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6日,一場意義非凡的新書發(fā)布會在我們湖北十堰市隆重舉行。鐵道兵戰(zhàn)友網(wǎng)文學創(chuàng)作中心編著的《不朽的軍魂.人物風采卷(續(xù))》以“情漫襄渝”為主題,以一場與往不同的方式拉開了后鐵道兵人的盛典!</p> <p class="ql-block"> 發(fā)布會現(xiàn)場,氣氛熱烈而莊重。來自全國各地的鐵道退伍老兵、學兵、民兵和鐵二代的代表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具有特殊意義時刻。那一本本承載著鐵道兵英勇事跡與不朽精神的叢書。這本書既回顧了鐵道兵部隊的輝煌歷史,同時作者們通過100個鮮活的人物,講述了戰(zhàn)友們的感人故事。仿佛在靜靜訴說著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里的壯美篇章。</p> <p class="ql-block">(鐵道兵戰(zhàn)友網(wǎng)站站長劉政湖致辭并匯報英雄鐵道兵叢書的組稿、編輯、出版基本情況)</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動東道主,活動總指揮姚尚明致歡迎詞,他是鐵2團的老教導員,參戰(zhàn)老兵,退休前是中鐵11局集團第2工程有限公司副處長)</p> <p class="ql-block">(山西戰(zhàn)友楊建國是72年鐵6團老戰(zhàn)友,也是“不朽的軍魂人物風采卷首集主要贊助人,而且他的京戲唱的很地道?!?lt;/p> <p class="ql-block">(袁武學是陜西鐵道兵聯(lián)誼會負責人,是原鐵10師47團2等功獲得者,當年關角隧道大塌方搶險突擊隊隊長,后轉到其它部隊在大校位置上轉業(yè))</p> <p class="ql-block">(簽名贈書)</p> <p class="ql-block">(展現(xiàn)書內風采人物榜)</p> <p class="ql-block">(搶下歷史瞬間鏡頭)</p> <p class="ql-block"> 此次發(fā)布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對英雄鐵道兵們的崇高致敬,更是一次紅色文化的有力傳承。它讓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激勵著后人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p> <p class="ql-block"> 正如特邀嘉賓,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馬克思學院院長黃永昌(襄渝線上參建民兵二代人)講的:“什么是不朽?鐵道兵及三線建設人,好人好馬上三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種精神就是不朽,要永遠流傳下去,這就是德,最大最大的德。”</p> <p class="ql-block"> 我是鐵7師31團73年的退伍老兵,在鐵道兵不斷發(fā)展壯大的35年歷史中,也有我們通山縣走岀的鐵道兵參與其中的血與淚、苦與樂的滄桑記憶。1968年與1969年,連續(xù)從通山招了兩批鐵道兵,都在200左右。其中68年的全部安排在鐵5師,當時番號為7659部隊,在四川米易縣境內修建成昆線;69年的全部分配在鐵7師,原番號為5757部隊,在四川達縣境內修建襄渝線。1978年12月,鐵道兵又從通山征兵300多人,全部補充在鐵道兵第6師30團的各施工連隊與獨立汽車營,參與最為艱險的南疆鐵路施工建設。</p><p class="ql-block"> 這次我以文創(chuàng)中心作者身份參加這次盛會,特感欣慰、激動、刮目相看,也讓我發(fā)現(xiàn)鐵道兵戰(zhàn)友網(wǎng)藏龍臥虎,人才濟濟,在劉政湖、鄭建平、王林山、姚尚明等牽頭人的策劃組織下競然將一場新書發(fā)布會辦得如此成功,“情漫襄渝”將是一場與往不同的盛會,也是一段永不磨滅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本人由于腰疾而不能參與武當山,丹江口,襄陽之行,但是我一直關注戰(zhàn)友們的旅游及歡樂,回通山后將收集到的視頻和照片編成這個美篇作品,略表我的誠心,與大家攜手相牽,一路相伴。</p> <p class="ql-block">(情漫襄渝,戰(zhàn)友同行大合影)</p> <p class="ql-block">(簽字儀式)</p> <p class="ql-block">(與會者集體高歌“鐵道兵戰(zhàn)士志在四方”)</p> <p class="ql-block">(鄭建平主任和戰(zhàn)友們自編自演“紅梅贊”舞蹈)</p> <p class="ql-block">(戰(zhàn)友李汪源不但詩詞寫得好,而且唱得好)</p> <p class="ql-block">(上海戰(zhàn)友宋延霞現(xiàn)場獻歌)</p> <p class="ql-block">(詩朗誦)</p> <p class="ql-block">(發(fā)布會在劉政湖站長指揮下齊唱“歌唱祖國”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動重要儀程之一,集體赴老營烈士陵園祭奠犧牲在襄渝鐵道工程中的196位老戰(zhàn)友)</p> <p class="ql-block">(穿越在叢山峻嶺中的襄渝鐵路)</p> <p class="ql-block">(劉政湖站長與鄭建平主任和十堰電視臺攝影師留影)</p> <p class="ql-block">〈翟基生和鄭建平留影)</p> <p class="ql-block">(文學創(chuàng)作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林山和戰(zhàn)友留影)</p> <p class="ql-block">(翟基生和美女戰(zhàn)友宋延霞留影)</p> <p class="ql-block">(金牌主持人王海燕和宋延霞兩位戰(zhàn)友留影)</p> <p class="ql-block">(不朽的軍魂叢書,人物風采卷(續(xù))集主編。鐵二代、二代鐵。1970年入伍,原鐵道兵第二師戰(zhàn)友,鐵道兵戰(zhàn)友網(wǎng)文學創(chuàng)作中心主任。各類專題征文和大型活動主要策劃組織者鄭建平)</p> <p class="ql-block">(咸安區(qū)69年入伍在33團服役,后在湖南大學當教授的余開華戰(zhàn)友與鄭建平主任留影)</p> <p class="ql-block">(穿軍裝的是貴州鐵道兵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執(zhí)行會長,原鐵8師李衛(wèi)成)</p> <p class="ql-block">(山西鐵道兵戰(zhàn)友聯(lián)誼會長鄧寶勤)</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動主要攝影師,江蘇戰(zhàn)友孟兆龍和王海霞戰(zhàn)友留影)</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熊瑞華留影)</p> <p class="ql-block">(戰(zhàn)友們武當山留影)</p> <p class="ql-block">(丹江口水庫旅游留影)</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在“款款鐵兵心,濃濃戰(zhàn)友情”一文中提到的熊瑞華戰(zhàn)友,他也列席了這次發(fā)布會)</p> <p class="ql-block">(遠在新疆的盧春房院士通過微信連線,向會場傳遞來跨時空的鐵道兵情懷。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原鐵道部副部長是鐵道兵2團戰(zhàn)友)</p> <p class="ql-block">(在本次會議祝賀單位牌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本文照片視頻來自“情漫襄渝”大群,衷心感謝徐振成、孟兆龍、林曉雷等攝影師的辛勤勞動及付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