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留在記憶中的照明燈比較單調(diào),隨著時代的變迀,照明燈在逐漸變化,唯一不變的是那個為你保留家的溫暖的燈。</p> <p class="ql-block">記得小時候,外婆家照明用的是煤油燈。那個煤油燈應(yīng)該是在集市上購買的,就是一個可以裝一兩百毫升煤油的玻璃瓶,瓶蓋上鉆個孔,孔上面焊一根鐵皮裹成的細(xì)管,管里放一根棉線,棉線的長短可以調(diào)節(jié)火苗的大小。一般的人家為了節(jié)約煤油,會把燈芯挑得很短,一直燃燒到火苗快要熄滅的時候,再用針把燈芯挑點出來。也有些人家為了節(jié)約錢,直接在一個小瓷碟子里面放一根棉線或燈草,倒上菜油點燃用以照明。我在這樣昏暗的燈光下從堂屋(就是現(xiàn)在的客廳)經(jīng)過地壩再到房間(寢室)時,眼睛都要睜的大大的,不然看不清楚路,更不要說到了房間還要清理蚊帳里的蚊子了,基本是在昏喑中拿起扇子亂扇幾下,結(jié)果第二天起床身上全部是蚊子咬的包?;璋档拿河蜔?,在農(nóng)村一直用到了上個世紀(jì)的七十年代末……</p> <p class="ql-block">我上山下鄉(xiāng)的時候,在泊水街派出所旁邊的縣政府禮堂召開歡送會,給每個知青送了一頂印有“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草帽,一個上面印著“扎根農(nóng)村干革命”的搪瓷洗臉盆,以及一個馬燈。說實話,馬燈非常適用戶外夜行。它的外面有一個玻璃罩子,以防止風(fēng)將燈吹滅。早些時候馬隊夜行時掛在馬背上,所以叫“馬燈”。在上世紀(jì)70年代用得最為廣泛。馬燈,有一個可以調(diào)節(jié)火勢大小的閥門。上端有兩個鐵蓋,分層有空隙,便于通氣。中間是一塊玻璃罩。還有一根鐵絲提手。夜行一燈在手,晃眼看有點像《紅燈記》里面李玉和提的信號燈。有了馬燈,便有了引路的光,晚上也方便串個門,讓我在鄉(xiāng)下的日子沒有那么寂寞,睡在床頭看書也方便,特別是馬燈不怕火苗燒到物品,把它提到蚊帳里面捉蚊子就方便多了……但是,不管馬燈如何方便,畢竟是孤燈照孤影,難抵父母家燈下的溫馨,想起便讓人思念萬千。</p> <p class="ql-block">上個世紀(jì)七十年代后期,我下鄉(xiāng)的生產(chǎn)隊開始推廣沼氣池,但是因為沼氣池需要人工水泥沙石等,而且安裝沼氣爐、沼氣燈也需要很多材料,所以除開政府對農(nóng)民的補貼費用還是比較高的。我下鄉(xiāng)掛靠二孃所在的生產(chǎn)隊,二孃家在當(dāng)時條件比較好,所以建沼氣池積極性很高。她家在廚房后面建了一個沼氣池,人、豬、牛的糞便通過管道排入沼氣池。沼氣池的頂端有一個類似于井口大小的口子,上面蓋上蓋板,一是防止小孩和雞、鴨、貓、狗等掉下去,二是怕沼氣泄漏,會讓人中毒。沼氣池的糞便經(jīng)過發(fā)酵產(chǎn)生沼氣,再通過管道輸送到屋子里點燃爐灶和沼氣燈。沼氣燈的原理就沼氣通過輸氣管進入噴嘴,與從進氣孔進入的一次空氣混合,然后從泥頭噴火孔噴出燃燒,紗罩在燃燒的高溫下發(fā)出白光,供照明用。但沼氣爐的火不大,菜倒進鍋里“嗞”的一聲就不怎么冒熱氣了,炒的菜只是半炒半煮,根本沒有柴火灶炒的好吃。而沼氣燈的光線剛開始點亮?xí)r還沒有蠟燭的光線強,好不容易光線強了又到了晚上睡覺時間了。</p> <p class="ql-block">聽聞吳屏下鄉(xiāng)的地方在西昌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龍窩,那里的村民照明因地制宜,山里有一種隨處可見的松明子,大家撿來拿在手上或者放在瓦片上,點燃就可以用以照明。那樣便捷的照明方式,真讓人驚羨不已。</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期,我在重慶石橋鋪參加四川省團校組織的團干部短期培訓(xùn)班(那時候四川和重慶還沒有分家),也是電力緊張的原因,三天兩頭一言不合就停電,于是每個寢室必備蠟燭。我們四個女生一間寢室,每個人的床前放一張長條桌,桌子上除了放幾本書,然后就是幾根蠟燭。同寢室的燕川人俊愛美,桌子上還放了一面小鏡子……感覺停電的日子里,基本都是我、水電七局的燕川、無縫鋼管廠的小付,三個人很奢侈的點兩支甚至三支蠟燭,在寢室里談天說地,打沒有彩頭的撲克牌,或者燕川在昏暗們燭光下孜孜不倦地講哲學(xué)……每每這時,我會坐在可以照鏡子的那個位置,在柔和搖曳的燭光下時不時的望著鏡子里自己,看著和諧的燭光掩蓋了我與生俱來的雀斑,有點得意忘形地孤芳自賞,不知此刻寫來是否讓大家見笑了。</p> <p class="ql-block">那時城市里面的家庭都是用一盞十幾瓦的白熾燈照明,娃兒放學(xué)后,天都還沒有黑作業(yè)就做完了,臺燈的使用頻率也不高,所以一盞白熾燈就陪伴我們度過了十幾年的光景……</p> <p class="ql-block">后來我們住房的旁邊新修了一幢住宅樓,客廳寢室都免費安裝了日光燈,望著那白如晝的燈光,讓我羨慕了好久。再后來我的簡陋的家也安裝了日光燈,雖然時不時啟輝器要用手弄一下燈才會亮,但是這絲毫不影響我愉悅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再后來改革開放,燈具城應(yīng)運而生,連在電影中才能看到的水晶吊燈也懸在百姓家客廳中,還有溫馨的壁燈、品種各異的臺燈……于是,曾經(jīng)的煤油燈、馬燈、沼氣燈、松節(jié)燈、蠟燭、白熾燈和日光燈等就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但我以為父母家中些微燈光下細(xì)細(xì)碎語,卻生出最美好的人間夜話,無論走在多么遙遠(yuǎn)的地方,都會給心中留下一絲溫暖……現(xiàn)在,各家都在燈火輝煌中生活,但父母、姊妹都住在各自的樓房里,曾經(jīng)的蝸居那些微而溫馨的燈光卻漸行漸遠(yuǎn),讓人有些傷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后用席慕容的一段小詩結(jié)束小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實 </p><p class="ql-block">我們所求何其卑微</p><p class="ql-block">人生一世</p><p class="ql-block">輾轉(zhuǎn)天涯</p><p class="ql-block">想保有的不過就是像這樣一小間的</p><p class="ql-block">點著燈的房子</p><p class="ql-block">一小間的</p><p class="ql-block">點著燈的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