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風景這邊獨好</p><p class="ql-block"> ——品讀樊春華《白駒往事》一書</p><p class="ql-block"> 千年文化古鎮(zhèn),風景這邊獨好。白駒鎮(zhèn)獅子口村西側的白云山處(“白云山”地名,此處并無石山),曾是佛門圣地北寶寺的遺址,亦是文學巨匠施耐庵揮毫著寫《水滸傳》的地方,還是書畫家鄭板橋設書院、清代戲劇家孔尚任留詩寄懷的所在。歷史的積淀,文化的熏陶,為這片土地注入了獨特的靈秀之氣。</p> <p class="ql-block"> 我的好友樊春華,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一位新聞工作者,更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受歷史文化之熏陶,受古鎮(zhèn)環(huán)境之感染,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敘寫著家鄉(xiāng)的故事、往事、趣事。他自豪地對我說:“白駒啊,就是人杰、地靈、風物美?!彼麧M腹經綸,文思泉涌,筆墨情深。敘述起家鄉(xiāng)的人和事,他會侃侃而談,如數(shù)家珍。他的家鄉(xiāng)到底有多美?打開他的文集《白駒往事》,一股馨香之氣便隨之撲鼻。</p> <p class="ql-block"> 串場河這條富有靈性的河,見證了樊春華對家鄉(xiāng)風土人情、人文景觀的深深眷戀。他在這里成長、學習、工作,在歲月的沙漏聲中記錄著每一個匆匆而過的瞬間,捕捉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感,汲取文學創(chuàng)作的養(yǎng)分。他在這里度過了童年、青年,步入古稀之年,對家鄉(xiāng)的情感更是與日俱增。于是他將以往所寫的文稿選編成冊,便有了這部充滿泥土芬芳、彌滿天精地氣的文集《白駒往事》。水滸文化源流的綿延,給白駒人以福惠,也深深影響著他。他筆下敘述的每一個故事,每一件往事,不只是講述他曾有過的經歷,更是他內心對家鄉(xiāng)、對人民情感的深厚象征。</p> <p class="ql-block"> 他對軍旅生活情有獨鐘,于是他注意收集他所熟悉的軍人故事,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他飽蘸筆墨描繪那些英勇無畏的戰(zhàn)士,寫他們的情感,寫他們的精神。他寫白駒鎮(zhèn)民窯村軍人世家陳天遠、陳相珍、陳婷婷祖孫三代保家衛(wèi)國、不辱使命的壯舉;寫退伍回鄉(xiāng)的軍人甘于奉獻、為民造福的往事。然而他并未止步于軍旅題材,更將目光投向地方人民的生活與水鄉(xiāng)風物的變遷。他在《三代工匠》一文中,將戰(zhàn)斗英雄宗仕國白手起家籌建白駒窯廠;宗德方傳承父志,興建白駒江?;S;宗圣旺接力創(chuàng)辦鹽城開樂玩具廠的故事娓娓道來,展現(xiàn)了祖孫三代為改變家鄉(xiāng)落后面貌、振興家鄉(xiāng)工業(yè)經濟所付出的艱辛努力。</p> <p class="ql-block"> 他敬重有擔當、有能力、有貢獻的人。他在《老區(qū)精神的踐行者和傳播人》一文中講述了老黨員、老干部陳仲彥退休后不忘初心,回到家鄉(xiāng),助力老區(qū)建設的感人故事。他在《馬蘭花開》《青春不悔綻芳華》《堅守一線展風采》《閃光的日子》等文中,生動展現(xiàn)了白駒鎮(zhèn)司法所長阿仁高娃、人民調解員徐同連、社區(qū)矯正員肖蘭鳳、插隊知青葛維玲、下放知青張盤娣等一群任勞任怨、忠于職守、建功立業(yè)者的勤勉形象。</p> <p class="ql-block"> 他自己樂施好善,也喜交樂施好善之人。他在《美好家園我奉獻》《扶貧情結》《雨中救人拒謝禮》《黃劍魚下的驚喜與抉擇》等文中,熱情謳歌了村醫(yī)任興國、農民實業(yè)家單首甲、全國優(yōu)秀農民工(白駒獅子口村民)陳愛兵及做好事不留名的王平海等助人為樂的動人事跡。他積極參與扶貧助困,心底善良,竟跑到三十里河邊去做給小魚放生的事兒,令人動容。</p> <p class="ql-block"> 他熱愛紅色旅游,更愛聽紅色故事。在他的《小小紅船成巨輪》《令人矚目的中國軍史第一館》《激蕩人心的紅色之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們村的雙槍老太婆》等文中,再現(xiàn)抗戰(zhàn)烽火場面,再現(xiàn)英雄“三十里”宋永喜、雙槍老太婆袁風英、寧死不屈的民兵干部楊龍保等人的光輝形象。我們從字里行間可領略到他對中國革命斗爭史的緬懷之意和對革命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他愛崗敬業(yè),孝敬長輩,尊重科學,有著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這在他的《我在農大當教師》《最是尋常見真情》《公平正義聚民心》《父親的良種觀》《母親煮的梨花粥》《古井沉思》等文中都有生動的故事與感人的情節(jié)。他的《母親煮的梨花粥》榮獲大豐融媒體2025年母親節(jié)征文一等獎,字里行間流淌著對母愛的深情禮贊。</p><p class="ql-block"> 《白駒往事》猶如一首長詩,不僅是對白駒鎮(zhèn)歷史變遷的記錄,更是對這片土地上人們精神風貌的頌揚。他用深情的筆觸將白駒的樹木花草、巷陌古道、名勝古跡描繪得惟妙惟肖。他的《站在桃花樹下》《春天的腳步》《溫馨恬靜的鄉(xiāng)村田園景畫》《不同凡響》《集經典名著底蘊 聚古樸現(xiàn)代靈氣》等散文,把家鄉(xiāng)的田園風光、風土人情描繪得淋漓盡致,每行字句都仿佛是一幅生動畫卷,讓人仿佛置身于古典而美麗的土地之上。</p><p class="ql-block"> 《白駒往事》文集中寫景狀物,精靈鮮活,躍然紙上。文筆細膩、語詞優(yōu)雅,行文流暢。他的散文《站在桃花樹下》,就給人以《荷塘月色》之美感:“桃花,如同緋紅的云霞,熱烈地綻放著,將水滸園裝點得如夢似幻。那桃花,一朵朵、一簇簇,嬌艷欲滴?;ò瓯∪缦s翼,透著幾分晶瑩,陽光灑下,仿佛給桃花鍍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微風拂過,花瓣翩然飄落,如同一場粉色的雨,灑在我的肩頭、發(fā)梢,也灑進了我的心田。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桃花竟比一片桃林早了好多天盛開,仿佛是水滸園獨有的秘密,只等待有緣人的發(fā)現(xiàn)。站在桃花樹下,腳下是松軟的泥土,耳畔是喜鵲清脆的叫聲,眼前是無盡的風光……”</p><p class="ql-block"> 《白駒往事》的每一篇文章都十分貼近生活,貼近基層,貼近民眾,鄉(xiāng)土氣息濃厚,是一部難得的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讀物。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奮斗足跡”“逐夢山河”“心靈芬芳”“老區(qū)紅韻”“品讀白駒”。全書匯人文歷史、水域風光于一體,讓讀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妙不可言的“誰不夸咱家鄉(xiāng)好”的神曲韻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