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段時間,臨朐的朋友已多次盛邀:今秋石門坊楓葉格外紅,漂亮極了,抓緊帶孩子們來玩吧。幾次策劃都未成行,都因女兒工作太忙不能抽身。</p><p class="ql-block">今是秋季的最后一個周日,終于盼到了女兒休班,她帶上老媽,帶上兒子,帶上美美的心情,驅(qū)車疾駛石門坊腳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晨,陽光普照,天</span>空朗朗,南風(fēng)微醺,秋色誘人,滿山遍野的楓葉,紅透了山谷,醉美了八方游客。</p><p class="ql-block">雀躍在山道上的一對外孫,猶如出籠的小鳥,手舞足蹈,嘰嘰喳喳。一會兒跳上高大的巖石,躲在背后,讓我們喊破嗓子的尋找;一會兒鉆進山林,捧起落葉??揚向天空,任其隨風(fēng)飄舞;一會兒找到一根幽幽草,冷不防的撓姥姥的頸項,引來爽朗的笑聲;一會兒童聲童氣,吟歌詩行,招致眾人駐足回望。</p><p class="ql-block">清脆的笑聲伴著濃濃的親情友情,美醉了山林,融化了金秋!</p> <p class="ql-block"> 石門坊——觀紅葉</p> <p class="ql-block"> 探訪將軍老家 —— 河灘浴 </p> <p class="ql-block">一座再樸素不過的老民宅,卻養(yǎng)育出了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將軍,這就是原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許其亮將軍的老家。</p><p class="ql-block">據(jù)說這里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就連初次踏上這方熱土且沒有一點風(fēng)水學(xué)知識的我,都能感覺到這里的厚重和靈氣。</p><p class="ql-block">將軍老家南朝八歧山,西臨點將臺,房前一汪清泉水,門外一棵大國槐,樹干挺拔,根深葉茂,象征著人才兩旺。</p><p class="ql-block">院落方方正正,開闊明亮,樸素敦厚,如意吉祥。整個院落掩映在國槐樹下,“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光榮人家”,大門上醒目的紅色對聯(lián)彰顯著大將風(fēng)范和威武氣度。</p><p class="ql-block">門前樹下的輪椅上坐著一位九十歲的老太,滿面春風(fēng),耳聰目明,微笑著和我們打招呼,上前詢問方知,她是將軍的近親老嫂子。沒等我們開口,就拉著外孫的手,講起將軍成長成才的故事。孩子們聽的津津有味,久久不愿離開。</p><p class="ql-block">我們選擇來這里游覽,就是讓孩子們感受一下將軍老家的文化底蘊,汲取紅色基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坐標(biāo)!</p> <p class="ql-block"> 美麗的小山村—花園河村</p> <p class="ql-block">花園河村坐落在八岐山東鹿,與河灘浴毗鄰,發(fā)源于八岐山脈的花園河,流經(jīng)村中蜿蜒東去,村內(nèi)又有許家花園且臨小河,故命名花園河村。</p><p class="ql-block">花園河村是一片英雄的土地,這里誕生了許多紅色革命故事,讓黨的精神永續(xù),花園河村也因此成為被后輩瞻仰與銘記的紅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晚秋中的花園河村格外迷人,低矮的民宅,彎曲的街巷,純樸的民風(fēng),紅透了的柿樹,醉臥在夕陽輝灑的西山腳下,構(gòu)成了山村獨有的晚秋美景。</p><p class="ql-block">手牽女兒和外孫,漫步在大街小巷,盡情吸允微醺的山風(fēng),靜心傾聽村民抗擊敵人和勤勞致富的故事,探究古老山村的來龍去脈,憧憬著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美好前景和未來,不由讓人浮想聯(lián)翩,壯志滿懷……</p><p class="ql-block">女兒說:媽媽,真想在這里住下來,享受這里的幽靜和清新。</p><p class="ql-block">是啊,長期禁錮在水泥森林中的人們,多么渴望吸吮這里的清風(fēng)甘露,享受這里的輕松和靜謐……</p> <p class="ql-block"> 一股清泉——小池塘</p> <p class="ql-block">山村北面有一座清泉小池塘,水面不大,池水清澈湛藍(lán),泉水從地下偷偷涌出水面,從水的顏色即可辨知,水的純度和深度。據(jù)說,上百年來這個池塘從未干枯過。一汪清泉,養(yǎng)育了山村的祖祖輩輩,富足了這方勤勞善良的子子孫孫,是萬物得以延續(xù)且生生不息的命脈。</p><p class="ql-block">池塘東側(cè)架起了一座南北走向的紅色橋梁,一橋挑兩村,老百姓把它命名“友誼橋”。</p><p class="ql-block">友誼橋兩側(cè)“興修水利”“大干快上”的黃色標(biāo)語格外醒目,一眼看出這是六、七十年代的產(chǎn)物。撫今追昔,讓人不由想起當(dāng)年村民們披星戴月、戰(zhàn)天斗地的恢宏場景。那時的日子雖然苦,但人人都是無私、向上、快樂、幸福的。</p><p class="ql-block">靜靜的站在這坐橋上,可以俯瞰垂柳倒映水面,可以張望將軍老家,可以包攬山村全貌,還可以展開你的想象,去追尋八岐山、點將臺的美麗傳說和輝煌足跡……</p><p class="ql-block">孩子們在這里玩沙土,爬臺階,捉魚蝦,打水漂,玩的嗨嗨,多少次催促回家頭都不抬。</p> <p class="ql-block">眼看著太陽?即將走下山崗,山村升起了裊裊炊煙,老遠(yuǎn)看到田間勞作的人們,挑擔(dān)、推車、趕牛陸續(xù)回到街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家傳統(tǒng)畫面即刻映入眼簾,把我的思緒也帶入了久遠(yuǎn)的童年……</p><p class="ql-block">此刻,強拉硬拽把外孫拖到車上,帶著暢游山村的意猶未盡,帶著金秋的滿滿收獲和快意,飛馳在回家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