的背景墻雖只剩廊柱,殘存的浮雕仍能展示昔日的宏偉,站在劇場中央的回音點,平聲說話便能聽到清晰的回響,這是古羅馬建筑師利用聲學原理設計的“天然擴音器”。想當年,這里既上演古希臘的神話劇,也舉辦角斗士比賽??梢姰斈暌愿ニ懦堑囊?guī)模及繁華。</p> <p class="ql-block"> 古希臘勝利女神雕像</p> <p class="ql-block">阿凡提N世——看來混得不咋地。</p><p class="ql-block"> 攝于以弗所景區(qū)門外</p> <p class="ql-block"> 謝謝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