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23日清晨,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我們乘坐的大巴車行駛在陜北的黃土高原上開啟了紅色之旅,今天參觀南泥灣和紅色革命圣地——延安。</p> <p class="ql-block">從甘泉縣雨岔大峽谷西行,先去參觀陜北的好江南——南泥灣?!盎ɑ@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呀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來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呀,遍地是牛羊呀?!甭犞鴥?yōu)美的歌曲我們走進了南泥灣。</p><p class="ql-block">南泥灣是延安精神的發(fā)源地,也是中國農(nóng)墾事業(yè)的發(fā)祥地。</p> <p class="ql-block">我們首先參觀了南泥灣黨徽廣場。</p> <p class="ql-block">在黨徽廣場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瞧,我們同行的倆個小朋友看著吹號的紅軍小戰(zhàn)士新奇的樣子,紅色教育從娃娃抓起。(隊友于葵拍照)</p> <p class="ql-block">南泥灣鎮(zhèn)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南泥灣地處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230米。為黃綿土、水稻土,林草覆蓋率83%,為汾川河發(fā)源地。</p> <p class="ql-block">南泥灣的水稻田,一片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自己動手,豐衣足食。</p> <p class="ql-block">大生產(chǎn)運動紀念館。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軍隊向共產(chǎn)黨八路軍抗日根據(jù)地發(fā)動大規(guī)模掃蕩,并調集軍隊包圍陜甘寧邊區(qū),實行嚴密的軍事包圍和經(jīng)濟封鎖。</p> <p class="ql-block">面對日益困難的經(jīng)濟形勢,毛澤東在延安發(fā)動了大生產(chǎn)運動:他率先垂范,在楊家?guī)X的辦公樓下親手開辟了一片荒地,種上辣椒、西紅柿等蔬菜;朱德背著籮筐到處拾糞積肥;周恩來迅速成了紡線能手。</p> <p class="ql-block">1940年,朱德總司令根據(jù)中共中央關于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的指示精神親赴南泥灣踏勘調查,決定在此屯墾自給。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長兼政委王震的率領下,奉命開進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風餐露宿,戰(zhàn)勝重重困難。</p><p class="ql-block">1942年,生產(chǎn)自給率達到61.55%;1943年,生產(chǎn)自給率達到100%,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開荒種地26.1萬畝,收獲糧食3.7萬石,養(yǎng)豬5624頭,上繳公糧1萬石,達到了“耕一余一”。廣大官兵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來到延安楊家?guī)X參觀。</p><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中共中央機關在此居住。這期間,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繼續(xù)指揮抗日戰(zhàn)爭敵后戰(zhàn)場并領導了解放戰(zhàn)爭,領導了大生產(chǎn)運動和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p><p class="ql-block">我們依次參觀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住過的窯洞。</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禮堂。</p> <p class="ql-block">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以紅軍長征落腳點、抗日戰(zhàn)爭的政治指導中心、新民主主義的模范試驗區(qū)、延安精神的發(fā)祥地、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以及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fā)點6個單元為順序,全方位展示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延安的光輝歷程。</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革命紀念館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每一段歷史中都有動人的故事。有一張小炕桌,它長54厘米,寬41厘米,高33厘米,在這張小炕桌上,毛澤東繪制了紅軍東征抗日的藍圖,也寫下了氣吞山河的名篇——《沁園春·雪》。</p> <p class="ql-block">1936年2月,毛澤東、彭德懷率領紅軍東征部隊長途跋涉,來到陜北清澗縣境內(nèi)。紅軍總部設在距黃河十五公里的袁家溝,毛主席住在老鄉(xiāng)白育才家中。為了方便主席辦公,白育才把家里這張唯一的炕桌搬來,也就成了主席的臨時辦公桌。</p> <p class="ql-block">在袁家溝的日子里,主席整夜整夜地伏在小炕桌上,憑借如豆的燈光寫作,謀劃東征的戰(zhàn)略部署。2月6日,陜北普降瑞雪,一夜之間,袁家溝的山山峁峁都籠罩在皚皚白雪中。主席穿著一件藍布棉大衣,踩著厚厚的積雪,來到黃河岸邊。當他登上高家塬時,遠望高原似蠟象奔馳,山巒似銀蛇起舞,一瀉千里的滔滔黃河也失去了它往日的洶涌。毛主席觸景生情,浮想聯(lián)翩,一氣呵成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沁園春·雪》。</p><p class="ql-block">這首詞于1945年8月在重慶公開發(fā)表后,立即轟動中外,大江南北爭相傳誦。中國共產(chǎn)黨在社會各界人士心目中的地位驟然提升。也以一種奇特的方式為重慶談判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柳亞子盛贊《沁園春·雪》為千古絕唱。</p> <p class="ql-block">寶塔山。建于唐代宗大歷年間,是延安革命遺址的組成部分,也是延安市的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夜晚燈光秀的寶塔山更美!</p> <p class="ql-block">延安的土特產(chǎn)。現(xiàn)在延安的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p> <p class="ql-block">我是出生在六十年代初,從小聽著《東方紅》長大。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早已刻骨銘心,紅色烙印深深地記在心底。在延安零距離的參觀學習,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幅珍貴的照片,每一個感人的故事更加深深地打動了我。更加體會到延安精神永遠是我們黨的法寶,是我們不斷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源泉。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永遠跟黨走!</p>