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上重慶的土地,這座橫亙在長江與嘉陵江之間的山城,像一本被江水浸潤得沉甸甸的線裝書。多數(shù)人追逐解放碑的霓虹與洪崖洞的璀璨時,我卻偏愛鉆進那些被時光打磨得溫潤的老街 —— 龍門浩的青石板會呼吸,下浩里的木窗欞藏著故事,十八梯的石階上還留著老重慶的體溫,而磁器口前街的叫賣聲仿佛還停留在民國的時期。<div> 感謝電子產(chǎn)品的飛速發(fā)展,我這次放棄了笨重的單反相機,用手機記錄了我看到的重慶繁華背后的市井印記。</div> 在我住的酒店,就能看到“解放碑”,重慶商圈的繁華見證了祖國發(fā)展的強大。 夜幕下的“朝天門”燈光璀璨,而白天則看到兩江交匯的分界顯得那樣明顯。 如同這躲在角落里的攝影師一樣,我在簡短的游覽了游客必打卡的景點之后,就開啟了老街區(qū)的探尋。 重慶龍門浩位于南岸區(qū)南濱路,保留和修復了大量兼具川渝民居和西式結構特色的建筑,這里有全城密度最高的露臺群落,青磚灰瓦的歷史建筑群間,藏著重慶最浪漫的都市密碼。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老重慶的繁華歲月。 法國永興洋行高管住宅,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也是我在重慶住的民宿之一。 在民宿的走廊蹭拍幾張老照片 暮色中的下浩里是流動的煙火畫卷。石階在夕陽下泛著暖紅,像在數(shù)著流逝的光陰。頂樓的天臺晾著藍布衫和花被單,風一吹,便與遠處長江大橋的霓虹交疊在一起,歷史和現(xiàn)代、時尚和懷舊在這里交織碰撞。 “十八梯”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是解放碑到長江邊的一條古通道,這里道路彎拐環(huán)繞,各種建筑錯落有致,保留了許多青石板路、吊腳樓等都充滿了濃郁的山城特色。 重慶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長江和嘉陵江穿城而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山城步道”自然景觀和地形環(huán)境緊密相連的特點。步道依附于自然而產(chǎn)生,多沿著山坡、江岸等地形修建,高低起伏,蜿蜒曲折,有許多歷史遺跡就藏在依山而修的建筑中,有的作為民用、有的僅存殘骸,作為歷史的文物在向我們講述著無聲的過去。 磁器口古鎮(zhèn)地處重慶市主城沙坪壩區(qū)東北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div> 踏入磁器口的瞬間,仿佛跌入了時光的褶皺里。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兩旁的吊腳樓擠擠挨挨,檐角翹起的飛檐下,紅燈籠在江風中輕輕搖晃,將這座千年古鎮(zhèn)的韻味,釀成了一壇越陳越香的老酒。</div> 離開的那天,重慶下起了小雨,站在南濱江路上回望,老街的輪廓在暮色里漸漸模糊,唯有吊腳樓的木窗透出零星燈火,仿佛在向人們述說著古老的故事。我想,重慶的繁華從不是摩天樓的專利,那些藏在石階褶皺里的炊煙,那些浸在江風里的絮語,才是這座城市最鮮活的心跳。<div><br></div><div>攝影/文字:徐杰</div><div> 2025.06.27</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