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鐵翁不死 藝魂永存</p><p class="ql-block">——我與馬鐵先生四十年交往雜記</p><p class="ql-block">一、墨香緣起:文房四寶店里的忘年交</p><p class="ql-block"> 1982年秋,我踏入內蒙古大學中文系的殿堂。不久大學路商場的興起,為學子們開辟了一方休閑和淘書樂園。其間,一家文房四寶店悄然開張,店主是位學識淵博、談吐風趣、須發(fā)斑白的老先生。后來得知,他正是馬鐵先生的父親。我與同窗好友潤平,成了店里的??停犂舷壬劰耪摻?,浸潤在翰墨書香之中。</p><p class="ql-block"> 一個尋常的日子,店里來了一位幫忙的中年人,笑容溫和,舉止從容。經老先生介紹,方知眼前這位便是早已聞名遐邇的畫馬大家馬鐵璘先生。他的寫意《八駿圖》,那時已被制成印刷品,在呼和浩特多家書店懸掛售賣,神采飛揚的駿馬形象深入人心。 </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我,一個剛從農村走出的后生,對藝術世界充滿敬畏,視馬鐵先生如高山北斗。而先生卻毫無名家派頭,言語間透著親切與幽默。大學幾年乃至畢業(yè)后的一段時光,我們雖在文房四寶店偶遇攀談,話題投機,但終究是談性甚濃,相交甚淡。在我心中,他始終是一位需要仰望的藝術大家,而我只是一個懷著樸素敬意的晚輩,從未奢望擁有先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二、雪中送炭:兩塊石斧與兩幅《八駿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0年,一個關乎未來的難題擺在我面前:女友即將大學畢業(yè),工作分配懸而未決。焦慮之中,我想到了馬鐵先生,鼓起勇氣,帶著兩塊在鄉(xiāng)間偶然拾得、略有殘缺的紅山文化石斧,想著可以做特異的鎮(zhèn)紙。我和梅梅心下忐忑地尋至先生位于橋靠村的家中,說明來意后,先生沒有絲毫猶豫,爽快應承:“這是正事,沒問題!”他當即鋪開宣紙,凝神靜氣,筆走龍蛇。須臾之間,一幅氣勢磅礴的《八駿圖》便躍然紙上。墨跡未干,先生抬眼看向局促不安的我,關切地問:“一張夠不?要不再畫一張,以備不時之需?”剎那間,一股熱流直沖眼眶,我感動得幾乎落淚,不知如何表達謝意。這份慷慨,遠超我微薄石斧的心意。</p><p class="ql-block"> 同年,我與女友梅梅喜結連理。馬鐵先生知道后,他特意送我們一幅《雙馬圖》并題“曉梅藍冰共勉”“梅”字先生故意寫成異體字“槑”,并說:“沒什么特別的禮物,祝你們比翼齊飛吧!”這幅飽含祝福的畫作,成為了我們新婚陋室中最珍貴、最奪目的藝術品,兩匹駿馬相依相伴的身影,仿佛預示著前方生活的美好前景。還有,先生特意把“曉槑”寫在“藍冰”之前,是他尊重女性的美德的體現,這可讓梅梅好一陣驕傲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情暖方寸:長者之風與“小友”之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1999年2月,我的兒子虎墩降生。孩子百天之際,我分別邀請呼市書畫名家在一個冊頁上題字作畫留念。馬鐵先生得知后,欣然提筆。我原以為他會畫一匹奔騰的小馬駒,未曾想,“虎墩”這個名字激發(fā)了他的靈感。他略作沉思,旋即揮毫,一只手舞足蹈、笑意盈盈的可愛小老虎便活靈活現地呈現于紙上。先生題款:“為虎墩小友百歲誌賀老鐵”。稱一個未滿百天的嬰孩為“小友”,馬鐵先生是第一人。這充滿趣味與溫情的稱呼,后來竟在圈內傳開,成為一段佳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8年,我們舉家因工作調動遷居大連。然而,根在草原,心系故土,我每年都會回呼市探親訪友。每次回去,拜訪馬鐵先生是必不可少的日程,有時還會邀上三五好友小聚。先生待人熱情真誠,禮數周到得出乎意料。每逢聚會,無論誰是東道主,他必先問清與會者名單。記憶中,劉兆威、班瀾、朝洛蒙、滑國璋、郝潤平、張長首等友人常列席其中。先生落座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在座的每一位朋友贈送禮物——有時是一幅他精心創(chuàng)作的小品畫,有時是一件他自己燒制的、獨具匠心的瓷器。他總能用這份心意,讓每個人都感到被尊重和珍視。</p><p class="ql-block"> 我收到的先生贈品不一而足,至今珍藏的,有一幅題著長弓先生詩句的老馬圖,一對古樸的方形酒杯,一個扁圓茶葉罐,還有一幅題款為“藍冰小兄存念”的奔馬圖。每每展開這些畫卷,摩挲這些物件,先生慈祥地看著我、笑意盈盈卻不言語的模樣便清晰地浮現在腦海,心中百感交集,溫暖與懷念交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墨海深交:大連之行與藝脈傳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6年,我一時興起在大連開發(fā)區(qū)海青古玩城經營起一家小小的“冰梅書畫”店。承蒙先生厚愛,他不遠千里應邀而來。我分批邀請本地喜愛書畫的朋友前來捧場交流,朋友們也為能親見大家并收藏其墨寶而欣喜,紛紛解囊購畫,感念機緣。</p><p class="ql-block"> 期間,先生在我的小店小憩,目光被店內懸掛的一幅鄭孝胥書法對聯深深吸引,他饒有興致地品鑒,并提及:“老爺子(指其父)認識此君?!?感念先生多年厚誼,我當即摘下對聯,卷好相贈。先生大為感動,鄭重表示:“我回去給你寄個好東西?!惫?,先生返回呼和浩特不久,一幅氣勢恢宏的丈二整張巨作《萬馬奔騰》便寄抵大連。展開畫卷,仿佛能聽到萬馬嘶鳴、蹄聲如雷,草原的雄渾氣魄撲面而來。畫上還題寫了鐵翁自己的詩。詩曰:“群馬出山谷,奔騰萬里煙。晨冷云初展,霞飛半日銜。春花芳碧野,光照耀長天。壯哉動朔漠,詩思寄流年。時乙卯初夏月于敕勒川老鐵”。這首詩情景交融,可謂龍馬氣魄撼大地、萬丈詩情干長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還是那次來連,先生還為我精心繪制了一本冊頁,十二匹姿態(tài)各異、神采飛揚的駿馬在紙頁間奔騰不息,先生自己和長弓先生的題畫詩更使冊頁成為詩畫雙美,令人贊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馬鐵先生的藝術之路始于五十年代,家學淵源深厚。六七十年代,他赴北京畫院深造,師從畫馬大家劉勃舒先生,成為徐悲鴻大師的再傳弟子。先生一直深得勃公(劉勃舒)的悉心指點與愛護,在其得意之作上,常鈐以“勃公門生”的印章,既表師承,亦懷感恩。在我看來,他們筆下的馬,血脈相連又各具風骨:勃公的馬瀟灑、奔放,更具學院派的嚴謹與力度,先生的馬則天馬行空,融入了草原的野性與生命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我素愛收藏,尤喜書畫印章。機緣巧合,也藏有幾幅勃公的馬畫。雖珍愛有加,但心中常惴惴不安,恐眼力不濟,誤藏贗品。趁先生在大連的寶貴機會,我鄭重地請他為我鑒定。先生仔細審視良久,最終肯定地告訴我:“是真跡無疑!絕對是勃公的筆墨,龍馬精神躍然紙上!”喜悅之情難以言表,我們夫妻二人與先生在勃公的畫作前合影留念,定格下這收藏生涯中彌足珍貴的時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還是那次大連之行,一天,先生忽然提出要去市內探望一位闊別六十載的小學同窗82歲的胡老先生。我和妻子提出開車相送,他卻執(zhí)意不肯讓我們各自上班,他自己打車往返。傍晚先生從老同學處歸來,他興致勃勃地與我們分享相聚的照片。六十年光陰流轉,昔日的少年郎都已步入耄耋之年。照片中,老友笑逐顏開,暢敘別情。尤為觸動我心弦的,是其中一張照片:馬鐵先生正細心地為老同學整理鬢邊散亂的銀發(fā)。這細微處的關懷,無聲地詮釋著先生待人接物的真誠與溫暖,此情此景,感人至深。為此,我還特意寫了一首小詩:</p><p class="ql-block">老友相逢在大連,</p><p class="ql-block">屈指一算六十年。</p><p class="ql-block">少年往事歷歷數,</p><p class="ql-block">多少辛苦多少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風骨長存:最后的音容與永恒的墨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我因事回到呼和浩特。懷著探望會友之情,我撥通了馬鐵先生的電話。電話接通,聽到那聲熟悉的“喂”,我連忙問候:“馬鐵老師您好?!彪娫捘穷^傳來先生的聲音,明顯暗啞,卻依然帶著他特有的幽默感,接道:“不好,在醫(yī)院呢?!蔽倚南乱痪o,急切詢問:“您在哪個醫(yī)院?我馬上去看您!”先生語氣堅決:“不用來,不許來。好了再說?!痹捯粑绰?,電話已然掛斷。我握著手機,怔在原地。深知先生不愿麻煩他人的性格,縱有萬般牽掛,也只能將擔憂與祝福默默埋藏心底。未曾想我隔天回到大連,此一通電話,竟成永訣。</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5日,驚聞先生駕鶴西去的噩耗,悲痛難抑。</p><p class="ql-block"> 回想我與鐵翁交往的四十多年,可謂詩畫藝術,詩酒情深。</p><p class="ql-block"> 馬鐵先生的藝術成就斐然,影響深遠。他筆下奔騰的駿馬、堅韌的駱駝、屹立的胡楊,早已超越了物象本身,成為北疆大地精神氣質的象征,構筑起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他的一生,恰似其畫境:如駱駝般堅忍執(zhí)著地跋涉于藝術長路,又如塞外駿馬般神采飛揚、自由奔馳在廣袤無垠的草原。其精神內核——不慕虛榮、勤懇務實、踔厲奮發(fā),正是這片土地孕育的寶貴品格。</p><p class="ql-block"> 敬仰先生藝術精神的后輩如我,自當沐其精神承其風骨,在祖國北疆的遼闊土地上,用堅實的步履,去延續(xù)那宣紙間永不停息的墨韻蹄聲;讓那份根植于生活沃土、飽含生命激情與智慧的藝術之魂,如同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疾風勁草,在歲月輪回中愈發(fā)蔥郁。馬鐵先生的身影,已融入他畢生描繪的萬馬奔騰、駝鈴悠遠的蒼茫畫卷,但他留下的藝術瑰寶與藝術精神,將如永恒的火炬,照亮后來者追尋真善美的征途,激勵一代代人在人生的原野上,奮蹄不息,勇毅前行。</p><p class="ql-block"> 馬鐵先生去世后,我曾數次涌動寫詩的念頭,詩以當哭,悼念先生。每每提筆詞不達意,兩個月過去后,才斷斷續(xù)續(xù)草成一首。今次得知今雨樓文化藝術中心承辦懷念鐵翁藝術展,又草成二首,一并獻給先生。四十年交往,往事歷歷,先生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能不痛哉?。。?lt;/p><p class="ql-block">《七律三首》</p><p class="ql-block">一、痛悼畫家、陶瓷藝術家、詩人馬鐵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駝哭馬泣竟何哀?</p><p class="ql-block">鐵翁長辭不再來。</p><p class="ql-block">妙筆曾驚山水動,</p><p class="ql-block">高懷自使霧霾開。</p><p class="ql-block">肝膽照人云作紙,</p><p class="ql-block">須眉傲世雪盈腮。</p><p class="ql-block">丹青萬卷風雷吼,</p><p class="ql-block">長使知音夜徘徊。</p><p class="ql-block"> 2024.6</p><p class="ql-block">二、懷念馬鐵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丹青墨韻寫龍媒,</p><p class="ql-block">大漠風煙筆底來。</p><p class="ql-block">駝影胡楊凝骨氣,</p><p class="ql-block">詩心陶土鑄靈臺。</p><p class="ql-block">胸中丘壑田園趣,</p><p class="ql-block">舌底珠璣笑口開。</p><p class="ql-block">莫道鐵翁乘鶴去,</p><p class="ql-block">猶留天馬踏云排。</p><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懷念鐵翁兼贊先生水墨駝馬繪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鐵筆縱橫大漠寒,</p><p class="ql-block">獨將汗血染霜縑。</p><p class="ql-block">鬃分塞雪三千丈,</p><p class="ql-block">蹄裂冰河八百川。</p><p class="ql-block">墨潑長空留龍影,</p><p class="ql-block">魂歸絕域化駝煙。</p><p class="ql-block">而今誰續(xù)嘶風錄?</p><p class="ql-block">北疆星群拱穹天。</p><p class="ql-block"> 2025.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為記。2025年7月于大連寓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