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里的“回”并非指現(xiàn)代意義上的“回族”,而是清代對新疆地區(qū)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主要是維吾爾族)的統(tǒng)稱,“回王爺”的稱呼與當時的歷史語境和民族稱謂習慣有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代前期,朝廷常將新疆天山南路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統(tǒng)稱為“回部”(或“回人”),這一稱呼源于對該地區(qū)民族宗教特征的概括(“回”與“伊斯蘭教”相關聯(lián))。哈密的維吾爾族首領在歸附清朝后,被朝廷冊封為王,因所屬族群在當時被歸入“回部”范疇,所以被稱為“回王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這種稱謂是特定歷史時期對邊疆民族的稱呼方式,隨著時代發(fā)展,民族稱謂逐漸規(guī)范化,如今已不再使用“回部”來指代維吾爾族等民族,但“回王爺”這一歷史稱呼仍保留在相關歷史記載和地名中,反映了當時的民族認知語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