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1487455</p>
<p class="ql-block">文原創(chuàng)/臘梅</p> <p class="ql-block">知青歲月,是我們五〇、六〇后同時代的人,曾經經歷過的一段歲月。隨著時光的流逝,這段歲月已離我們遠去。然而其中許多記憶依然深深地留存于腦海中,難以忘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我和父輩單位的一百多名子弟高中畢業(yè)后,響應國家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到農村廣闊天地”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1976年7月30日,我被分配來到洛陽白馬寺鎮(zhèn)馬溝大隊第三生產隊插隊,我插隊的生產隊共有九名知青。那時的我們才十八、九歲,青春年少,風華正茂,懷揣著對未來懵懂的夢想。隨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大潮走進了農村這片廣闊天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年的馬溝是一個很偏遠的貧困山區(qū),群山起伏,山高坡陡,交通極其不便,經濟十分落后。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去見過外面的世界。在這里度過三年半的知青歲月,是我們離開校園、離開親愛的父母和溫暖的家,開始獨立走向社會的人生旅程的起點。同時,也是我們人生中一段充滿艱辛的歲月。在這段歲月中我們曾有過迷茫、困惑,有過深感無助的時刻。但這段歲月中的酸甜苦辣、艱難困苦的經歷和磨煉讓我們成長、堅強、勇敢,讓我們加深了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還記得當年我們和鄉(xiāng)親們一起下地干活的情景,尤其是在山坡上玉米地里鋤草的情景令我們特別難忘:烈日當空,汗水浸透了衣衫,手中的鋤頭一下一下地揮動著,泥土的氣息混合著青草味撲面而來。山風從坡頂吹過,帶來一絲涼意,也吹散了我們心頭的疲憊。那時候,我們和鄉(xiāng)親們一起勞作,一起吃飯,一起在夜晚圍坐在土屋里聊天,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當我再次站在當年插隊的馬溝村口,眼前的景象已大不相同。那排曾經是我們知青宿舍的小屋,屋頂已經破損,覆蓋著紅色的塑料布,周圍長滿了雜草,顯得有些荒廢。房子旁邊停著一輛白色的小貨車,背景中可以看到更多的樹木和一些電線桿,環(huán)境顯得較為偏僻。曾經的院落早已廢棄,幾排磚瓦結構的房屋部分坍塌,地面散落著磚塊和雜草,顯得荒涼破敗。樹木郁郁蔥蔥,遮擋了部分陽光,整個場景顯得靜謐而寂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能從這片土地上感受到當年的溫度。那些和我們一起勞作的鄉(xiāng)親們,那些在田間地頭揮灑汗水的日子,那些夜晚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的時光,仿佛就在昨天。知青歲月是鐫刻在時光里的珍貴記憶。如今我們鬢染霜華,愿這份情誼化作星光,照亮每個黃昏。往后的日子里,愿朋友們攜手相伴,共享生活點滴。愿平安順遂常伴,吉祥安康永隨。讓晚年時光綻放別樣絢爛。</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日29日下午,我重返馬溝村,原來的小院雜草叢生,過往的面貌全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