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6月13日,晨光微熹,夏風輕拂。資興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旅游專業(yè)的學子們懷揣期待,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校外思政大課堂”之旅。在旅游專業(yè)部的組織下,同學們以“小導游”的身份走進流華灣景區(qū)與觀瀾書院,用雙眼記錄紅色印記,用聲音傳遞文化薪火,在實踐中感悟責任,在行走中成長。</p> <p class="ql-block"><b>第一站:流華灣——在荷香中觸摸紅色脈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8點半,大巴車滿載歡聲笑語抵達流華灣景區(qū)。這里既有千畝荷塘的盎然生機,又有蘇維埃政府舊址的崢嶸記憶。廖慧敏老師首先為同學們梳理景區(qū)脈絡(luò),隨后,旅游班的“未來導游們”分組行動,將課堂所學化為實地講解的生動實踐。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廣場前,學生講解員慷慨激昂,講述流華灣作為革命據(jù)點的歷史風云; </p><p class="ql-block">- 蘇維埃舊址內(nèi),青磚灰瓦間回蕩著同學們對紅色故事的深情演繹; </p><p class="ql-block">- 荷花棧道旁,有人輕吟“接天蓮葉無窮碧”,將生態(tài)旅游與文化解說完美結(jié)合。 </p><p class="ql-block">“站在這里,導游詞里的文字突然有了溫度!”一位同學感慨道。 </p> <p class="ql-block"><b>第二站:觀瀾書院——穿越百年的文脈對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時許,師生轉(zhuǎn)場至古樸厚重的觀瀾書院。飛檐斗拱下,學生們化身“文化使者”,分組帶領(lǐng)大家穿越時空:從書院建筑格局的巧思,到歷代文人墨客的風骨,再到資興本土文化的傳承脈絡(luò)……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座書院不僅是讀書的地方,更是資興人精神的搖籃。”小導游的解說引得路人駐足稱贊。</p> <p class="ql-block"><b>返程:以青春之名,許文化之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40,大巴載著滿載的收獲返程。車窗外,資興三都、蓼江的山水漸行漸遠,而學生們的心中卻燃起新的火焰?!耙郧坝X得導游就是背詞,今天才知道,每一句話都要有溫度、有責任!”學生在返程車中感嘆。還有不少學生則表示:“我一定要考下導游證,把資興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p> <p class="ql-block"><b>教師寄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政課不僅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是腳下的土地、眼中的風景、心中的情懷?!秉S俊主任在總結(jié)時說,“今天的實踐,讓你們從‘聽故事的人’變成了‘講故事的人’,希望未來你們能成為‘創(chuàng)造故事的人’?!?lt;/p> <p class="ql-block"><b>結(jié)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場行走的課堂,一次心靈的洗禮。當青春的腳步與歷史的回響同頻共振,當資興的山水與少年的理想交相輝映,這群未來的文旅人已悄然許下承諾:未來,<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們必將帶著這份沉淀與激情,走向更廣闊的舞臺,讓資興故事、中國故事響徹四方! </span>以專業(yè)為筆,以山河為卷,書寫屬于新時代的文化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