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6月17日(第五天)</b>,一早起來,發(fā)現(xiàn)我們所入住的酒店Pullman Tbilisi Axis Towers 是一家國際五星的雙子大樓,造型獨特,氣勢如虹,大家紛紛在門前拍照留影。說實在的這次出行所住的酒店基本都是五星級的,不僅早餐豐富、品種繁多,而且環(huán)境安寧、設施齊全,感覺舒適,非常滿意。</p> 格魯吉亞確實是個充滿魅力的古國,被譽為“上帝的后花園”。它的特別之處在于,既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淀,像那些古老的修道院承載著宗教與文化記憶,又有絕美的自然與人文融合的景致——歐式小鎮(zhèn)的浪漫、雪山草地的壯闊、葡萄園的風情,每一樣都讓人向往,引人入勝。早在 2018 年,它就登上了《孤獨星球》十大最佳目的地的榜單。 上午,我們跟著張導參觀了【季瓦里修道院】,它坐落在山丘頂上,建于公元585年至604年間,其考究的內(nèi)外設計和獨特的建筑風格,彰顯著建筑師們的精湛技藝。因其名字在格魯吉亞語中意為“十字架”,所以這座教堂也被稱為“十字架教堂”,象征著格魯吉亞人對十字架的虔誠膜拜。 <div>山頂?shù)娘L特別大,吹的我們站立不穩(wěn),不過我還是頂風俯瞰山下整個姆茨赫塔古城的全貌,這里曾是古代繁華貿(mào)易之路的交易口岸,阿拉格維河與姆特克瓦里河匯聚于此,形成庫拉河。錯落有致的紅色屋頂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景色十分迷人。而修道院則宛如一塊歷經(jīng)滄桑的巨石,靜靜地屹立在山頭,見證了古城的興起、湮滅又復興的歷史過程。</div> 而且,這座修道院是姆茨赫塔古城的靈魂所在,它親歷了基督教在格魯吉亞的傳播歷程,是其核心精神象征。 傳說,格魯吉亞的首位基督教女使徒圣·尼諾在此樹立起一座十字架,自此基督教得以開始廣泛傳播。 為了能夠記錄下修道院的整體建筑,我轉換幾個方向,用無人機環(huán)繞運鏡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拍攝這座古老修道院的外觀,感受它那跨越時光的厚重感。 我們的美女大媽則喜歡坐在斷墻殘壁的廢墟上,留下自己靚麗的身影,其實旅游就是體驗自然與人文的高度融合,心境才會升華。 走進修道院,內(nèi)部空間顯得格外緊湊,而中央那座圣·尼諾豎起的木制十字架更是顯得莊嚴肅穆,據(jù)說上面還刻著福音書中的情節(jié)。盡管整個建筑未加修飾,但其簡潔的設計展示了人們對宗教和文化發(fā)自內(nèi)心的推崇,與其他歐洲金碧輝煌的教堂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質樸的風格不僅是一種自然氛圍的體現(xiàn),更是對信仰的深深敬意。 張導特別叮囑我們要關注墻上的這幅重要的畫作,它講述了古城內(nèi)生命之柱大教堂的來歷:據(jù)說耶穌受難時的血衣被猶太裔格魯吉亞人帶回,其妹斯朵尼亞因觸碰圣袍而亡,圣袍隨其下葬后,墓地上長出一棵雪松。教堂七根支柱取材于此樹,其中第七根柱子因神跡懸浮后落地,被命名為“生命之柱”,象征神圣治愈之力。 因為這里有著格魯吉亞最早的十字架,而其他教堂的十字架都是以此為藍本,所以朝圣的游客絡繹不絕,燭光隨風搖晃,仿佛代表著信徒信仰的純潔與生命的更新。<br> 從山上下來,我們來到姆茨赫塔古城游覽,這是格魯吉亞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深厚的歷史背景使其成為格魯吉亞首個王國的都城,也是宗教信仰的中心。 盡管古城規(guī)模不大,人口不多,但卻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并以其歷史和宗教的淵源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大街上的觀光馬車絡繹不絕,給古城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和蓬勃的活力。 <div>作為當時的宗教和經(jīng)貿(mào)中心,古城的歷史地位至今沒有絲毫動搖,這些鱗次櫛比的建筑群大都一二層樓高,并且采用了紅瓦磚墻為主的風格,成就了格魯吉亞最古老、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之一。1994年,姆茨赫塔古城與所屬的修道院和教堂一起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div> 漫步在這樣的街道真的很有意思,既有逛不完的特色商鋪,能淘到各種新奇玩意兒,餓了有小吃墊肚子,累了還能在咖啡館歇腳,簡直是為大眾游客量身打造的休閑好去處。<br> 拐了幾個彎就看到了【斯維特特斯克維里教堂】,也稱為“生命支柱教堂”,這是一座氣勢恢弘的建筑,始建于公元11世紀,整個教堂沿襲了當時盛行的教堂圓屋頂和十字形平面的建筑風格,是中世紀教會建筑的經(jīng)典范例,外圍還環(huán)繞著一圈堅固的城墻。 <div>一踏進這個拱形大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層層疊加的建筑結構鋪展開來,看上去既龐大又富有層次,仿佛把空間都撐得滿滿當當?shù)?,那種視覺沖擊力確實讓人瞬間失語,只剩下被折服的驚嘆了。</div> 我趕緊走到右邊角落才得以拍下這座宏偉建筑的全貌,這座最古老的教堂以其“生命支柱”的寓意,象征著基督教的信仰與力量,在格魯吉亞的宗教地位及其崇高,外加還是格魯吉亞的皇家教堂,幾個世紀來該國重要人物的加冕禮多在這里舉行。 我又疾步走到教堂一側的綠草地,拍攝與城墻連為一體的鐘樓,看著這些歷經(jīng)滄桑的建筑,感覺這里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根柱子,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宗教情感。 教堂外還有一座圣·尼諾十字架,傳說公元4世紀,圣·尼諾從圣母瑪利亞那里得到這個十字架,或她用葡萄藤和自己的頭發(fā)綁扎了這個十字架。葡萄藤制作的十字架帶有自然彎曲度,幾個世紀傳承下來,形成格魯吉亞十字架的獨特造型。<br> 走進大門的一瞬間,仿佛一下回到了東羅馬帝國,教堂內(nèi)部裝飾華麗,壁畫和圣像展示了格魯吉亞的藝術和文化水平,而教堂里虔誠的頌歌依舊回響著拜占庭昔日的榮光。 教堂中殿有一座繪有濕壁畫的四方亭子,就建在落下來的第七根柱子底下,中間有一座繪滿圖畫的十字架,來來往往的信徒都會走到跟前,雙手合十,表示由衷的祈禱和祝福。<br> 偶然看到一位信徒在圣·尼諾畫像前點上蠟燭,虔誠地祈禱,期盼生活順遂,愿景美好。 在燭光的映襯下,整個教堂顯得特別的神秘和寧靜。我們一邊聆聽著張導的娓娓道來,一邊欣賞著壁畫圣像,了解其背后的宗教故事和文化內(nèi)涵,感受其神圣和力量。 回到停車場,看到左邊還有一棟建筑,打聽后系【薩姆塔夫羅女修道院】,是圣·尼諾傳教和居住的地方,也是被她感化的第一位基督教格魯吉亞國王米里安三世及其王后的安葬地,古城真可謂圣靈顯現(xiàn)之地! 接著,我們繼續(xù)向北,前往【阿納努日城堡】游覽,看材料介紹,這個城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格魯吉亞國家的明信片,曾因登上過《孤獨世界》的封面而名聲大噪。當大巴駛過大橋時,張導特地請司機降低車速,好讓我們對著窗外的山巒湖泊拍照,領略一下格魯吉亞最美的景觀。 <div>放眼望去,在群山環(huán)繞中,在碧波湖水畔,矗立著一座磚紅色調的古老城堡,它就是阿納努日城堡。這座建于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的軍事要塞,曾是阿拉格維公爵家族統(tǒng)治時期的行政中心,見證了高加索山脈南麓長達三個世紀的權力更迭與戰(zhàn)火硝煙。</div> 城堡由兩座不同時期的教堂構成主體建筑群,建于1689年的圣母升天教堂外墻保留著繁復雕刻,門框處葡萄藤與十字架交織的紋樣,透露出中世紀格魯吉亞工匠將基督教符號與自然元素融合的獨特審美。與之相鄰的圣尼古拉斯教堂略顯樸素,這座更早期的建筑以粗糲石墻承載著歲月痕跡,八角形鐘樓頂部的瞭望臺曾是守衛(wèi)監(jiān)控阿拉格維山谷的戰(zhàn)略要地。 我們爬上城堡圍墻上的鐵柵欄,以便能夠清晰地看到遠山近水的自然風光,還有那【阿拉格維】湖邊度假游客所搭建的帳篷和遮陽傘,一派祥和安逸的青山綠水,一卷美妙絕倫的湖光山色。 而后,我們又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爬上方形防御塔樓邊狹窄的沒有欄桿的斜坡,試圖去瞭望臺最佳角度拍攝兩座教堂平行的尖頂,半途中覺得心有點慌,腿有點軟,但看到80多歲的吳老師健步走在前面,頓感羞愧難言,遂鼓足勇氣一步一步爬過走道,終于看到了難以忘懷的景致,太有成功感了! <p class="ql-block">從城堡下來,我們沿著軍事大道馬不停蹄地前往【卡茲別克山】,途中還參觀了【格俄友誼紀念碑】,其建于1983年,旨在紀念東格魯吉亞成為俄國保護國的喬治亞夫斯克條約簽訂200周年。紀念碑為半環(huán)形,上面有三幅巨大的色彩鮮艷的瓷磚壁畫,描繪了格魯吉亞和俄羅斯相關的歷史場景。</p> 我們的鄭老師老驥伏櫪,不畏艱辛,身先士卒,自始至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和樂觀的精神,每天拍照做視頻,一點都不輸給我們其他人。看!她又率先登上紀念牌一隅,獨自拍攝四周美麗的景色。 <p class="ql-block">我們六位退休英語老師也是第一次聚在一起合影,既懷著歲月沉淀的從容,又帶著教書育人的溫潤,微笑之中留下了難忘的瞬間。</p> 站在位于海拔2384米高的紀念碑上,季瓦里山口絕美的景色盡收眼底——滾動的云層、連綿的山脈、蜿蜒的道路、綠色的植被,還有情侶的加持,一切都是那么清靜自然,又那么不同尋常,我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換一個視角,遠處是滑雪勝地——【古道里】,這里藍天帶著白云,雪山帶著冰川,草地帶著峽谷、微風帶著清香,還有游客帶著國旗,太令人陶醉其中、樂不思進了。 偶遇一對情侶俯瞰整個山谷,也許被美景所感染,被陽光所愉悅,一會兒拍照,一會兒擁抱,興奮之情難以言表,我悄悄拍下一張照片,為他們祝福,為他們留影。 <p class="ql-block">繼續(xù)上路,大巴經(jīng)過一程擁堵的路段,終于在黃昏時刻來到【卡茲別克】山下,我們換乘當?shù)氐男〗煌?,幾?jīng)輾轉來到了山上的【圣三一教堂】。教堂獨立在懸崖之上,蒼穹之下,顯示出一派與世無爭、直通天際的氣勢,是格魯吉亞的地標之一,享有“高加索之魂”的美稱。</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在維修,正門的幾處建筑都被綠色的塑料布圍著,里面也搭了七高八低的腳手架,雜亂無章,根本無法拍照,倒是半途所拍到的教堂全景還算過得去。這座世界上被譽為離天堂最近的教堂,隱秘而莊嚴地聳立著,平靜安逸,見證了800多年的風雨和變遷。</p> <p class="ql-block">此時,厚厚的云層像給卡茲別克山披了層神秘的面紗,偶爾露出點崢嶸高峻的山頂反而讓我們更加激動,大家紛紛拿相機拍人物剪影、拿手機錄動感視頻,場面好不熱鬧。</p> 此時,我想起了有關云與山的一句詩詞:<b>山,不因無云而寡淡;云,不因無山而孤獨</b>。這種云霧與山巒纏綿共舞的奇幻景象,讓我們在卡茲別克山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我們的運氣真的好極了! <p class="ql-block">天色已晚,下山途中,張導還安排我們?nèi)チ肆硪粋€停車場,據(jù)說在晴朗的天況下這里是最能出片的地方,雪山與教堂遙相呼應,猶如一個童話世界。如此極致的人文與自然風光,讓我們流連忘返,不停地凹造型拍照片。最后我們坐原車返回,入住當?shù)刈詈玫奈逍蔷频辍猂ooms Hotel Kazbegi,結束一天興奮又辛苦的行程。</p> <b><font color="#ed2308">6月18日(第六天)</font></b>,一早起來,想拍日照金山,無奈云霧籠罩,過了一個時辰,劉老師打來電話,說云開日出,景色漂亮。我們趕緊下電梯來到觀景臺。此時風卷殘云,雪山時隱時現(xiàn),我們抓住時機,不停地尋找角度,力爭拍出滿意的照片。<br> <p class="ql-block">等了一刻鐘,陽光終于照到了圣三一教堂,雖然看上去渺小,但與周圍的群山融為一體,特別是藍天白云下,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神圣和偉大。</p> <p class="ql-block">拉近一點距離,放大一點照片,正好有丁達爾光照在教堂建筑上,看上去仿佛是通往天堂的階梯。</p> <p class="ql-block">把鏡頭轉移到右邊,這里的山巔白雪皚皚,低坡草甸如茵,不管相機手機,隨便一拍,就是一幅精致的油畫。</p> <p class="ql-block">天氣太冷,回房間加了一件內(nèi)衣,又等了一會兒,雪山掙脫了白云,完全顯露出它雄偉壯麗的真容,而山下隱約可見的民居也飄出裊裊的炊煙,這里果真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上帝的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雪山之下,暖陽之中,我們的王校長又架起三腳架,用他那獨特的遙控器和照相手機,給早起的全體驢友們來了一張全家福。大家一致認為,Rooms酒店的景色非常美麗,絕對值得一住。</p> <p class="ql-block">吃了豐盛的早餐后,我們驅車前往哥里,途徑【任瓦利水壩】,碧綠的湖水來自冰川,清澈透明。這里原本是阿拉格維河兩大支流交匯之處的河谷,1986年修筑堤壩蓄水,從而形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V字形人工湖。</p> 景點比較單一,沿堤設置了欄桿,插上了國旗,還架有秋千供路過的游客拍照,我們匆匆下車小憩,也算到此一游。 繼續(xù)趕路,中午前來到斯大林的故鄉(xiāng)哥里,參觀【斯大林博物館】。該博物館始建于1951年,1957年落成,建筑規(guī)模不小,L形,主體二層帶拱廊,緊挨的塔樓高五層。隨著蘇聯(lián)的解體以及格魯吉亞的獨立運動,該館于1989年曾經(jīng)關閉,后又重新開放,遇到的參觀者似乎大多來自中國。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漢白玉雕塑的斯大林全身立像,位于展館前的花園內(nèi),據(jù)導游說斯大林個子不高,平時穿的靴子墊了不少內(nèi)襯,所以看上去顯得高大,呵呵,政治人物也講究形象哦。 博物館收藏了6萬多件有關斯大林生平的文物,小到他用過的鋼筆刮胡刀煙斗,大到整個辦公室家具復原。共設7個展廳,通過圖片和實物展示斯大林的生平。張導作了認真的備課,大多的歷史場景都能把握尺度,仔細講解,中肯中聽。 這是斯大林生前乘坐的專列車廂,系老式綠皮火車,并安裝了防彈玻璃和裝甲護層。車廂外面有個徽標,上部有個紅色的CCCP,這是前蘇聯(lián)的俄文縮寫,我們當時學外語都懂的。 午飯后,我們前往【烏普利斯齊赫巖城】游覽,這座石頭里挖出來的城市也稱為“石頭城”。它始建于公元前的青銅器時代,公元后幾個世紀曾經(jīng)是格魯吉亞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公元7世紀起,阿拉伯人攻占第比利斯后一度成為格魯吉亞王室駐蹕之地,獲得很大發(fā)展,現(xiàn)存遺址是五十年代以來發(fā)掘的結果。 這座石頭城以其獨特的地質構造、豐富的歷史遺存與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觀,吸引著全球歷史文化愛好者,當然,作為旅游者的我們也驚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石柱佇立如林,石室深邃似海,石洞穿越巖層,石橋橫跨天塹,每一個轉角都可能遇見意想不到的巖石奇觀,光影交錯間,讓人感嘆大地的創(chuàng)造力與生命力。 洞中有洞,洞外有天 洞前有院,院外有墻 洞連著洞,門對著門 <p class="ql-block">歷經(jīng)多個世紀,人們在此開鑿出居住區(qū)、禮拜堂、劇院、酒窖、浴室等各類設施,形成了一座完整的地下城邦。這是Throne Room, 所謂的王座廳,是專門用來舉行重要儀式、接見賓客的場所,頂部的裝飾和四周墻壁的留痕充分說明了這里的重要性。</p> 整個石頭城里只有一處建筑不是巖窟——城中高處的教堂,Uplistsulis Eklesia(圣徒教會),公元9世紀至10世紀用石頭和磚塊建成的兩層建筑,除了外墻和屋頂?shù)念伾容^特殊和奪睛之外,內(nèi)部相當簡陋,頂部用磚塊砌成拱形狀,由于擠滿了游客,我稍微看了一眼就走,怕掉隊迷路。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庫塔伊西老城,參觀【巴格拉特大教堂】。教堂以格魯吉亞聯(lián)邦第一代君主巴格拉特三世的名字命名,建于1003年,湖綠色屋頂是整座建筑群外觀的點睛之筆,在夕陽的照耀下特別瑰麗。 換個角度拍攝,那簡易的鋼筋十字架,就是該國特有的葡萄藤十字架,是格魯吉亞基督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大教堂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然而,由于本世紀的修復過程中使用了現(xiàn)代的材料和設施,破壞了教堂的原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10年將其移入“瀕危遺產(chǎn)”,并在2017年將它移出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這是教堂的鐘樓,與其他的教堂相似,鐘樓與教堂都是分開建造的。整座鐘樓有三層,建筑比較完整,底層有對應的大小拱門相通,右側有一排階梯,與邊上的殘墻相依,供上樓打鐘所用。 走上臺階,一眼就看到門廳的圓拱頂和門楣上彩色馬賽克鑲嵌的圣母像,有些地方還用金箔點綴,非常豪華。 教堂內(nèi)墻用馬賽克裝飾,中央的圓頂由四根高大的柱子和相互重疊的拱門支撐,縱深近50米。目之所及的均是圣像畫,還有虔誠的信徒在點蠟燭,向神傳遞愿望或表示感恩。 <div>這里的繪畫作品聲名遠揚,精美的金銀手工藝品也備受贊譽。由于這里盛產(chǎn)金礦,所以絕大部分圣象畫都用金箔裝飾或金粉描繪,甚至金子鑲嵌,看上去富麗堂皇,十分耀眼靚麗。</div> 這幅圣母懷抱嬰兒的也是用金箔裝飾,還用各種寶石點綴,其精湛的鑲嵌工藝與精美的繪畫藝術共同展現(xiàn)了中世紀格魯吉亞建筑文化的輝煌。 張導再三關照我們要去看一下教堂的鎮(zhèn)館之寶——耶穌的裹尸布,相傳耶穌的裹尸布在意大利的都靈主教堂展出,不知這一塊是否是真的? 在城墻上巧遇一位來自以色列的婦女,閑聊中得知她帶著孩子來這里尋根問祖,她的祖父和曾祖父曾經(jīng)在這里工作和生活,對老一輩的鄉(xiāng)戀促使她不遠千里、避開戰(zhàn)爭的危險來這里感受一下當?shù)氐纳?,也邂逅了我們的友好? 從教堂門前的草坪和懸崖邊上可以俯瞰整個庫塔伊西城市,正當我們準備拍集體照時,好多附近玩耍的兒童跑了過來,開心地闖入我的鏡頭,從這些天真爛漫的兒童臉上,我們看到了國家之偉大,交往之重要,這種不期而遇的美好,大概就是旅行中最珍貴的禮物吧。<div>戀戀不舍地離別巴格拉特大教堂,離別這塊土地養(yǎng)育的庫塔伊西人,我們?nèi)胱‘數(shù)氐奈逍蔷频闗utaisi Inn,并在那里晚餐,結束疲憊卻大有收獲的一天。</div> <font color="#ed2308"><b>6月19日(第七天)</b></font>,一早起來,發(fā)現(xiàn)離早餐時間尚早,便與王校長一起到酒店周圍走走。出門左拐有一排高高的階梯,上面矗立著一尊雕塑,網(wǎng)上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他原來是歷史上格魯吉亞國王大衛(wèi)四世的騎馬雕像,遂用手機拍了一張,留在相冊里。 早飯后,我們前往【莫薩梅塔修道院】參觀,修道院位于紅水河谷拐彎處,為紀念8世紀殉教的格魯吉亞公爵兩兄弟而建。修道院不僅是格魯吉亞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之一,更是一個能讓您忘卻日常煩惱,尋求內(nèi)心平靜的地方。 從廊橋進去,感覺修道院規(guī)模不大,一座主樓,一座鐘樓,外加一座方形瞭望塔,周圍綠樹成蔭,山巒疊嶂,環(huán)境很不錯,可惜就是缺少拍照的余地,我們只好繞道廊橋下拍一下整個建筑群。 走進大堂,滿目的壁畫以璀璨耀眼的金色為背景,穹頂則描繪著天使環(huán)繞圣母的畫像。此時,陽光從穹頂?shù)牟AТ盀⒙湎聛恚屓擞X得格外溫馨和安寧,神父一邊點亮蠟燭,一邊清理燭臺,還不忘喃喃細語,祈求世道平安。 大家喜歡在廊橋上拍照,既拍了風景佳作,又成了我拍攝的風景主角。 吳老師充滿樂觀的笑臉總是很上照,看!拱門外一站,左腿一踮,就很有腔調。 一位神父站在拱門邊,嚴肅認真地看我拍照,光影不錯,我趕緊把鏡頭一轉,給他來了一張,感覺還不錯哦。 然后我們乘大巴前往濱海城市巴統(tǒng),途中,我們請司機停一下,抓緊時間趕往中心廣場拍攝【科爾基斯噴泉】。該噴泉裝飾有30只動物雕塑,其中最高處的兩匹金色戰(zhàn)馬最為顯眼,成為眾多游客必打卡的地方。我們環(huán)繞一下,找個最佳角度按下快門。 然后,我們往回趕路,看到這棟建筑不錯,據(jù)說是藝術館,蠻有特色的。 這棟建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高大的圓頂上飄揚著格魯吉亞國旗,想必是一家政府機構吧。 途經(jīng)街心花園,發(fā)現(xiàn)茂密的綠樹長廊蠻有味道的,叫停袁老師后,原地拍照一張,留作紀念。 隨后,我們來到了黑海明珠——巴統(tǒng),這是令格魯吉亞人民引以為傲的城市,這里氣候宜人,風光旖旎,也是歐洲著名的度假勝地。首先是乘游船出海,領略黑海的壯麗景色。 游船徐徐地駛出碼頭,左邊的中空圓柱形建筑是【字母塔】,高145米、33個格魯吉亞字母在塔身上呈螺旋型上升,有點像DNA雙螺旋結構,塔心是一部通至塔頂半球的電梯,視野極佳,是網(wǎng)紅的觀景打卡點。<br> 海上的娛樂項目不勝枚舉,水上飛機、水上摩托、皮劃艇等應有盡有,人們放飛身心,享受悠閑的時光。 看,這艘快艇拖著降落傘飛快地前進,降落傘迎風而升,如同大鵬展翅,遨游在藍天里。 這兩艘摩托快艇互相追逐,或左或右,還時不時繞圈作秀,上演著海上的生死時速。 從游船上岸,我們在一家咖啡店歇腳,這里不但供應咖啡,還有格魯吉亞的特色紅茶,張導講述了它的來歷,并建議我們品嘗一下,還為我們每人點了一杯。抿一口,果然不錯,清香撲鼻,口感醇厚。原來這里的紅茶起源于中國,一百多年前,有個廣東人叫劉峻周,受俄羅斯商人的邀請,來到格魯吉亞開展茶葉種植,歷經(jīng)艱辛,終于培育出適合本地氣候的茶樹,他所制作的紅茶在巴黎世博會上獲得金獎,轟動了整個國家,成為格魯吉亞紅茶的鼻祖。 咖啡店一旁就是一對8米高的金屬雕像——【阿里和尼諾】,由格魯吉亞藝術家Tamava設計,并于2011年建造。這兩座雕像仿佛永遠處于運動狀態(tài),互相吸引、接近、對視、擁抱、親吻,然后穿過彼此的身體,再慢慢背對、遠離。這種心碎的場面每時每刻都在上演,既浪漫又憂傷。這組雕像的靈感來自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阿塞拜疆的穆斯林男孩阿里和格魯吉亞的基督教公主尼諾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因為信仰的不同而以悲劇告終,被譽為格魯吉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接著我們開始City Walk,感受一下巴統(tǒng)的浪漫氣息。我們先來到歐洲廣場,這里四周的建筑鱗次櫛比,既有傳統(tǒng)的尖頂大廈,又有現(xiàn)代的多元建筑,綠化環(huán)繞,環(huán)境優(yōu)美,洋溢著美輪美奐的歐洲風情。 廣場中央是一座高聳的【美狄亞紀念碑】,全身銅綠色的美狄亞站在白色紀念碑頂端,手舉金羊毛,她是古希臘神話中科爾基斯王國的公主,傳說格魯吉亞是希臘神話中的金羊毛之國。<br> 然后,我們沿著歷經(jīng)歲月的石板路,來到【圣母主教座堂】參觀。這是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也被稱為“以神之名”的教堂,建于19世紀末。高聳的尖塔、精美的石雕以及細長的窗戶和拱形結構,都讓人感受到新哥特式建筑的獨特魅力。 教堂的內(nèi)部裝飾同樣令人嘆為觀止,彩色玻璃窗和細膩的宗教壁畫為教堂增添了莊嚴和神圣的氛圍,每一處細節(jié)都透露出對宗教的虔誠和對美的追求,讓人在參觀時感受到一種心靈的洗禮。 總之,巴統(tǒng)圣母主教座堂不僅是格魯吉亞宗教建筑的瑰寶,也是游客們探索當?shù)匚幕蜌v史的重要場所,無論是宗教信徒還是歷史愛好者,這里都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 City Walk結束后,我們?nèi)胱H五星的Best Western Premier Hotel Batumi酒店,安頓下來后,去附近的超市,買了一些食物權當自助晚餐。此時窗外的太陽正緩緩下山,陽光正好,我們趕緊下樓朝海邊疾走。 海灘不遠,卻被一條內(nèi)河攔住了去路,問了好幾個行人都不會英語,最后問到一位女士,她讓她的先生給我們指路,就此順利走到海邊。 這是海邊的一家餐廳,名字叫Sunset,的確是觀賞日落的好地方。 到了海邊,發(fā)現(xiàn)海灘鋪滿了硌腳的碎石,不過,這并不影響游客在這里閑坐或躺平,享受陽光和海浪。此時,太陽還有一竿子高,游客要么坐著要么站著,都靜靜地等待日落。 我們?nèi)讲⒆鲀刹?,走到游客稀少的地方。海上偶爾飄來一葉小舟,等到進入太陽染紅的光帶之中,拍下了這幅黑海日落。 這邊找了一對情侶作前景,明暗之間產(chǎn)生一點剪影效果,也算是一種記錄吧。 太陽已落下一半,此時又劃來一葉扁舟,船夫彎腰使勁,小船緩緩而行,為這次黑海日落畫上了圓滿句號。 <p class="ql-block">巴統(tǒng)的確是黑海沿岸各國人民首選的度假城市,擁有天然的舒適度和治愈力,半天時辰,無論是海風的吹拂,還是暖陽的斜照,無論是黑海的遼闊,還是碼頭的喧嘩,無論是愛情的雕塑,還是教堂的氣氛,都讓我們深深感到了它的魅力和底蘊。我們回到酒店,洗漱之后很快進入夢鄉(xiāng),夢里我恍惚又來到海邊,拿著相機,等待黑海黎明的日出。</p><p class="ql-block">中篇完。</p><p class="ql-block">謝謝觀看!</p><p class="ql-block">2025.07.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