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前隨玉屏國旅“草原北戴河”項目團隊環(huán)游燕北,由于是由天津玉屏負責(zé)組團,游客來自五湖四海,所以旅程以天津為出發(fā)點和終結(jié)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來自蘇州的我們,由于是第一次到訪天津,格外珍惜在游程的首尾兩天尚有一點在天津的自由活動時間,抓緊機會給自己安排“津門自由行”,領(lǐng)略一下這座城市特有的風(fēng)貌。抵達天津的第一天,早上下了火車,在賓館放下行李稍作休息后,即出門開始我們的“津門自由行”。按事前所做“攻略”,我們的游覽路線自五大道旅游區(qū)開始,沿著天津的母親河海河,一路往西偏北而行,瀏覽了途經(jīng)的天津主要景點。旅程的最后一天,由于搭乘的列車將近午夜才出發(fā),所以有時間在天津站周邊轉(zhuǎn)悠打卡,記錄下那絢麗的津門夜色。歸來,將隨拍略作整理,單獨輯作《津門掠影》備忘,并與眾友分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簡稱津,別稱津門、津沽、沽上等,為全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環(huán)渤海地區(qū)經(jīng)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制造研發(fā)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qū)、金融創(chuàng)新運營示范區(qū)、改革開放先行區(q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這個地名出現(xiàn)于明永樂初年,為明成祖朱棣所賜,意為天子渡河之處。1404年,在天津設(shè)衛(wèi)(明朝的軍事建制),故有“天津衛(wèi)”之稱。1406年,明成祖命工部尚書黃福修建造天津城垣,至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這里活躍的商貿(mào)使之成為中國北方的商品集散地。清朝,作為京師門戶的天津衛(wèi)地位更顯重要,商貿(mào)和金融的發(fā)展使之成為北方的經(jīng)濟中心。自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大規(guī)模開發(fā)天津,他們劃占了八倍于老城區(qū)面積的租界區(qū),來自歐洲的建筑師們把天津看作是他們的實驗場地,歷經(jīng)大半個世紀,興建了大批歐洲古典風(fēng)格建筑。天津這些歷史建筑文化的積淀,形成了它獨特的多元建筑文化和并存兼容的特色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大道旅游區(q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大道位于中國天津市的河西區(qū),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以其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和歷史文化遺產(chǎn)而聞名。五大道文化旅游區(qū)是指由和平區(qū)的馬場道、西康路、貴州路、成都道、南京路相接合圍內(nèi)的長方形區(qū)域,縱橫23條道路,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各式建筑2000多所,其中1949年以前所建,體現(xiàn)歐洲不同歷史時期建筑風(fēng)格的花園式和公寓式樓房900余所,被市政府列為不同等級歷史風(fēng)貌建筑的小洋樓423所,各種建筑風(fēng)格匯集一處,堪稱“萬國建筑博覽會”。五大道在上世紀20—30年代,曾經(jīng)成為民國時期下野政客的避風(fēng)港,留下了包括一座“慶王府”,曹錕、徐世昌兩任總統(tǒng),顧維鈞、潘復(fù)等七任內(nèi)閣總理,張伯苓等教育界名人以及美國前總統(tǒng)胡佛、五星上將馬歇爾、英國奧運冠軍李愛銳等國內(nèi)外知名人士的數(shù)百座名人舊居,其中39處名人舊居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共同組成“中國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游客可以在這里感受到天津的歷史和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大道地標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大道公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大道建筑拾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瓷房子】</p> <p class="ql-block">在英語中,“中國”和“瓷器”的單詞竟然是一樣的,只不過“中國”的C大寫,“瓷器”的c小寫,民間廣為流傳的是“China(中國)”一詞,源于西方人對瓷器的喜愛。</p><p class="ql-block">在五大道風(fēng)景區(qū)內(nèi),坐落著一幢4層小樓。只要有人從它門前經(jīng)過,就會忍不住駐足贊嘆:一座純正的法式小洋樓,卻裝飾著飛檐斗拱,和大大小小各類瓷器,東西方文化在此奇異交融又綻放光彩,它就是被天津人稱為“中國古瓷博物館”的瓷房子。2002年9月,房子的主人張連志斥資3000萬元將這座百年小洋樓買下,將它改建成了一座瓷樓,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的瓷文化,建成了這座瓷文化的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瓷房子外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瓷房子內(nèi)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靜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靜園,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園,為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的私宅。1929年到1931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攜皇后婉容、淑妃文繡居住于此,并更名為“靜園”,寓意“靜以養(yǎng)吾浩然之氣”,也有意在靜觀時局,以求復(fù)辟。靜園占地面積約3016平米,建筑面積為1900平方米。園內(nèi)建有磚木結(jié)構(gòu)的樓房一座,為西班牙建筑風(fēng)格,其中摻雜著日本木構(gòu)建筑特色。靜園是天津市特殊保護級別的歷史風(fēng)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靜園外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靜園庭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圖1~2為前院景色,圖3為西跨院,為溥儀休閑、娛樂之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靜園內(nèi)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圖1、溥儀居室;圖2、溥儀書房;圖3、會客室;圖4、會議室;圖5、餐廳;圖6、原祠堂;圖7、三層回廊(溥儀隨侍值班站崗之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站始建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正式通車運營,后經(jīng)過多次改擴建,成為現(xiàn)在的特等站。天津站原址在旺道莊,1892年移至老龍頭,稱老龍頭站,新中國成立后更名為天津站并沿用至今。因應(yīng)客流量的增長和科技的進步,這座百年火車站曾在1950年、1987年和2008年進行了擴建,使這座矗立在海河畔、風(fēng)貌獨特的交通樞紐,成為了天津的主要地標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世紀鐘廣場】</p> <p class="ql-block">世紀鐘是天津市為迎接新世紀,在天津站前廣場建造的大型標志性城雕建筑。2000年1月1日零時,悅耳的鐘聲在天津站前廣場的解放橋畔響起,敲響迎接新世紀的鐘聲。從那一刻起,世紀鐘便成為與新世紀相伴相隨的,天津市最具關(guān)注度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世紀鐘為全金屬材料,高40米,直徑14.6米,基座面積74.4平方米,重170噸有余,分鐘盤、擺架和基座三部分,通體流光溢彩。鐘擺上下,日月輝映。鐘盤圓周,眾星拱衛(wèi),中西交融,天人合一。古典與現(xiàn)代渾然一體,寓意時空延續(xù),時不我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解放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解放橋位于天津火車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鋼結(jié)構(gòu)可開啟的橋梁,為海河跨橋中僅剩的三座可開啟的橋之一,連接著河北區(qū)的世紀鐘廣場與和平區(qū)的解放北路。此橋建于1927年,橋長97.64米,橋面總寬19.5米。它不僅是天津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連接河北、河?xùn)|、和平三區(qū),溝通天津站地區(qū)的樞紐橋梁。解放橋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dāng)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于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dāng)時天津民眾稱它為“法國橋”??谷諔?zhàn)爭勝利后,當(dāng)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叫做“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津灣廣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津灣廣場坐落于和平區(qū)解放路金融街地區(qū),是天津市20項大服務(wù)業(yè)聚集的地方之一,是天津金融城的標志性區(qū)域。一期工程由5座歐式風(fēng)格的地上商業(yè)建筑及地下商業(yè)街、停車場共同構(gòu)成,并設(shè)有開放式廣場及沿海河灣親水平臺,匯集了劇場、影院、高端餐飲、娛樂等業(yè)態(tài),能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津灣廣場坐落在海河旁,與意大利風(fēng)情區(qū)以及濱江道購物街相鄰,隔海河與天津火車站相對,其周圍為天津最出名的經(jīng)典/商業(yè)區(qū),其夜景尤其出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意大利風(fēng)情區(q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意大利風(fēng)情街/意大利風(fēng)情區(qū),位于天津市河北區(qū),由河北區(qū)五經(jīng)路、河北區(qū)博愛道、河北區(qū)勝利路、河北區(qū)建國道這四條河北區(qū)的道路合圍起來的四方形地區(qū),為原意大利租界,現(xiàn)存完整的原汁原味有百年歷史的歐洲建筑近200余棟。1902年,意大利任命一個叫費洛梯的海軍陸戰(zhàn)隊的中尉做項目經(jīng)理,負責(zé)意租界的規(guī)化和建設(shè)。在租界建設(shè)過程中,建造了完整的道路網(wǎng)及完備的公用設(shè)施,建造房屋要求以意大利花園別墅為主,并嚴格規(guī)定沿街建筑不許雷同。就這么一個機會,一個普通的意大利人永遠地載入了天津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丁·阿利蓋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像。13世紀末意大利詩人,現(xiàn)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fù)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意風(fēng)街建筑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海河畔的意風(fēng)金融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文化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古文化街,別名宮南、宮北大街,位于天津市南開區(qū)東北角門外,海河西岸。元代海運興盛,元泰定三年(1326年),下令“作天妃宮于海津鎮(zhèn)”,即天后宮。天后宮建成后,逐漸形成宮南、宮北集市,發(fā)展成為宮南、宮北大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古文化街經(jīng)過兩次重修改造。1986年元旦,建成開業(yè)。天津古文化街北起通北路,南至水閣大街,西起東馬路,東至張自忠路,兩端有巨型仿古牌樓,總長580米,總規(guī)劃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 是一處集民俗文化、旅游商貿(mào)、購物休閑、餐飲住宿等于一體的商業(yè)步行街。天津古文化街主要景點有天后宮、玉皇閣、通慶里、戲樓、民俗文化館, 是天津老字號民間手工藝品店的集中地,薈萃了眾多非遺品牌。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文化的發(fā)祥地,記錄著天津老城區(qū)的形成過程,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價值。2005年,天津古文化街獲中國特色商業(yè)街;2007年5月,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區(qū)(津門故里)獲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2023年1月16日,天津古文化街被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qū)。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網(wǎng)紅玻璃橋——金湯橋,位于古文化街南端的海河上,連接起河?xùn)|的意大利風(fēng)情街與河西的古文化街,是天津現(xiàn)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鐵橋之一,始建于清朝光緒年間。這座橋的前身是東浮橋,最初由孟衍周捐俸搭建,稱孟公橋或鹽關(guān)浮橋。1906年修建了新式鐵橋,并命名為金湯橋,可電力平轉(zhuǎn)式開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后宮(民俗博物館)俗稱娘娘宮,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古文化街中心。原名天妃宮、小直沽天妃宮、西廟、娘娘宮,敕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天津天后宮與福建福田湄州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并列為中國三大媽祖廟,也是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文化街拾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文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文廟位于天津舊城東門內(nèi)大街路北,由相鄰的三路建筑組成。中路是天津府文廟,東路是府明倫堂,均始建于明正統(tǒng)元年(西元1436年);西路是天津縣文廟,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整個建筑群占地約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全國唯一的府縣比鄰的文廟古建筑群,1954年公布為天津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鼓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衛(wèi)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明朝永樂二年天津設(shè)衛(wèi)筑城,當(dāng)時,這座“衛(wèi)城”只不過是土圍子。經(jīng)歷了大約九十年,到弘治六、七年(1493~1494),才砌成磚城,并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城樓和四處城角的角樓。位于城中心的鼓樓,也是在這個時候修建起來,即距今488~489年之間,且名為鼓樓,實為鐘樓。有人說,現(xiàn)在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樓為中心,向四周不斷擴張而形成的,所以聲稱"鼓樓" 是天津市的發(fā)源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之眼摩天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之眼是一座橫跨在海河上,與永樂橋合為一體的摩天輪,就像是橋上的一只眼睛。這里也是天津有名的標志之一,每到夜晚華燈初上時,天津之眼的彩燈柔美,無數(shù)游客會來到這里,拍攝全景或是乘坐觀光,享受別樣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之眼摩天輪的風(fēng)姿(圖3采自網(wǎng)絡(luò),感謝作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海河金剛橋英姿。據(jù)網(wǎng)絡(luò)介紹,拍攝天津之眼摩天輪大的最佳位置在其南面的金剛橋上,上圖中之圖1~2,即攝于金剛橋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街頭掠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音樂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張學(xué)良故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主教堂遠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鞍山道小學(xu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津灣廣場地鐵站里的納涼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津老城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走馬觀花,津門初識。古今交融,中外兼得。北方商埠,繁華富庶。風(fēng)貌獨具,美哉壯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愿天津越來越美,越來越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全文終。感謝朋友們的關(guān)注于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