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2日,是劉氏三姐妹出游的第十二天。難得抓到聰姐這個攝影師也在昆明家里,于是劉家三姐妹和二姐四人便在她的帶領下重游翠湖。留住美好,認真拍照。這天的陽光仿佛也格外配合,為我們的鏡頭添了幾分溫柔。</p> <p class="ql-block">“你是人間四月天”,這句話在翠湖邊被我們反復遇見。墻上的大字和盛開的花,還有劉氏三姐妹和二姐的身影,仿佛時光倒流,又回到了那個愛說愛笑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路牌旁,一起坐在墻邊,陽光灑在臉上,歲月靜好。</p> <p class="ql-block">在“翠湖里”裝飾前,二姐扶著墻上的荷葉圖案,看著墻上那句“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心中泛起一陣柔軟。橙色的風衣在黃色墻面前格外亮眼,一枝荷花花苞點綴其間,仿佛在訴說著以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花壇前,三姐妹站在孔雀雕塑旁,笑得像個孩子。五彩的花朵映襯著她們的笑臉,人仿佛也成了這片花海中的一部分??兹阜路鹨脖淮蠹业男β暩腥?,張開了它那絢麗的羽毛。</p> <p class="ql-block">昆明翠湖唐堤簡介:唐堤始建于1919年,由時任云南督軍唐繼堯主持修筑,呈東西走向橫貫翠湖水域,與清道光年間修建的南北向阮堤在湖心島相交,形成"十"字景觀格局。兩道長堤將約15公頃的翠湖水面劃分為四個區(qū)域,堤岸兩側(cè)種植三角楓與垂柳,形成"柳蔭路曲"的生態(tài)景觀,湖中遍植荷花營造出"荷柳相映"的視覺效果。唐堤東端設有鑄鐵結構的衛(wèi)東橋,西端建有石質(zhì)定西橋,原堤頭曾立有雙節(jié)坊(現(xiàn)已不存)。</p> <p class="ql-block">“衛(wèi)東橋”石碑前,聰姐指導大家,分開站兩邊,二姐穿著色彩鮮艷的外套,站在綠樹下面,整體效果色彩搭配明艷動人,主題突出。</p> <p class="ql-block">三位姐妹站在池塘邊,荷花在陽光下輕輕搖曳。戴著草帽的大姨,看著遠處的綠樹與湖水,心中滿是歡喜。</p> <p class="ql-block">亭臺樓閣,綠瓦紅墻,四人穿著不同顏色的外套,明媚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笑得那樣輕松,仿佛時間從未流逝。</p> <p class="ql-block">孔雀與花卉裝飾的圓形門洞前,三姐妹站在門內(nèi),背景色彩斑斕,仿佛置身于一幅畫中。墨鏡、背包和深色外套,成了最自然的裝扮,笑容依舊燦爛。</p> <p class="ql-block">孔雀是吉祥鳥,再來一張。</p> <p class="ql-block">傳統(tǒng)風格的建筑前,四人坐在長椅上,綠色的屋頂和精美的裝飾映襯著大家的笑臉。</p> <p class="ql-block">小姨坐在池塘邊,身后是古建筑,對面是侄女,多希望整個世界都慢了下來,只為讓我們好好感受這份美好。</p> <p class="ql-block">湖邊的橋上,媽媽和大姨,花色上衣和草帽成了她們的標志,走在路上格外顯眼。古色古香的亭子在背景中靜靜佇立,仿佛也在聆聽姐妹??倆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黑色大門前,大姨扶著金色把手,仿佛在為姐妹們指引方向。傳統(tǒng)建筑和綠植映襯著她們的身影,那一刻,三姐妹就是今天的女主角。</p> <p class="ql-block">二姐手持購物袋和背包,仿佛剛從一場愉快的購物中歸來。母女倆的笑容一副滿載而歸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坐在湖邊,大姨手扶石獅子,媽媽和小姨好像在看什么,是在回憶小時候的事嗎?寧靜的湖水與垂柳,為美好的回憶添了幾分溫柔。</p> <p class="ql-block">聽鶯橋上,二姐穿著黃色上衣,戴著草帽,手放在石獅子上,拍照留念。綠意盎然的湖景與垂柳,讓這一刻顯得格外珍貴。</p> <p class="ql-block">紅色花朵雕塑前,三姐妹和侄女站在綠色植物與花卉之間,笑得格外放松。</p> <p class="ql-block">劉氏三姐妹和聰姐,二姐五人站在花朵雕塑前,真是一幅和諧的畫卷,我們的心緊緊相連。</p> <p class="ql-block">紅色花墻前,五人站在鐵藝圍欄旁,笑得格外輕松。背景色彩鮮艷,仿佛整個世界都在為她們慶祝。</p> <p class="ql-block">公園的小徑旁,小姨觸碰著一株開滿花朵的紫薇,背景是竹林與湖水,她穿著深色上衣,顯得格外從容。</p> <p class="ql-block">湖邊,大姨輕輕觸碰著盛開的紫薇花朵,仿佛在與夏天對話。</p> <p class="ql-block">大姨捧著花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昆明翠湖九龍池的傳說主要與龍有關?。傳說中,九龍池因湖東北有九股泉水涌出,匯流成池,故得名“九龍池”。這些泉水被認為是由九條龍所掌控,因此這個地方常年泉水涌流,成為了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水源?。</p> <p class="ql-block">九龍池不僅是一個自然景觀,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清康熙年間, 云貴總督范承勛 和 巡撫王繼文 在湖中建造了 碧漪亭 ,俗稱海心亭。唐繼堯時期,湖中筑有東西堤和南北堤,將湖分為四個部分,湖中還建有觀魚堂和水月軒等建筑?。這些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相結合,使得九龍池成為一個值得游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此外,九龍池在昆明城市建設與人居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1917年,在九龍池還興建了昆明市第一個自來水廠,使得昆明人首次喝上了自來水?。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九龍池的泉眼不再出水,但這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依然被人們銘記。</p> <p class="ql-block">九龍池畔,三姐妹??站在一起,看著對面拍照的侄女,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一起去照相館拍照的那個午后。</p> <p class="ql-block">兩代人同游,和諧美好!</p> <p class="ql-block">看著母親她們?nèi)忝貌紳M皺紋的臉上依然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做兒女的甚是欣慰。希望她們能再相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久,時光啊,請你慢些走。</p> <p class="ql-block">女人,必須“帽”美如花!??</p> <p class="ql-block">竹林島位于翠湖公園的東北面,是一個以竹類植物觀賞為主的特色園區(qū)。竹林島最初由清光緒進士陳榮昌和清末狀元 袁嘉谷等文人墨客留下詩篇,記錄了這里的翠竹美景。2011年,民間愛心企業(yè)捐資重新修建了竹林島,使其成為展示特色竹類植物的觀賞園,園內(nèi)種植了龍竹、方竹、算盤竹、筆桿竹、人面竹等稀有品種約20余種?。</p> <p class="ql-block">竹林島不僅是一個觀賞竹類植物的場所,還提供了一個靜謐的休閑環(huán)境。園內(nèi)曲徑通幽,臨水觀荷,品茗休閑,氛圍寧靜宜人。此外,竹林島內(nèi)還有古亭、木筏等景點,適合拍照留念,尤其是拍攝古風照片?。</p> <p class="ql-block">曲徑通幽處。</p> <p class="ql-block">聰姐和她的九嬸就像母女倆一樣親密。</p> <p class="ql-block">媽媽出錯腳了。??</p> <p class="ql-block">二姐和媽媽在說什么呢?這么開心。</p> <p class="ql-block">在聰姐家的晚餐,大家吃得格外開心。早飯也是在這里吃的,只是忙著吃飯,沒來得及拍照。但那份溫馨,早已刻在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我家這85歲的老媽,吃飯也不忘看看手機,仿佛生怕錯過什么。但其實,大家最不愿錯過的,是彼此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歡聚一堂,幸福綿長。這一天,劉氏三姐妹在聰姐和二姐的陪同下,在翠湖邊留下了最美的回憶。聰姐一家辛苦了!聰姐的照片讓三位老人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的模樣,精神煥發(fā),生機勃勃。特別感謝一直都是非常關心關愛我們的姐夫——親愛的阿董哥!侄兒董揚一家三口忙前忙后,拍照,做飯,給老人們打車,細心周到,愛你們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