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三月的春風輕拂,我踏上了前往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qū)何家灣村的旅途,探訪了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記憶的何挺穎烈士故居。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深刻體會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與崇高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何挺穎:1905年5月出生于陜西省漢中市南鄭縣何家灣村,1920年入漢中聯(lián)中,組織同學會,帶頭寫白話文,成為漢中早期著名的革命青年之一。1923年去上海,先后就讀于浦東中學、大同大學、上海大學,1925年5月參加五卅運動,6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年底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夏,參加國共兩黨領導的北伐戰(zhàn)爭。</p> <p class="ql-block"> 何挺穎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隨毛澤東奔向井岡山。三灣改編時,任工農革命第四師第一團黨代表兼第三營黨代表。1928年3月前委改師委,毛澤東改任師長,何挺穎任師委書記。5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何挺穎任11師黨代表兼31團黨代表。7月在毛澤東指揮下,他帶領31團將敵困在永新一帶25天;8月指揮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10月當選為第二屆湘贛邊界特委委員,年底任紅軍主力28團黨代表和黨委書記。1929年1月,在江西省大庾(今大余)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后隨部隊于廣東省南雄市烏逕鎮(zhèn)轉移時,遇敵人襲擊不幸犧牲,時年24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