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精品人妻黄色片欧美|亚洲精品线路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久热|日本黄色网址视频|亚洲欧美国产激情|成人在线综合欧美国产一区在线|黄色三级片网址国产一级黄|一级黄片不卡在线观看|伊人亚综玖玖亚洲色图怡红院|日本精品资源日本有码一级片

西葡行,打開世界歷史文化藝術(shù)畫冊(4)

行云流水CZH(謝絕獻花)

<p class="ql-block">昵稱:行云流水CZH</p><p class="ql-block">美篇號:3915438</p><p class="ql-block">封面照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其余均為本人拍攝。</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3日,今天的主要行程包括:摩爾人城堡、佩納宮、蒙塞拉特宮等。</p><p class="ql-block">摩爾人城堡(Castelo dos Mouros )位于葡萄牙辛特拉圣瑪利亞圣彌額爾堂區(qū)的一個山頂上,處于辛特拉山脈,與佩納宮隔山相望。城堡始建于公元8~9世紀,阿拉伯人占領(lǐng)伊比利亞半島期間,是歐洲唯一的摩爾人風格城堡,用于保衛(wèi)辛特拉肥沃土地和控制沿海與內(nèi)陸間重要貿(mào)易路線。1147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恩里克帶領(lǐng)基督教軍隊征服辛特拉,城堡被占領(lǐng)并在后續(xù)幾個世紀中歷經(jīng)多次修改與擴建。19世紀后,費迪南德二世國王(Ferdinand II) 對逐漸荒廢的城堡進行修復(fù),成為重要的旅游景點,是“辛特拉文化景觀”(UNESCO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城墻依地形蜿蜒曲折,高低錯落,設(shè)有瞭望塔等防御設(shè)施,還擁有多個碉堡,形似中國的長城。</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城墻和塔樓保存較為完整,游客可以沿著城墻漫步,欣賞到360度的美景,包括辛特拉小鎮(zhèn)的全貌、周圍郁郁蔥蔥的森林以及遠處浩瀚的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佩納宮(Park and National Palace of Pena)是葡萄牙國王的離宮,位于辛特拉山頂,由德國出生的斐迪南(Ferdinand II) 親王,于1840年建造。宮殿融合了哥特式、文藝復(fù)興式、摩爾式、曼努埃爾式等多種建筑風格和建筑元素,加上紅黃藍等夸張炫目的配色,充滿童話般的趣味,更是體現(xiàn)了國王的審美清奇建筑風格,堪稱一場橫跨歐亞的視覺盛宴。憑借其光怪陸離的風格,從眾多普通審美的城堡中脫穎而出,名列歐洲十大最美古堡之一,還成為了 Lonely Planet 葡萄牙冊的封面照。</p> <p class="ql-block">這種明黃色的鮮艷色彩,圓乎乎呆萌萌的城堡造型;那些充滿在各種建筑物上的鋸齒圖案,活脫脫的童話世界!想當年的費迪南德二世(建造者),不僅僅是其日耳曼血統(tǒng)受到新天鵝堡影響,更是童心未泯吧!</p> 盡管游覽佩納宮受到嚴格的預(yù)約限制,仍然人群如潮,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p class="ql-block">這是葡萄牙國王路易斯一世(D. Luís I,1838-1889)的青銅半身雕像。雕像位于佩納宮的室內(nèi)樓梯平臺,基座上刻有“D. LUIZ I AO”(“獻給路易斯一世”)的銘文。</p><p class="ql-block">路易斯一世是葡萄牙布拉干薩王朝的國王(1861-1889年在位),以推動葡萄牙科技與文化發(fā)展著稱,建立了該國首個海洋水族館,并資助了多項科學(xué)探險。</p> <p class="ql-block">這是宮內(nèi)以舉辦奢華宴會的大宴會廳。帶有木梁結(jié)構(gòu)的天花板;深色雕花高背椅,特別是椅背的渦卷紋樣具有葡萄牙曼努埃爾式裝飾特色;餐桌上食品琳瑯滿目及燭臺與銀器的配置無不盡顯皇家的氣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座紅色鐘樓是佩納宮的標志性建筑,最醒目的建筑元素之一。鐘樓斑駁的紅色外立面與裸露的灰色石材形成對比,既體現(xiàn)其浪漫主義風格又顯示其歷史的厚重;塔頂圓柱形小塔樓與鋸齒狀城垛的組合極具童話感。明顯受到巴伐利亞新天鵝堡影響,費迪南德二世(建造者)的日耳曼血統(tǒng)在此顯現(xiàn)。</p><p class="ql-block">作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佩納宮的鐘樓因其明快的色彩和戲劇性的造型,常被稱為"童話城堡的鐘樓"。</p> 這應(yīng)該是一間工作室。左面柜子有多個抽屜,可能是放文件的。 這似乎是一間起居室。 寢室。 <p class="ql-block">佩納宮的建筑風格,尤其反映在中庭的設(shè)計中。吸收了很多外來文化,如大量的馬蹄形拱門與瓷磚藝術(shù),留下摩爾復(fù)興風格的印記;瓷磚的鈷藍色則受到中國明代瓷器的影響;中庭內(nèi)大型釉陶花盆和棕櫚科植物配置是王室流亡巴西期間吸收的園林語匯。</p> <p class="ql-block">建筑細節(jié)中頻頻可見航海繩索石雕、珊瑚紋飾、中庭立柱頂部的扭繩式雕刻,是葡萄牙大航海時代曼努埃爾風格的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憑窗即可欣賞美麗的辛特拉小鎮(zhèn)美景。</p> <p class="ql-block">兩個精致可愛的小花瓶,用了金絲鑲嵌并鏤空的工藝,造型也很特別,讓人愛不釋手。柜面上還有同樣精致的小鏡子,還有些香水瓶、化妝瓶一類的物件。 </p> <p class="ql-block">這幅名為《風暴》(La Tempête) 的畫作,是法國藝術(shù)家皮埃爾·奧古斯特·科特于1880年完成的。據(jù)稱當這幅畫作于1880年首次在薩法之家的沙龍展出時,科特的同時代人對這位畫家想暗示的主題有很多猜測。無論如何,這幅畫作能給人帶來強烈的沖擊感。畫面上烏云壓境,似乎是電閃雷鳴,男女主人公狂風中緊密相擁。女子卷裹身體的衣裙皺褶顯示出風暴有多猛烈,男子此時卻無慌張,滿臉是對女子的溫存……</p> <p class="ql-block">桌子上的這一束花、一套茶具、小玩偶,連同這張桌子,都精致的無以復(fù)加。</p> 好喜歡這間房間,如此之淡雅、靜謐。 <p class="ql-block">開始以為窗戶上這些精美的畫面,不過是窗貼,竟然完全被否定。不可思議地據(jù)稱是,通過傳統(tǒng)工藝直接燒制在玻璃上的彩色玻璃(Stained Glass)。這種工藝需要將金屬氧化物融入玻璃原料中高溫燒制,形成永久性色彩,再通過鉛條拼接成復(fù)雜圖案。佩納宮作為19世紀浪漫主義建筑的代表,其彩色玻璃窗融合了中世紀哥特式風格,兼具宗教敘事和裝飾功能,陽光透過時會投射出絢麗的光影效果,屬于歐洲古典建筑中高價值的藝術(shù)構(gòu)件。</p> 畫面太精細了! <p class="ql-block">宮殿內(nèi)收藏了大量19世紀葡萄牙繪畫,尤其是反映民俗風情、歷史事件或?qū)m廷生活的作品。畫中女子的頭巾(可能是“l(fā)en?o de cabe?a”)和男子的寬邊帽(類似農(nóng)民常用的“chapéu de abas”)具有葡萄牙北部或中部鄉(xiāng)村特色。佩納宮的主人費爾南多二世 熱衷藝術(shù),經(jīng)常委托畫家創(chuàng)作此類作品裝飾宮殿,以展現(xiàn)“浪漫化的民族身份”。</p> <p class="ql-block">這是宮殿內(nèi)著名的 "阿拉伯廳"(Sala árabe)。佩納宮受摩爾復(fù)興風格影響顯著,阿拉伯廳的天花板采用了繁復(fù)的幾何圖案和藍、綠、金色彩;墻壁則覆蓋阿拉伯藤蔓紋或?qū)ΨQ圖案的灰泥浮雕;最引人注目的是這盞水晶吊燈,那些充滿靈動的,超美的,由彩色玻璃或琺瑯制作的"牽牛花朵和綠葉" 。</p> <p class="ql-block">這是佩納宮的 弗拉維奧之家廳(Sala do Flávio),其名稱源自葡萄牙歷史上的西哥特國王弗拉維奧(Flávio)。該廳是佩納宮浪漫主義風格的代表性空間之一。廳內(nèi)陳設(shè)融合了中世紀騎士文化與異域元素,如青銅武士雕像(象征守衛(wèi));天花板浮雕和水晶吊燈體現(xiàn)新曼努埃爾式風格; 圓形藍釉窗戶則受伊斯蘭藝術(shù)影響。</p> 這幅畫的標題是“Children Tondo”(被擁抱的孩子們),<br>是布歇在1741年創(chuàng)作的復(fù)制品。畫面中,只見母親的滿臉慈愛和孩子們的天真爛漫,尤其是右側(cè)孩子的表情也太可愛了。 <p class="ql-block">這里展示的是奧地利雕塑家 西蒙·特羅格(Simon Troger )的名為“以撒的犧牲”的雕塑。這件藝術(shù)品描繪了《舊約》中的圣經(jīng)敘述,上帝命令亞伯拉罕犧牲他的兒子以撒作為對信仰的考驗。天使在最后一刻介入阻止亞伯拉罕,并提供了一只公羊作為替代祭品。 </p> 畫中是葡萄牙的最后一位王后:Marie Amélie Louise Hélène d'Orléans。她于1865年9月28日&nbsp;出生在英國倫敦特威克納姆,是巴黎伯爵菲利普親王的長女。1886年5月22日,她與葡萄牙王儲卡洛斯結(jié)婚,卡洛斯后成為葡萄牙國王卡洛斯一世。 作為王后,她以社會事業(yè)工作而聞名,特別致力于抗擊結(jié)核病。 1908年她的丈夫和大兒子被暗殺時,她在場。1910年君主制被推翻后,她流亡,主要在法國,直到1951年去世。 <br>這幅肖像是由Carlos Reis畫的。 這是葡萄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肖像。他于1863年9月28日,出生在葡萄牙里斯本的阿朱達宮。 從1889年,直至1908年2月1日 被暗殺,他都是葡萄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國王對科學(xué)和藝術(shù),尤其是對深海和海洋探索 感興趣,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研究報告。被稱為:“外交官”和“海洋學(xué)家”<br>這幅肖像畫也是由Carlos Reis創(chuàng)造的。<br><br> <p class="ql-block">肖像中是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二世。他是葡萄牙的最后一位國王,從1908年到1910年在位。在父親和哥哥被暗殺后,他18歲時登上了王位。1910年,當葡萄牙成為共和國時,他被廢黜并流放到英國。他以對藝術(shù)、文學(xué)和音樂的興趣而聞名,也是歷史研究的專家。肖像中描繪的是他穿著軍裝,上面戴著海軍元帥的金色領(lǐng)章。</p><p class="ql-block">圖像中的肖像是José Nunes Ribeiro Júnior于1909年的畫作。</p> <p class="ql-block">如果沒有無人機的手段,似乎是看不到佩納宮全景的,有人把她比作“新天鵝堡”,遺憾的是她缺少一座能看到佩納宮全貌的“瑪麗安鐵橋”。但是,無論走到哪兒,都能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視角,欣賞到佩納宮不同的美。</p> <p class="ql-block">原來這才是佩納宮的主門。據(jù)說該拱門設(shè)計深受北非伊斯蘭建筑影響,這種螺旋紋石柱、馬蹄形拱門和鏤空石欄桿體現(xiàn)了摩爾文化的華麗裝飾傳統(tǒng)。但同時,拱門上方設(shè)有觀景陽臺,兼具防御與裝飾功能,又整體融合了哥特式尖拱、文藝復(fù)興的對稱美學(xué)以及曼努埃爾式的海洋元素(如繩結(jié)雕刻)。</p> <p class="ql-block">細看拱門里的裝飾,好生精致。</p> <p class="ql-block">外墻使用的明黃、赭紅等暖色調(diào),據(jù)稱與北非馬拉喀什建筑色彩體系一脈相承。</p> <p class="ql-block">這是佩納宮通往“新宮”翼樓的入口拱門上方的雕塑“特里同( Triton)”?!疤乩锿痹谙ED神話中被稱為海神波塞冬的兒子。 該雕塑是葡萄牙雕塑家安東尼奧·特謝拉·洛佩斯的創(chuàng)作?!疤乩锿钡男蜗笸ǔ槿唆~,上半身是人形,下半身則帶有一條魚尾,“特里同”與波塞冬一樣,亦常帶有三叉戟,但他最重要的象征物是海螺殼,用來當作號角以揚起或平息海浪和川流。當他用力吹響這只海螺時,聲音就像一只兇猛的野獸發(fā)出的咆哮,連具有神力的巨人都大驚失色。傳說宙斯滅世后,“特里同”與波塞冬一起平息了洪水,因此“特里同”常被當作鎮(zhèn)海之神,保佑航海、捕魚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離開佩納宮,中午在火車站附近的大福樓中餐館用過餐后,前往蒙塞拉特宮(Park and Palace of Monserrate)。蒙塞拉特宮是一座融合浪漫主義與異域風情的宮殿,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世界級植物園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聞名。 蒙塞拉特宮的花園占地30公頃,引進和種植了來自全球的珍稀植物,如澳大利亞樹蕨、日本山茶和墨西哥龍舌蘭等。與宮殿建筑相互映襯,靜謐安逸,充滿浪漫氣息。</p> <p class="ql-block">  蒙塞拉特宮是辛特拉文化景觀的一部分,1995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20年被納入“歐洲歷史花園路線”,成為“歐洲委員會文化路線”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蒙塞拉特宮的歷史可追溯至1540年,最初是一座供奉蒙塞拉特圣母的隱修院。19世紀中葉,英國富商弗朗西斯·庫克爵士(Sir Francis Cook)購得此地,委托建筑師小詹姆斯·諾爾斯(James Knowles Jr.)設(shè)計,集哥特式風格、印度風格和摩爾建筑風格于一身,1858年至1866年間建成現(xiàn)存的宮殿,成為葡萄牙浪漫主義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主樓是一座粉紅色的別墅,外觀獨特,充滿異國情調(diào),其高高矗立的圓塔、球形穹頂和繁復(fù)的灰泥浮雕。內(nèi)部裝飾以植物圖案為主,畫廊、音樂室等空間展現(xiàn)了東方與歐洲藝術(shù)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中央中庭的八角形設(shè)計靈感來自巴塔利亞修道院,噴泉與穹頂光線營造出夢幻氛圍。</p> <p class="ql-block">內(nèi)部裝飾以植物圖案為主,畫廊、音樂室等空間展現(xiàn)了東方與歐洲藝術(shù)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這是宮內(nèi)著名的圓形大廳(又稱“音樂廳”)。大廳最震撼的是其金色肋拱穹頂,靈感來自西班牙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伊斯蘭風格,肋拱呈放射狀延伸,中央鏤空卷草紋飾象征生命之樹;環(huán)繞大廳的尖拱窗是哥特復(fù)興風格的體現(xiàn),窗外可見辛特拉山脈的茂密植被;拱券間的壁龕中安放了多位希臘神話與文藝女神像。</p> 畫廊是一條貫穿宮殿內(nèi)不同房間和塔樓的走廊,裝飾有精美的摩爾式浮雕圖案灰泥。連續(xù)的拱門巧妙地劃分了柱子之間的距離,營造出獨特的透視效果和天頂照明。 <p class="ql-block">離開蒙塞拉特宮,回到火車站邊,換團里的大巴車,前往里斯本。途中順道拍攝了貝倫塔(Torre de Belém) 和恩里克王子航海紀念碑;眺望了特茹河(Rio Tejo) 上的4月25日大橋。</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著名橋梁“四月二十五號大橋”(Ponte 25 de Abril)是里斯本的地標性建筑。該橋原名“薩拉查大橋”(Ponte Salazar),為紀念1974年4月25日的“康乃馨革命”(推翻獨裁政權(quán))而更名為“四月二十五號大橋”。大橋總長2277.61米,主跨1012.88米,因橋身與美國金門大橋相似,也被稱為“里斯本的金門大橋”。該橋連接里斯本與特茹河對岸的阿爾馬達市,是里斯本至波爾圖、西班牙的重要交通干線。同時貝倫塔、航海紀念碑等景點均位于特茹河畔,與大橋共同構(gòu)成城市景觀。</p> <p class="ql-block">位于特茹河畔的貝倫塔是一座軍事設(shè)施,也曾作過監(jiān)獄。外表看斑駁陸離,隱晦低調(diào),1755年里斯本九級大地震,幾乎所有建筑夷為平地,但貝倫塔未遭地震摧毀,依舊堅實如故。</p> <p class="ql-block">這是1960年始建,獻給早于哥倫布麥哲倫的葡萄牙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的紀念碑。碑高52米,為巨大的波浪中船首形狀。</p> <p class="ql-block">看過貝倫塔和航海家紀念碑,我們又來到特茹河附近宏偉壯觀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左)和其附屬教堂圣母無玷始胎圣殿(Basílica de Santa Maria de Belém 右,教堂鐘樓)。修道院和教堂始建于1502年,紀念達伽馬開辟印度航線的成功,是葡萄牙大航海時代的象征。</p> 拱門繁復(fù)的石雕裝飾(如航海繩索、貝殼等海洋元素);尖拱窗、高聳的塔樓和洋蔥形穹頂鐘樓,充分體現(xiàn)了曼努埃爾式建筑風格。<br> 這是拱門一側(cè)的浮雕。浮雕中的長胡須、手執(zhí)權(quán)杖和書籍的長者應(yīng)是4世紀的圣人圣熱羅尼莫(St. Jerome),被認為是貝倫區(qū)大航海時代的"知識守護者"。<br> <p class="ql-block">這是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全景。修道院、教堂及貝倫塔也共同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在拍攝修道院和教堂時,芳芳導(dǎo)游特地從附近著名的百年貝倫蛋撻店(Pastéis de Belém)買來一大包剛剛制作出來的蛋撻饋贈給全團每個人品嘗!為此還不慎被竊幾千元。感謝之余為芳芳感到遺憾和惋惜。</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先生的生日,出發(fā)時我們就商議好絕不提此事,以免給大家添麻煩。沒想到,在福星飯店用完晚餐,大家都沒有馬上離開,原來領(lǐng)隊老師特意定了生日蛋糕,而且是來之前就定下了,這已經(jīng)成了團里的規(guī)定。為給我們驚喜,只是沒有告訴我倆。于是在異國他鄉(xiāng)的旅途中,受到大家的慶生祝福,感到格外溫馨,心生感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