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拉巴特(Rabat)是摩洛哥王國當(dāng)前的首都,位于摩洛哥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瀕臨大西洋,與菲斯、馬拉柯什、梅克內(nèi)斯并稱摩洛哥四大皇城,自1912年以來一直是摩洛哥政治首都。</p><p class="ql-block">拉巴特由兩個緊連的姐妹城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老城。進入新城,西式樓房和阿拉伯民族風(fēng)格的精巧住宅掩映在花樹叢中。街道兩旁,綠樹成蔭,街心花園,比比皆是。王宮、政府機關(guān)、全國高等學(xué)府都坐落在這里。老城圍以紅色城墻,城內(nèi)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市面繁榮,后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藝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產(chǎn)方式依然存留著濃厚的中世紀風(fēng)采。</p><p class="ql-block">2012年拉巴特作為現(xiàn)代都市與歷史古城的共享的遺產(chǎn)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p> 在拉巴特城眾多的名勝古跡中最古老的要數(shù)這座烏達雅堡了,這座建于公元12世紀的古堡曾經(jīng)是一座軍事要塞,拉巴特城也是在這座古堡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 烏達雅古城堡 (Kasbah of the Oudaias) 南北長400米、東西寬約200米,位于拉巴特老城以東,布雷格雷格河(Bou Regreg)入海處的一塊凸起的高地上。它瀕臨大西洋。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 據(jù)導(dǎo)游介紹,烏達雅城堡從三世紀起是摩洛哥的土族柏柏爾人居住的小漁村,公元1150年,摩洛哥阿爾莫哈德 (ALMOHADS)王朝的統(tǒng)治者為了出兵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渡海遠征西班牙,在這里建立了這座軍事要塞。因此,烏達雅堡的城墻與城門均是阿爾莫哈德時期建筑風(fēng)格的濃縮。 烏亞達雅堡在阿爾莫哈德王朝滅亡后被阿拉伯人占有。在葡萄牙和法國入侵摩洛哥期間,也曾被葡萄牙和法國人占領(lǐng)。城堡在一個高8米,寬2.5米的紅褐色城墻包圍之中,高大堅固,易守難攻。八百年來,烏達雅堡作為軍事要塞一直扼守著拉巴特的門戶。 <div><br></div>烏達雅堡臨海一面(東北面)建在一座巨大的懸崖上。 <div><br></div>烏云下的古堡給人以特殊的神秘感。 <div><br></div><div>古城堡的東南面是拉巴特老城。<br></div> 古城堡的西面是大海和一大片墓地。 <div><br></div> <div><br></div><div>古城堡的正南面有一座巨大的炮樓。<br></div> <div><br></div><div>站在城堡外的高地上,遠遠地觀望白色的拉巴特老城。<br></div> <div><br></div><div>城堡除了有完整的城墻外,還有精致的大門。<br></div> <div><br></div><div>烏達雅堡過去名聲不大,是電影《碟中碟5》(Mission Imposable 5) 捧紅了它。影片中阿湯哥驅(qū)車連同追擊的摩托大對,從這段城堡的臺階上一路顛簸而下,讓幾乎全世界都知道了這里。<br></div> 厄勒凱比爾城門(Bab ElKébir),也叫烏達亞城門(Porte Des Oudayas)由巨大的紅褐色的磚石砌筑而成。古樸厚重的圓形拱門的四周鐫刻著十分精美的伊斯蘭花紋,堪稱阿爾莫哈德建筑風(fēng)格的典范。八百年的城門不僅僅是烏達雅城堡的第一座城門,也是拉巴特最早的城門。 <div><br></div>進入第一道門,穿過一條兩邊都是高墻的夾道后,再過第二道門,才算是真正進入了烏達雅城堡內(nèi)。 <div><br></div><div>走進城堡,一座地中海風(fēng)格的藍白小鎮(zhèn)映入眼簾。<br></div> <div><br></div><div>烏達雅堡內(nèi)的民居和街道大多依舊保留著柏柏爾式的舊日風(fēng)格。藍白兩色的墻,深色的拱型門別具風(fēng)格,和驚艷世界的舍夫沙萬藍城有相似之處。。<br></div> 所不同的是,藍城以藍色調(diào)為主,而烏達雅堡則以白色調(diào)為主,仿佛一切都是潔白的。 <div><br></div><div>烏達雅堡內(nèi)很安靜,好像只有我們這些游客,這也是和舍夫沙萬藍城最大的不同之處。<br></div> 走在街道上,時不時的也能碰上幾個當(dāng)?shù)氐木用瘛? <div><br></div><div>其實,現(xiàn)在烏達雅堡里還居住著3000居民。我們在拉巴特的“地導(dǎo)”(圖中左),住家就在烏達雅堡城堡內(nèi)。<br></div> <div><br></div><div>這風(fēng)格獨特的小鎮(zhèn)令人印象深刻,時不時的都會停下來留張影。<br></div> <div><br></div><div>當(dāng)?shù)鼐用袼坪鯇ε_階情有獨鐘,很多建筑前都有幾節(jié)臺階,這也許是地形的原因吧。<br></div> <div><br></div><div>不時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的小藍們也十分令人好奇。<br></div> <div><br></div><div>彎彎細細的巷子,古舊斑駁的墻壁<br></div> 小街曲徑通幽,蜿蜒曲折。 <div><br></div><div>城堡內(nèi)唯一的清真寺<br></div> <div><br></div><div>莫爾咖啡廳(Café Maure),城堡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依海而建的咖啡廳之一。<br></div> <div><br></div> <div><br></div><div>烏達雅堡的最高處有一個巨大的高空平臺(Le terrace),為古時空中市場遺跡。登上平臺,視野開闊,可俯視布雷格雷格河入???、拉巴特古港口和薩累市全景。<br></div> <div><br></div><div>除了空中市場,城堡的平臺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大西洋瞭望站。站在平臺上,可以瞭望布雷格雷格河(Bou Regreg)大西洋入???,凡來犯之?dāng)扯寄艿谝粫r間被發(fā)現(xiàn)。<br></div> <div><br></div><div>遠遠望去,可清晰的看到布雷格雷格河(Bou Regreg)對岸的拉巴特古港口和薩勒老城(Sale Medina)<br></div> <div><br></div>遠方薩勒老城的手機橫掃圖 屹立在大西洋的峭壁上的烏達雅堡,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巋然不倒。2006做為古都拉巴特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div><br></div><div><br></div><div>拉巴特的另一熱門景點是默罕默德五世陵寢和哈桑清真寺。<br>默罕默德五世陵寢和哈桑清真寺 (Mosque Mohaned V & Hassan mosque),處在同一大廣場內(nèi),做為古都拉巴特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br></div> <div><br></div><div>廣場?口由頭頂菲斯小綠帽、騎著高頭大馬的皇家衛(wèi)兵守護。<br></div> <div><br></div><div>廣場正中是古老的清真寺的遺址。一側(cè)是現(xiàn)代的陵墓,另一側(cè)是古老的清真寺的宣禮塔,形成有趣的對比,被認為是阿拉維王朝古典建筑與現(xiàn)代建筑的典范。<br></div> 拉巴特的哈桑清真寺雖遠不如卡薩布蘭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宏偉壯觀,但它卻是建于十二世紀的珍貴的古代建筑,是拉巴特最重要的歷史遺跡。 12世紀末期,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蘇丹為了更好地控制北部疆土,從馬拉喀什遷都至拉巴特后,雄心勃勃地打算建造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哈桑清真寺在此背景下于公元1196年動工。計劃中的清真寺長183米,寬139米,四周擁有16道大門,可容納數(shù)萬名穆斯林士兵同時祈禱。如果建成,將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計劃中88米高的哈桑塔也將是當(dāng)時北非最高的宣禮塔。 可惜的是,伴隨著蘇丹國王的駕崩和穆瓦希德王朝的日漸衰落,未完成的清真寺成了爛尾工程。清真寺的主體建筑只完成了地基和312根支撐屋頂?shù)木薮笫约安糠治蓓敗?8米高的哈桑宣禮塔也只蓋了44米。<br>但從殘存的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偉。<br> 1755年那場震驚歐洲的里斯本大地震,對原本未完成的清真寺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地震造成石柱斷裂,瓦礫遍地。但陰錯陽差的是,遍地的殘柱為清真寺增添了一份殘缺、蒼涼的美,為清真寺再次得名為 “斷柱清真寺”。 <div><br></div><div>計劃建造88米高的宣禮塔因為只蓋了44米,反而因禍得福。由于塔身不高,在大地震中受到的沖擊小,所以宣禮塔本身至今保存較好。<br></div> <div><br></div><div>遠遠看去,這是一座典型的摩洛哥傳統(tǒng)方形宣禮塔,高44米,有六層。塔四周雕刻圖案各異,具有摩洛哥傳統(tǒng)藝術(shù)特色,體現(xiàn)了阿拉伯穆斯林優(yōu)美的建筑工藝和摩特有的建筑風(fēng)格和裝飾藝術(shù)。<br></div> <div><br></div><div>在這殘墻斷柱中,能讓人清晰的感覺到當(dāng)年清真寺的規(guī)模與氣勢。在這缺憾之美中,也能讓人看到這里曾經(jīng)埋下的歲月故事。<br></div> <div><br></div><div>哈桑宣禮塔對面的穆罕默德五世王陵(Mausoleum Of Mohammed V),是一座綠色瓦頂?shù)陌咨ㄖ?,端莊大氣地靜立在悄然而至的烏云下。<br></div>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建筑被認為是阿拉維王朝現(xiàn)代建筑的典范。整個建筑群莊嚴雄偉,風(fēng)格典雅。白色大理石鏤花的建筑配上綠色琉璃屋頂,既壯觀又漂亮。精美的馬蹄形拱門,外墻精致的石雕及馬賽克拼圖,既大氣又有細節(jié)。據(jù)說這座王陵的設(shè)計師是位越南人。 <div><br></div><div>陵墓建于1962年,于1971年竣工完成。國王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寢安葬于此。罕默德五世是前任國王哈桑二世的父親,他在位時一直致力國家獨立,經(jīng)過28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1956年從法國人手中重新奪回國家的主權(quán),因此被稱為“摩洛哥之父”,在摩洛哥人民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br></div> <p class="ql-block">1961年穆罕默德五世去世,兒子哈桑接任國王,哈桑二世在位38年,他是阿拉伯世界頗有影響力的老國王。1999年哈桑二世去世,兒子穆罕默德六世繼任至今,他是阿拉維王朝第23位君主。</p><p class="ql-block">而統(tǒng)治摩洛哥最久的阿拉維王朝,從1660年開始至今,已經(jīng)整整360多年。</p> 除了穆罕默德五世之外,陵墓也是他的兩個兒子哈桑國王(1929-1999)和阿卜杜拉王子(1935-1983)的安息之地。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的西面高架平臺上的另一座白色大理石鏤花建筑是為阿拉維王朝設(shè)計的博物館。精美的裝飾,排成排的拱門,具有濃厚的摩洛哥風(fēng)格。 兩座主體白色之間的低層建筑是一座清真寺,沒有宣禮塔,以免妨礙其他兩座建筑物的視線。 <div><br></div><div>切拉堡壘(Chellah Fortress) 坐落在一個山坡上,是拉巴特另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景點。<br></div> 切拉堡壘在公元前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貿(mào)易商場,后來成為古羅馬殖民地。13 世紀后期,該遺址開始被用作馬里尼德王朝的墓地并修建了圍墻。2012 年,切拉堡壘作為拉巴特的一部分被列為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 可惜因為疫情堡壘暫時關(guān)閉,只能在門口拍照留影。 <div><br></div><div>位于拉巴特市中心拉巴特王宮(Royal Palace of Rabat),始建于1785年,是典型的阿拉伯宮殿建筑。王宮為摩洛哥國王平時處理政務(wù)的地方,不對外開放。<br></div> 宮殿建筑群占地2平方公里,大大小小的房屋造型均為上尖下方。宏偉的拱?,對稱的雕花,綠色的琉璃瓦尖屋頂和各種門窗的雕刻裝飾倍顯奢豪。 高大的王宮大?用采黃銅精雕細琢成的立體圖案裝飾,精美大氣。具有典型的摩洛哥特色。宮門口有穿制服的衛(wèi)兵守著,衛(wèi)兵都是真槍實彈的,游客只能遠距離拍照不可逾越。 <div><br></div><div>皇宮門口衛(wèi)兵的服裝五顏六色。據(jù)說是為了防止兵變而從軍隊、憲兵、皇家警衛(wèi)、警察中抽調(diào)士兵混合組成皇家衛(wèi)隊,共同把守皇宮的大門。<br></div> <div><br></div><div>阿爾法斯清真寺(Ahl Fas Mosque)坐落在皇宮大門的對面,是一座現(xiàn)代建筑,外觀樸實大氣,結(jié)構(gòu)簡潔明快,將北非建筑風(fēng)格及古老的伊斯蘭建筑裝飾藝術(shù)與現(xiàn)代建筑結(jié)構(gòu)完美地融合在一起。<br></div> <div><br></div><div>阿爾法斯清真寺是專供皇室作禱告用的清真寺,不對外開放。<br></div> <div><br></div><div>坐落在拉巴特新城的默罕默德五世大道,是條南北向大道,堪稱“拉巴特第一街”,重要性相當(dāng)于北京的長安大街和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br></div> 大道的中間是綠地,地上有許多鴿子。兩旁有高大筆直的棕櫚樹和椰樹,綠樹成蔭,生機勃勃。<br>大道盡頭的是阿松納清真寺Assounna Mosque。<br> <div><br></div><div>許多政府機和關(guān)重要機構(gòu)坐落在街道兩旁。<br></div> 摩洛哥議會大樓(The Parlement of Morocco) <div><br></div><div>拉巴特郵政總局。<br></div> <div><br></div><div>默罕默德五世大道盡頭的阿松納清真寺Assounna Mosque始建于1785年,是拉巴特最大的清真寺。<br></div> <div><br></div><div>穆罕默德六世現(xiàn)代和當(dāng)代藝術(shù)博物館(Mohammed VI Museu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是摩洛哥第一個獨立的現(xiàn)代和當(dāng)代藝術(shù)博物館,也坐落在的默罕默德五世大道邊。<br></div> <div><br></div><div>博物館于 2014 建成開放。 這座由 Karim Chakor 設(shè)計的精致建筑,以其獨特的馬蹄形拱門和格式結(jié)構(gòu)而吸引游客。<br></div> 博物館里收藏了 200 多位摩洛哥藝術(shù)家的作品,涵蓋了從印象派到后現(xiàn)代主義的各個領(lǐng)域。 <div><br></div><div>遠遠看到的拉巴特大清真寺Rabat Grand Mosque位于拉巴特老城(Rabat Medina)中心,始建于13世紀末的馬里尼德時期,是拉巴特老城的地標。<br></div> <div><br></div><div>Rue Souika是拉巴特老城的人口。<br></div> 老城內(nèi)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市面繁榮。 居民的生活和生產(chǎn)方式依然存留著濃厚的中世紀風(fēng)采。 <div><br></div><div>小巷內(nèi)是一些手工藝品作坊攤位,商品五花八門,有皮具、刺繡織物、模板燈、巴布奇拖鞋和柏柏爾地毯。<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