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主辦單位:</b></p><p class="ql-block">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教育廳</p><p class="ql-block">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p><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p><p class="ql-block">全國書法教師“蒲公英計劃”公益培訓理事會</p><p class="ql-block"><b>承辦單位:</b></p><p class="ql-block">新疆開放大學</p><p class="ql-block"><b>協(xié)辦單位:</b></p><p class="ql-block">新疆職業(yè)大學</p><p class="ql-block">新疆書法家協(xié)會</p><p class="ql-block">新疆書法院</p><p class="ql-block">新疆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p> 方寸藏古印 ? 朱紅印千秋 <p class="ql-block"> 7月8日上午,學員們齊坐禮堂聆聽全國蒲公英計劃名師團名師、浙江大學博士劉含之副教授《方寸間的篆刻藝術風華》的講座。</p><p class="ql-block"> 劉含之副教授從戰(zhàn)國古璽的滄桑輪廓里為眾人拂開時光的塵埃,細細拆解著篆刻的奧秘,陰陽刻的虛實、矩形虎印的形制里,不僅有千年未斷的傳承,更可見鑄印時的范痕與鑿印后的銳勁。</p> <p class="ql-block"> 印章刻痕,形制之外,印泥亦有講究,在講解印章的外貌時,她特意提及,與這些精妙刻痕相得益彰的,還有那抹朱紅——西泠印泥,包含致色、粘合、胎骨、防腐等步驟,才有了冬不凝固、夏不滲油的獨特之處,這方承載著江南靈韻的印泥,已成為杭州與浙江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匠人精神。其細膩溫潤的色澤,讓每一次鈐印都成了文化的接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篆刻的技藝細節(jié)與文化內(nèi)涵同樣深厚,而V型字口與平口斜刀的交替使用,藏著文人的風骨與巧思。談及印章的千年傳承,各代印樣讓學員們看得目不轉(zhuǎn)睛,深刻感受到時代審美與匠心的獨特魅力。隨后針對篆刻書法中“日子格”與“田字格”的規(guī)范及篆刻中“外圓內(nèi)方”的精髓,強調(diào)字的骨架需方正挺拔,于方寸間立起筋骨,更讓“方寸”二字有了沉甸甸的文化分量。</p> 授課專家簡介 <p class="ql-block"> 劉含之,湖南岳陽人。2019 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獲博士學位,主攻書法篆刻、書畫鑒藏等相關研究。現(xiàn)供職于浙江大學,為浙江大學公共體育與藝術部體藝文化建設中心副主任,主講《打開藝術之門——書法》、《篆刻臨摹與創(chuàng)作》、《中國印史》等通識課程。書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參加書畫藝術展覽,曾受美國亞洲文化學院委托為國際知名作家潘銘燊先生制作朱文印“東南西北人”,以及為世界銀行、舊金山市立圖書館、洛杉磯市立圖書館合作設計制作篆文標志。學術論文曾于《中國書法》、《書法》 、《藝術收藏與鑒藏》、《東方藝術》 等雜志發(fā)表。另編著有《最美中國書法》、《敦煌遺書》 等。</p> 執(zhí)刀研石韻 ? 傳藝入心懷 <p class="ql-block"> 下午課程在安靜的期待中開始,寇燕群老師先從最基礎的磨石頭講起。她取過一塊青灰色的印石,先是捏著粗砂紙在石面上來回打磨,沙沙聲里,棱角漸漸褪去?!澳ナ缧奚?,急不得,得讓心性跟著砂紙一起沉下來?!彼χf。隨后詳解篆刻執(zhí)刀姿勢,還特意示范了沖刀與切刀的技法,她手腕靈活精準,刻刀宛如手指延伸。當有人拿起刻刀模仿,才發(fā)現(xiàn)石頭在手中不聽使喚,砂紙磨出的平面總帶著歪斜,沖刀時要么力度過猛刻穿石邊,要么怯生生劃不出痕跡。“原來讓刻刀聽話,藏著這么多講究?!庇腥诵÷暩袊@,目光里多了幾分鄭重??諝庵幸捕嗔藢鹘y(tǒng)技藝的敬畏與好奇,隨著講解漸入佳境,很快彌漫開墨香與石屑交織的獨特氣息。</p> <p class="ql-block"> 學員們屏息凝神,有的手指微微發(fā)緊地攥著刻刀,在印石上方懸空比畫著老師剛示范的角度、有的則低頭盯著青石,目光在石面與范本間來回逡巡,仿佛要將字形先刻進心里。讓每個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以刀為筆、以石為紙,與古老的金石文化撞了個滿懷。</p> 授課專家簡介 <p class="ql-block"> 寇燕群,烏魯木齊市第83中學中教高級教師,新疆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烏魯木齊市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委員會委員,烏魯木齊市書協(xié)女書家委員會委員,高新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從教30年,近12年從事專職書法篆刻教學。</p> 刀石逐夜色 ? 匠心傳古韻 <p class="ql-block"> 暮色漫過窗欞時,蒲公英書法計劃正落于宣紙上。晚自習的燈影里,執(zhí)刀篆刻賈似道印,石屑簌簌如碎雪。摹其線條,如老藤纏巖,澀中藏勁,刀角轉(zhuǎn)處見鋒芒斂藏。腕間提按摹古意,墨痕與石紋交錯,似與古人共對一燈,將白日喧囂都刻進方寸天地,留一室清寧。</p> <p class="ql-block"> 當夜色漸深,那些專注雕琢的身影仍未停歇,指尖的刻刀與石材碰撞的輕響,在寂靜中格外清晰。每一道精心打磨的刻痕,都是晚自習時光里凝結的心血,于方寸間悄悄醞釀著獨特的光華。</p> <p class="ql-block"> 這不僅是一件件篆刻作品的雛形漸顯,更是一場與千年篆藝的深夜對話——從刀刃的游走與心神的專注,他們以晚自習的靜謐為幕,以執(zhí)著為筆,讓古老的技藝在燈下煥發(fā)新的生機。這份在夜色中堅守的完美追求,恰是傳承最生動的注腳。</p> <p class="ql-block"><b>文字編輯|</b>陸文鈺</p><p class="ql-block"><b>美篇制作|</b>王飛燕</p><p class="ql-block"><b>照片| </b>曾凡凡 、米啦、王飛燕</p><p class="ql-block">各班宣傳委員</p><p class="ql-block"><b>視頻| </b>古麗皮亞、王飛燕</p><p class="ql-block"><b>審核| </b>董彥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