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了紐約,可別錯過了這里漂亮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次Annie很幸運,裝修后的華爾道夫Waldorf Astoria酒店剛開業(yè),人還不多,可以讓我拍個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華爾道夫酒店位于公園大道與49街交界處,離幾天前發(fā)生紐約最嚴重槍擊案的黑石所在大廈只有100多米。裝修后保留了原有的Art Deco風格,又增加了現(xiàn)代的元素,很好地實現(xiàn)了新舊的結合。</p> <p class="ql-block">Art Deco是法語裝飾藝術的簡寫,最早出現(xiàn)于一戰(zhàn)前1910年代的巴黎,流行于二、三十年代, 有著大膽的幾何形狀與色彩,用料昂貴稀有,手工精細,表現(xiàn)奢華。裝飾藝術風格在紐約的代表作有著名的帝國大廈與克萊斯勒大樓。</p> <p class="ql-block">這幾張照片是酒店的電梯間,保留了原有的art deco風格。地面是黑白相間的大理石,用金屬嵌條裝飾,打磨得锃亮,可以照出人影來。天花懸掛吊燈,燈影映在地面上,奢華大方。</p><p class="ql-block">酒店很大,東西貫穿了整個街區(qū)。圖1的電梯間看向東邊的Lexington大街,圖2是同一電梯間看向西邊的公園大道,中間擋住視線是酒店的大廳。圖3是另一個電梯間,風格相似。多層天花懸掛水晶吊燈,同樣看向<span style="font-size:18px;">東邊的Lexington大街。</span></p> <p class="ql-block">此圖與上圖是同一電梯間,清晰可見大廳中的金色座鐘,墨綠色的石柱,藍色的新地毯。</p> <p class="ql-block">改變了風格的另一電梯間,保留了原有的黑白雙色的大理石地板,木色墻面改為更深的棕中帶紅,簡化了天花,加了暗藏的白色燈帶。另外增加了墻邊的黑白矮柜,白色的立體石膏畫,與更具現(xiàn)代感的白色臺燈。整體的黑白色調更多,減弱了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大廳角落的樓梯,保留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層層疊疊的水晶大吊燈、銅色金屬欄桿,還用金屬鑲嵌的大玻璃墻面,樓梯踢級包了新的藍色地毯,平臺掛畫也相應地換了藍色主調的抽象畫。</span></p> <p class="ql-block">在大廳里舉舉杯。這里也保留了黑白大理石地面與木質墻面,增加的藍色包括布藝沙發(fā)與中式漆柜里的藍襯,共同營造了既奢華又現(xiàn)代的氣氛。</p> <p class="ql-block">大廳正在中央是1893年世界博覽會的金色座鐘,真是古董。金鐘加了黑石基座后,比兩個人還高。這里是整個酒店的中心區(qū)域。地面上新的灰藍地毯,圖案以金鐘為中心呈放射狀,重點突出了金鐘的主角地位。金鐘后面兩排對稱的包金綠色大理石柱,紅色木墻,以及正方形分格的圖案天花,都是art deco風格的舊物,就如老錢風的舊毛呢定制外套,低調而又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 繁復高大的金色座鐘,上面還有自由女神像,由四只飛鷹護駕,鐘的下部還刻有歷史人物。</p> <p class="ql-block">鐘面本身并不算大,加上了頂尖的女神像、自身的兩段鐘托,和后加的黑石基座,整個鐘“樓”就高大不少了。您有沒有看到,走道邊的大理石地面清??映出了金鐘的倒影,很是漂亮!</p> <p class="ql-block">金鐘旁新設了一酒吧,東方圖案的新裝修。</p> <p class="ql-block">金鐘的另一側,醒目地擺放著一架古老的木質三角鋼琴,又是一件老古董。</p> <p class="ql-block">這是1907年的斯坦威三角鋼琴,屬于著名作曲家Cole Porter。他在酒店里居住多年。1964年他死后,他的房間租金是100萬美元一年。您覺得,60多年前的100萬美金,相當于如今的多少錢?</p><p class="ql-block">酒店還有好多故事。當年鄧公亦下榻于此。在更早遠的時代,李鴻章訪美時也住此處。</p> <p class="ql-block"> 側面小廳里,平滑的紅巖柱面、高高的鏡面門、金碧輝煌的金屬鏤空裝飾,后加的紅絨沙發(fā)與黑色茶幾,相得益彰。色彩真是大膽豐富,選材也是多種多樣。新舊搭配,設計師的功力厲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小廳里,Annie以黑白地面為琴鍵,以腳演奏。還記得電影《出水芙蓉》中技術精湛的女音樂老師么?</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東面,是更簡約的風格。三層樓高的挑空,二層大玻璃窗,高大的石柱,寬闊的大樓梯。整個空間只有石與金屬的兩色,簡潔肅穆 ,讓人不禁放低聲量。灑滿空間的陽光,給人帶來一層暖意。</p> <p class="ql-block">Annie拾級而上,您若只看照片,會不會誤以為我在博物館里?</p> <p class="ql-block">大樓梯旁的小平臺,像是劇院的包廂陽臺。</p> <p class="ql-block">另一側的“包廂陽臺”。米色的沙發(fā)座椅,深色的包邊與茶幾,空間高雅大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希臘神話故事畫,重復出現(xiàn)在墻上與馬賽克地面上,遙相呼應。這些也是舊物了。</p> <p class="ql-block">來個近觀,地面的馬賽克拼花,精美如裝飾畫一般</p> <p class="ql-block"> 電梯門上的不銹鋼浮雕</p> <p class="ql-block">金屬鏤空門中鑲嵌的相同風格的浮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已有近百年歷史了,好多東西仍使用良好。</span>畫家朋友看了Annie拍的酒店照片,評一句“老牌帝國主義的牛氣”。您若機會到場親見,不知會感嘆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