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日本之前,我對這片土地的認知甚少,僅知道幾個地名,如東京、京都、上野等。前兩者因為它們是首都或曾經(jīng)的首都,而上野,則因為魯迅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讓我記住了它,同時也記住了這里的櫻花。先生筆下寫道:“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jié),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睎|京賞櫻之地眾多,新宿御園與千鳥淵的櫻花并不遜色于上野,但對中國人而言,上野有著別樣的意義。為了更好地欣賞上野的櫻花,我們此次來東京,索性將住處直接選在上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實上野不只是有櫻花,上野還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共生地??,這里匯聚了豐富的自然與人文精華,</span>擁有眾多歷史遺跡和現(xiàn)代文化設(shè)施。古跡如東照宮、寬永寺,五條天神社,大佛寺塔等。現(xiàn)代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化沒施如</span>東京都美術(shù)館、東京文化會館、國立科學(xué)博物館以及東京國立博物館等。</p> 徘色輕云 <p class="ql-block">來上野,第一個要去的就是上野公園,這是日本國的第一座公園,它原屬皇室,1924年由大正天皇賜予東京市管理,故得名“上野恩賜公園”。上野公園內(nèi)擁有一千多株櫻樹,是日本最知名的賞櫻勝地之一,也是東京“櫻花祭”的第一場所。</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對櫻花的喜愛達到了宗教信仰般的程度,他們賞櫻、贊櫻、祭櫻……,櫻花成了他們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分割的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在萬千花卉中,日本人為何對櫻花情有獨鐘?<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大概因為櫻花的美麗、脆弱與生命短暫,恰與他們民族的審美取向相契合,深深觸動著他們的心靈。</span>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櫻花盛開時的絢爛與凋零時的隨風(fēng)而逝,體現(xiàn)了日本人對生命與美的獨特理解,成為他們珍惜當(dāng)下、擁抱生命的詩意隱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野公園的櫻花多為古老的染井吉野櫻,花朵較小,呈淡粉色,五單瓣,在陽光照耀下晶瑩剔透,冰清玉潔;遠看像雪、像云、像霧、像夢中的仙境。</span></p><p class="ql-block">櫻花的美麗,值得用世間<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剔透的詞匯、</span>最精致的語言來雕琢,可惜我沒有找到這些詞匯和語言。</p> 將軍櫻 <p class="ql-block">日本人的賞櫻習(xí)俗歷史久遠,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奈良平安時代,皇宮就有賞櫻習(xí)俗,后傳至民間,遍及全國。櫻花伴著這個民族成長,成了他們民族的精神圖騰。</p><p class="ql-block">上野公園內(nèi)的第一批櫻樹,是由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親手栽種,名為“將軍櫻”。歷經(jīng)四百余年風(fēng)雨,這些古櫻樹依然生機勃勃,枝繁葉茂,繁花似錦。</p> 時光銹色 <p class="ql-block">上野公園有許多歷史文化遺跡,櫻花盛開時刻,嬌艷絕倫的櫻花和布滿時光銹色的斷碑殘塔相偎相依,巨大的反差構(gòu)成獨特審美價值的動人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上野公園入口處有尊青銅塑像,左手扶刀,右手牽犬,佇立于公園入口的石臺上,仿佛在迎接每一位游客。</p><p class="ql-block">此人名西鄉(xiāng)隆盛,是明治時代大將軍,“維新三杰”之一。西鄉(xiāng)隆盛在日本民間享有很高的聲望。但他的政治主張帶有顯著的軍國主義色彩,雖未實施其瘋狂計劃,但仍令世人、尤其我們亞州各國人所不齒。</p> <p class="ql-block">上野東照宮位于上野公園北部,是供奉三位德川幕府將軍的祠堂。</p><p class="ql-block">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最后一代武家統(tǒng)治幕府。</p><p class="ql-block">幕府和天皇的關(guān)系,通俗講就是實權(quán)和名譽權(quán)關(guān)系。史上,曾經(jīng)700年國家大權(quán)由幕府將軍掌握。直至明治維新,幕府制才壽終正寢。</p> <p class="ql-block">五條神社位于上野公園西南部,里面供奉著大己貴命和少彥名命兩尊醫(yī)藥祖神。這里是東京人祁求神靈護佑,除災(zāi)祛病、家人安康的場所,所以,這里一年到頭香客盈門,櫻花季更是人如潮涌。</p> <p class="ql-block">上野公園南端,有一座周長約兩公里的天然湖泊,名為不忍池,這里是眾多候鳥的棲息之地。也是東京市民賞櫻、休閑與祈福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不忍池有兩道土堤,宛如杭州西湖的蘇堤與白堤。堤上櫻柳交錯,湖內(nèi)蓮藕遍植。春日里,堤岸上櫻花綻放,柳絲如煙,湖畔寺廟香煙繚繞,鐘磬齊鳴,別有一番風(fēng)情。</p> 花見與花祭 <p class="ql-block">賞櫻(日本人稱花見)源于古代的花祭、花會、花宴和花舞等宮廷貴族的娛樂活動,后來又成為武士的愛好。商人階級興起之后,賞櫻逐漸擴展到庶民之中,成為人們春季游樂的活動之一。</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櫻花祭已很簡單,也稱櫻花節(jié),是日本每年的3月15日到4月15日的節(jié)日。人們在櫻花樹下擺上豐盛的酒宴,或合家歡聚一堂,或邀請三五好友,一邊吟詩作畫,一邊開懷暢飲,一醉方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若說櫻花季是東京人的狂歡節(jié),那么上野公園便是東京第一狂歡之地。櫻花盛開之際,數(shù)以千計的東京人早早在樹下鋪好地墊,擺滿美食與飲品,盡情享受。通往國立圖書館與五條神社的通道上,帳篷林立,售賣各種當(dāng)?shù)孛朗?。人們坐在櫻花樹下,一改平日的嚴肅與刻板,毫無拘束地吃喝談笑。這讓我想起了中國春節(jié)的廟會,這是寒冬過后郁悶之氣的宣泄,<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人固有天性的自由釋放。</span></p> 歷史的沉重 <p class="ql-block">來上野,不只是看櫻花。</p><p class="ql-block">我們在東京期間,盡管行程緊張,仍抽出半天時間去“泡”上野公園旁的國立博物館。日本國立博物館規(guī)模宏大,原計劃用半天時間匆匆瀏覽一遍。然而,還沒看到日本歷史文化的影子,時間便已耗盡,因為我們選擇了先參觀中國館與西域館。中國館與西域館內(nèi)陳列著大量中國古代文化遺存,那些精美的雕塑、陶瓷、書畫等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走出展廳時,我疑惑:這是在日本嗎?待回過神來,心情不免有些沉重。其實,日本的歷史也是沉重的,沉重到讓人不堪卒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結(jié)束語:</b></p><p class="ql-block">未到日本時,我以為北京的人已足夠多,心想,北京地鐵一定是世界上最擁擠的地鐵,北京玉淵潭櫻花季的游客必定是世界第一。然而,來到東京后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東京數(shù)日,我們幾乎天天都坐地鐵,擠公交,走銜串巷,感覺到東京人的密度比北京還要高,到處都是游人,白皮的,黃皮的,黑皮的,棕皮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尤其東京站和上野公園,人多得難以用語言形容,好像全世界的人都來了東京,都在擠地鐵,都來上野公園湊熱鬧!</p><p class="ql-block">在不忍池橋頭,有位中年女游客主動提議給我和老伴照合影,我們欣然接受。這是我們來日本第二次遇到有人這樣示好。對方講漢語,中國北方口音。上一次是在淺草寺,對方是位老年男性,講的是日語,不知哪里口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謝謝關(guān)注!</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