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回首往事無愧于心</p><p class="ql-block"> 爺爺、父輩、我輩、下輩…名字‘’占、立、啟、建(海)、晨……‘’含義與寄托的希望</p><p class="ql-block">何懼何畏永向前,</p><p class="ql-block">占有占居好家園,</p><p class="ql-block">立命立業(yè)勤耕耘,</p><p class="ql-block">啟智啟航高揚帆,</p><p class="ql-block">海風(fēng)海浪顯本色</p><p class="ql-block">建功建樹有擔當,</p><p class="ql-block">晨曦晨光源于陽,</p><p class="ql-block">一代更比一代強。</p> <p class="ql-block"> 我們家樸素的家風(fēng)</p><p class="ql-block"> 父母是文盲,他們不懂深奧的系統(tǒng)的中華經(jīng)典大道理,只用一些樸素淺顯,易記的詞語教育我們,激勵我們,警示我們,引導(dǎo)我們,讓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p><p class="ql-block"> 我們家樸素的家風(fēng),土的向黃土一樣,但他養(yǎng)育了我們的品質(zhì),滋養(yǎng)了我們的精神,讓我們的靈魂是那樣的純潔而又有了靈性。 我的家是農(nóng)民家庭“ 勤儉養(yǎng)德,耕讀傳家,誠信做人,踏實做事?!笔俏覀冝r(nóng)家一代又一代的家風(fēng),家教,家訓(xùn)。跳出“農(nóng)門”走向更大的舞臺,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是我們農(nóng)家兒女一代又一代的“期盼”與砥礪奮進的本色。我們的先祖不斷地教育我們,訓(xùn)誡我們"一定要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學(xué)習(xí),踏踏實實干事,才能坦坦蕩蕩,瀟瀟灑灑生活,誰去游戲人生,定是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等于玩火者必自焚!一代又一代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刻苦努力,發(fā)憤讀書,辛勤耕耘,不斷積累,積淀形成了樸素的家風(fēng)。 </p><p class="ql-block">做人明理篇:小時偷針,大了偷金;無理不要爭,有理讓三分;見人要有禮,大東大西不離嘴。不愛人家邪邪,不叫人家爺爺。你拿了人家不義之財,被人家逮住你低眉下眼叫人家爺爺,乞求人家原諒你,饒恕你,不如堂堂正正做人,不貪不義之財,不拿不屬于自己的財物。人生不要干那些“癩蛤蟆跳門檻,既墩屁股又傷臉,兩頭受震,丟人敗興的事情。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你的行為表現(xiàn)不好,人家會笑話咱們家教門不高,家風(fēng)不正,以后誰還會和你打交道了。吃虧不會把人吃死,貪吃會把人撐死。教育我們不貪不占,大度做人處事。人生不怕臉不俊,單怕心不凈;老老實實地做人,心正不怕影子斜,腳大不怕打趔撇。熱情待客,誠實待人,你敬人家一尺,人家敬你一仗。 </p><p class="ql-block">勤儉持家篇:安排在前,積攢在后;過光景細水長流,吃穿不愁;一頓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p><p class="ql-block">勵志篇:娃娃上幾天學(xué)去吧,跟人家老師好好學(xué),識幾個字,讓眼睛明一點,路寬一點,前程好一點,免得向我們一樣一輩子是個睜眼瞎子,瞎的啥也認不得,愣的啥也嗐不下,見識不廣,懂事不多,一輩子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在黃土窩窩里刨食,樸素言語含悲傷,字字句句意為好深長,盼兒要比自己強。 人不要像毛毛匠,紡線線只退不進,一輩子沒出息。人生不怕沒有好先人,最怕的是沒有個好后人——激勵孩子超越先輩,青出于藍勝于藍。窮無根,富無種,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一世窮,只要努力就能成為人上人。人不要光顧自己,一輩子光守自己那一畝三分地。 鼓勵、教育子女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志在四方。 </p><p class="ql-block">勤勞篇:人懶地長草,人勤地生寶;人懶長指甲,腦懶長頭發(fā);(不許留長指甲,長頭發(fā))。早起三分鐘,一天度寬松。走在人前里,才為人上人;爸有媽有不如己有,靠他人不如靠自己;</p><p class="ql-block">益智篇:多動手,人靈巧,多用腦,腦有寶;學(xué)會四七歸(珠算最難的基礎(chǔ)方法),走遍天下不吃虧。 </p><p class="ql-block">榜樣的力量:父母一生忠厚老實,辛勤勞作、節(jié)儉持家,好施樂善,鄰里和睦,感召子女。人來到陽世間,行善積德必為先。記得在生活困難的時期,父母總是最后吃飯,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著,每當飯時來個要飯的(乞丐),母親不顧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孩子反對,一定給要飯的舀上一碗飯讓他們充饑,如果沒有了也會把自己碗里的飯讓給討吃的吃了,有時看那些拖兒帶女的討吃子實在可憐,在給半碗炒熟的高粱面粉,而這一天父母就得餓肚子來節(jié)約超支的口糧了。 記得七十年代初,有一次鄰村的一位大嬸給母親說他的三女兒腿骨折了,營養(yǎng)不良,需要一些麥面給孩子補養(yǎng)??次覀兡懿荒芙o他一點麥子,母親聽后將家里僅有的一點麥子全部給了哪位大嬸,那一年春節(jié)的大年初一我們家僅包的吃了一頓厚皮蕎面餃子。孩子們抱怨,反被母親罵心硬,自私,不通情達理,人家娃娃有病,不吃好點會留下殘疾,是一輩子的事,你過年沒吃上白面餃子到活不了了。七七年恢復(fù)高考我考入了師范院校,后來那位大嬸的二女兒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中等專業(yè)學(xué)校,成為我們?nèi)嗣窆缬惺芬詠砜汲鋈サ牡诙€女生,而且是本縣考出去最小的女生,她小我四歲,我向他家提親,岳父擔心我家孩子多,貧窮不太同意,岳母就說那家人好,就用這件事說服了所有的人,將女兒嫁給了我。現(xiàn)在看來還真是:“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不求回報也得到了回報。還讓我們謹記,好施樂善不一定要得到回報“。 </p><p class="ql-block">百善孝為先,從我記事的1961年到爺爺去世的1974年,我家因孩子多,又供每個男孩子上學(xué),勞動力少,掙到的工分少,從生產(chǎn)隊分到的糧食少,還經(jīng)常欠生產(chǎn)隊的糧錢。尤其是七十年代那幾年,部分口糧常被被生產(chǎn)隊勢力的人們強行扣下拿不回來,父母只得從嘴里克扣糧食,偷偷的賣掉一部分維持全家十七口生命的口糧,當時私自賣糧是不容許的,被干部發(fā)現(xiàn)要批判,甚至坐牢,父親又是建國前的老黨員,大隊支部副書記。每頓的美餐不是加苦菜、酸菜熬的稀飯,就是瓜菜和高粱、玉米面摻糠的和面。 每頓吃飯母親就用一個小盅子給爺爺放一點點豬油,讓爺爺調(diào)飯,那確實讓我們這些餓極了的孩子垂涎三尺,巴眼眼瞅著爺爺?shù)娘埻?。爺爺心疼的說:”這些孫子,就看見爺爺?shù)娘埾恪敖o碎一點的孫子調(diào)點油,或是將自己碗里的飯給分一點。如被母親看見,就說:”你吃,不要慣娃娃哪些毛病,他們吃的日子在后面了“。秋天吃一頓稀罕的煮玉米,母親就用镲子將玉米镲碎放在鍋里蒸熟讓咬不動玉米的爺爺吃。還有正月二十三按當?shù)氐娘L(fēng)俗就要”炒干“,那時”炒干“也只是炒一點瓜子和麻子。母親就和我們?yōu)闋敔斷竟献尤剩莻€饞嘴孩子偷偷的把瓜子仁咽了,母親就摟頭不輕不重的打一下,這個孩子不管怎樣解釋說是沒注意咽下去的,也被評為”愛偷吃的饞嘴貓“。嗑完后還要評比,誰嗑得多就被評為孝順的孩子。我家每年農(nóng)歷的四月四都吃一頓炒雞蛋,以至于有的孩子以為四月四是和過年一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爺爺去世了四月四也就沒那頓好的可吃了,才知道那天是爺爺?shù)纳?,為給爺爺過生日才把本該賣掉買煤油點燈和買火柴的雞蛋吃了,為此父親和母親常常是坐在窗臺跟前就著月光為我們織毛襪子,補那爛衣衫。直到現(xiàn)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弟兄姐妹都不愛開燈,有時被人罵為骨子里都帶著”窮孫鬼的人“。 啟智鑄魂,望子成龍,感召孩子,身體力行。憶往昔,父母辛勞多大半生,為了兒女操碎心,再苦再累從不吭聲,盼只盼兒女成為人上人。到如今兒女給錢總是說不要,不要,從不為自己亂花一分。父母五六七十年代三十年如一日三更睡覺,五更起,煤油燈下織毛襪,縫補衣衫常常把手扎,感召孩子毛頭湊燈前,頭發(fā)燎了大半邊,寫字,演算不偷閑。 我的母親是個文盲,卻是我的外文和漢語的啟蒙老師,他不會講深奧的大道理,卻是我人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形成的導(dǎo)師,更是為人處世的指路明燈。她培養(yǎng)了我為人正直,踏實干事,無私奉獻的道德品質(zhì),讓我養(yǎng)成了善于學(xué)習(xí)的良好習(xí)慣,教給了我記憶、學(xué)習(xí)的方法,是我受益終生。 我在上大學(xué)時與同學(xué)們談起人生的教育說了這個觀點,他們罵我說:“人家都替他大“爸)吹牛,你卻替你媽喧謊?!蔽医o他們講了我小時成長的經(jīng)歷片段,我認識的第一個字是外文不是漢語,而是阿拉伯數(shù)字“1“,是我媽教給我的,我會寫的第一個漢字“一”也是我媽教給我的,但母親不知道這個“1”是阿拉伯數(shù)字,把它稱為“洋碼碼”,不知道這個“一”是漢人創(chuàng)造的字,把它叫漢碼碼。聽后他們一方面大徹大悟,一方面為褻瀆母親的話而羞愧難當。個個頻頻點頭,豎起大拇指稱贊我的母親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其實每個人的母親都是孩子人生的良師益友。毋庸置疑,人說的第一句話,會做的第一件事,被糾正的第一錯誤…都是母親教的。 當然在文化上媽媽會寫,能教給我的文字也只限于這些“洋碼碼”和“漢碼碼”,為此常常遺憾的說:“她是個睜眼瞎子”。母親對我的啟蒙教育讓我邁出了文化學(xué)習(xí)稚嫩的第一步,記得三虛歲時母親考試出的第一道數(shù)學(xué)題是寫“5”,因為5與3最易混淆。出的第一道語文考試題是“一十五”,其中一和十易寫,而且十字是中西結(jié)合,是漢子“一”和阿拉伯數(shù)字“1”組合而成,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優(yōu)化組合能力,而漢子“五”在一至十中是最難寫的。再則生活中,把一十五常簡化讀作十五,而孩子容易將一十五直接寫為“十五”。這樣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單一到組合,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既鼓勵孩子樹立信心,又培養(yǎng)了孩子優(yōu)化組合能力,還讓孩子接觸了集合的思想。更難能可貴的是可以澄清慨念,教給孩子做人做事從小處著眼,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做好小事,逐步發(fā)展。啟迪讓孩子舉一反三,開拓思維的邏輯思維能力。那年我的數(shù)學(xué)便可從“1”寫到10、101、9876543210…。語文卻只能從“一”寫到“九十九”,因為媽媽不會寫“百”字,所以上學(xué)以后我的語文成績常是“99”分,而數(shù)理化成績常常是一百分。 母親對我的啟智教育,讓我思維不斷開竅了。老婆口踏帳給了我數(shù)學(xué)方法的啟迪,母親常給我們出一些老婆口踏帳類型的智力測驗題,來發(fā)現(xiàn)我們的特長,培養(yǎng)數(shù)學(xué)能力,開發(fā)智力。例如:板凳,鏊三十三,一百個腿腿都朝天,有多少個板凳,多少個鏊?張王兩家各有一群羊,張家賣給王家一只,則兩家羊數(shù)相等,王家賣給張家一只則張家的羊數(shù)是王家的二倍,問張王兩家各有多少只羊?三倒油葫蘆:“ 三斤的葫蘆,七斤的瓶, 十斤的油簍把油分平。雞兔四十九一百個爪爪地下走,算有多少只雞?多少個兔子?并交給我們算這些題首先要根據(jù)常識學(xué)會挖掘隱含條件。如雞長兩條腿,兔子長四條腿。然后再看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從二分之一的數(shù)字開始推理運算。誰算得快必須寫出來,過一會報答案,讓大家一一講是如何算出來的,沒算出的也要說說是咋樣想的。并對算的最快準確的提出表揚獎勵,獎品是從頭上摸一下說:“虎娃真聰明,將來肯定有出息”,究竟有什么出息,她也不敢想,更不敢說長大以后能考上大學(xué),能當上干部。上大學(xué),當干部在當時如摘星,攬月的驚天大事,對一個文盲來講是不敢有的夢想?。? </p> <p class="ql-block">母親善于積累的生活 、氣象、農(nóng)業(yè)知識,就是我小時候的一部科技寶典,什么天旱三年問老艾;早霞行千里,晚霞不出門;東絳(東方有彩虹)呼隆(只打雷無雨)西絳雨 。農(nóng)業(yè)知識: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正月打雷墳圪堆,二月打雷糞圪堆,三月打雷麥圪堆。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正月十五,北風(fēng)刮起土,今年蕎麥糜子顆粒壓折股。遇閏年,豆子吃不完。夜觀水平星連成線,大瓶在上明天會下雨,生活常識:粗籮面蒸饃,細籮面蒸糕。她的生活常識潛移默化,培養(yǎng)了我的觀察能力與科技能力。 然而如今我記憶最明晰的,讓我最難忘的,那就是母親講的故事。母親的故事是一杯醇香的烈酒,有趣有味,其味無窮,孩子聽后回味無窮,終身難忘。啟迪孩子團結(jié)就是力量,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哲理。母親簡直是一個母親故事大王,他經(jīng)常給我們講牛郎和織女,嫦娥奔月,青蛙王子,七仙女。薛仁貴忠誠保家衛(wèi)國,不圖功和名,王寶釧愛才不嫌窮。包文正剛正不阿,依法治國,只認法不認人,鐵面無私,不講情,王莽替劉秀操兵,到頭一場空。伍子胥過韶關(guān),為國操勞,一夜白了頭。孫敬、蘇秦頭懸梁,錐刺股,刻苦攻讀,名垂千古。沉香不畏強權(quán),不畏艱難。劈山救母,忠孝兩全。孫悟空拜師學(xué)藝,大鬧天宮,除惡揚善,忠心耿耿,保唐僧西天取經(jīng),終成正果,世人稱贊。白蛇修煉成精,下凡報答許仙救命之恩,不管是妖,還是人,都有真情。五女興唐傳,岳母、岳飛,劉備、關(guān)公、張飛三結(jié)義,智慧之星諸葛亮,仗仗打的都漂亮。周倉無智,為關(guān)公扛刀一世。楊家將,穆桂英掛帥,花木蘭從軍,我的爺爺和大伯,舅爺爺跟隨劉志丹與習(xí)仲勛鬧革命,還有那劉胡蘭、雷鋒、王杰、董存瑞、黃繼光等戰(zhàn)斗英雄,勾踐臥薪嘗膽,三千鐵甲可吞吳,不論男女,忠肝義膽,保家衛(wèi)國為人民。還有鄉(xiāng)里相鄰 勤勞致富,勤學(xué)成才,勤儉節(jié)約,好施樂善的模范人物,無惡不作,好逸惡勞,鋪張浪費,抽煙喝酒,又嫖又賭,不務(wù)正業(yè)的反面教材,南陽宋定伯背鬼,勤勞是本,志高者則智高…。 我們最愛聽的是“張倒鬼三顆麻子倒江山”的故事。最令我們害怕的是“毛野人”的故事,尤其聽到毛野人說“金指甲,銀指甲,一指甲掐的你腦子白花花,令人毛骨悚然,當晚睡覺用被子蒙住頭,真正是顧頭不顧腳。最令我興奮的是,青蛙、雞蛋,稀牛糞、碾轱轆各抒己見,各盡所能共同對付“毛野人”救了老奶奶的情景。還有灰色丹頂鶴“凄慘的叫聲,姑姑等”的緣由,讓我懂得了誠實做人,言行相同,一擲千金。 最易記憶的,孩子們經(jīng)常念叨的是:“塔彎‘老舉人’勤儉持家而又吝嗇”的民謠“塔彎糧食囤子尖,頓頓吃飯把門關(guān),偶然一頓沒關(guān)嚴,蒼蠅進來把肉蛋叼(當?shù)胤窖詃ian),造成驚天大麻煩。大兒攆(追)二兒送盤纏(經(jīng)費),老漢打卦問神仙,婆姨娃娃哭蒼天,哭聲驚動八大仙,天兵天將到人間,斬殺蒼蠅在塔彎,這個事情才算完”,他讓我學(xué)會了把該記憶的東西編碼這種記憶方法。 母親的故事來至于他的文化大餐,陜北說書,三月三趕廟會看戲,解放后最奢侈的文化傳媒——“電影”,還有每年正月初一,初五,初七從早晨六點到 八點,全家十歲以上 ,六十歲以下的 人 坐在炕上包餃子時,我那秀才大哥和二哥講的三國演義,西游記,封神演義、水滸傳,海瑞罷官,貍貓換太子等等古朝古代中的片段。那時包餃子聽故事,確實是一種最精美的文化精神大餐,這種精神食糧,遠大于物質(zhì)的營養(yǎng)。當講到精彩之處時,大家洗耳恭聽,都停止了包餃子,往往一個小時就能干完的活,延伸了兩三個小時,誰都沒感到餓… 母親以她最崇尚的仁、義、禮、智、信、忠、孝、愛的道德觀,為兒女把住了人生 的底線,她常教育我們說:“不仁不義,枉在人世”,“男怕偷人(偷盜),女怕嫁漢(偷漢)”,“人生只要不愛他人邪斜,就不會叫他人爺爺?!苯逃覀兲锰谜鋈?,踏踏實實做事,若是走了歪門邪道,必然倒置你求人禱告,喪失尊嚴。在哪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我們即是偷的摘人家一個桃子,也被母親教育一頓。“小時偷針,大了偷金”,成了我們家教育孩子的家訓(xùn),是母親預(yù)防我們長大不勞而獲的頭等訓(xùn)令。 母親對我上學(xué)的最大期望就是“眼明些”。記得六七年的春季,在天氣咋暖仍凍的一天,母親把我叫到跟前摸著我的頭,對我說“上學(xué)去吧孩子 ,去識兩個字,免得將來向我一樣,在社會上是個睜眼瞎子,連個廁所也認不得,看看人家公社婦聯(lián)主任韓素云,再看看我,人家是活人哩,我也是個人,人比人真是活不成”,這包含了母親的多少辛酸與難言之苦,也是母親對我最高的期望值,就這樣我牢記母親的囑咐,在我三哥的帶領(lǐng)下,走進了學(xué)校的大門。從此一輩子在沒有出過這個門,一生在學(xué)校學(xué)習(xí)、生活、工作。畢生時間都在校園耕耘,在教壇耕耘,在書本耕耘。始終堅持“承人類科技文化文明,啟華夏兒女智慧智能”。恪守“何德何能方為師,啟智鑄魂育丹心,華章史志譜春秋,俯首甘為孺子牛?!钡娜藥煑嵣?,教書育人,徳智育人,科技育人,是學(xué)生強心健體,陶冶情操,掌握知識,開發(fā)智力,提高能力。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哲學(xué)思想,時代精神,科學(xué)發(fā)展觀,健康的心理,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高尚品德,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時代急需求的人才。為社會培養(yǎng)了一大批時代需求的人才。 勤儉持家是母親留給我們的傳家寶。“人勤地長寶,人懶地長草”,“一頓省一口,一年省一斗”?!凹毸L流,吃穿不愁”是我們的必修課。在哪特困難的時候吃飯時,母親每頓飯總是以家人剩下的那一、半碗飯,聊以維生??梢哉f從五九年到七八年,二十年時間里,除年關(guān)的三十晚飯,母親說窮一年也不窮這一天,今天吃飽,年年飽。在沒吃過一頓飽飯。那時讓我最害怕,最為心酸的話是,每遇大旱之時,母親自言自語的說:“這老天爺不要人了,明年該又餓死也”。 那年月,母親只有一套破衣爛衫,冬天裝上棉花是棉衣,夏天撤掉棉花做單衣。母親節(jié)儉,窮苦的生活,讓我如今都舍不得倒掉剩飯,甚至于不會花錢。 我們的進步,我的獎狀是父母親一生最大的精神食糧,記得從我小時候母親就將我的哥哥,姐姐、父親在學(xué)習(xí)、生產(chǎn)勞動中獲得的獎狀貼在墻上,后來將我每一學(xué)期獲得的獎狀貼在幾個窯洞的墻上,這也成為父母不顧全家吃糠咽菜,堅持雞叫頭遍就起來為我做飯,十年如一日,供我上學(xué)的精神支柱。 母親走完了八十八歲的人生路,父親高壽八十九,七十二年婚令,七十二年黨令,母親生前被鄉(xiāng)鄰稱為老太君, 父親襯衫尊為員外公。 如今第五世子孫也已經(jīng)上了小學(xué),兒孫上百人,有干部、工人、醫(yī)生、研究生、解放軍、農(nóng)民,不管是他們在農(nóng)村、還是在縣城、省城還是京城,不管是干哪一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仍然約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這些樸素的家風(fēng)家教自覺地升華為“唐僧的緊箍咒”,而且將源遠流長,永澤子孫后代。 </p><p class="ql-block">從這些樸素的家風(fēng),家教,教訓(xùn)的滋潤下,我們懂得了,人的一生不光是要追求解決好自己“吃穿住行,醫(yī)療保健,娛樂育人所必需的物質(zhì)營養(yǎng)元素;還要追求為國為民,建立功勛,成家成名,成為圣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道德品位;更要追求修煉精神,得道成仙,升華成神,具有永不磨滅的靈魂的最高精神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