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南京三日游</b>的旅游線路有很多條,去的景點各不相同。<b>2025年5月26日~28日,</b>我們跟團游南京,選幾個這次去的景點看看。 <b>26日當天,</b>我們來到<b>牛首山佛頂宮。</b> 佛頂宮耗資40億人民幣,建筑面積接近10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共有9層,地下利用礦坑建設了6層,被稱為 <b>“中國最奢華的寺廟”。</b> 佛頂宮景交車站外的廣場。 我們乘坐景交車到牛首山下,再乘自動扶梯上佛頂宮。 西峰新建的<b>佛頂塔,</b>塔高88米,面積4677平方米,九級四面,是一座唐代風格的建筑,佛頂塔是佛頂圣境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佛頂塔的匾題<b>《游目騁懷》</b>出自晉<b> 王羲之《蘭亭集序》。</b> <b>佛頂宮</b>建筑以供養(yǎng)為主題,共分為大小穹頂兩部分,寓意為外供養(yǎng)與內供養(yǎng),<b>大穹頂</b>長度為120米,形如<b>佛祖袈裟,</b>既與牛首東峰呼應,又覆蓋在地宮小穹頂之上,象征佛祖無量加持,<b>小穹頂整體猶如佛祖發(fā)髻,</b>單個為雙手合十造型,寓意千萬信眾對佛祖供養(yǎng)。 <b>佛頂宮</b>是一個呈半圓形的建筑,整體造型是由一個巨大的蓮花托起佛頂發(fā)髻的摩尼穹頂組成,直徑超過200米。 <b>東峰弘覺寺塔</b>始建于唐大歷九年(774年),相傳是唐代宗李豫為<b>“感夢而筑”,</b>現(xiàn)塔身是明初重建。 不少女青年在此拍攝藝術照。 <b>“佛頂摩崖·文殊圣山”</b>因整個摩崖位于牛首山西峰佛頂宮<b>大穹頂袈裟護持之下</b>而得此名,全體共分上下兩層,上層依照北方石窟之形態(tài),取天然巨石雕鑿大小石窟,下層以各種淺深浮雕和經(jīng)文石刻為主,上下兩層合為一只巨型佛手,莊嚴殊勝。 <b>小穹頂</b>基座為蓮花寶座造型,整個蓮花寶座共由象征佛陀無量智慧的<b>56座飛天菩提門,</b>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b>56根云門如意柱</b>組成,與<b>小穹頂摩尼寶珠</b>上下結合,形成<b>“蓮花托珍寶”</b>的神圣意象。 在進入<b>禪境大廳</b>的門口,有大型玉雕。 地面一層的<b>禪境福海,</b>中間是一尊全長7.5米的<b>釋迦牟尼涅槃像,</b>臥佛舒展自然,莊嚴慈祥,傳遞出佛陀永恒吉祥的涅槃境界。 <b>禪境福海</b>南北長112米,東西寬62米,建筑總高為46.5米,內部凈高約 38米,空間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 在佛頂宮地下5層的<b>舍利大殿,</b>矗立著一座高達21.8米的<b>舍利大塔。</b> <b>舍利大塔</b>通體為<b>青銅鑄胎</b>鍛造,并運用<b>鎏金、水晶、琉璃、寶石等佛教“七寶”</b>進行鑲嵌,這座塔集合了<b>青銅、鎏金、掐絲琺瑯、雕塑、鏨刻等</b>數(shù)十種傳統(tǒng)工藝。 塔身的藍色覆缽部分整體采用掐絲琺瑯工藝,中國掐絲琺瑯藝術品最大高度只能達到1米,而舍利大塔掐絲琺瑯部分高達2.8米,是國內外高度最大、工藝最復雜的大塔。 <div><b>舍利藏宮</b>位于地下44米處(地下六層),藏宮的中心區(qū)域屬于宗教場所,稱為藏宮大殿。<b>佛頂骨舍利</b>(<b>釋迦牟尼的頭頂骨),</b>將長期供奉在藏宮大殿內。舍利藏宮以暗色調為主,營造莊重、神秘的氛圍,長廊長66米。</div><div>佛頂宮只在今年的5月,開放舍利藏宮,讓信眾和游客近距離瞻仰<b>佛頂骨舍利,</b>我們也成了其中的幸運兒。這是在舍利大殿一隅放映的<b>佛頂骨舍利</b>全息影像。<b>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b></div> <b>佛頂宮原址</b>是一個直徑超過200米、深度超過60米的巨大礦坑。 在佛頂宮的出口處,有拍攝游客經(jīng)過時的實時影像,討個彩頭。<b>當天,我們還去了雨花臺,在夫子廟吃了晚餐。</b> <b>27日,參觀南京總統(tǒng)府??偨y(tǒng)府門樓</b>是擁有83年歷史的民國標志性建筑,原址是清兩江總督署頭門,太平天國時建天朝宮殿<b>“真神榮光門”,</b>又稱<b>“皇天門”</b>或<b>“鳳門”。</b> 進入總統(tǒng)府內,便見有<b>“江蘇警察博物館”,</b>不開放<b>。</b> <b>南京總統(tǒng)府</b>建筑群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西風東漸的建筑遺存。 <br><b>煦園</b>是典型的江南園林,與總統(tǒng)府連為一體,至今還保留有諸多著名的遺址景點。因花園位于宮殿西側,又稱<b>“西花園”。</b><br> <b>石舫</b>又叫<b>不系舟,</b>不系舟建在一個青石平臺之上,用10層巨型青石壘砌。 <b>方勝亭,</b>俗稱<b>"鴛鴦亭",</b>是民國前江南惟一的方勝亭。<div>方勝,又稱雙菱,指兩菱形相疊。亭基方勝,上為雙頂、遠觀似雙亭并立,近看卻一亭獨佇,小巧玲瓏,頗為別致。飛檐翹角,如欲飛的鴛鴦。</div> <b>桐音館</b>是院中最大的建筑,以桐木建成,曾是曾國藩的花廳,門前屋后有大梧桐數(shù)株,雨打梧桐啪啪作響,聲趣雅然,因而得名桐音館。 <b>大假山群,</b>由十二生肖石疊合而成。 <b>總統(tǒng)府大堂</b>為中式建筑,抱廈五間面闊七間,硬山頂單層雙檐。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大堂先后被國民政府和總統(tǒng)府沿用,至今保存完好。 1929年國民政府部分改建時,將<b>孫中山</b>手書的<b>“天下為公”</b>匾額掛于紅柱灰瓦、方磚鋪地的大堂正中橫梁上。 總統(tǒng)府大堂內的幾幅畫作,講述了總統(tǒng)府的歷史變遷。<div>下圖<b>《天國風云》: </b>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div> <b>《厘治兩江》: </b>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兩江總督署。左起:<b>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劉坤一</b>等均任過<b>兩江總督。</b> <b>《共和肇始》: </b>1912年1月,孫中山組建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左起:<b>教育總長蔡元培,陸軍總長黃興,大總統(tǒng)孫中山,參議院議長林森,總統(tǒng)府秘書長胡漢民,法制局長宋教仁。</b> <b>《國共和談》: </b>1946年5月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與蔣介石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左起:<b>董必武,周恩來,陳誠,蔣介石,張群,邵力子。</b> <b>《煦園曙光》: </b>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領導先后進入總統(tǒng)府,左起:<b>三野副司令員粟裕,二野司令員劉伯承,二野政委鄧小平,三野司令員陳毅。</b> <b>洪秀全與天朝宮殿歷史陳列館。</b> <b>天朝宮殿</b> <b>總統(tǒng)府</b>是中國近代建筑遺存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時間關系,我們只是參觀了其中的一小部分。<div><b>27日,我們還游覽了中山陵,玄武湖,無想水鎮(zhèn)。</b></div> 28日上午,來到網(wǎng)紅<b>“玻璃棧道”</b>打卡,玻璃棧道又叫<b>親水圓環(huán)景觀橋</b>或<b>玻璃橋。</b> <b>南京長江大橋</b>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是南京重要的城市標識。 玻璃橋旁。 站在玻璃棧道上面,以南京長江大橋為背景拍照,到此一游。 <b>環(huán)形玻璃橋</b> 玻璃橋旁打卡。 <b>我在等風,也在等你哦!</b> <div><b>28日,我們還去了《達摩古洞》,便打道回府了。</b></div><b>背景音樂 有你就幸福</b><div><b>后期制作 徐 光 中</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