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海陸空當兵的抗日老兵—張代錦</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8日下午一時半,我和李志彪開車離開井岡山中新醫(yī)院,前往龍市鎮(zhèn),車上高速后,遇到暴風大雨,雷電交加,經過30多公里的行走,于2點10分到達了龍市寧崗汽車站附近。</p><p class="ql-block">李志彪冒雨前往超市,購買了一箱奶和一箱王老吉,我與張代錦81歲的女兒電話聯(lián)系。張老女兒冒著大雨,打著傘來到路口尋找我們,經過電話多次聯(lián)系,結上了,在她引領下,我們走上了彎彎曲曲的二樓,走進老人家中。知道我們下午要來,老人女兒作了迎客準備,桌上已經擺上了切好的西瓜和瓜子、花生。老人穿上了一件新紅色的T恤,背面上有“永遠忠誠”四個字。坐定以后,我們和老人聊了起來。</p><p class="ql-block">由于我此前得知老人耳背,我預先寫好了采訪題綱,張老接過我預先寫好的采訪題綱,與我們聊起了自己過往的經歷。</p> <p class="ql-block">民國7年3月15日,1918年3月15日我出生在湖南酃縣東鄉(xiāng)下關龍泉坑村,家中有父母和一個哥哥、一個弟弟,我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當時家中以種田、農業(yè)為主,生活比較貧困,因此,從小就沒有上過學,在十幾歲的時候,祖父逝世,由于家中沒有錢掩埋父親,母親只好將我送給鄰村的有錢人家當兒子,收養(yǎng)那戶人家給錢掩埋了父親,家中母親由哥哥照顧。</p><p class="ql-block">民國32年,公元1943年4月16日,村上的十三太保和保長來到我家,要抓我哥哥去當壯丁,如果哥哥被抓去,家中就沒有生活來源,母親也無人照顧,由于弟弟太小,又無法幫大哥去當兵,為此,我回到家里,頂替哥哥去當了兵,當時女兒才出生7個多月。</p> <p class="ql-block">跟上村里的郭宏才還有另外一個青年,一起去酃縣城里的團管區(qū)集中,然后走路到衡陽坐火車到了廣西河池金城江的師管區(qū),我分在云南的第五軍第200師當工兵,也是炮兵。第五軍軍長是邱清泉,200師師長是高吉人。高師長像老太婆一樣,當時進這個師審核嚴格,郭宏才因為蓬頭垢面沒被選上而分到其他部隊去了,同村去的三人分開后再沒有信息。</p><p class="ql-block">民國33年,1944年,部隊到達云南昆明,部隊奉命前往緬甸,我準備前往緬甸時,我接到命令,調到空軍航空特務團第五團,(后改為警衛(wèi)1旅),第五團是警衛(wèi)部隊,擔任守衛(wèi)昆明飛機場、庫房飛機,怕敵人破壞,我就沒有去緬甸,1945年抗戰(zhàn)勝利一直在昆明機場擔任守護警衛(wèi)任務。</p> <p class="ql-block">民國36年,1947年,我們警衛(wèi)部隊調往四川,在四川也是守衛(wèi)機場。民國37年,1948年,部隊又奉命調往湖北,在湖北待的時間比較短,只有一個星期以后,部隊又調到了南京,也沒有待多長時間就調到了上海,部隊到上海就過年。民國37年,1948年過完年以后,我們部隊就調往臺灣,本來民國34年,一九四五年就要調往臺灣去接收臺灣,但是后來又沒去成,我們部隊就在國內打轉轉,調到東來,又調到西。</p><p class="ql-block">在上海江灣機場待了一年,民國38年,1949年,我們在上海黃埔碼頭坐船到了臺灣,以后我們又調往了金門,在金門守島時間不長,我又被調往了廈門,在集美守了一段時間,空軍改編,我們又改為獨立第45師,我在第45師又當工兵。解放軍向廈門過來,我隨部隊撤退到了大澄島去。沒有呆好久,我們到金門在古寧頭守備。</p> <p class="ql-block">一段時間我所在部隊又調到浙江的舟山群島,不久,本來是坐飛機從舟山群島撤往臺灣,因為飛機沒有,我們就改做成艦艇,又回到了金門。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我們部隊奉命上船準備去參加朝鮮戰(zhàn)爭,但是沒有去就回到了臺灣,在臺灣我們部隊又改編成海軍陸戰(zhàn)隊,在海軍陸戰(zhàn)隊,開始是海軍第一師,后來又改為第一旅,民國53年,也就是1964年,我隨部隊調到了澎湖,我一直干到民國54年,1965年,復員在澎湖。</p><p class="ql-block">為了維持生活,我就在澎湖打零工,后來進了澎湖造船廠工作,年紀大了以后,就安排到了榮譽軍人之家。</p><p class="ql-block">兩岸三通后,我多次寫信回到家里,女兒也去臺灣看我,我也回來了一次,看見祖國的變化和強大,我和女兒商量,2018年11月份就回到了大陸,在江西井岡山龍市女兒家安享晚年。</p> <p class="ql-block">坐在一傍的張老女兒說:“我父親就生了我一個,當時我只有7個月,只差一個星期就有8個月了。為頂替大伯去當兵,大伯就跟父親一樣的照顧我,我嫁到江西寧崗來,也是大伯像自己父親對女兒一樣的,把我出嫁的,又當大伯,又當父親”。</p><p class="ql-block">張老每月有臺灣發(fā)的退休金二千多元,曾因車禍左手、左腳有傷殘,其目前全家五口人住在江西省井岡山市龍市鎮(zhèn)寧岡汽車站后面的集資房里,女兒82歲無收人、重外孫18歲在上學,重外孫女24歲大學畢業(yè),待謀職業(yè),全家五口人現(xiàn)僅靠50歲的外孫一人打零工維持,家庭條件一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