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云洞位于運城市夏縣城西25公里稷王山上牛村土崗上,是一個集自然奇觀、建筑奇葩、道教文化、革命文物于一身的著名景觀,被譽為“放大的盆景、濃縮的仙境”。堆云洞名稱由來,因雨后崗上積云繚繞,霧靄長存,洞門云封,故稱“堆云洞”。同時,因為其外觀似西藏布達拉宮,堆云洞又被稱為“小布達拉宮”。堆云洞始建于元代初年,歷經(jīng)明清時期不斷地增筑擴建,至清乾隆至道光年間達到鼎盛,咸豐三年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堆云洞布局嚴謹,設計巧妙,亭臺閣樓,因地制宜,錯落有致,規(guī)模宏大,氣勢壯觀。現(xiàn)存建筑有北極臺、筆峰塔、三皇閣、三圣殿、真武殿、三王祠(藥王、牛王、馬王)和白衣大士祠等,配以廊廡、廂房、道院,形成一組宏麗的道觀建筑群。<br> 革命搖籃堆云洞,1928年中共河東特委在這里成立,并在此秘密活動長達十年,領導晉南人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故此處堪稱晉南革命的搖籃。<br>主要景點包括:<br>道院門:堆云洞的正門,是進入景區(qū)的入口。<br>大士祠:供奉觀音菩薩的祠堂,是堆云洞中的重要建筑之一。<br>三拐洞:堆云洞中的一處特殊建筑,以其獨特的結構和曲折的路徑而聞名。<br>堆云洞地處幽僻,四周溝壑深近百米,蛇虎、石健二澗環(huán)繞,澗水東流入涑水河。其景致秀麗,清人慕其景色,題贊堆云八景為:雙澗合流、石穴隱云、路盤層磴、庭俯喬林、東樓朝雨、西殿晚風、筆峰留月、高臺孤聳。<br>堆云洞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革命傳統(tǒng)的著名景觀,游覽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革命氛圍,同時領略到自然奇觀和道教文化的魅力。<br>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