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邢詒孔 莫壯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 何英,瓊藉第一位開國外交家。中央對他光輝的一生做了歷史褒獎:他是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15歲參加革命,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師級指揮員參加了從東北打到湖南廣西的歷次戰(zhàn)斗戰(zhàn)役,特別是他所在的4縱10師作為四野的主力之一參加了堪稱軍事戰(zhàn)爭經典的塔山阻擊戰(zhàn),率部進入北平出色完成了接管北平防務警備,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業(yè),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不朽功績。他是新中國第一代外交官,在外交戰(zhàn)線奮斗四十多個春秋,為新中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堅持黨的僑務政策,為發(fā)揮我國僑胞優(yōu)勢,促進中華振興,為鞏固和擴大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和統(tǒng)一祖國大業(yè),嘔心瀝血,不懈努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 何英,他的一生奮斗不止,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無限忠誠,參與和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前后多個開創(chuàng)性事件,特別是憑借著杰出的外交才能參與見證推動了新中國諸多重大外交活動和外交事件,被周總理稱贊他是難得的外交家。何英的人生跌宕起伏,堪稱傳奇。在南洋淬礪理念初心,到延安學習研究馬列,赴東北書寫戰(zhàn)地傳奇,入外交奮斗鑄就輝煌,涉僑務老兵又有新傳。我們深切地認識到,他用青春熱血矢志奮斗的崇高事業(yè),已經全部鐫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波瀾壯闊中國革命斗爭與社會主義建設的豐碑上。在長達63個春秋的革命征程上,他擁有六個“第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外交部原副部長何英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是野戰(zhàn)部隊走出來的第一代開國外交官。新中國誕生,外交事業(yè)從頭開始,急需大量外交人才。中央軍委于1949年11月26日向各野戰(zhàn)軍發(fā)出電報,要求以軍為單位、每個軍選師級以上1名,團級以上干部2名。全班共146人,其中軍級3名,包括時任軍委情報部副部長、開國中將劉志堅,后任總參情報部副部長、開國少將吳彪等;師級47名,其余均為團級。何英為何在將帥如云英才扎堆的野戰(zhàn)軍中“金榜提名”,還被朱總司令指定為1950年3月舉行新中國第一個培訓班的黨支部書記。這里面有兩個故事。一是“興城蘋果”的故事。1948年9月,遼沈戰(zhàn)役開始后,東野集中兵力攻打錦州,何英所在的4縱10師奉命秘密機動,晝夜急行軍,繞過錦州,長途行軍直插興城境內,切斷錦州與山海關守敵的聯(lián)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何英同志(青年時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9月29日,10?師發(fā)起解放興城戰(zhàn)斗。金秋九月,正是當?shù)靥O果收獲好時節(jié)。行軍途中盡是成熟待收的蘋果。此時戰(zhàn)士饑渴難耐,但他們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入城后,全師官兵也沒有一人拿群眾一個蘋果,受到當?shù)乩习傩盏馁潛P。東野在《關于九、十兩月作戰(zhàn)總結》稱:在興城解決戰(zhàn)斗后,有大批蘋果,戰(zhàn)士一個未動......。東野總部對此通令表揚,授予10師“仁義之師”“秋毫無犯”兩面錦旗。毛主席把這個消息牢銘記于心。8年后的1956年,毛主席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作重要講話時提到:“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zhàn)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蘋果我們戰(zhàn)士一個都不去拿,我看了那個消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zhàn)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憋@然,毛主席是用“戰(zhàn)士不吃老百姓蘋果”這個故事,告誡全黨要加強紀律性,永葆人民軍隊艱苦奮斗的革命本色。也褒獎這位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思政工作入心入腦轉化為部隊官兵的行動自覺。二是塔山阻擊戰(zhàn)。4縱10師是東野七大主力師之一,1948年10月4日接到和11縱、熱河獨立4師、6師并肩戰(zhàn)斗,固守塔山。此役攸關東野的生死存亡。若我軍難以阻擊錦西、葫蘆島方向增援之敵,打錦州的部隊就會腹背受敵,后果不堪設想。此役歷時6天,從10月10日開始至15日結束,我軍8個師頑強地頂住了敵人11個師的輪番進攻,其中4縱防御正面陣地12公里,何英所在10師的戰(zhàn)斗甚為慘烈。頂住了敵人整團整營的8次輪番沖擊,最終以斃敵1245名,自己傷亡800多人的代價贏得此役的勝利。期間,何英身先士卒,“直接參加戰(zhàn)斗和做戰(zhàn)場鼓動”被傳為佳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何英與李克農</span></p> <p class="ql-block">? ? ? ? 他是瓊藉第一位較早系統(tǒng)學習研究馬列的革命先輩。他的生平履歷顯示:根據(jù)組織安排,1938年秋季何英到延安,在延安潛心學習研究馬列整整7個春秋。歷任中央馬列學院黨總支委員、馬列主義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黨務研究室研究員、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員會委員兼海外訓練班主任。期間,讓人高山仰止的是馬列主義研究室主任。任上,對馬列主義中國化這個時代重大命題,從中國革命實際出發(fā)作了艱辛探索。這為1945年10月與東北戰(zhàn)場雙向奔赴,戰(zhàn)地書寫人生傳奇做了豐厚的馬列主義理論儲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是倡導見證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一人。中央對何英的褒獎稱:他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積極倡導者,忠實的履行者。研究新中國外交史,從新中國誕生到1955年4月萬隆亞非會議五年間,是我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醞釀形成、倡導和踐行時期。何英在這個時期歷任駐雅加達總領事、駐印度尼西亞使館公使銜參贊,亞洲司副司長和駐蒙古國大使。是周恩來同志的重要助手,參加倡導見證了這個時期我國外交開創(chuàng)性重大事件、重大外交活動,特別是參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形成和踐行的全部過程,并做出杰出貢獻。</p> <p class="ql-block">? ? ? ? 他是非洲外交敢吃螃蟹第一人。一直以來,非洲地區(qū)的國家都存在著錯縱復雜的民族關系和國際關系,諸多歷史恩怨糾纏理不清理還亂等,這些問題互動疊加發(fā)酵,引發(fā)連年沖突,紛爭戰(zhàn)爭不斷,造成地區(qū)動蕩不安。在這個縱橫交錯背景下執(zhí)行國家意志開展外交,每一個活動都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稱得上開創(chuàng)性外交事件,這就需要敢吃螃蟹的勇氣和膽魄。綜合權衡考慮之后,中央決定讓何英去坦桑尼亞當?shù)谝蝗未笫埂?lt;/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是參與倡議見證推動“坦贊鐵路”建設第一人。坦贊鐵路是1965年醞釀提議,1970年10月28日正式動工,1975年6月7日全線建成并試運營,1976年7月14日正式移交給坦、贊兩國政府。</p> <p class="ql-block">? ? ? ? 何英《對援建坦贊鐵路決策的回顧》指出,坦贊鐵路全長1860多公里(其中在坦桑尼亞境內長約960公里,贊比亞境內長約884公里)。援建鐵路從問題的提出到外交部的建議,從中央的決策到援建協(xié)議的簽署,最后到建成通車和交付使用,構成了建國以來我國開創(chuàng)性重大外交事件。歷時10個年頭,耗資約11億元人民幣。何英參與見證了坦贊鐵路援建的全過程,其間全程灌溉著何英超人的外交智慧和艱辛付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倡議主持起草我國第一個華僑僑眷權益保障法。1983年,何英離開自己失志奮斗了33個春秋的我國外交陣線,揮師轉戰(zhàn)我國的僑務領域,擔任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中國-伊朗友好小組主席。中央稱何英同志是我黨第一代僑務工作者,在僑界德高望重,早在延安時期,他就在朱德同志的領導下從事僑務工作。在主持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日常工作期間,杰出的貢獻是認真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僑務政策,他堅持僑務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認真組織審議涉僑的議案,努力推動僑務法制建設,依法護僑,主持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草案)》。參與審議多項涉及華僑權益的法律草案,為保護華僑、歸僑、僑眷的權益做出了不懈努力和杰出貢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0年9月30日,何英同志陪同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董必武副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會見阿爾及利亞總理阿巴斯·費爾哈特一行</span></p> <p class="ql-block">????????何英,周總理稱贊他是出色的外交家。革命征程六十載,孕育了何英令人仰止的政治品格。</p><p class="ql-block">????????何英敢闖敢試,務實創(chuàng)新。這種寶貴的政治品格在他非洲當大使歲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何英在《我在坦桑開展外交活動的片斷回憶》坦陳了當年中央的考慮:“當時與我國建交的非洲國家不多,黨中央、毛主席、周總理很重視已與我建交國的作用,特別是重視北非的埃及、西非的加納、東非的坦噶尼喀這幾個國家的作用,重視這幾個國家的領導人納賽爾、恩克魯瑪和尼雷爾在非洲的影響,積極支持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發(fā)展我國與非洲其他國家的關系。我們的方針是,不僅努力爭取和那些獨立后未同臺灣當局建交的國家建交,對那些獨立后已同臺灣當局建交的國家也不放棄做工作,影響它們改而同我國建交;在堅持反對“兩個中國”的前提下,對建交的具體方式和程序采取了較靈活的態(tài)度,充分諒解某些非洲國家的處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0年12月29日,何英同志陪同毛澤東主席會見也門穆斯林代表團</span></p> <p class="ql-block">? ? ? ?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何英在任期內談判促成烏于達、桑給巴爾、肯尼亞、布隆迪和贊比亞等跟我國建交。特別是在跟我建交或未建交的國家展開的外交活動中,與敵對勢力斗智斗勇,工作靈活務實,智慧把控面對國際風云變幻挑戰(zhàn),捍衛(wèi)了國家的尊嚴,捍衛(wèi)了“一個中國”原則,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拓了非洲地區(qū)外交工作新局面。</p><p class="ql-block">?????周總理對他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稱贊他是難得的出色的外交家,多次通電褒獎,并委以重任,1963年起由他兼駐烏干達大使,1970年起任亞非司司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何英敢于擔當,銳氣開拓。深切緬懷何英敢于擔當、銳氣開拓政治品格。我們很自然想起他歷時十年為其灌溉青春智慧才情的坦贊鐵路。它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援外成套項目之一,也是我援助非洲國家建設的第一條鐵路,對援建國的外交政治社會經濟發(fā)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p> <p class="ql-block">? ? ? ? 重溫我國援建坦贊鐵路歷史,更讓我們深切緬懷和點贊的是何英主導起草的外交部的援建建議。這個建議頗具戰(zhàn)略格局眼光,為中央決策提供了寶貴有力的論證論據(jù)。這個建議有三點,雖然事過境遷60年,但是現(xiàn)在看來依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核心內容是坦贊鐵路對路經國家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意義重大,是擺脫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控制的有效抓手,是發(fā)展與非洲友好關系的重要平臺??傊?,讓非洲朋友切切實在感覺到,我們在為他們辦好事辦實事,是他們真正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央接受了外交部的建議。于是,才有了后來坦贊鐵路的建設通車使用,譜寫了中非友誼的華麗篇章,再后來鑄就了“非洲朋友把中國抬進聯(lián)合國”的歷史場景。對何英而言也迎來了他人生的巔峰時刻,1971年,時值何英在外交部工作22個年頭,他被任命為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此乃瓊藉第一位開國外交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0年6月10日,何英同志陪同周恩來總理訪問坦桑尼亞時拜望尼雷爾總統(tǒng)母親</span></p> <p class="ql-block">? ? ? ? 何英眼光高遠,戰(zhàn)略謀篇?;仡櫤推焦蔡幬屙椩瓌t的歷史,我們又一次學習領略何英執(zhí)行國家意志的外交戰(zhàn)略眼光和戰(zhàn)略謀篇智慧。在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30周年之際,何英接受國家主流媒體采訪時深情回憶這個值得他一生榮耀的歷史過往。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周恩來總理在1955年4月萬隆會議上提出來的,他高舉團結反帝的旗幟,堅持求同存異、協(xié)商-致的方針,為會議的成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會議最后公報提出的十項國際關系原則,包括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全部內容。之后,中國又先后同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共同努力,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圓滿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薄昂推焦蔡幬屙椩瓌t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的贊賞,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三十年來的歷史證明,五項原則深得人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lt;/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何英家國情懷,澤被后人。何英任上多次回到家鄉(xiāng)探望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溝通協(xié)調獲得有關方面支持家鄉(xiāng)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1973年9月,陪同黨和國家領導人到瓊??赐馐?4號超強臺風重創(chuàng)的家鄉(xiāng)人民,勉勵還捐款支持家鄉(xiāng)人民克服困難,恢復重建家園。1986年何英回鄉(xiāng)省親,應瓊??h委的邀請作我國對外形勢報告,闡述中國外交的原則和立場。何英關心支持家鄉(xiāng)公益慈善事業(yè)發(fā)展,關心支持社會弱勢群體改善工作生活。盡其所能幫助貧困家庭適齡孩子上學讀書。他對子侄后輩管教嚴厲又關懷備至,常常教育他們要刻苦學習,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做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0年5月12日,何英副部長陪同華國鋒、李先念會見毛里塔尼亞國家元首海德拉中校會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 “少小離家老大,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他13歲背井離鄉(xiāng)出走南洋,15歲參加革命,到1984年回鄉(xiāng),已經闊別家鄉(xiāng)50余年。但家鄉(xiāng)情懷總是時刻懷揣在胸。每次回鄉(xiāng),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喝村頭那口井水,渲瀉怎么都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期間,惟讓何英難以釋懷的是不能忠教兩全,乃至留下終身愧疚的是未能盡孝為母親送終。他母親是1947年間病逝的,而此時何英身在戰(zhàn)火紛飛的解放斗爭的戰(zhàn)場。1951年已赴任印尼公使銜總領事的他,得悉母親幾年前病故,萬分悲慟。托親友為母親立碑,還親手撰寫碑文。“我廿年來為了人民解放事業(yè)而奮斗,以愛母親的精神進而愛國家愛人民。”“可是正當祖國已經解放我代表政府出任印尼總領事的時候,母親已經與我永訣了,今特志數(shù)言,藉資紀念。”言之鑿鑿,直白無華,但情深意切,實乃可撼天地。</p> <p class="ql-block">????????何英,海南人民的驕傲。我們緬懷他的歷史功勛,就是要傳承弘揚何英一生秉持的大膽實事求是、大智開拓局面、大勇創(chuàng)新作為、大公永續(xù)奮斗的革命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奮力譜寫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11月21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介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15px;">邢詒孔</b><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南省黨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15px;">莫壯才</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海南省分行原副行長、紀委書記,海南省萬泉河研究會會長、海南省史志學會副會長<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