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太原晉祠千年隋槐上郵票了,7月8日,中國郵政公布了《古樹名木》特種郵票的發(fā)行信息。</p><p class="ql-block"> 中國郵政將于2025年8月15日全國生態(tài)日之際,發(fā)行一套《古樹名木》特種郵票,全套共4枚。太原晉祠千年隋槐榮登方寸。本套郵票展現(xiàn)了四棵不同樹種的珍貴古樹名木。郵票圖案采用雕刻結(jié)合淡彩的表現(xiàn),造型蒼勁挺健、色彩淡雅秀麗,展現(xiàn)出古樹名木古樸渾厚的獨特韻味,以及蓬勃向上、生機盎然的風貌。</p><p class="ql-block"> 時隔多年,特種郵票再現(xiàn)太原元素,對于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擴大太原地方歷史文化的宣傳具有積極的意義。 此次《古樹名木》特種郵票采用“一樹帶一景”的設計方式,將知名景點融入郵票畫面,推動集郵與文旅融合發(fā)展。除晉祠隋槐外,另外3枚郵票分別展現(xiàn)了山東定林寺銀杏、四川翠云廊劍閣柏、浙江普陀山普陀鵝耳櫪的風采。</p><p class="ql-block"> 古樹名木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寄托著廣大人民群眾的鄉(xiāng)愁情思,延續(xù)著優(yōu)質(zhì)的生物基因,古樹是活化石,是歷史的見證,承載著時空的變遷,蘊藏著文明的記憶,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 </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2025年公布的普查數(shù)據(jù),全國現(xiàn)存古樹名木508萬余株,郵票選題旨在通過"國家名片"擴大社會對古樹保護的認知度。發(fā)行時間選定在全國生態(tài)日,突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時代主題,郵票的發(fā)行對于進一步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全面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p> <p class="ql-block"> 山西晉祠國槐位于山西太原市晉祠博物館關帝廟內(nèi),樹齡約140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種植于隋代。</span>樹高18米,胸圍660厘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冠幅東西21米、南北19米,需要6個人才能合抱起來。郁郁蒼蒼的古樹使大殿樓閣掩映在濃蔭疏影中,靜水急流之間,景色異常優(yōu)美。</span>這株古樹年代久遠,至今仍然生機勃勃,濃蔭四布,是目前晉祠最古老、最雄偉、最粗壯,也是最茂盛的一株古槐,為晉祠之一大自然景觀。</p><p class="ql-block"> 晉祠另一株隋槐位于智伯渠旁、會仙橋東,樹齡1400年以上。樹干大而矮,樹圍3.38米,主干直徑1.06米,枝長約16.68米,葉亦繁茂,上蔽日光,下覆清泉。</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圣母殿東南側(cè),一株宋代種植的螺旋柏,因姿態(tài)奇特頗受游人青睞;王瓊祠兩側(cè),兩株500年樹齡的銀杏樹,每年秋季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水鏡臺前的唐槐,雖不是晉祠古槐中年代最久遠的,但卻是最繁茂的一株,每到春夏之季,樹綠蔭濃。</p> <p class="ql-block">?。〞x祠水鏡臺首次在郵票上“露臉”)</p> <p class="ql-block"> (關帝廟內(nèi)的千年隋槐)</p><p class="ql-block"> “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煒煌?!睍x祠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跨越時代最久遠、保存最為完整的唐宋祠廟式古典園林,除保存有數(shù)量豐富的古建筑、彩塑、碑刻、楹聯(lián)匾額等之外,這里還保存有許多珍貴的古樹名木,數(shù)量達到122株,包括側(cè)柏、圓柏、楸樹、油松、銀杏、國槐等14種。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樹就有29株。</p><p class="ql-block"> 晉祠還有周柏,樹高18米,樹圍5.6米,向南傾斜,恰臥于撐天柏之上,形似臥龍,又稱“臥龍柏”。它樹干粗壯,樹皮厚實、皸裂,猶如一身鱗甲。周柏不僅是晉祠3000年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晉祠3000年連綿不絕的庇護神。宋代詩人歐陽修曾感嘆道:“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lt;/p> <p class="ql-block"> 據(jù)統(tǒng)計,太原市樹齡千年以上的古樹共有60株,其中國槐數(shù)量超過二分之一,這也是國槐被定為太原市樹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太原人對槐樹有著特殊的感情,槐香處處,是這座城市溫馨的名片之一。在于太原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各種槐樹,老樹參天,小樹蒼翠。另一方面,源于山西民間對古槐的樸素崇拜,它常常被認為是神靈所在之地。按此民間習俗,古槐樹干上時常有紅布纏繞,樹下不時還會供奉祭品。</p><p class="ql-block"> 位于萬柏林區(qū)王家莊村古槐公園的周槐,樹齡已有2300年左右,胸圍達7.5米。奇異的是,其體內(nèi)又長出一株子樹,胸圍竟也達到2.4米,故被稱為“母子槐”。</p> <p class="ql-block"> 唐名相狄仁杰的傳奇故事家喻戶曉,而狄母手植的古槐,歷經(jīng)1300多年風雨滄桑至今仍新枝婆娑、枝繁葉茂。在太原市狄仁杰文化公園,當旭日東升、夕陽西下時,該古槐從不同角度觀賞,呈現(xiàn)出丹鳳朝陽、鳳棲枝頭的景象,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國內(nèi)許多著名古樹專家稱它為“古槐之最”。</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來,古樹與古建交相輝映,印證著龍城太原這塊土地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和變遷。它們枝繁葉茂過,也枯萎衰敗過,風吹、雨淋、日曬、雪裹,成就了它們棱角分明的鎧甲皮膚,錘煉了它們挺拔不屈的昂揚身姿。(鴻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