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約三十年來,先后有不少至朋好友問過我?你到底為誰活著?概因他們都對我對自己的生活非常吝嗇很不講究深為不解,真心地勸我也為自己活一把。</p><p class="ql-block"> 當然,他們的善意,我是深為感激并頗以為然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又經(jīng)常做不到。最近,又有人好心說我:你這輩子太虧了,也不想著為自己活活?你到底是為誰活的呀?沒想到,我竟然脫口而出:我為誰活著?第一,我為我媽而活;第二,我為妻子而活;第三,我為親屬而活,第四,我為國家社會而活;第五,我為親朋好友而活;第六,我還為需要我?guī)椭娜跽叨?。回答流暢得未?jīng)思索,好像早有答案似的,連我本人都覺得驚訝。</p><p class="ql-block"> 人,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活?難道,為什么而活的問題,是人都會明白嗎?其實,非也。</p><p class="ql-block"> 人到底為什么活著?這是遠古以來許多哲學家一直在教說的話題,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做了深刻回答的問題。說到底,也就是這是個由世界觀決定的了基本而重大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講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決定價值觀,講到根子上了。</p><p class="ql-block"> 可惜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上百年,共產(chǎn)黨把她做為指導思想也近百年了,在為新中國解放事業(yè)而奮斗的那一代馬克思主義者那里,這個問題解決得非常好,就是為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讓勞苦大眾過上像人一樣的日子,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浴血奮斗。</p><p class="ql-block"> 在毛澤東時代直至這個代表大多數(shù)人民的曠世偉人辭世后幾年,這一代共產(chǎn)黨人除了走資派,這個問題也是解決得比較好的,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讓人民大眾過上更好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但其后呢?自從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讓少數(shù)人先富起來、金錢至上、私有成風、誰富誰光榮、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實現(xiàn)等等偽馬克思主義貨色泛濫成災,且以狂風暴雨侵襲,又以立法加以鎖定后,許許多多的所謂共產(chǎn)黨人,都不明白自己到底是為誰活著的了。中央常委周永康,政治局委員陳希同、陳良宇、薄熙來、孫政才,中辦主任令計劃,軍委副主席徐才厚、郭伯雄及他們身邊的總參謀長房峰輝、總政治部主任張陽以及好多的上將和省部級高干們,都迷失了方向,他們甚至連做人的底線都沒守住,墮落得如同行尸走肉,落千古罵名,還會遺臭萬年。</p><p class="ql-block"> 而我,在這個為誰而活的問題上,其實并沒有完全想明白,更沒有像毛澤東之前時代的許多共產(chǎn)黨人那樣高尚自覺,只不過樸素的堅守,恰恰符合了中國傳統(tǒng)價值學說乃至馬克思主義人生觀里最樸素的價值觀而已,這就是,絕不能僅僅為自己而活,要為親朋好友和社會公眾活著。</p><p class="ql-block"> 有人可能不解,你活著,就這六個目標?是的,大體上就這樣。當然,年輕時或者說狂妄時,也曾有過“治國”、“平天下”的抱負的,不是沒想過。但是,這現(xiàn)實嗎?可能嗎?這樣的人,實際上,連十億分之一都少有,那是人杰,是奇才,除了個人的天賦學識德性素養(yǎng)之外,還是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客觀環(huán)境造就的,并不僅是個人生抱負追求目標的事兒。</p><p class="ql-block"> 我呢,幾乎沒有過這個追求,就是腳踏實地地過好每一天,做好自己應當做好的每件事,始終把良心黨性人本放在第一位。不求名利雙收,但愿無愧于心。就吃而言,不羨山珍海味,平生有一碗面條足矣,最喜莫過于白面饅頭夾綠辣子,再來一碗苞谷糝子就漿水菜,抑或是薺菜漿水油潑辣子攪攤,美死了,比魷魚海參燕窩鮑剌,更覺享受。</p><p class="ql-block"> 每個人,都應當為了母親,勇毅地去生活</p><p class="ql-block"> 你為什么為母親而活?還列第一?因為,母親是生你養(yǎng)你的人,如果連生你養(yǎng)你的人都不當作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人而為她活著,那你還能稱得上是個人嗎?</p><p class="ql-block"> 家母出生于沒落的大戶人家,少時偶致殘疾,才嫁我父親窮困之家,進門時住的是麥桔搭的架架房,三十七歲喪夫受寡,為養(yǎng)活我等六個子女受盡千辛萬苦,熬過的饑苦辛酸凌辱,超乎一般人想象!我自幼目睹了這一切,銘記于心,刻骨難忘。所以,曾不至一次暗自發(fā)誓:我長大后,一定要出人頭地,為母親報仇,讓母親過上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就這么簡單,就這么樸素。那么,怎么為母親報仇?怎么讓母親過上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要為母親爭光!上學,從小學到中學,得爭第一,別讓母親求來的免費就學讓人不齒。當兵,得當五好戰(zhàn)士,得入黨提干,不能混幾年就回去。當干部,得學習進步,能完成別人完不成的任務。大小是個領導后,得干出點像樣的事兒,讓領導放心,讓手下人信任,別處處不如人。這就是為母親爭光,是最讓母親驕傲的資本,是為母親報仇的最好方式。</p><p class="ql-block"> 然后,就是要想辦法讓母親衣食無憂,住行比別人強。所以,打提干開始,我每月從只52元工資扣過伙食費只有37元左右的薪水里,寄母親10元雷打不動,過會再寄30元,過年再寄50元,直至經(jīng)濟徹底翻身家庭高屋廣廈后一次性能給母親數(shù)千過萬零花錢母親再不缺錢用為止。母親被燒傷救命時,我更是心如刀割,一生最難過,盡最大財力救治,延長了母親壽命十年。就這,我還時常為不能更多陪伴母親左右侍俸而自責愧疚呢,時常慨嘆:盡孝,要早!否則,子欲孝而親不在,就只有悔恨終生了。</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為讓母親安享晚年,我還投資百萬主要為她辦了座養(yǎng)老院。可惜,剛剛建起開業(yè)僅僅8天,她老人家就駕鶴西去,我的心勁啊,也從此失去了寄托,生命似乎變得毫無動力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妻子陪你到老,兒女是你的傳承,理當為其付出一生</p><p class="ql-block"> 你又為什么必須為妻子而活呢?</p><p class="ql-block"> 我最信奉的一位作家莫泊桑有句名言:女人,是母親,是姐妹。當你不能對她負責時,你就不要動她!作為男人,甘愿把自己托付給你的那個女人,是你應當最珍惜的人,尤其被時間證明她是愿意與你一生相守同甘共苦之人時,你必須珍惜她,對她負責,必須滿足她的最基本生活需求,進而盡可能地滿足她的更高生活需求。</p><p class="ql-block"> 這,本質(zhì)上是一種責任,一種必須恪守的責任。你承擔不起這個責任,你就不配娶人家做自己的妻子!</p><p class="ql-block"> 我的妻子,其實生活需求是不高的,早期就是能吃上精米白面,能有幾身換洗的衣服穿,最高要求,就是能吃頓燒雞。那陣,真窮,對妻子偶爾提出的這個要求,還發(fā)過脾氣呢,這是她至今時而還耿耿于懷而我也經(jīng)常自責的一件往事。那是剛剛結婚生子不久,有次探望母親歸來,在北京換車時在崇文門一家餐館準備用餐,我問:吃點什么?妻子脫口而出:燒雞!我火了:燒雞燒雞,你就知道吃燒雞!妻子一臉的不高興,卻沒吭氣。我還是買了半只,那時也就一塊多錢,燒雞是買了,除了兒子在狼吞虎咽,我倆卻吃得索然無味。她可能不知道,我每次回老家臨走時,會把身上的錢留下僅夠回程用,全部都掏給母親的。那天,留夠回遵化的車費后,身上就只有不到三塊錢了,原計劃這頓飯吃完,還有一元多留作路上萬一急需。這半只燒雞吃過后,回到家時,身上就只剩兩毛錢了。這讓我一路上都提心吊膽的,祈禱可別出個什么車壞了走不了之類的事兒。</p><p class="ql-block"> 后來辦公司錢比較充裕后,我就想著滿足妻子的這個愿望,把各種燒雞都買給她吃,包括到杭州樓外樓吃里邊最有名的叫化子燒雞和西湖醋魚、蔥燒海參等,讓服務員都感覺羨慕。直到現(xiàn)在,德州扒雞、道口燒雞、勾幫子薰雞等中國有名燒雞,都把她給吃怕了。</p><p class="ql-block"> 還有就是,她一直想買一件貂皮大衣,每次去王府井,都要去看看,從一件3000多元,一直看到30000多元,都舍不得,我要給買時,還堅決不讓。直到十多年前,我們又到北京城鄉(xiāng)貿(mào)易中心,她又走進了皮草店,左看又看,就不說買。我知道她喜歡,又逢她生日臨近,就堅持要買。她終于說實話了:太貴了!我說貴什么,不就是我三個月工資嘛。知道你一直想買,從3000看到30000了,都沒買,我真不忍心,今天就買了,當給你的生日禮物!后來,她終于同意了,和服務員一起,選了件最滿意的,原價要5萬多,最后砍到了36800元,還請示的老板,終于成交。妻子一直很珍惜,直到今天,也穿不過十次,但她很知足,很為此驕傲自豪。</p><p class="ql-block"> 當然,2002年時我買紅旗轎車,2016年時換奧迪SUV,也都是為了滿足她的愿望。聯(lián)想去年看到的一篇報道,說是一對到上海去謀業(yè)的大學生,女子因為拿不出每月房租3500元,竟協(xié)商讓房東每月睡她16晚,唯一要求是她男友來過夜時房東不要出現(xiàn)。我在為這個女大學生嘆息的同時,更為她的男友不齒:你既然連自己未婚妻的住處都滿足不了,還有何臉面擁有這個女人并帶她都大都市發(fā)展呢?!</p><p class="ql-block"> 為人夫,任重如山!為人父,更是責重如磐!</p><p class="ql-block"> 當你擁有了自己的子女之后,你就背起了如磐的責任,你就必須準備為他們的生活,尤其是當今昂貴的上學、住房、購車、就業(yè)等負責,為他們提供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條件。如果沒有這個本事,那你就最好不要生養(yǎng)子女,讓他們到世界上來連最起碼的生活條件都不能滿足,還要受苦受罪,那你最好就不要有子女,因為你不配!因為你生養(yǎng)了子女,卻不能讓他們在幼年時吃飽穿暖,在入學、就業(yè)、成家、置房時提供必要的保障,你就不配擁有父親這個重如泰山的稱號!</p><p class="ql-block"> 當然,為人父母,把子女養(yǎng)活大是責任。母親在養(yǎng)育子女上是比男人要操更多心的。他們養(yǎng)育子女,是盼著子女成龍成鳳的??墒歉改赣绕淠赣H把自己的兒女養(yǎng)育成人之后,作為子女,如果還瞧不起父母尤其往往相對弱勢的母親,對她不孝甚至還打罵欺凌,這樣的兒女,是不齒于人類的。因為父母是不想從子女這得到什么回報的,但兒女如果并沒有要他們養(yǎng)活還總是冷臉陰面而對父母,這是良心倫理都不可原諒的莫大錯失。</p> <p class="ql-block"> 不為骨肉輸血,何謂手足之情?</p><p class="ql-block"> 為親屬活著,有必要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兄弟姐妹長大成家后,當自立自強。我贊成。但是,是每個人都能自立自強嗎?力所能及時幫幫他們,讓為你感到榮幸的親屬們感覺到你需要時的存在,難道不應該嗎?五谷不分者,形同走肉;六親不認之人,還不如禽獸。我這里所說的親屬,主要指的是三代之內(nèi)近親,是父母之外的兄弟姐妹,你必須為他們活著。一個人,如果連骨肉手足般親人都不去頃力相助,那他還可能為人民大眾和國家社會去做貢獻嗎?</p><p class="ql-block"> 我自立之后,在這一點上,是始終堅定的,并把此當作報效母親讓她心理滿足的一個渠道。</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幫助大哥。提干后寄母親的錢,實際都是寄給了大哥,母親收到也很少私用,大部分都用于補貼家庭生活。大哥原本定1971年春節(jié)結婚,我當兵整整一年,就寄去了70元?,F(xiàn)在,這個數(shù)額微不足道,可那時,我每月津貼只有6元,一年也就72元,再加上當兵頭半個月不到的津貼,和1971年元月的津貼7元,和當兵走時帶的5元,我的總收入是91元,寄給大哥70元后,我還余10元呢,這么算,我一年多里,總共只花了11元。這錢寄到家可不要緊,大哥收到后流眼淚了,給母親說,選這娃,當兵整整一年,給家里就寄回70塊,他這一年就沒花錢啊。母親聽罷,也淚流不止,心疼得直埋怨,說這娃,就想著家。由是他們商量,反倒決定那年不娶媳婦了,說咱不能就靠娃的錢娶媳婦啊。娃懂事,咱也得爭氣,攢夠錢再娶。第二年,去西北打靶時,為母親買了塊羔羊皮坎肩,記得是花了10元的,寄給母親御寒的,可她到老都沒有舍得穿,至今還在箱底壓著。后來駐進遵化了,蘋果板栗很便宜,都是我愛吃的,就不知不覺花去了不少津貼費,到大哥真結婚時,只寄去了50元。后來,他有女兒了,出生不久就診斷為貧血,要輸維生素B12治療。那時,老家很難買到,其實大哥也沒有錢買,這就成了我的責任,總是按時購買再釘上箱子郵寄,直到侄女治好。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冬里部隊才讓回去探家,目睹過唐山地震的慘狀,眼見老家母親和大哥一家住的土房,到處漏雨跑風,西山墻裂開碗口寬的口子用木頭撐著,我實在害怕有一天倒塌了傷及老娘和親人,在問大哥為什么不翻蓋時,他的一句話,震驚得我啞口無言:拿什么翻蓋?有錢嘛!我再沒責怪,只說了句:錢,我來想辦法,翻蓋,你來負責,過完年,開春就動工。那時已經(jīng)是瓦工的大哥簡單預算,得花最少500元,至大600元,就能翻蓋好。我沒說話,回部隊就找老鄉(xiāng)戰(zhàn)友們借,王存本、王富孝戰(zhàn)友慷慨,一人一百,楊在友那陣老家兄弟們勞動力多,年底分紅不少,從不用他錢,就大方地借給了我300元,還大氣地說:不用著急,啥時有了啥時還!讓我十分感動到至今難忘。再加上我省著攢下的170元,共670塊錢,全部寄給了大哥,終于把土房翻蓋了,由于資金有富余,大哥為房子寬敞些,還專門接檐了一椽??墒牵瑸檫@500元債,雖然三個老鄉(xiāng)從未催要還過,但我呀,整整如大山般沉重的被壓了三年才還清,以至于1979年結婚時,手中只有170元。</p><p class="ql-block"> 后來,為了改善家里條件,自行車、縫紉機,都是我買好托運回家的,直到88年合并新宅蓋二層房,工地上拆的舊樓板舊鋼材,是大哥找我要錢拉回家的,后來還給了600元裝門窗,動工前,大哥寫信,我也把多年僅存的2000元錢,全部寄回了家。之后,為兩個侄女侄子上學安排工作,就花了最少9萬元,為蓋一進三層房和廚房衛(wèi)生間,裝修二進,又花12萬多。后來為解決大哥長期生活收入,還把上百萬元公司資產(chǎn)顧大車拉回了家,派出公司骨干幫助生產(chǎn),收入分文未取。</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大哥和母親妹妹產(chǎn)生矛盾說要分家時,二哥在場,我初步估算,說:哥,我這么往家里投資,光大錢算,最少就有35萬,比我全部工資還多,為啥?不就是為了讓你在母親跟前好些嗎?再說,我媽也是你媽呀,你怎么能這樣呢?二哥聽罷驚訝,問:悅會,選這些年,給家里投了這么多?35萬?大哥醒悟,回答,有,有這么多,只多不少!</p><p class="ql-block"> 就在那次,我還和大哥明確,這家,母親在,有你一半,也有我一半,你不能再說讓我姐妹不準進門的話,她們來看望照顧母親,天經(jīng)地義。以后,不光能來,而且一進二樓上邊的五間房,她們每人一間,還要寫上名字,就給他們回娘家來時居住。后來,大哥明白了,對妹妹們也都比較好比較關心了。 2008年,我給了錢讓四妹蓋房,沒給大哥說,但是大哥給叫的相好的本村大工,親自給設計施工的,那時大嫂已病重,大哥依然跟定幫倒地操持。我放心不下,也回去看看。一天午休同睡一張床上歇涼時,大哥突然問我:選,我問你個話,梅梅蓋房,你碧娃哥保榮都說,是你給的錢。是不?我聽后回答:哥,既然你問了,本不想給你說也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你今天問了,我就給你實說吧。是我給的。不光給梅梅,后邊還要給俺姐,給蘭娃。梅梅情況特殊,先蓋;明年,給我姐蓋;后年,給蘭娃蓋。為啥?馮村咱家,咱大走得早,咱媽拉扯咱們兄妹六個長大不容易,都受了不少苦和罪。這些年,馮村家里,該辦的事,都辦好了,不論從哪個方面,都比一般人強了。但馮村比人強了,咱一個個姐妹過的都不如人,都還是爛房,咱媽和我們兄弟,臉上就有光了?照樣讓人瞧不起啊??墒?,過去,我不可能撒胡椒面,全家從沒省過心的三妹不住打聽,我也沒隱瞞,就干脆直說了:有這事,除你二姐,你們幾個的房,我和咱哥,都要操心給你們蓋起來。大姐暫時不蓋,就先給你蓋,看滿村就剩你一家還住又低又破的土坯房,哥心里也不好受,娘家人也丟不起。但你一家子,都不太懂事,我不可能全管,要想把日子過好,還得靠你們自己。我只幫你把主體撐起來,裝修家具,你自己弄。真要蓋時,大哥卻特別上心,收了秋就動工,還把他包工時的攪拌機上料架腳手架都拉過去了,叫上了能叫來的親戚一起上,很快就把主體撐起來了??上?,房還沒蓋好,大哥就突發(fā)急性心梗撒手西去,這不懂事的三妹和男人,竟然把大哥的攪拌機上料架等也都給變賣侵吞了。但我無悔,我只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無愧于心,就足矣,何論他們之行是合乎人倫道德操守呢。</p><p class="ql-block"> 大姐呢,過了七八年,把錢攢得差不多了,在我鼓動下,終于下決心蓋房了。我歡喜若狂,找堂侄阿成一起仔細給設計了戶型布局結構,還親自去建材市場給看了材料,定下了房門,為了讓他們的決心不動搖,還支付了客廳地板和室內(nèi)門款,動工時親自去現(xiàn)場,把設計思想給交待得清清楚楚才離開的。后來再回去,發(fā)現(xiàn)樓梯客廳內(nèi)門地板墻磚被改動甚為惱火,雖然大姐大姐夫很滿意,但我感覺卻有不少不如意。但已經(jīng)這樣了,就此吧。誰知,更讓我想不到的,我原本是準備給大姐贊助5萬元的,因為這么多年來,除了母親,就是大姐最操心我,什么事都給想到了做到了,體貼入微。結果呢,只支付了不到1.8萬元材料款,這姐夫大姐剛剛存夠,卻非要還2萬元,而且不收不行,居然因我不收,竟然鬧得一夜一夜睡不著覺,成了塊心病,逼得我沒辦法,只得先收下。然而,這卻又成了我一生的一個不小遺憾:啥人嘛,沒幫上最該幫的大姐的忙,還多收人家2000元!</p> <p class="ql-block"> 生為男兒,報效國家生死以,服務社會勿避之,豈可茍且?</p><p class="ql-block"> 要為國家社會而活著,這絕不是空洞的說說而已,而是要用畢生心血汗水去書寫的。岳母給自己兒郎背上剌字,是教誨他的飛兒要精忠報國的,這種胸懷,是中華偉大母親們普遍的期愿。小時候,母親總讓我好好念書,將來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當兵以后,每封書信,都讓大哥告訴我家里啥都好,不要惦記,把國家的事當事干。</p><p class="ql-block"> 其實每次探家,看到家里的貧困,我都生出回家奮斗,和大哥一起把家庭日子翻過身的強烈意念。母親似乎看出來了,總是教誨我,別總惦著家和媽,你已經(jīng)是國家的人了,就要把國家的事好好干,能干出個樣來,媽就高興??梢哉f,雖然我始終惦記著家庭和母親,盡最大可能讓他們生活有所改善。</p><p class="ql-block"> 但之所以能在部隊堅持42年,一直干到退休,除了部隊黨組織和領導的培養(yǎng)教育,母親的勉勵和大哥及姐妹們從不報憂的激勵,是無形動力。有組織領導的培養(yǎng)教育,有家庭母親的激勵推動,自己再不努力,是說不過去的。所以,我這個農(nóng)村娃15歲7個月從軍,毫無背景,毫無關系,毫無資本,也沒文化,能一步步入團入黨提干,一步步從基層連隊到營團師軍空軍機關,直干到處長主編空軍專業(yè)技術大校,拿著正師待遇享受副軍工資,完全靠自己發(fā)奮地學習提高,靠自己努力地拼搏進取,靠自己超常地創(chuàng)造奉獻。否則,參軍時僅有初二文化的一個農(nóng)村娃,從沒進過軍校培訓,從未接受專門業(yè)務學習,從未享受軍隊提升學歷補助,完全靠自費自學,先后攻下初中、高中、大專、大學學歷,評授高級職稱,付出的心血,是一般人無法想象難以承受的。</p><p class="ql-block"> 好在幾十年來,四次三等功和多次師以上單位先進獎勵,能證明自己的付出。令我欣慰的,有全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標兵單位、中宣部推介的三級政治教育網(wǎng)、知名企業(yè)空軍凌云集團和全國勞動模范董事長陳木林、新裝備駕馭能手、黨的十六大代表席吉虎、全軍基層建設標兵一飛院二團、學習型政委趙培龍,以及重大系列編輯部文章《毛澤東與人民空軍》、《鄧小平與人民空軍建設》、《江澤民關心人民空軍建設》等歷史記憶,后來為國家主要新聞媒體所作的數(shù)字化建設貢獻,為家鄉(xiāng)農(nóng)村養(yǎng)老環(huán)境改善作出的奉獻,也都記錄了我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情懷。雖然不盡如意,但必定參與了付出了努力了,就于心無悔。因為如此,總比那些只知爭名奪利,總想著從社會索取,向公眾侵吞的人,要生活的坦然得多。身為男兒,給國家社會做為了多少奉獻也就罷了,但如果連自己的日子都過不好,結婚買車買房都還要向父母要錢,就真不配男兒之身。</p><p class="ql-block">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與你要好的人,你都該予以愉悅</p><p class="ql-block"> 人還要為親朋好友活著,是我始終信守的一個底線。</p><p class="ql-block"> 我認識并熟悉卻特別不屑的一個人,當有些同事都對他有的行事有些不解問詢?yōu)槭裁催@樣時,他竟然說:我活著,就是要讓別人不舒服。在場的人,全部愕然,他卻頗為得意。后來,他果然一直這么行事,到哪都鬧得雞飛狗跳墻的。還見過一些人,一但取得一點權力,不但很少為同事朋友辦好事,還總想著刁難坑卡有求于他的人,很為大家所不齒。我很瞧不上這樣的人,他不管官再大權再重,我都是不理不求這樣的人的,堅決拒絕與他們來往。</p><p class="ql-block"> 其實,人,從一出生到上學,接觸的首先是父母等三代直系親屬,繼而是街坊鄉(xiāng)鄰。入學后,又結識了老師和同學。參加工作,就有了同事和領導。承擔公務,就要服務更多的社會公眾。這些你從幼年開始結識的越來越多的人,其實都是你的社會關系,就是你能夠成為人的決定因素,都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與這些人相交,雖然有親有疏、有遠有近、有多有寡、有利有害,但如何處理好和這些人的關系,決定著你未來的命運和前途,也決定了你的幸福系數(shù),更決定了你的人生價值。所以,對養(yǎng)育你的人,關愛過你的人,幫助過你的人,支持過擁護過你的人,有恩于你的人,那么怕是關注過你給過你正面肯定的人,特別是與你同呼吸共命運過的人,都要特別尊重特別珍惜特別關愛。</p><p class="ql-block"> 我此生深感慶幸無憾的就是,經(jīng)過自己曾經(jīng)擁有過的權位和關系,幾十年里幫助上百人改變了人生命運。他們有我本來至親的侄子侄女,有內(nèi)親的兄弟姐妹和外甥親友,有鄉(xiāng)鄰親友家的孩子,也有求別人無門找來的原本不相識之人,有工作當作遇到的求到的或者有機會就給予幫助改變命運的其他人,還有在我公司打工感覺應當幫助之人,有時閑暇粗憶,至少過百。這里面,有因我活動牽線幫助過的將軍,有我選調(diào)的正師職干部,有我舉薦的軍政主官,有我用心培養(yǎng)的廳級干部,有我?guī)椭{(diào)入地方政府的正副處級官員,也有我給由三線調(diào)入一線城市的企業(yè)副總上市公司董秘,還有在企業(yè)轉(zhuǎn)成干部的一線工人,幫助鄉(xiāng)親子女上學等。為幫助這些人改變命運,我至少貼掉了50萬錢財。雖然這些人,有些曾抱十萬酬謝,有的至今感念牢記,有的有機會就來京看望,總是茅臺酒中華煙的。但更多的是早已忘記相互沒有了來往,還有恩將仇報者,忘記了他她是怎樣吃上商品糧端上鐵飯碗的,有的竟吞掉投資款,有的欠下開銷不還……</p><p class="ql-block"> 但我覺得,通過你的幫助,能幫助他們改變命運過上更好的生活,就是你活著的一個價值,你的生命和生活也因為有了這些才變得更有意義。不能幫助改變命運,能給些許微的關愛扶助,讓他們感覺到一絲愉悅,也是人生活著的應有之義。比如本家堂叔為兩個兒子建房時我寄去的吉祥數(shù)字2580元(現(xiàn)在區(qū)區(qū)小數(shù),可在92年時我月工資只有150多元情況下,這可是靠稿費和集郵創(chuàng)收劑出來的諾大數(shù)字),后來村里修路我匯去的吉祥數(shù)額5880元贊助,2000年堂弟蓋房沒錢安門窗我借給未還的2000元,還有后來不管哪個堂兄弟建房我都給予的1000元資助,這在當時都不是小數(shù)目。親侄子買房裝修沒錢,幾個堂侄建房錢不夠,求你,你不能看著他們要不開不了工,要不停工,要不蹲在門前幾天幾夜要工錢不管吧?該幫就必須幫,何況都是說借呢。有人說我傻,就不該給借,借出去還能還嗎?我不這樣認為,應該幫,必須幫,至于還不還,另說。錢財嘛,本來就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p><p class="ql-block"> 大哥大嫂一生勤儉,想著法兒摟錢,都用到兒女身上,到了呢?六十左右相繼撒手時,帶走了什么?留下的房子土地財物等,還不是糞土一樣,哪樣還是自己帶著走的?如果借出去的錢真不還了,也就說明他們是真沒出息,或者是真沒良心。假如真有出息有良心如我,說好借的,能不還嗎?欠別人一分,我都會覺得愧疚呢,何況拿萬說話的數(shù)額,人家在你最需要時幫助了你,解了你的燃眉之急,你能不還?</p><p class="ql-block"> 正因為這些,堂叔對我本當應盡的許微的不足掛齒的經(jīng)濟資助,只緩解了他一點點的生活困難,就深為有我這個侄子而驕傲,遇人就夸,生把他送出當兵才改變了命運的堂侄,說成了遠鄉(xiāng)近鄰們都知道的長安灃西出的最大干部和孝子。再如有親屬長輩甚至戰(zhàn)友過壽做生日,凡我知道的,都會送上份小禮的,讓他們感覺一點點有人惦記著的愉悅。叔叔去世,寄去幾千元表些孝心;老首長駕鶴,我也要轉(zhuǎn)去千元以表悼念的;有親友病重辭世,去看看表點心意,這難道不是生活的應有之義,不應該為之嗎? </p><p class="ql-block"> 總而言之,人就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各種社會關系中,愛你的你愛的人,你都應該記著,并適當給予關愛,你活在這個人世間才有意義。</p><p class="ql-block"> 當然,這首先得你活出個人樣來,有能力去幫助需要你幫助的人。如果你自己的溫飽都不保,讓你再去幫助別人,就只能是一句空話。</p><p class="ql-block"> 解貧濟困男兒責,救危扶弱丈夫事,你認可否?</p><p class="ql-block"> 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漢武帝之前,是講血性的,是主張男子漢大丈夫要勇于解貧濟困、救危扶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后來儒家倡導首先修心養(yǎng)性完善自身,講究禮制的三綱五常占了上風,國人的仗義之行才慢慢缺失了,變得越來越明哲保身只顧自身利益了。我覺得這不可取,這是社會的退步。當然,毛澤東時代是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的,全國各地區(qū)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相互支援幫助,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為全民的共識時尚美德??上?,后來很快被否定了,誰富誰英雄好漢,誰窮誰草包軟蛋,居然成為主流惡習,不敢主持公道,不去堅守正義,不能維護公平,反倒成了許多男人的信條,娘炮嗲氣兒風行起來,還有不少年輕人追,這很悲慘。</p><p class="ql-block"> 我覺得,男人活著,就要像個男人樣,不能畏首畏尾,茍茍且且,凡事當前,像個縮頭烏龜,連腦袋都不敢伸出。我瞧不起這樣的男人。前十多年曾看到一個報道,合肥去南京的一輛臥鋪車,一強奸犯拿了把剪刀,就連續(xù)作案,直到爬上一女孩,她流著淚向他同行的哥哥求救,這哥哥居然畏懼得發(fā)抖,不敢去救自己的親妹妹,眼看著歹徒把自己的妹妹強奸了。2014年看昆明火車站廣場疆獨恐怖分子襲擊,歹徒六男二女,居然砍死數(shù)十砍傷百余,有飯店女老板關門救下幾百青壯年!這些在場的男人,真是太可悲了,哪還有一點男人味?!我,曾經(jīng)教訓欺負戰(zhàn)士的刁兵,曾經(jīng)撂倒持刀追砍的惡人,曾經(jīng)摔打辱罵女人的男子,見到胡來的事胡來的人,總要站出來發(fā)聲的,看見有人仗勢欺弱,總要站出來說話的。雖然為此得罪過不少人,也為許多人所不解,但我卻山河易改,秉性難移,仍然我行我素的這么做。</p><p class="ql-block"> 人,還是要為需要幫助的弱者而活的,都趨炎附勢追名逐利,這社會就將不成其為社會。中年時,看到甘肅婦女每天背水吃走幾個小時山路,電視臺號召捐水窖,我一下子捐了兩個。辦養(yǎng)老院時,有兒女不養(yǎng)活又沒錢進住的老人,我每年貼幾萬,只收伙食費,也要收進。有兒女不給老人買藥治病時,我花錢也得給買藥看病。每每不相識戰(zhàn)友或知悉有人親屬重病尋求幫助時,我都會伸出手來的,沒有個多,總有個少嘛,視而無睹,還是同類嗎?哦,人到底為誰而活,實在是個大課題,各人有各人的哲學。但在我看來,以上六條,是應當充分考慮力行必踐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