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保加利亞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國家,這個曾經(jīng)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世界上第二個(1949年10月4日)與我國建交的友好國家。但在中國人能走出國門,去往國外旅游時,保加利亞這個小眾東歐國家,仍少有國人去往那里旅游。2025年春天,我們一行人終于前往這個盛產(chǎn)玫瑰花的國度,一睹其美麗的芳容。</p> <p class="ql-block">保加利亞位于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是連接歐亞的重要樞紐。</p> <p class="ql-block">從有關(guān)資料中了解到,保加利亞歷史上受奧斯曼統(tǒng)治(1396–1878年)近五百年,1878年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二戰(zhàn)后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90年轉(zhuǎn)型共和制。2004年加入北約,2007年入歐盟,2024年加入申根區(qū)。</p> <p class="ql-block">保加利亞全國人口644萬,面積11.1萬平方公里,首都索菲亞。</p> <p class="ql-block">索菲亞位于保加利亞西部,四面環(huán)山(維托沙山、柳林山、巴爾干山脈),海拔550米,是歐洲海拔第三高的首都。我們在保加利亞旅游,首先來到了首都索菲亞。</p> <p class="ql-block">索菲亞:一個美麗的名字,源于基督教早期教堂,圣索菲亞大教堂,意為神圣與智慧。</p> <p class="ql-block">圖為圣索菲亞大教堂,雖沒有金碧輝煌豪華壁畫和雕塑,但顯得簡樸莊重,穿越千年帝國榮光,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該教堂是這座城市最古老的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保加利亞的圣索菲亞大教堂,緊挨著涅夫斯基大教堂,是拜占庭的一位皇帝查士丁尼,在六世紀時興建的。</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亞教堂在奧斯曼時期改為清真寺,19世紀恢復為教堂。 </p><p class="ql-block"> 建筑亮點,簡潔的十字形平面,無穹頂設計,地下室為古羅馬墓穴遺址。</p> <p class="ql-block">43米高的巨型穹頂,穹頂中央是圣母瑪利亞與圣子畫像。</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亞大教堂外墻下方設有一處長明火(也稱“永恒之火”),這處圣火是為了紀念1877–1878年俄土戰(zhàn)爭中的希邦卡戰(zhàn)役,該戰(zhàn)役是保加利亞脫離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的關(guān)鍵戰(zhàn)役之一。長明火的設計,旨在永久銘記戰(zhàn)爭中犧牲的士兵與民族解放的歷程。</p> <p class="ql-block">低調(diào)的保加利亞總統(tǒng)府,門口沒有重兵把守,若導游不介紹,我們還以為是消防隊,但大門前衛(wèi)兵,穿著很漂亮的制服。</p> <p class="ql-block">總統(tǒng)府前,每天都定時舉行換崗儀式。</p> <p class="ql-block">總統(tǒng)府里面還有一座圣喬治教堂,圣喬治圓形教堂,索菲亞最古老建筑(4世紀羅馬時期),原為古羅馬浴場一部分。 </p><p class="ql-block"> 紅磚圓形結(jié)構(gòu),內(nèi)部保留5層壁畫,最底層為拜占庭時期基督像。 </p><p class="ql-block"> 這座位于總統(tǒng)府建筑群中庭的教堂,象征歷史與現(xiàn)代政治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位于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市同名廣場,是保加利亞主教的主座教堂。建于1904年到1912年間,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名字命名。</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占地面積3170平方米,同時可容納1萬人。此外,教堂內(nèi)還有12個總計重量為23噸的鐘,其中最重為12噸,最輕為10公斤,大殿內(nèi)裝飾著各種顏色的意大利大理石、巴西縞瑪瑙、漢白玉和其他豪華材料,建筑奢華精美,是索菲亞最著名的景點,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外觀宏偉壯觀,新拜占庭風格,金色圓頂高達45米,象征保加利亞解放與東正教精神核心,該教堂每日舉行禮拜儀式。</p> <p class="ql-block">索菲亞公共交通發(fā)達,城內(nèi)都是帶著辮子的電車,也建有多條地鐵,通往城市各處。</p> <p class="ql-block">首都大街上美麗的圣索菲亞女神</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斯俄羅斯教堂,1914年由俄羅斯建筑師設計,供奉“奇跡工作者”圣尼古拉斯,作為俄駐保使館官方教堂。</p> <p class="ql-block">金色“洋蔥頭”穹頂,外立面覆蓋傳統(tǒng)俄式馬賽克與雕刻。 </p><p class="ql-block"> 地下室保存圣主教塞拉芬墓,信徒常留祈禱紙條求愿。 </p><p class="ql-block"> 這座熠熠生輝的俄羅斯大教堂,具有鮮明的俄羅斯風情,是索菲亞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的共產(chǎn)黨原黨部大樓,現(xiàn)為國民議會辦公地,是索菲亞市中心標志性建筑群“拉爾戈”的核心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該大樓位于索菲亞市中心斯貝他·內(nèi)德略(原列寧廣場),與TZUM百貨公司、總理府共同構(gòu)成“拉爾戈”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1948–1954年,由建筑師佩索·茲拉特耶夫領(lǐng)導設計,是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象征社會主義時期的政治權(quán)力。</p> <p class="ql-block">大廈頂部曾矗立巨大的紅色五角星,作為社會主義政權(quán)的象征。1989年后紅星被移除,替換為保加利亞國旗,原紅星現(xiàn)藏于社會主義藝術(shù)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占地4萬平方米,內(nèi)部包含超過3公里的秘密走廊,設計兼具宏偉性與功能性。</p><p class="ql-block"> 大廈正門前的廣場曾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袖集體露面場所,相當于保加利亞的“天安門”,代表政權(quán)核心。索菲亞的共產(chǎn)黨原黨部大樓是保加利亞社會主義歷史的物理見證。</p> <p class="ql-block">索非亞古塞爾迪卡城遺址:施工方修建地鐵時,在地下發(fā)現(xiàn)了古城墻。發(fā)現(xiàn)源于1990年代索非亞地鐵建設。2010年修建Serdika站時,意外發(fā)現(xiàn)古城墻、街道、宅邸及排水系統(tǒng),隨后展開系統(tǒng)性考古,出土了公元1-6世紀的十字大道、馬賽克地板、浴場等遺跡。</p> <p class="ql-block">索非亞的古塞爾迪卡(Serdica)遺址是保加利亞首都最珍貴的考古寶藏之一,完美展現(xiàn)了這座古城從羅馬時代至今的層層歷史積淀。</p> <p class="ql-block">1566年由奧斯曼帝國著名建筑師米馬爾·希南設計的班亞巴什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歐洲唯一天然溫泉清真寺,依托地下50℃礦泉建造。 建筑風格是單一穹頂配細長尖塔,內(nèi)部采用伊斯蘭幾何圖案裝飾。 </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仍為穆斯林社區(qū)活躍禮拜場所,與東正教堂、猶太會堂共處“寬容之環(huán)”。</p> <p class="ql-block">保加利亞國家大劇院(正式名稱為:伊萬·瓦佐夫國家劇院)是保加利亞最古老、最權(quán)威的劇院,也是索菲亞市中心的地標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劇院始建于1904年,由維也納著名劇院建筑師赫爾曼·赫爾默和斐迪南·費爾納設計,采用新古典主義風格,1906年竣工,1907年1月3日正式啟用。 </p><p class="ql-block"> 1925年正式成為保加利亞國家劇院,并以保加利亞文學泰斗伊萬·瓦佐夫命名</p> <p class="ql-block">國家大劇院是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筑,對稱立面、六根科林斯柱支撐的門廊,三角楣飾有阿波羅與繆斯女神雕塑,雙子塔頂立希臘勝利女神像,象征藝術(shù)永恒。</p> <p class="ql-block">國家大劇院標志性紅色外墻:被當?shù)厝朔Q為“索菲亞的紅寶石”。</p> <p class="ql-block">圣周日教堂(又稱圣內(nèi)德利婭教堂)是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的核心宗教地標,融合千年歷史與動蕩重生,其建筑與事件深刻反映了保加利亞的民族記憶。</p> <p class="ql-block">圣周日教堂,外觀特征中央穹頂統(tǒng)領(lǐng)五座小圓頂,形成標志性天際線;立面采用紅磚與白石交錯,兼具莊嚴與輕盈感。</p> <p class="ql-block">索菲亞是聞名世界的花園城市,四季如春冬暖夏涼,四季鮮花盛開。</p> <p class="ql-block">街心公園隨處可見的,社會主義時期雕塑。</p> <p class="ql-block">街心公園不但是人們休閑游玩的地方,也是人們追憶歷史的去處,每一座雕塑都在講述一個歷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在索菲亞街頭,看到這是座包容的城市,宗教在這里不是對立而是共生。</p> <p class="ql-block">索菲亞市中心方圓500米內(nèi)集中了: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東正教)、班亞巴什清真寺(伊斯蘭教)、圣約瑟夫天主教堂(天主教)、索菲亞猶太會堂(猶太教)毗鄰而立。 </p><p class="ql-block">體現(xiàn)索菲亞作為“文明斷層線城市”的包容性,不同信仰在歷史沖突后達成共存。</p> <p class="ql-block">在索菲亞不同的信仰,像不同音色的鐘聲在同一片天空下奏出和諧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離開里索菲亞,我們前往千年古城普羅夫迪夫游覽。普羅夫迪夫是保加利亞第二大城市,也是歐洲最古老的連續(xù)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擁有超過6000年的文明層積。這座城市融合了色雷斯、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和保加利亞復興時期的多元印記,被譽為“活的歷史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該城是歐洲最古老城市之一,人類聚居史可追溯至6000年前,早于羅馬、雅典。早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3000年,</span>雷斯人在此就建立定居點。</p> <p class="ql-block">普羅夫迪天距離首都索菲亞坐火車,約兩個半小時車程。普羅夫迪夫老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城區(qū)坐落于禱告山上,以鵝卵石街道、色彩斑斕的復興時期建筑聞名。房屋上層采用斜拱結(jié)構(gòu)層層外凸,形似“戴帽”,兼具土耳其與歐洲風情。</p> <p class="ql-block">精華建筑:亨得連之家,天藍色外墻,亨得連是一位亞美尼亞富商 ,房子的內(nèi)外墻上畫有很多來自各個城市的繪畫,包括君士坦丁堡、威尼斯、圣彼得堡和斯德哥爾摩等。</p> <p class="ql-block">普羅夫迪夫民族博物館,是保加利亞第二大民族博物館,坐落于普羅夫迪夫老城區(qū)的核心地帶,是探索保加利亞傳統(tǒng)文化與歷史的精華之地</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所在建筑始建于1847年,原為希臘裔富商阿吉爾·庫尤都吉奧盧的私宅,是19世紀保加利亞民族復興時期巴洛克風格的代表作。建筑對稱典雅,外墻飾有繁復花卉浮雕,內(nèi)部以木雕天花板和彩繪裝飾聞名。</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收藏超40,000件展品,涵蓋四大主題展廳,全面呈現(xiàn)保加利亞南部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1. 傳統(tǒng)服飾與工藝、2. 農(nóng)業(yè)與生活用具、3.音樂與藝術(shù)、4. 富商生活復原。</p><p class="ql-block">漫步于這座百年宅邸,木雕穹頂下的每一件織物與農(nóng)具都無聲訴說著保加利亞人的堅韌與創(chuàng)造力——既是歷史的容器,也是今日普羅夫迪夫作為“歐洲文化之都”的鮮活注解。</p> <p class="ql-block">巴拉巴諾夫之家,文藝沙龍舊址,經(jīng)常舉辦各種戲劇演出與畫展。</p> <p class="ql-block">眾多普羅夫迪夫式建筑,民族復興時期的富商住宅,融合歐陸拱窗、土耳其紋飾與本土木雕,使得這座古城有別于其他城鎮(zhèn)而別具風味。</p> <p class="ql-block">普羅夫迪夫古羅馬劇場,從公元二世紀至今,現(xiàn)還常用于大型演出。</p> <p class="ql-block">禱告山:城市發(fā)源地,色雷斯堡壘遺址留存此處,可俯瞰老城全景。</p> <p class="ql-block">古羅馬競技場(2-3世紀)位置深埋亞歷山大步行街地下,現(xiàn)僅挖掘北側(cè)一角。</p><p class="ql-block"> 原規(guī)??扇菁{3萬人,現(xiàn)為半開放式遺址,偶有排練活動,聲效仍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街頭藝術(shù),老城立面遍布涂鴉與壁畫,現(xiàn)代藝術(shù)與古城交融。</p> <p class="ql-block">古城還是保加利亞玫瑰生產(chǎn)基地,擁有世界近四分之三以上的玫瑰品種。</p> <p class="ql-block">每年6月,這里還會舉行傳統(tǒng)玫瑰節(jié),保加利亞總統(tǒng)等領(lǐng)導人,也會前來參加。</p> <p class="ql-block">因多元文化交融和藝術(shù)氛圍,普羅夫迪夫于2019年,被選為歐洲文化之都。</p> <p class="ql-block">漫步普羅夫迪夫,每一步都是與色雷斯戰(zhàn)士、羅馬工匠、奧斯曼商人和復興詩人的對話——這里沒有“死的歷史”,只有仍在呼吸的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