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直喜歡拍攝家鄉(xiāng)的村落和古建筑,因為它是厚重的歷史。行攝九年,修行九年。在不斷行攝的過程中,隨著對家鄉(xiāng)逐漸深入的了解,更加為家鄉(xiāng)自豪!</p> <p class="ql-block"> 近十幾天,卻熱衷于在寬闊的黃河灘涂拍攝候鳥。在此之前,也偶爾拍過鳥,只是沒有“長槍大炮”,也自認為沒有拍鳥的本事,并沒有認真拍過幾張片子。</p> <p class="ql-block"> 往年,站在黃河岸邊拍日出,不僅希望日出時有云彩,更希望畫面中有鳥兒。有了鳥兒,畫面會更靈動。只是,這樣的機會終究很少。</p> <p class="ql-block"> 近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黃河中的鳥兒多了。韓城段龍門以下十分開闊,是黃河的最寬處,東西岸相距10公里,鳥兒大多在河灘中央。</p> <p class="ql-block"> 拍攝前有意瀏覽優(yōu)秀的鳥類攝影作品,發(fā)現(xiàn)特寫居多,畫面雖生動,不看文字,也看不出是在那里拍的。我拍鳥,更喜歡大的畫面。不用文字,看圖,就知道是在黃河拍的。</p> <p class="ql-block"> 拍鳥,在攝影界專稱為“打鳥”,有數(shù)不清的攝影師專注于此。而拍鳥與我,是初學,也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屬于“初生牛犢不怕虎”,每次拍完,選幾幅看得過眼的,在自媒體中展示出來,自娛自樂,也供大家娛樂娛樂。</p> <p class="ql-block"> 我基本上是個“鳥盲”,雖說在拍,大多也不知道拍到的是啥鳥。邊拍邊查資料,知道了灰鶴、天鵝、麻鴨……。</p> <p class="ql-block"> 時有疑問:黃河的鳥咋這么多?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冬季,在黃河濕地過冬的都是候鳥。而候鳥對濕地環(huán)境要求極高:水清無污染,有水草有小魚。只前黃河韓城段鳥少,是因為河水污染。而今,鳥兒成群結(jié)隊,且品種繁多,說明生態(tài)環(huán)境好了。韓城是傳統(tǒng)的煤化工城市,近幾年響應(yīng)國家號召節(jié)能減排,企業(yè)犧牲了很大的利益,才有此環(huán)境。在此,應(yīng)該向企業(yè)家表達敬意!</p> <p class="ql-block"> 河南三門峽是天鵝的越冬地。韓城段比較偏北,可能相對較冷,天鵝數(shù)量較少,主要是灰鶴、蒼鷺和野鴨等。清晨,日出時,灘地上成千上萬早起的鳥兒覓食鳴叫,場面十分壯觀。</p> <p class="ql-block"> 連拍連發(fā),引起了媒體的關(guān)注?!段寄先請蟆犯笨庉嫸啻温?lián)系,《渭南日報?熱線關(guān)注》新媒體發(fā)了一組灰鶴的照片;《韓城日報》老同事也很高看,副刊有了一個攝影專版。正因如此,在韓城段過冬的候鳥,這群“濕地上優(yōu)雅的舞者”,被更多人熟知。</p> <p class="ql-block"> 我之于攝影,沒有刻意的藝術(shù)性追求,更多的是記錄,目的是“為韓原大地留存溫潤的影像文獻”,所拍攝的候鳥作品入不入攝影家的“法眼”,不是我考慮的問題。只要這些真實記錄的作品能留存在韓城的影像資料庫,我也就心滿意足了。</p><p class="ql-block">謝謝您能看到此!并謝謝您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